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兩個結合”維度理解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2024-04-13 23:15鞠忠美
理論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

鞠忠美

(山東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在深入研究和把握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在正確回答中國實現現代化之問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和實踐的創新,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兩個結合”的重要成果,“兩個結合”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始終。從“兩個結合”視角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于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在回答“四問”中,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科學理論與具體實際的結合

在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于中國現代化建設實際,“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為世界上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法經驗。

回答中國之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近代以來的中國國情決定了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一方面,近代中國人民對國家出路的探索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前提。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雖然人們對國家出路進行了從器物層面學習西方技術,到制度層面試圖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再到文化層面傳入各種資產階級思潮等的不斷探索,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些探索證明了向西方學習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舊有階級及政黨無力承擔實現國家獨立富強的任務,中國要發展必須要先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正當人們在對近代中國該向何處去這一問題存在困惑之際,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人們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五四運動使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工人階級的力量。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成立,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自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轉變。另一方面,新中國成立后的國情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依據。新中國成立之時所處的國際環境是雅爾塔體系下以美蘇為兩極的國際關系格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新中國實行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3)《中國共產黨簡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年版,第148、147頁。,但以蘇聯為首的人民民主國家先后承認并與新中國建交;國內則是長期戰爭留下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4)《中國共產黨簡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年版,第148、147頁。。在此情形下,黨領導人民在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拔覀儾桓阗Y本主義,這是定了的?!?5)《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頁。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1957年,“一五”計劃提前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初步顯現,事實雄辯地回答了“當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之后,中國要向哪里去”(6)《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頁。的問題,“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7)《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頁。?;谌丝诙?、底子薄、生產力落后的國情,中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明確指出,“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8)《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頁。,強調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和“共同富?!边@兩條原則。雖然國際局勢不斷發展變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曾遭遇重大挫折,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持續不斷推進并取得顯著成績,用事實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

回答世界之問,統籌國內外因素走和平發展道路。綜觀世界歷史,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過程無不伴隨著對外擴張和對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殖民掠奪。愛好和平、維護和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國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對不斷發展變化的錯綜復雜的世界形勢的回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國際形勢不斷變化:國際格局從兩極格局轉變為多極化發展;時代主題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世界力量對比從以西方大國為主到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斷崛起;世界安全從傳統安全到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等等。面對世界局勢的發展變遷,中國堅持自身發展與維護世界和平相統一,從獨立自主和平外交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謀求和平穩定的外交環境到謀求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這樣回答世界之問:一是維護世界和平,為國內發展爭取有利國際環境。新中國成立之初,隨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兩大陣營的成立,逐漸形成雅爾塔體系下美蘇兩極爭霸的局面。面對當時的世界形勢,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實行三大外交政策,積極發展同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反對霸權主義,為國內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20世紀70年代末,黨中央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對時代主題作出新的判斷,及時調整對外政策,實行對外開放以學習、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成果。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格局因蘇東劇變而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遇挫折,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中國立足國內實際從容應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21世紀,世界形勢仍不斷發展變化,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二是以自身發展為世界發展貢獻力量。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中央提出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可以求同存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中央改變“一條線”戰略,積極發展同各國的關系,反對霸權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落后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9)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12月15日。,中國對世界發展的影響不斷增強。面對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逆流,中國堅持開放政策,“一帶一路”、進博會等已成為促進各國相互交流、實現合作共贏的重要平臺。

回答人民之問,在發展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為人民謀幸福。一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新中國成立之初,經過長期戰亂之后的人們迫切渴望和平與安定,中國共產黨對內通過平抑物價、統一財經等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得以恢復;對外通過制定正確的外交政策,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國內建設爭取了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步步提升;堅持在經濟建設的同時進行文化建設,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進入新時代,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二是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民立場的體現。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我們黨多次強調要實現共同富裕。鄧小平曾提出社會主義本質就是要“最終達到共同富?!?10)《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64頁。,習近平總書記從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強調要“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11)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人民日報》2021年10月16日。,并指出共同富?!笆侨嗣袢罕娢镔|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12)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人民日報》2021年10月16日。。實現共同富裕就要堅持現代化建設中的社會主義方向。鄧小平在談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就曾明確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13)《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64頁。。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強調: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14)習近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報》2021年8月18日。。自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從群眾溫飽問題的解決到總體達到小康,再到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黨帶領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斷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回答時代之問,制定相應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是準確把握時代之變。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社會發展變化的重要體現,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準確判斷是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時代之變的主要體現。新中國成立之初,黨根據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結構、階級構成,提出階級矛盾是當時社會主要矛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黨的八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重新判斷。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已顯著提高,人民的需求層次提高且呈現出多樣性、個性化的特點,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約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有效應對時代之變。社會主要矛盾是黨制定方針政策的主要依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基于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黨領導人民在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同時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黨領導人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并制定了“兩步走”戰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明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確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和“三步走”發展戰略。隨著“三步走”戰略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即將實現,黨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戰略,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黨中央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制定“兩步走”發展戰略,領導人民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在堅持“兩通”中,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科學理論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15)習近平:《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 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人民日報》2014年10月14日。在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1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肯定和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價值與意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基礎和可靠的群眾基礎。

