?

丹東口岸“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經貿模式探索

2024-04-10 04:03劉嘉瑩
商場現代化 2024年8期
關鍵詞:創新發展

摘 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邊民互市貿易已成為邊境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提升邊民互市貿易帶來的經濟效益,國家鼓勵在邊境地區對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進行落地加工。本文聚焦丹東口岸,在介紹丹東發展“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經貿模式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丹東發展“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經貿模式的有利條件,從五個方面提出了丹東發展“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經貿模式的建議,以期對中朝邊民互市貿易的創新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邊民互市貿易;互市貿易+落地加工;創新發展

一、引言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邊境貿易工作,邊境貿易成為推動我國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對外開放、興邊富民的重要手段。隨著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邊境貿易發展活力不足、政策法規滯后等發展瓶頸和短板日益凸顯。為此,國務院下發了相關文件,就新時代改革創新相關體制機制、推動轉變邊境貿易發展方式、實現穩邊安邊興邊等內容提出十條意見(“國十條”)。這是繼1996年國發2號文件之后,第一次出臺專門針對邊境貿易創新發展的重要文件。

“國十條”中明確指出,邊民互市商品不僅滿足邊民自用,還可以生產和發展致富。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在商品、園區建設、財政稅收支持等方面出臺創新政策。并以負面清單的形式,明確邊民互市貿易的底線和紅線,給予邊境貿易更大的靈活性和發展空間?!皣畻l”作為今后邊境貿易創新發展的綱領和指引,解決了多年以來互市貿易商品身份、落地加工等想解決而無法解決的問題,為邊境地區經濟發展、邊民脫貧致富提供了國家政策保障和有力支撐。

邊民互市貿易是指邊境地區邊民在我國陸路邊境20公里以內,經政府批準的開放點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過規定的金額或數量范圍內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邊民通過互市貿易進口的商品(列入邊民互市進口商品不予免稅清單的除外),每人每日價值在8000元以下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超過8000元的,對超出部分按照規定征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針對不同類別的落地加工商品,企業生產的成品增值20%以上,可實行不同比率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可進入國內市場流通。邊民購置的商品可以自用,也可以用于致富,或者銷售給落地加工企業,享受落地加工政策。

為進一步提升邊民互市貿易帶來的經濟效益,國家鼓勵在邊境地區對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進行落地加工。一則可以興邊富民,助力邊境口岸城市由“通道經濟”轉為“產業經濟”,加速邊民走向共同富裕;二則可以利用天然的區位優勢,擴大出口,提升對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結度。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因處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上,對于我國沿邊省份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有著重要作用。

二、丹東發展“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經貿模式現狀

丹東是遼寧省唯一的首批全國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城市。1996年,丹東獲國家批準與朝鮮開展互市貿易;2019年,丹東邊民互市貿易進口來源地從朝鮮一國擴大到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國和俄羅斯東北亞五國;2020年,丹東被確定為首批13個全國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市縣之一。

目前,國家不斷擴大及完善給予互市貿易的政策優惠。在政策導向上,從邊民自用擴大到邊民自用、加工和發展致富;在商業模式上,從單一貿易擴大到貿易+落地加工制造;在政策主體上,從只有邊民個人的限制和沒有制造企業參與擴大到可以由邊民經濟組織和加工制造企業參與。

基于互市貿易的政策優勢,丹東市“十四五”期間正在構建“一核心、八區點、九園區”,推動邊境互市貿易創新發展。其中,“一核心”即互市貿易創新發展區。在丹東臨港區域建設占地12.96平方公里的互市貿易創新發展區,由日本產業園、韓國產業園、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配套產業區、商務服務區六個部分組成,建設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大力吸引落地加工企業入駐,擴大互市貿易和落地加工業務規模,建設百億級產業園區,力爭成為國內一流互市貿易和落地加工發展示范園區?!鞍藚^點”即邊民互市貿易區。以構建布局合理、資源整合、輻射力強的邊民互市貿易點開放格局為目標,規劃建設邊民互市貿易點,堅持梯次推進、錯位發展,“十四五”前期重點推進已獲省政府批準的丹東港邊民互市貿易區(點)、大東溝邊民互市貿易區(點)、一撮毛邊民互市貿易區(點)、河口邊民互市貿易區(點)和金山邊民互市貿易區(點)建設;升級已驗收運行的國門灣邊民互市貿易區。同步積極爭取浪頭機場邊民互市貿易區(點)、馬市邊民互市貿易區(點)獲批,并根據發展需要探索在鳳城、寬甸地區布局新的互市貿易點?!熬艌@區”即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產業園。突出以互市商品為主要原料的精深加工,重點建設9處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產業園,即日本產業園、韓國產業園、東港邊貿互市產業園、邊境合作區(一撮毛)邊貿互市產業園、高新區邊貿互市產業園、金山經濟開發區邊貿互市產業園、振安區五龍邊貿互市產業園、鳳城經濟開發區邊貿互市產業園和寬甸城南經濟開發區邊貿互市產業園,形成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互市商品落地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帶動和促進“通道經濟”向“園區經濟”“口岸經濟”轉變。

