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保問題與對策分析

2024-04-14 14:03
嘉興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社會保險社會保障權益

黃 旭

(寧波財經學院 金融與信息學院,浙江寧波 315175)

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平臺經濟蓬勃興起并迅猛發展,2022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8 320億元,同比增長約3.9%。[1]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依托互聯網平臺就業的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如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直播銷售員等)數量大幅增加,據不完全統計,以微信、抖音、快手、京東、淘寶、美團、餓了么等為代表的網絡平臺,在2021年為中國凈創造就業崗位約2.4億,為當年約27%的中國適齡勞動人口提供了就業機會。[2]但平臺企業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之間的用工關系不夠清晰,很難納入傳統標準的就業勞動關系,這些人員在參與社會保險的過程中,“漏?!薄懊摫!焙汀皵啾!爆F象較多,導致現有勞動合同法和社保體系面臨新就業形態的挑戰。[3]

本文將結合馬克思主義和新制度經濟學相關理論分析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漏?!薄懊摫!薄皵啾!钡葐栴},并從健全社會保險政策和完善企業責任的監督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對策措施,助力推動新就業形態領域實現高質量就業。

一、新就業形態形成的原因、性質及影響

(一)新就業形態形成的原因

新就業形態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1.全球化和技術創新的外部推動力。全球化促使國際勞動力流動和產業分工的加速,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各國將資源專門用于生產最具競爭力的商品和服務。這引發了新興產業的崛起和新就業形態的多樣化,全球供應鏈的建立促進了跨國企業和外包服務的發展。[4]技術創新持續改變生產方式和勞動力需求,新技術的出現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也改變了工作的性質,推動了新興行業的發展。[5]例如,自動化和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導致了對高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同時,也導致需要在線平臺的新就業形態。

2.資本內生和數字技術改變雇傭模式。根據資本內生理論,資本擁有者具有對生產方式的控制權,資本擁有者可以利用技術創新改變雇傭模式,以實現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6]這通常包括引入自動化、機器學習和在線平臺,以便更靈活地配置勞動力資源。根據信息經濟學理論,隨著數字技術的應用,在線平臺和共享經濟允許信息即時傳遞與共享,這使勞動力市場更加透明、更具競爭性。這可能導致零工經濟的興起,勞動力供應與需求的匹配更加靈活。[7]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外部和內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出現從業人員的權益和保障問題。全球化和技術創新雖然為新就業形態的興起創造了機會,但也帶來了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不平等。資本內生和數字技術在改變雇傭模式的同時,也會使勞動力的流動性增加,也使勞動權益的不穩定性加劇。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必須在新就業形態的演進中平衡創新和勞動者權益,以實現更加包容和公平的勞動市場。[8-9]

(二)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就業性質

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就業性質引發了學界關于兩個核心問題的爭議:一是如何合理劃分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與傳統就業勞動者,二是如何明確他們之間的勞動關系。

首先,新就業形態與傳統就業形態的劃分問題涉及新經濟學理論的觀點。新經濟學強調了信息不對稱、市場不完全競爭和合同理論等經濟學原理。在新就業形態中,勞動者通常更加獨立,交易成本較低,信息獲取更為便捷,這與傳統雇傭關系存在差異。因此,一些學者主張應基于勞動者的權利、責任和勞動關系的靈活性進行劃分。然而,新就業形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得這種基于經濟學理論的劃分方法不一定適用于所有情況,因此,劃分如何仍然具有挑戰性。[10-11]

其次,關于平臺企業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之間勞動關系的確定,牽涉到機構經濟學理論的考量。[12]平臺企業傾向于規避正式的雇傭合同,以減少法律責任和經濟成本,并通過算法來控制從業人員的行為。這種機構設計反映了勞動力市場的不完全競爭和信息不對稱性,損害了從業人員的權益。在這一背景下,經濟學家通常關注合同理論,尤其是不完全合同理論,以分析從業人員和平臺企業之間的權益保護問題。

新就業形態的獨特性及與傳統就業形態的差異引發了深入的經濟學理論探討,然而,劃分和界定問題仍然具有復雜性,因為新就業形態的多樣性和快速發展使得每種情況都具有獨特性。在制定社會保障政策和勞動法規時,必須綜合考慮不同類型勞動者的需求,以確保他們的權益得到妥善保護,同時促進新就業形態的可持續發展。