貫通“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1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歷史文化基礎?!皟炐銈鹘y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18)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9月25日。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又堅持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并實現了二者的結合。一是優秀傳統文化與科學社會主義在思想觀念上的高度契合為實現二者貫通提供了前提條件。雖然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所形成的時空條件不同,但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1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例如,傳統文化主張“天下為公”,科學社會主義主張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傳統文化主張“親仁善鄰”,科學社會主義主張建立沒有階級區分和階級壓迫的共產主義。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為實現其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提供了現實條件。社會發展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新的社會階段是在原有社會階段基礎上的發展,并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續原有社會發展階段的特征。其中,作為社會重要構成的文化與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具有不同步性,傳統文化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仍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優秀部分對當今社會發展仍具有重要啟示作用?!爸袊浆F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習近平:《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2023年2月8日。,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沃土,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文化底色。例如,鄧小平使用了傳統文化典籍中表現當時人們對未來社會期許的“小康”一詞,來闡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第二步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三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待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二者結合提供了根本保證和原則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對傳統文化“不能采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度”(21)習近平:《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 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人民日報》2014年10月14日?!,F代化建設過程中,黨堅持辯證而發展地對待傳統文化,使其涵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方面強調要“堅持不忘本來”(2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肯定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另一方面強調要開辟未來,通過批判性繼承、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其“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23)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9月25日。。如在對待民眾的問題上,優秀傳統文化強調“民為邦本”,唯物史觀強調“人民是歷史的主體”。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將唯物史觀所強調的人民主體與傳統“民本”思想相融合,牢記初心使命,致力于“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2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吸收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等思想觀念,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融通“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2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群眾基礎?,F代化建設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眾,而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是推動其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有所作為的重要因素。在長期社會生產實踐中,中華民族所形成的共同思想觀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已熔鑄成民族基因,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因素,從思想文化上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一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鄧小平曾明確提出,要“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26)《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27)習近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人民日報》2018年8月23日。。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科學理論的宣傳教育,特別注重以思政課為主陣地對學生進行系統馬克思主義教育;加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以“中國夢”匯聚人民力量。二是傳承弘揚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不斷發展,是因為民族精神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近代以來,民族精神始終激勵著中華兒女為實現國家獨立而不懈奮斗。新中國成立后,民族精神更是推動人們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重要動力。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28)《習近平的文化情懷》,《人民日報》2022年5月12日。,形成了改革開放精神、載入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重要精神力量。三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次的內容,是國家與民族發展“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29)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已熔鑄于人們血脈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日用而不覺的價值理念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又“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30)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承載著人們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發展的理想追求,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3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相對于“重民本”這一傳統價值理念,既有重視群眾力量的相同之處,又有本質不同。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有力推動了人們精神面貌的進一步提高。四是弘揚發展傳統美德。公民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的道德理念與規范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如傳統美德中的“自強不息”有助于推動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修養,“敬業樂群”有助于推動愛崗敬業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建設,“扶危濟困”有助于推動助人為樂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建設,“孝老愛親”有助于推動尊老愛幼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建設。同時,要挖掘傳統美德的當代價值,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舍。

三、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正是在“兩個結合”中,黨領導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邁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32)習近平:《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以“兩個結合”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同時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解決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實踐基礎上總結提煉經驗,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將在實踐中發展了的理論準確表達;用發展了的理論教育人,使之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南。

一要固本培元。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以及黨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證明了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體現在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體現在要讓人們在實踐中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去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在始終堅持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繼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黨的文化建設方針,堅決反對錯誤思想觀念;要通過創新創造使之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33)習近平:《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的重要內核;要注重汲取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智慧去解決現代化建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要注重以優秀傳統文化激發人們的主體性,調動人們投身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

二要守正創新。守正,即堅守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新,則包括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需要基于我國國情,又需要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推動實踐的創新發展;既需要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又需要在實踐基礎上總結提煉經驗,創新發展理論以更好指導實踐。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明顯加大了“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3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這就需要扎根實踐,正確分析、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而馬克思主義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根本遵循,優秀傳統文化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文化源泉。

三要文以載道。要用中國特色話語體系闡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所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一是“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35)習近平:《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二是用中國話語表達好中國經驗。極具中國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既能以其所濃縮的內涵抒情達意,又能因其為人民所熟知而推動理論的傳播。毛澤東用“有的放矢”闡明理論與實際的關系,指導著人們要結合中國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用“小康之家”表達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對指導人們理解和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用“中國夢”形象表達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有力推動中華兒女力量的凝聚。

四要以文化人。人民群眾是以“兩個結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這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也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更要在精神上激發人民的主動意識,讓人民充分認識到自身擔負的重要使命,積極投身到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只有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3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10頁。。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不斷加強理論宣傳,并通過創新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3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13頁。。

猜你喜歡
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新時期重談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個結合”
基于“兩個結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關于做好兩個結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中國式性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