目前,丹東以互市貿易創新發展區(綜合保稅區)為核心,以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產業園和邊民互市貿易區(點)為兩翼,通過構建“一核心、八區點、九園區”的邊境貿易布局,創建集邊境貿易、物流采購、生產服務、加工制造于一體的高水平沿邊開放平臺,打造海陸互濟、內外聯動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三、丹東發展“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經貿模式的有利條件

1.區位優勢凸顯

丹東是全國僅有的兩個沿江、沿海、沿邊城市之一,是我國東北東部綠色經濟帶樞紐城市、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是環渤海、黃海經濟圈與東北亞經濟圈的重要交匯點,位于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是東北亞合作重點城市。丹東作為東北東部地區唯一的沿海沿邊城市、東北東部地區和遼寧中部城市群的重要出???、聯通朝鮮半島主要的陸路口岸,腹地優勢突出。隨著經濟全球化、貿易一體化的推進以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深入,區位優勢和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日益突出。

2.口岸優勢明顯

丹東已經形成了以鐵路、公路、海運、航空為主的立體化口岸開放體系,隨著國家對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丹東口岸面臨全面提升的良好機遇,太平灣口岸正在爭取一類口岸、實現升級;新鴨綠江公路大橋口岸工程建設持續加快,通關貨物聯檢設施不斷完善,大橋口岸具備隨時開通啟用的條件;丹東至朝鮮平壤、韓國首爾、日本東京及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國際航線積極推進;電子口岸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大通關功能完善,口岸信息化水平持續提高。

3.交通優勢明顯

丹東目前已經形成陸??樟Ⅲw交叉、輻射東北亞的大交通格局。陸運方面,形成連接莫斯科、平壤的鐵路國際交通網絡;沈丹客專、丹大快速鐵路拉近了與沈陽、大連的時空距離,丹東融入遼寧“一圈一帶”布局步伐加快;高鐵四小時可達北京;東北東部鐵路連接 3 省 14 市;丹沈、丹大、丹通、丹海4條高速公路形成貫通遼寧、輻射東北的公路網。海運方面,已與日本、韓國、美國、巴西、俄羅斯等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開通了海上貨物運輸業務??者\方面,與北京、上海、深圳等8個發達地區的城市實現通航,民航貨運量和客運量逐年增長。

4.政策疊加優勢明顯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經營主體、商品結構、貿易方式、國內區域布局、國際市場布局等“五個優化”和貿易促進平臺、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際營銷體系等“三項建設”,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邊境貿易創新發展”;丹東“十四五”規劃建議、“十四五”規劃綱要和丹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都明確提出要建設開放型城市、創新性城市和幸福宜居城市,并分別出臺專項規劃。這些疊加的政策優勢為丹東實行互市貿易創新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

四、丹東發展“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經貿模式的建議

1.明確落地加工產業發展方向

爭取國家邊境貿易優惠政策,抓住海關總署和商務部調整邊境貿易優惠政策的新機遇,全力爭取朝、日、韓、俄、蒙進口商品落地加工政策,重點支持農產品、中藥材、木材、礦產品等互市進口商品落地加工,對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實行臺賬管理,進行實質性加工。鼓勵互市貿易產品落地加工,提高產品增值空間。丹東口岸應積極吸引邊貿加工企業落地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以貿易帶動加工產業發展,將互市政策帶來的收益增值化,幫助邊民實現增收??梢越M建邊民互助組與試點落地加工企業簽訂合法互市商品購銷協議,解決邊民購買原材料的銷售問題,讓邊民有效利用 8000 元免稅額,提高互市貿易的效率。

2.培育互市商品深加工鏈,提升互貿區品牌競爭力

根據《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規定:互市貿易區不包含商品深加工、二次預包裝食品加工的功能,因此無法在互貿區內開展此類業務??煽紤]辦結通關手續后,在互市貿易區外就近區域開展此類業務。引導并鼓勵丹東邊民銷售除自用外剩余的互市貿易商品,大力發展互市商品精深加工產業,實現互市商品產業化,提高附加值,樹立品牌,建立和發展具有丹東特色的互市商品品牌,發揮品牌效應。要進一步完善支持“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相關產業規劃,支持邊境地區邊民在互市區外設立加工廠,將互市商品交易完成后直接落地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帶動互市貿易轉型升級及周邊加工、物流等產業發展,更好地發揮興邊富民政策效益。