(三)新就業形態造成的影響

從微觀角度看,新就業形態為勞動者提供了靈活性和增加收入的機會,這可以與勞動經濟學中的供給和需求理論聯系起來。根據供給理論,勞動者通過選擇工作時間和地點來適應市場需求,從而提高他們的收入。這種靈活性可以增加工作滿意度,提高生活質量。此外,新就業形態也與創業理論相關,鼓勵勞動者成為自主的創業者。這有助于激發創業精神,促進經濟的創新和增長。[13]然而,不穩定性和缺乏社會保障也是新就業形態的特征,這可以通過不完全就業理論來理解。不完全就業理論強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尤其是在新就業形態中,從業人員面臨著失去社會保障和福利保障的風險。這種不穩定性可能對從業人員的家庭決策和生活規劃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可能導致社會不平等的加劇。因此,新就業形態在微觀層面上既提供了機會,但也引發了風險和挑戰。[14]

從宏觀層面看,新就業形態對整個經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根據創新理論,新就業形態的興起推動了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共享經濟和平臺經濟模式通過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機會。這種創新有助于提高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與經濟學中的生產函數理論相符。然而,新就業形態也加劇了資本與勞動之間的收入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可能對社會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需要政策干預來緩解。[15]

新就業形態的影響既體現在微觀層面的供給和需求中,又體現在宏觀層面的創新中。理解這些影響,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政策,以平衡新就業形態的發展與勞動者的權益保護,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社會的繁榮穩定。

二、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社會保障現狀

(一)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保率不高

當前,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參保率較低是一個引起廣泛關注的問題,社會保險在新就業形態領域中的覆蓋率相對較低。[16]這意味著,許多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未能參與到社會保險體系中,缺乏相應的保障和福利。在參保深度層面,不同保險項目的參保比例存在差異。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參保數量嚴重不足,導致相關保障的不完善。[17]相比之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參保比例較高。

(二)現行社會保險制度難以保障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信息不對稱理論強調,在勞動市場中存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從業人員和雇主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從業人員難以獲取有關社會保險制度的信息。對于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來說,他們可能不清楚如何滿足現有社會保險制度的參保條件,因為這些條件可能與傳統就業方式不同。這種信息不對稱使他們更容易成為“漏?!比后w,因為他們無法充分了解自己的權益和義務。[18]從勞動法的角度來看,新就業形態的出現帶來了法律主體的變化。數字技術的發展重塑了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平臺企業和實際雇傭者之間的三方關系,打破了傳統的勞動者與雇傭者之間的二元關系。這種法律主體的變化導致了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社會保障責任的分配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19]

(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社會保險參保的影響因素是多維度的

在個人層面上,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對社會保險制度了解不足,這導致了他們容易出現“漏?!爆F象。[20]在收入層面上,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勞動收入不太穩定,且現行的社會保險所需繳納的費用較高,使他們更容易發生“脫?!焙汀皵啾!?。在企業層面上,由于勞動關系的變化,平臺企業很少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而在社會保險制度方面,勞動關系的模糊化也使得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保變得更加困難。[21]

三、新就業形態參保人員權益保障模式探索

現有研究從調整勞動法中勞動關系的認定標準、重構社會保險機制和依托工會構建集體協商機制3個方面對新就業形態參保人員權益保障模式進行了探索。

(一)調整勞動法中勞動關系的認定標準

第一,從勞動市場理論的角度看,調整勞動關系的認定標準可以提高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議價地位。根據勞動市場理論,勞動者的議價能力取決于市場上的供需關系。在新就業形態中,平臺企業通常占據較強的議價地位,而勞動者處于相對較弱的地位。通過調整認定標準,政府可以平衡這種不平等,使勞動者更容易爭取自己的權益。例如,設定最低工資標準可以確保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提高他們的議價能力。[22]

第二,從社會保障理論的角度看,調整勞動關系的認定標準可以提高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通過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納入勞動法的保護范圍,政府可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確保他們享有與傳統就業者同等的社會保障權益。這有助于減輕勞動者面臨的經濟風險,提高他們的生活穩定性。[23]

