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體達用、體用貫通

2024-04-10 06:07溫小勇
關鍵詞:兩個結合

溫小勇

摘要: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著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質?!绑w”澄清了理論來源,“用”明確了實踐指向,體用貫通展現了歷史和未來的交相輝映,理論與實踐的相輔相成。具體而言,習近平文化思想澄明了馬克思主義之“本體”,以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之“大用”;標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母體”,以達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應用”;闡明了偉大建黨精神之“原體”,以達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之“功用”;顯明了開放包容之“載體”,以達文明交流互鑒之“效用”?!氨倔w”是根本依循,“母體”是深厚根基,“原體”是不竭動力,“載體”是必由之路。習近平文化思想遵循“本體”,植根“母體”,激發“原體”,擴容“載體”,在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偉大實踐中熔鑄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兩個結合”

中圖分類號:D61號文獻標識碼:ADOI:10.7535/j.issn.1671-1653.2024.01.001

Well Coordinated Both the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Distinctive Character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WEN Xiaoyong

(College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contain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 by well coordinated both the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The theories clarify the theoretical source, and the applications clarify the practical direction. Well coordinated both the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show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future,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pecifically,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ndicates the noumenon of Marxis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marks the matrix of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t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larifies the prototype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taying confident and building strength, and upholdi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reaking new ground, manifests the carrier of open and inclusiv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The noumenon of Marxism is the fundamental basis, the matrix of China's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profound foundation, the prototype of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 is the inexhaustible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the carrier of open and inclusive is the path we must take to create great historic achievements. The above four aspects forged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nto a hard steel that shoulders the new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Key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well coordinated both the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two combinations"

習近平文化思想集聚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成就,拓寬了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路徑,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的新面貌,充實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內涵,升華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以及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的新境界。著眼于歷史和未來交相輝映、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維度,習近平文化思想澄明了馬克思主義之“本體”以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之“大用”,標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母體”以達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應用”,闡明了偉大建黨精神之“原體”以達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之“功用”,顯明了開放包容之“載體”以達文明交流互鑒之“效用”,彰顯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質。

一、“明”馬克思主義之“本體”,“達”中國化時代化之“大用”

“本體”是指超越于存在和現象并能夠創造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根本實體。淺層理解,“本體”并非虛無;深層理解,“本體”具有創造性和實踐性。由是觀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一論斷內蘊著兩層含義:其一,由于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本體”地位,進而達致其中國化時代化之“大用”;其二,由于推進了中國化時代化,進而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了切合中國實際、貼合時代特點的“本體”?!氨倔w”成就了“大用”的實踐性,“大用”見證了“本體”的創造性。

馬克思主義以其“改變世界”的創造性被成功納入了中國文化的選擇視野,習近平文化思想賦予這一選擇視野更為豐富的歷史材料和更為主動的文化表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盵1](P5)近代以來,面對“被開除球籍的危險”,中國的仁人志士沒有選擇屈膝和沉淪,也沒有選擇執拗和蠻干,而是在認識到“器”不如人時選擇了洋務,認識到“制”不如人時選擇了維新和革命。這充分印證了中國文化自強不息的剛健性和一致百慮的求變性。有學者以啟蒙與救亡為立意,將這一選擇和圖存的過程稱之為“雙重變奏”。這一立意本身是以西方現代化為框架,來附會中國文化及其內在精神。如果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出發,中國文化本身就蘊含著現代性趨向,又何須啟蒙?中國文化本身蘊含著選擇性路數,又以何啟蒙?立足中國文化的主體性,所謂的“雙重變奏”實則是中國文化自主選擇性的凸顯。一則,越是“急病”越有“投醫”的內驅力;再則,“投醫”并沒有完全失卻陣腳,而是根據診斷出的“器”或“制”的病因去選擇“藥方”和“劑量”。在諸“藥方”皆無效或失效,即“諸路皆走不通”的情形下,十月革命以其響亮的炮聲,讓馬克思主義納入了中國文化的選擇視野。這一過程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法、德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方案以及英、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信奉的是以資產階級的聯合來趕跑帝國主義、推翻封建主義。然而,在彼時中國,資產階級究竟在哪里?聯合的不是舊官僚就是舊軍閥,不過是用新瓶裝了舊酒。與之相比,馬克思主義旗幟鮮明地倡導無產階級大聯合,其中國化語境便是“民眾的大聯合”。與其說是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不如說是中國文化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文化思想澄明了中國文化的這種主體選擇性,從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的視角透視了中華民族走自己的路的必然性,并且以大歷史觀把握中國文化的發展規律和主體選擇性,為中國文化的選擇視野賦予了更為豐富的歷史材料和更為主動的文化表達。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把握歷史主動的實踐性筑牢了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根基,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文化自信賦予了更為高遠的新使命和更為具象的新路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動性實踐,確證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主動性實踐,確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其背后歸根結底的原因在于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即持續推進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文化自信源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一底蘊恰似無窮的寶藏,源源不竭為我們供給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和前行的指引。文化自信也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這一成就給我們以巨大的激勵和鼓舞,激勵我們去探尋內在的優勢和動力,鼓舞我們去發掘開創未來的機遇和潛力。文化自信更源于奠定在堅實基礎之上所能展現出來的光明前景,這一前景有著不證自明的合理性和毋庸置疑的成功性,不僅筑牢了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且樹立了面向未來的更為高遠的文化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盵1](P10-11)新的文化使命涵蓋了目標的統一性和路徑的遞進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目標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相統一,從而也將這一目標融匯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和歷史進程之中。新的文化使命站在新時代新征程這個新的起點上,以推動文化繁榮為重要抓手,以建設文化強國為實施戰略,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崇高使命,逐次遞進且路徑清晰地擘畫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宏偉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為人民立言、為人民代言的理論,是為改變人民命運而創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盵2](P8-9)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照下的人民不是抽象的“類”,而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3](P53)。習近平文化思想澄明了“第一個結合”獲得成功產生偉力的“本體”淵源,并以之作為根本依循,注重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著力打造網上網下同心圓,讓每個人都成為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的創造者和見證者,進而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二、“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母體”,“達”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應用”