3.制定具有競爭力的政策以扶植落地加工企業發展

制定出臺《丹東市邊民互市貿易管理實施細則》,創新邊民互市貿易稅收、土地、監管等“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的政策扶持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出臺產業落地的各項支持政策,對互市貿易商品落地加工企業建廠優先保障用地指標,對自建廠房、技術研發、創新產品等費用按照不超過實際費用的30%~40%給予補貼,研究出臺通關便利、稅收優惠、財政傾斜等方面的措施,對入駐互市商品深加工園區的試點企業,在資金扶持、簡化項目審批、保障土地供應、用電用水廠房補貼等方面做出具體部署,指定商務部門負責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企業的管理工作(包括準入管理、核查及日常監督等)。加快特色互市產品加工產業的培育,構建朝方產品—邊民采購進口—企業收購加工的產業鏈條,實現由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形成前岸后廠、前岸后市,打造丹東邊境線上互市貿易與落地加工相促進的沿邊經濟帶,切實將國家邊民互市政策的紅利最大限度地留在丹東、惠及邊民。

4.加大區域基礎設施投建力度

加強沿邊地區機場、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口岸和互市貿易區的倉儲、冷鏈、物流和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探索一站式通關新模式。要積極探索交通運輸、海事、檢驗檢疫和海關等部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聯合通關試點以及口岸管理部門之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合作試點。優化進出口監管模式,提高通關效率和便利化水平,為落地加工企業提供便利。支持各查驗部門推行無紙化通關,建設、推廣和維護好電子口岸平臺,實現各部門信息共享共用、互聯互通。探索“互聯網 + 互市貿易”新模式。目前已建成丹東市邊民互市貿易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可以進行邊民、合作社(互助組)、商鋪、落地加工企業備案、查詢、審批等工作。在丹東海關、大東港海關的大力支持下,丹東市邊民互市貿易地方平臺與海關總署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2.0版)已完成對接工作。大東溝邊民互市貿易區已經完成園區運營系統與海關總署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2.0版)的對接工作。下一步要加強丹東市商務局與市場監督管理局、外匯管理局、稅務局等單位的溝通,豐富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完善數字技術對互市貿易及落地加工全流程“大數據、可視化”監管功能的支撐。組織召開互市貿易政策宣講和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的學習交流活動,推動丹東市邊民互市貿易信息化建設工作進展。

5.借助朝鮮勞動力成本優勢,打造“互市貿易+跨境勞務合作”模式

受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朝鮮勞動力過剩,急于向外輸出勞動力賺取外匯,丹東引進朝鮮勞動力占據天時與地利優勢,其研修生在丹東的月工資水平一般在1500~2300元,而丹東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長期存在招工難、招工貴的現象,一線生產工人工資超過3000元,再加上五險一金及其他福利,企業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丹東可以采取“一區多園”的模式,在合作區、高新區或丹東港臨港產業園區建立跨境合作示范區,允許朝鮮邊民在入境合法、停留合法、管理規范的前提下,在跨境合作示范區內的加工企業合法務工。取得經驗后,可進一步與朝鮮邊境道市簽署跨境勞務合作協議,向遼寧省及國家申請,逐步允許朝鮮邊民在丹合法務工。降低企業人工成本,形成成本洼地,這也必將成為丹東招商引資的重要“撒手锏”。

五、結語

結合地方的產業優勢,開展特色的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產業,形成具有丹東特色的加工產業集聚群,新政策模式下的互市貿易,必將給丹東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成為傳播丹東對外開放的新名片,使丹東有望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朝、韓、日等國的商品集散中心。

參考文獻:

[1]朱長勝.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的稅制路徑選擇及稅收營商環境優化建議[J].財務與會計,2023(1): 44-47.

[2]王莉莉.“投資遼寧”平臺助力遼寧開放型經濟融合發展[J].中國對外貿易,2021(6):17-18.

[3]陸鏡名,喻智健,劉開邦.扶貧視角下邊貿互市貿易模式研究:以東興市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20(8):89-90.

[4]李雋波,覃春蓮,陳銘達.邊民互市背景下中國-東盟跨境電商發展路徑探討[J].對外經貿實務,2021(7):31-34.

作者簡介:劉嘉瑩(1979.12— ),女,滿族,遼寧開原人,博士研究生,講師,從事跨境電商、邊境貿易相關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創新發展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有效性
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的創新發展
創新發展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對策
基于供給側改革理念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數據新聞的傳統因素及創新策略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探討新時期環境下博物館的講解工作
創新發展 奮勇前進 釋放洪荒之力
關于“互聯網+”趨勢下的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