(二)去勞動關系化,重構社會保險機制

公共選擇理論強調,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要考慮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和需求,以實現社會的最大化福利。針對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高度流動性以及傳統社會保障制度難以覆蓋其需求的問題,研究者提出了去勞動關系化的觀點,并呼吁重構社會保險機制。[24]這一思路的核心在于將社會保障與勞動關系分離,以更好地適應新就業形態的特點。新就業形態的特點包括高度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可能不足以覆蓋其需求。去勞動關系化的方法可以通過構建靈活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可以采用“網絡社?!被颉半娮由绫!钡姆绞?。這種新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更好地適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社會保障,從而減輕他們面臨的經濟風險。[25]重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探索多種靈活的社保繳納形式,可以適應新就業形態的特殊需求,維護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依托工會構建集體協商機制

工會在新就業形態中可以發揮集體協商機制的作用,特別是能在社會保障、勞動者收入和福利方面發揮較大的作用。[26]但由于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工會的積極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在新就業形態中,工會能代表勞動者與平臺企業進行博弈,協商勞動條件、社會保障和福利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工會代表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與平臺企業進行集體談判,構建平臺企業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自治的機制,從而在政府現有的社會保險體系下有效緩解平臺企業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之間的勞動糾紛。[27]工會作為勞動者的代表組織,具有在集體談判中協商勞動權益和社會保障方面的能力。通過與平臺企業開展集體談判,工會可以代表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就勞動條件、社會保障和福利等問題與平臺企業進行協商和約定。這種集體協商機制有助于平衡勞動者與平臺企業之間的權益關系,促進雙方的合作與共贏。

四、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保存在的問題

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漏?!薄懊摫!薄皵啾!钡葐栴}在新就業形態中普遍存在,對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造成了負面影響。

(一)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漏?!爆F狀

“漏?!爆F象主要是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在社會保險制度中的覆蓋率較低。根據線上調查數據,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漏保率”達到15.75%,其中婦女和中老年人占大多數;在這些被稱為“漏?!钡男戮蜆I形態從業人員中,有32%的從業人員表示不了解社保的相關制度而未參保,45%的從業人員表示平臺企業沒有與其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因此未享受社會保障,還有23%的從業人員表示工作崗位總是處于不斷變動中,導致他們也無法獲得社會保障。(1)②③ 數據來源:華南理工大學零工經濟研究中心。新就業形態的特點包括勞動關系模糊、工作地點和工作時間靈活等,這導致傳統的社會保險制度無法完全覆蓋到這一群體。例如,平臺企業為了規避責任,往往不與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簽署正式的勞動合同,從而使得他們無法享受傳統雇員的社會保障待遇。此外,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參保率也受到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參保意識和能力相對較低。

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特別是網約車司機存在更為嚴重的“漏?!眴栴},他們通常被視為獨立的承包商,而非傳統雇員,因此需要自行負擔社會保障責任,如養老金、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然而,由于許多網約車司機是臨時工作,他們通常缺乏足夠的能力或時間去了解自己的社會保障權益和義務,進而導致“漏?!眴栴}頻發。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一些沿海發達城市要求網約車平臺與社會保障機構合作,為司機提供社會保障選項,并將相關費用從駕駛費用中扣除。此外,政府還鼓勵網約車司機主動參保,并提供相關的教育和咨詢服務,以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權益和義務。盡管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漏?!眴栴}仍然存在,需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采取切實行動解決這一難題。

(二)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脫?!爆F狀

“脫?!爆F象指的是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因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險費用高昂等原因而選擇主動中斷社會保險繳費。根據相關的線上調查數據,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脫保率”達到22.65%,這些從業人員普遍反映,自新冠疫情暴發后,他們的收入減少,生活壓力顯著增大;在這些被稱為“脫?!钡男戮蜆I形態從業人員中,有42%的從業人員表示是因為疫情之后收入銳減而“脫?!?,32%的從業人員表示因社保繳納費用過高而“脫?!?,還有25%的從業人員表示因工作崗位是臨時性質的而“脫?!?。②一些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選擇脫離社會保險制度而不再繳納保險費用,這一趨勢的凸顯迫切需要調整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照顧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

