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考—認同”:歷史學科育人路徑探究

2024-04-12 19:47邱俊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價值認同鴉片戰爭

邱俊

[摘 要]歷史學科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歷史學科價值認同需要經過理性思考才能形成。對歷史學科的思考包括本質思考、共情思考和批判思考,文章從這三個方面探討歷史教學如何通過“思考—認同”路徑實現育人目標。

[關鍵詞]歷史思考;價值認同;鴉片戰爭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4-0074-03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指出,“使歷史教育成為形成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1]。價值觀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價值觀是隨著經驗的發展而發展的,不同的經驗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經驗的變化也會導致價值觀的變化,可見價值觀是個人的、 相對的。要使受教育個體真正達成價值觀認同,絕非簡單地通過單向說教的形式可以達成,需要受教育個體進行理性思考,進而內化于心。筆者對教材中有關鴉片戰爭的內容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探討歷史教學如何通過“思考—認同”路徑實現育人目標。

一、本質思考:“鴉片戰爭”對比“商業戰爭”

歷史的本質問題首先是一個哲學問題。只有知道歷史的本質是什么,才能夠知道什么是歷史。歷史上發生的任何戰爭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僅與一定的社會政治有關,而且與一定的社會經濟有關??v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戰爭的產生與私有財產和階級的產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戰爭的根源在于社會的經濟活動。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應縱向貫通、橫向聯系,揭示出歷史現象之間的關聯,以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發展的本質及總趨勢,把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高度。

鴉片戰爭究竟是一場什么戰爭?不同的立場和觀察視角也許會有不同解釋?!霸谟丝磥?,這場戰爭是一場報復性的戰爭,是一個捍衛他們的通商權利、維護其國家榮譽、糾正在華英國官員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確保未來開放的必要行動。在中國人看來,這場戰爭主要是一場對鴉片的清剿?!盵2]然而,戰爭目的的分析不能完全等同戰爭性質的界定,想要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就必須探究這場戰爭的性質。毛澤東曾指出:“歷史上的戰爭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爭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盵3]區分戰爭的性質必須遵循戰爭的目的和歷史作用辯證統一的原則。

首先,引領學生分析彼時英國人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和人口體量巨大的大清帝國建立通暢的貿易渠道是英國人的利益訴求。但是,中英貿易均衡不能滿足英國的利益。事實上,基本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表面上追求建立公平的貿易機制,實質上是希望將其廉價的工業制成品傾銷到中國,由此獲得巨大的利潤,實現對華貿易順差。故而當英國不能通過其他商品占領中國市場時,走私鴉片就成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必然選擇。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曾說:“‘鴉片貿易為當年英倫朝野,國脈民命,生計攸關,不可或缺之國際貿易。女皇與國會,均不惜為之一戰?!盵4]彼時英國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是取得貿易特權和單方面的貿易優勢,甚至不惜損害另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說“鴉片戰爭是一場貿易戰爭”。

其次,引導學生從戰爭的結果思考戰爭的性質。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這個制度的起點正是鴉片戰爭后的第一組條約[5]。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小生產者們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在近代中國轉型的進程中苦苦掙扎,中華民族迎來了一段苦難屈辱的歷程。推動中國近代轉型,并不是侵略者的主觀出發點。

最后,引導學生深入地分析鴉片戰爭的性質,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形成家國認同。鴉片戰爭是一個國家為了自身商業目的而發動的對另外一個主權國家侵略的戰爭,戰后通過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損害被侵略者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才能夠避免陷入積貧積弱、被侵略的局面。探究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不等同于認可用武力的手段打開閉關鎖國清朝的大門。

二、共情思考:“地主家的傻兒子”對比“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一堂好的歷史課是能夠真正實現歷史育人價值的歷史課,必然也是能夠引發學生歷史思考的歷史課。學生只有具備對歷史“同情之理解”的眼光,才可以更好地思考、回答歷史問題。教師應通過典型的細節、案例、情境讓學生去體驗歷史,進而通過材料所展示的歷史發生過程讓學生去思考問題。體驗歷史就是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從今人和歷史人兩種不同的角度去判斷歷史的走向[6],通過真實的材料和嚴謹的邏輯推理形成全面客觀的理解。

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林則徐在虎門銷毀了大量從外國商人手里強制收繳的鴉片。因為這一點,時人和一些后來者給林則徐扣上“輕啟邊釁”的罪名。林則徐收繳外商的鴉片可以作為鴉片戰爭中的典型情境供學生思考、討論。

1839年3月,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后先是約見廣州十三行的行商,要求他們傳諭外國商人上交鴉片,后又直接傳訊大鴉片商人顛地。這一切行為無果后,林則徐做出了中止一切中外交易、封鎖商館、撤退仆役、斷絕供應的決定,逼迫外商交煙。最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督義律以英國政府的名義,勸告英商將鴉片交給他,然后由他上交英國政府。

教師可以創設林則徐禁煙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林則徐并不是顢頇、無知的陳腐官員,基于鴉片這一毒品對中國人身體健康和經濟的危害,他認為英國商船走私鴉片要遵照《大清律例》所載“化外人有犯,并依律擬斷”的原則,“奸夷”應“與華民同照新例”,“一體治罪,貨物沒官”[7]。如果以今天的法律眼光來審視林則徐的舉動確有不妥之處。囿于“天朝上國”觀念的他忽視了與他國政府的平等關系,也沒有尊重外國商人的相關合法權益。反之義律提出的由英國政府出面為財產擔保同意交煙的行為是“保障公民生命安全的行動”,可能符合近代國際交往和法治的理念。表面上這是兩種法律觀念的差異,實質上說明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已經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潮流,近代社會形成的法治、平等觀念還未被當時的中國人普遍接受。難能可貴的是,后來林則徐意識到這個問題,他開始收集西方的資料,成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教師可以接著展示英國議會討論的情景。義律之所以以英國政府的名義上交鴉片,實際上玩弄了一個清政府官員不知道的概念,將清政府反走私的行動變成了中英兩國官員的交涉,圖謀以此為由向中國發動戰爭。在義律交煙的同時,一份對華作戰的申請就提交給了英國內閣。