燦爛多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出了中華文明的一系列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的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更有助于我們在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的同時,堅守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而為推進新的理論創新夯實基礎和前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具內斂含蓄的內在氣質和開枝散葉的外在張力,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母體”特質,同時也使其凝聚成精神、彰顯出力量?!澳阁w”必具有繁衍性和伸展性。其繁衍性可達生生不息之“應用”;其伸展性可達澤被四方之“應用”。內在氣質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打下了人心根基,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高度涵蓋了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順次而為,個體進階之路明確指向家國天下,也因此而促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個體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統一?!疤斓厮阅荛L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盵4](P19)自者,私也?!安蛔陨眲t可致天下為公,進而天下大同。這種內斂的文化氣質含蓄地滋養著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凝聚成柔弱勝于剛強的恒久之力。外在張力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哺育了中華文明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突出的創新性;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擴展并升華了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展現了中華文明群己合一、以他人為重的突出的和平性?;趧撔?、包容、和平的文化基因,中國不僅是“唯一將和平發展寫入憲法和執政黨黨章、上升為國家意志的大國”,而且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愿同各國一道,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5]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持續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勵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鍥而不舍的自信自強,馳而不息地緊跟時代,習近平文化思想以“第二個結合”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文化進路,夯實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根基,開辟了以歷史自信帶動文化自信的新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 [1](P9)。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道,摒棄同而不和的小人之謀。君子謀眾,小人謀己?!懊袼芎?,鮮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志成城,眾口鑠金?!盵6](P112)站在最廣大民眾追求和向往的一邊,沒有不成功的;站在最廣大民眾厭惡和唾棄的一邊,沒有不失敗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正是由于推動實現了民眾的大聯合,從而找到了中國革命的“對癥藥方”。但是,作為民眾的向導,如果領錯了路,革命依舊難以成功。機會主義者要么只注意同國民黨合作,要么只注意工人運動,卻忘記了農民才是革命的主力軍。主觀主義者堅信陣地在力量就在,拼死也要保住陣地,即使保不住陣地也要把陣地全都搬走?!吨杏埂费栽唬骸熬又杏挂?,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盵7](P59)這就要求干事創業在方向把握上要合度適中,如果不講章法專走極端,則南轅北轍,距離成功的目標愈行愈遠。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而言,堅守的地盤和城池未必就是陣地,力量凝聚和人心所至之處就是陣地。正因如此,在不是鐵板一塊的“裂隙”中,革命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成了“皮包骨”,但革命的力量和抗日的旗幟又把陜北凝聚成了新的陣地。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在刻畫和寫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同時,也深切刻畫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踐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推動這一轉化和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盵8]新時代新征程,這一文化主體性充分體現在“第二個結合”推動的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而無論思想解放還是理論創新,都是以歷史自信帶動文化自信自強的持續推進和時代呈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盵1](P6)就“第二個結合”而言,習近平文化思想凝練形成了彼此契合的“結合”前提論,互相成就的“結合”結果論,筑牢了道路根基的“結合”特色論,打開了創新空間的“結合”動力論,鞏固了文化主體性的 “結合”主體論等完整的“結合”論體系?!捌渲嘘P于‘第二個結合的重大創新觀點,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9]就邏輯關系而言,作為“母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作為“本體”的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能夠馳騁揮灑的廣闊空間,也為“第二個結合”提供了可以閃展騰挪的多重維度,進而創造并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這一變革利器和精神“原體”。

