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標準框架與發展策略

2024-04-11 22:42王永超劉麗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能力數字時代發展策略

王永超 劉麗

[摘 要]數字時代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應用使得包括教育在內的各個領域產生重大變革,大大完善了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模式,信息化教學能力也已經成為高校教師最重要的職業素質與核心競爭力。本文在全面明晰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框架與能力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主體意識躍遷與學習共同體建設,培訓體系建設與激勵考核制優化,實踐環境營造與監督管理的強化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創新發展策略,為推動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提供助力。

[關鍵詞]數字時代;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框架;發展策略

0? ? ?引 言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高等教育發展注入了巨大能量,也對傳統教學帶來了嚴峻挑戰,信息化教學成為數字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成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新時代下,高校教師面臨的問題不再是技術支持教學的可行性與實現,而是何時、如何應用技術的意識與決策。為了培育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適應“網生代”大學生學習時間碎片化、學習方式靈活化、學習空間多元化、知識建構主動化、教育訴求非線性化等新特點,高校教師理應突破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論應用范疇的思維桎梏,掌握全面、系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能夠面向更為復雜化、智能化的學習環境,實現“技術+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學理念、方法與模式的實踐創新。值得思考的是,在高等教育因技術驅動而走向智慧化的過程中,與之相匹配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尚未確立,發展路徑也未規劃,這極大地阻礙了數智時代變革中“技術+教育”的創新融合發展。因此,亟須從核心要素、標準框架、發展策略等關鍵問題出發,做出創新性回應。

1? ? ?數字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標準框架

隨著數字時代信息化技術的融入,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體系也產生了深刻的變革,技術思維與方法的介入不僅極大地擴充、重組了教師的能力要素,還驅使高校加快構建與智慧學習方式相適應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與發展體系。2005年美國學者Koehler與Mishra聯合提出了TRACK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標準,強調通過交叉融合學科內容知識CK、教學方法知識PK以及技術知識TK三大核心要素,形成學科教學知識PCK、基于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TCK、基于技術的教學方法知識TPK、基于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四種復合型要素[1],作為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基本要求,這一框架無疑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框架的制定提供了依據,通過解構可確定數字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要素如下。

1.1? ?信息化教學應用意識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要素并非技術工具能力與技術應用整合能力的簡單疊加,而是以適應數字時代發展為前提的技術深度融入式的能力重組,這直接指向的是與知識創造有關的批判性、創造性思考,問題解決等能力,要求教師具備追求卓越教學的意識,具體體現在信息化教學應用意識層面,即對國家政策導向和教學能力標準具有敏銳的感知度,除了能夠意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外,還能夠領悟和理解信息化教學的知識方法,并有創新變革教育教學模式的思想和方法[2]。

1.2? ?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數字時代創新教學活動的實踐依據,該能力反映了教師靈活運用數字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素質,主要體現在教師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技術手段設計教學過程及各環節,整合資源、優化配置,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技術資源引領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1.3? ?信息化教學整合能力

該能力是指教師形成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技術課程融合運用能力,并確定技術支持課程教學的方法、模式與策略,在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下,促進“教”“學”過程有機融合提升的能力。教師是否具備這一能力,決定了其能否依托技術、資源與方法推進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的變革,也決定了其是否能夠輔助教學相長、高效達成課程教學目標。

1.4? ?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

該能力是教師利用技術平臺,對教學過程進行高校管理與引導實踐的能力,屬于一種綜合性的教育能力,教師在線上數字平臺的支持下開發、整合大量教育資源,并以線上或混合式等多元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學習訴求,提高學習積極性與實效性。信息化教學實施最關注的是基于技術設計與實施深化多維“教”“學”互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協作與自主知識建構,解決具體的學習問題[3]。

1.5? ?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

該能力是教師基于技術手段,依循教學目標達成度,對學生進行的形成性與結果性評價的能力。評價的宗旨在于依托技術支持,以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為依據,以學生為中心,以持續改進為價值旨歸,利用數字、智能化技術全面挖掘、收集、整合、分析教學大數據,基于數據支持建立多維、立體、系統、綜合的教學考評體系,為教師教學過程的科學診斷、教學結果的全面評價提供支持。

1.6? ?信息化教學研究能力

該能力是指教師通過對技術賦能教學設計、整合、實施、評價等全過程進行系統研究,針對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教學實踐有效性進行證偽,并持續探索創新各類教法、模式的能力。一方面,該能力強調教師要能夠針對傳統教學問題采用典型標準化模式開展應用研究,探索持續改進學生學習思維及習慣的方法策略;另一方面,該能力要求教師能夠不斷開展教學實踐研究,探究深度理解的協作學習,通過不斷研究指導教學模式創新,并與學生間形成知識發展的關系網絡,與教師間形成教研共同體,以此引領高校教育變革[4]。

2? ? ?數字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應推薦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是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改革的有力抓手、前提和關鍵,也是教師職業生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行之路?;诖?,下文從主體意識躍遷與學習共同體建設、培訓體系建設與激勵考核制優化、實踐環境營造與監督管理的強化三個方面,進一步闡述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2.1? ?主體意識躍遷與學習共同體建設