盡管英國議會的下院在1840年4月才以271票對262票的優勢通過內閣的決議,但是在之前的幾個月內搭載英軍的艦船就源源不斷駛向中國。對非法毒品交易的譴責還是抵擋不了巨大商業貿易利潤的誘惑。鴉片戰爭后,西方話語體系不斷地虛構和強化中國自大無知的形象,其產生的負面影響直至今日。

共情地思考歷史才能更好地理解歷史,才不會去苛求古人,也有助于我們認識現實。15世紀以來,全球加強聯系與交流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任何閉關自守的國家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潮流,被時代所拋棄。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是一個長期而相互的過程。不同文明在交流的過程中要客觀地認識到雙方的差異,做到彼此尊重和相互交流。我們絕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自輕自賤。

三、批判思考:道光對比乾隆

歷史事件是客觀存在且無法人為改變的,但是史學作品作為記錄、描繪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參照資料,往往不可避免地帶有編寫者的感情色彩。對于這種情感,教師不能一味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引導學生基于批判立場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判與思考。教師需要對歷史材料進行合理選取,盡可能收集不同觀念的材料,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相應觀點進行獨立思考,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萌發,讓學生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風。

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往往使得歷史學習者痛心、不甘,希望找出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最常見的戰敗原因是當時的最高決策者道光皇帝無能和愚昧。近年來穿越劇的流行使得部分學生提出可以讓“雄才大略”的康熙或者乾隆去面對1840年中國所面對的危機。如果是文學作品,可以做出許多的假設,但是歷史課程的學習必須遵循唯物史觀,深度思考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能否取得鴉片戰爭的勝利。

師生可以開展一場頭腦風暴,討論有哪些因素影響了戰爭的最終結果。雙方的指揮者能力、軍事實力、社會動員體制以及國際形勢等都可能對戰爭的結果產生影響。戰爭的指揮者可能會對戰爭的進程產生重大影響,古今中外也不乏以弱勝強的戰役,但仔細推究就會發現,這些以弱勝強都有著有利的外在干預條件,或是天時,或是地利,而戰爭的指揮者往往只是善于對這些有利條件進行運用。更重要的是,這些因素更多的是對戰爭的進程產生影響,一般不會改變戰爭的結局。

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特別是中英之間軟件建設的巨大差距決定了勝利的天平已經傾向英國人那一方[8]。鴉片戰爭的一方是武器裝備落后(冷熱兵器混雜)、人數多卻不精的八旗和綠營士兵,另一方卻是用堅船利炮武裝起來的近代化新式海軍;一方的指揮官是奢靡頹廢的大清貴族,另一方的指揮官是經驗豐富的職業軍官。當時清朝的官員欺上瞞下,而英國的前線和國內基本上保持信息暢通。還有清朝的國民基本上對戰爭視若無睹。種種現象不一而足?;旧线@是“中世紀”的清朝和近代化的英國之間一場實力懸殊的戰斗。道光皇帝在抵抗與妥協、開戰與求和之間游移不定,這是他個人命運的悲劇,也是一場時代的悲劇,即使秦皇漢武復生,亦無可奈何。在資本主義世界性擴張的過程中,非正義的侵略者同時往往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者;而正義的反侵略者則常常同時是落后者。

批判性思考要求我們從歷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去理解歷史事件。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而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9]。鴉片戰爭后,中國的仁人志士開始不斷思考救亡圖存的道路。從睜眼看世界開始,中國人逐步走上學習西方、自我改革、追求發展的道路。承認自己落后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故步自封,自我發展的停滯,只有發展才能夠真正給民族帶希望。

自媒體時代的今天,信息傳播更快捷,信息發布的媒體更多元,價值立場不同的眾多信息和結論充斥著每一個人的生活。這更要求歷史教育者承擔更多價值觀教育的責任,堅持學科育人的本質。學生只有學會探究歷史本質、批判分析歷史發展的趨勢,才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符合國家和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徐中約. 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M].6版.北京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唐德剛.從晚清到民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5]?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6]? 楊曉偉.共情與體驗:歷史教學中的深度思考與問題設計[J].中學歷史教學,2020(12):44-46.

[7]? 邱遠猷.林則徐禁煙抗英的法律思想[J].中州學刊,1995(3):112-116,111.

[8]? 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12.

[9]? 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M].簡本.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 袁? ? 妮)

[基金項目]本文是南京市江北新區規劃課題“做大寫的中國人:課程育人的校本實踐——以高中歷史為例”(立項批準號:jbgh2022152)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價值認同鴉片戰爭
史料實證:誰是“鴉片戰爭議案”的決定者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響鴉片戰爭
廣告圖景中的愿景塑造與趨大眾化的價值認同
鴉片戰爭期間清朝水雷的研制和作用
班主任管理藝術探析
價值認同視閾下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認同研究
人民群眾廣場舞發展的策略探討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價值認同的辯駁與實踐
國家治理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