三、“明”偉大建黨精神之“原體”,“達”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之“功用”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盵10](P77)作為精神的“原體”,偉大建黨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軀體中生長壯大,培育形成了筋骨強勁而又脈絡清晰的精神譜系。憑著這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歷經百年奮斗的中國共產黨愈益增強自信自強,不斷推進守正創新之“功用”。

偉大建黨精神開拓出中國共產黨人自信自強的宏大視野和守正創新的廣闊空間,習近平文化思想宗其源歸其流,梳理整合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源、砥礪奮進之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同時也是一部偉大精神的鍛造史和傳承史。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鑄牢了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群眾打成一片的精神底色。長征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熔鑄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的光榮傳統。紅船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特區精神鑄就了中國共產黨人迎難而上、勇于堅持真理、善于開創新局的進取精神。一系列的偉大精神如星光般璀璨,匯聚成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的星辰大海。堅忍不拔的精神底色、英勇卓絕的光榮傳統、積極開拓的進取精神,構筑起了致密有序、脈絡清晰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之所以偉大,就在于經歷世所罕見的艱難而不斷取得成功?!盵11](P56)世所罕見的艱難背后是一個個偉大精神在砥礪品格、磨礪意志、催人奮進。而這一個個偉大精神構筑起來的譜系必然有一個源頭在汩汩不絕地給予滋養,必然有一個根基在堅如磐石地給予支撐。梳理整合并提煉概括這個宏大精神譜系的源頭和根基,更有助于增進情感的共鳴、思想的共勉、文化的共識和行動的共進。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盵12](P7)偉大建黨精神疏朗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本色,探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追求的文化基座,找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活水。由此,宏大精神譜系中的諸多偉大精神有了統一的依歸和宗崇,使其在內涵闡釋上有了遵循,在外延擴展上有了邊界,進而開拓出中國共產黨人自信自強的宏大視野和守正創新的廣闊空間。

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精神品質,持續激勵中國共產黨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其氣振其神,夯實了偉大建黨精神的不斷勝利之質和宗旨本色之根。透視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進歷程,經由偉大建黨精神的砥鈍和磨礪,傳統文化中猶疑、保守、惰怠、膽怯等消極成分一掃而空,其中堅定、開明、勤謹、無畏等積極因子和優秀成分得以激活和彰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13]。文化上的自信自強開辟出守正創新的“拼勁兒”和“闖勁兒”,“拼勁兒”充盈了正氣,“闖勁兒”鼓舞了銳氣。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創造出了一個個善于破壞舊世界并善于建設新世界的偉大精神,織就了一張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之網,形成了源頭清晰、脈絡分明的偉大精神譜系。有了精神文化上的自信自強,也就使整個中華民族從思想深處意識到,我們“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4](P161)。這一過程也正是由文化自信自強上升為文化自覺自醒的過程,從而為守正創新激發了內在潛能,充實了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闡述和概括,澄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的源流和互動關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指針、根本立場、時代特征和發展方向,不僅提振了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一系列偉大精神的“原體”的氣質和實踐品格,而且深刻塑造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精神品質,持續激勵我們在新的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馬克思指出:“革命需要被動因素,需要物質基礎?!盵15](P12) 這一物質基礎最深厚最具變革性的力量便是人民群眾,而且是掌握并能夠正確運用理論的人民群眾,即“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15](P11)馬克思主義正是這種擁有實踐能力并且是“徹底的革命、普遍的人的解放”[15](P14)的理論。正因如此,單純擁有優秀傳統文化的相對落后的國家和民族并不能夠實現國家獨立和文明進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同馬克思主義這一“徹底的革命、普遍的人的解放”的理論相結合,才能成為“改變世界”的現實的物質力量?!耙唤浾Q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初心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百余年實踐探索中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實現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和社會文明的持續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浴火重生,使中華文明綻放時代光彩?!盵16](P32)偉大建黨精神正是“兩個結合”的文化凝聚和精神凝練,因而可以在轉化為物質力量的同時,萬千變化般幻化出星羅棋布而又致密井然的精神譜系。透過偉大建黨精神的緣起和衍生譜系,我們更能夠深刻感受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質,其中也分外明朗地透射出開放的胸懷和包容的姿態。