信息化教學應用意識是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框架中的首要能力要素,數字時代背景下,許多高校教師不僅不具備過硬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與素質要求,而且思想層面、心理層面上又缺乏深刻的認知,關于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及本質內涵理解偏頗,因此,為了促進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要促進教師主體意識的躍遷。對于高校而言,要注重培育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賦予其更廣闊的自我意識發揮空間,使之在教學觀摩、交互學習、教學座談會、經驗交流與思想碰撞中對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與素養達成客觀認識,提高自我發展與提升的內驅力;對于教師自身而言,則要摒棄傳統教學觀念,主動面向數字時代發展趨勢,自覺加強信息化教學能力相關理論與實踐的學習探索,強化自身對助力高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責任意識,以此作為彌補缺陷、縮小差距、迎頭趕上的途徑,以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教育教學發展要求。除此以外,高校要鼓勵教師團隊交互學習,建立信息化學習共同體,依循每位教師的優勢與短板,通過信息化手段予以科學分工、安排任務,促進其互助合作,使每個教師都能充分發揮優勢的同時,還能在新知識、新經驗、新資源、新方法、新模式的交流分享中彌補能力缺陷[5]。

2.2? ?培訓體系建設與激勵考核制優化

雖然,很多高校都為教師專業發展與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提供了豐富的培訓學習機會,但這些培訓大多單一化、碎片化,未成體系。為了扭轉這一現狀,高校要將教師信息教學能力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通過構建系統、全面、完善的培訓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體而言,高校要結合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框架及能力結構,從教師所應具備的意識、知識、技能、應用與創新能力入手,確立培訓目標及方案,并整合培訓內容與高質量課程資源,用作培訓教材,通過崗位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個體自主學習、實踐反思與改進等多元方式協同推進,引領教師能力發展,同時要在數字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下,通過發揮組織與主導作用,加強教師培訓過程的跟蹤與監管,做到思想重視、制度規范、管理嚴謹、評價科學,以此保障培訓效果及質量。除此以外,高校要制定完善的激勵考核制,既要通過激勵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家級、省級、校級等信息化教學大賽,積極申報信息化教學研究項目,開展教學實證研究,與國內外相關領域知名院校專家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協同開展信息化教學研究等,并對表現優秀、獲獎的教師給予績效工資、評優評先等的傾斜,又要定期開展教師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考核,引導教師緊跟前沿、與時俱進,不斷加強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6]。

2.3? ?實踐環境營造與監督管理的強化

良好的實踐環境對于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引作用,為了營造有利于教師能力發展的環境,一方面,國家教育部門要加快制定和出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規范標準與政策指標,通過政策指導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創設有利于教師發展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高校要從校園軟硬件環境出發,既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如建設智慧校園、智慧教室等,使教師能夠輕松獲取信息化教學資源、開展信息化教學實踐,又要通過制度建設與管理改革激發教師能力拓展的動力,還要從校園宣傳、教室建設等環境中滲透信息化教學元素,搭建“名師講堂”“教研活動周”等平臺,引導教師提升發展,配合校本教研與自主學習,形成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優質教學資源環境;此外,高校要強化教師信息化教學質量的監督管理,針對課程資源的利用、平臺的使用及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效果的評估等展開實時動態的監控,并形成監督大數據,將數據分析結果定期反饋至教師,使之對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面的認知,了解自身優勢與不足,并針對信息化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予以精準改進,以此漸進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與信息化教學效果[7]。

3? ?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高等教育的實施者與主力軍,高校教師理應具備適應數字時代信息化教學的能力與素質,引領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然而,理性審視實踐現實不難發現,很多高校教師能力內在發展水平不甚均衡、信息化教學應用意識強但技術水平一般,急需面向數字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要求,制定標準框架,將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作為突破口,通過系統的能力培訓,增強高校教師信息化環境下的課程整合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計劃執行能力、評價促進能力、自我發展能力、職業實踐能力等。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國內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研究尚處在上升階段,學者大多偏好理論研究而缺乏實踐性研究,關于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升與培訓缺乏權威理論標準指導,因此,關于數字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標準框架與發展策略等相關研究仍有待進一步深入。

主要參考文獻

[1]金晶.“大智移云”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優化路徑:基于TPACK框架的理論分析[J].高教學刊,2023,9(5):153-156,160.

[2]張攀紅.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現狀及提升策略:以湖北經濟學院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20(1):126-129.

[3]王瑜.數字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領導力的內涵、價值與提升路徑[J].情報科學,2022,40(12):22-27,35.

[4]頡夢寧.“互聯網+”時代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11):92-94.

[5]葛文雙,韓錫斌.數字時代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測量問卷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6):123-128.

[6]錢靜珠,丁國勇.“互聯網+”時代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10):78-81.

[7]葛文雙,韓錫斌.數字時代教師教學能力的標準框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1):59-67.

[收稿日期]2023-07-04

[基金項目]2022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青年項目“‘雙減背景下數字教育資源驅動的智慧課堂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HB22JY051)。

[作者簡介]劉麗(1990— ),女,山東臨沂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智慧教育、教師教育信息化(通信作者)。

猜你喜歡
信息化教學能力數字時代發展策略
“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小學語文運用微課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探討
我國報紙在數字時代的出版轉型
中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比較研究
數字時代室內設計中繪畫作品的運用
數字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觀念的創新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校級標準的研究與實踐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檔案數字化管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