四、“明”開放包容之“載體”,“達”文明交流互鑒之“效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盵17](P258)交流需要有開放之姿,故步自封走不出海闊天空;互鑒更要有包容之態,妄自尊大迎不來精進日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和姿態為“載體”,方可達文明交流互鑒之“效用”。

開放包容方可內外聯動,習近平文化思想自主自為、敢為善為的大視野大氣魄,推動形成了激活自身“潛能”為“顯能”、轉化外部“勢能”為“動能”的文明交流互鑒新格局。面對變亂交織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而鮮明地闡釋了中國文化具有的確定性的未來。這是因為“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化解沖突,凝聚共識”[1](P6)。通過強化制度建設和有效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蘊含著的價值和潛能逐步得以激活和釋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言,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深埋在地下的歷史遺產,以及卷軸里的古籍和文字日益“活”起來了。革命文化而言,革命物質文化、革命精神文化、革命制度文化和革命實踐文化經過闡釋、整理和豐富日益“動”起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言,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進而讓先進文化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引領文明新風尚的效能日益“潮”起來了。與此同時,習近平文化思想還善于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通過文明交流互鑒,將外部的文化“勢能”轉化為充實豐富并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新“動能”。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古絲綢之路的致敬和禮贊,更是新時代深化歐亞各國經濟文化聯系,創新拓展人文交流空間的民生之路、幸福之路。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激活了自秦漢以來就開通的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不同文明在對話交流、求同存異中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活力。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把扎根中國大地與文明交流互鑒、攜手共創未來聯動統一起來,展現了文化大視野和大氣魄。

文化在交流中愈加繁榮,文明在互鑒中愈益興盛,習近平文化思想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大格局大氣象,從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層面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個人類社會永恒的課題,為展現美好世界的新圖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文化交流層面,習近平文化思想從推動命運與共的文化認同入手,倡導并深刻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并將塑造、達成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崇高目標。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17](P272)。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首次提出和亮相。2015年9月28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發表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他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盵18](P522)2022年10月16日,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盵19](P63)在文明互鑒層面,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全球視野,統籌和平發展和共同安全,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進而以全球文明倡議來鞏固和升華人類發展進步的成果和愿景。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具體內容包括: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2022年4月21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其核心內容是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其核心內容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多姿多彩是人類文明的本色?!盵20]以開放包容為“載體”,達成文明交流互鑒之“效用”,不僅是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指針和抓手,而且為攜手建設更加繁榮更加美好的新世界貢獻了可達成的共識、可企及的目標和可推進的路徑。

習近平文化思想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本體”依循,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深厚根基,從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兩個維度開創性地闡明了“兩個結合”的內在機理和邏輯關系。由此出發,堅持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合乎邏輯地提煉概括出偉大建黨精神這一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原體”,為中國共產黨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賦予了不竭動力。與此同時,習近平文化思想也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中精進日新、不斷展開并豐富發展?!霸凇w和‘用的關系中,‘體是基礎、是根本,‘用是作用、效用,是依賴于‘體的?!盵21]習近平文化思想遵循“本體”,植根“母體”,激發“原體”,擴容“載體”,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在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偉大實踐中熔鑄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

[2]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J].求是,2023(20).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老子道德經注校釋[M].[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

[5]習近平.匯聚兩國人民力量 推進中美友好事業——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23-11-17(02).

[6]徐元誥.國語集解[M].王樹民,沈長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

[7]大學·中庸[M].王國軒,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

[8]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報,2022-05-29(01).

[9]高翔.堅持“兩個結合”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N].人民日報,2023-10-31(09).

[10]莊子[M].孫通海,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1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N].人民日報,2021-06-27(01).

[14]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臧峰宇.“第二個結合”與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J].中國社會科學,2023(8).

[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0]習近平.深化團結合作 應對風險挑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2023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閉幕式上的致辭[N].人民日報,2023-08-23(02).

[21]肖偉光.明體達用 體用貫通[N].人民日報,2023-10-31(09).2024年3月第24卷第1期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Mar. 2024Vol.24 No.1

猜你喜歡
兩個結合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關鍵時刻以高質量黨建管理為“兩個結合”蓄能
“兩個結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圭臬
我國現行“兩個結合”兵役制度及其新變化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眼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學習英雄精神在“兩個結合”上使勁用力
新時期重談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個結合”
基于“兩個結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關于做好兩個結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