(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斷?!爆F狀

“斷?!爆F象指的是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在參保過程中由于工作流動性、勞動關系變化等原因導致社會保險繳費中斷的情況。根據線上調查數據,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斷保率”達到17.65%,18~25歲的年輕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斷保率”更高一些;在這些被稱為“斷?!钡男戮蜆I形態從業人員中,有32%的從業人員表示因工作地點發生變化導致“斷?!?,42%的從業人員表示因收入減少而“斷?!?,還有23%的從業人員表示因頻繁更換平臺而“斷?!?。③其中較年輕的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由于工作不穩定,可能頻繁更換工作或平臺,導致了社會保險繳費的不連續性。同時,平臺企業在勞動關系上的模糊化也增加了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保的困難。例如,平臺企業往往以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等形式招募從業人員,不簽署正式的勞動合同,從而減輕了自身的責任和義務。

五、解決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參保問題的途徑

(一)“漏?!眴栴}的解決途徑

1.社會保障教育和咨詢。為應對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漏?!眴栴},政府可設立專門的社會保障教育和咨詢中心,以提供詳盡的社會保障信息、政策和計劃。這一中心應定期組織舉辦研討會、研討班和培訓課程,旨在向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介紹社會保障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養老金、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等。此外,中心還應提供個性化的咨詢服務,以回答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具體問題,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社會保障資格和權益,以及如何做到最佳地參保。為了提供便捷的信息訪問,中心還應建立一個在線資源平臺,包括社會保障計算工具、政策文件和常見問題解答,以便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隨時獲取所需信息。最后,中心還應與專業社會保障咨詢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確保提供高質量、可信賴的社會保障咨詢服務。通過這一綜合性的社會保障教育和咨詢,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意識將得到提高,也能有效減少“漏?!眴栴}的發生,從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2.自由職業者社會保障基金。設立針對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基金,為這一群體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選擇。政府可以通過設立這一基金,為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提供財政支持,以降低他們參保的經濟負擔。該基金的運作可以基于多種模式,如共同基金、互助基金或政府補貼的保險計劃。通過這一基金,政府可以更好地滿足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獨特需求,為他們提供經濟實惠的社會保障,從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時支持新就業形態的可持續發展。

3.稅收激勵措施。為激勵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政府可實施一系列稅收激勵措施,例如,降低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個人所得稅率、提供社會保險費用的稅收抵免或減免政策。這將直接減輕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財務負擔,同時提高他們的社會保障參與率。此舉有助于確保更多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獲得充分的社會保障,同時也能為他們提供額外的財政激勵,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保障計劃,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全面性。

(二)“脫?!眴栴}的解決途徑

1.社保費用漸進性政策。政府可以根據個體的收入水平和工作類型制定漸進性的社會保險費用政策。這意味著個體在低收入階段,只需支付較低的社保費用,隨著收入的增加,保費再逐漸上升。這些舉措有助于減輕低收入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經濟負擔,也能讓高收入者仍然為社會保障系統做出較大貢獻。

2.靈活社會保障計劃。引入靈活的社會保障計劃,允許從業人員在特定情況下暫?;驕p少社保繳費而不會失去保障資格。這種制度為失業、生育、短期經濟困難等群體提供靈活的繳費方式,使從業人員能夠在應對財務挑戰的同時仍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權利。

3.社保費用共擔模式。政府可以鼓勵雇主和從業人員共同分擔社會保險費用。這種共擔模式可以通過稅收激勵、獎勵計劃或費用減免等方式實現,以鼓勵雇主為員工提供社會保障計劃。這不僅減輕了從業人員的經濟負擔,還確保了他們的社會保障權益。

(三)“斷?!眴栴}的解決途徑

1.社會保障賬戶互通。建立一個全面的、跨平臺的社會保障賬戶系統,確保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記錄能連續在不同平臺之間共享。這需要政府與平臺企業進行緊密合作,以確保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信息能夠在不同工作機會之間共享。這一賬戶系統可以包括養老金、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等各種社會保障項目,確保記錄的完整性和連續性。

2.平臺企業責任法規。政府應頒布法規,要求平臺企業簽署正式的勞動合同,并明確勞動關系。這些合同應包括有關社會保障選項的信息,確保從業人員了解他們的權益和義務。此外,法規還應規定平臺企業應按時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確保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能夠持續參保。這些法規的實施需要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以確保合規性。

3.社會保障咨詢服務。建立獨立的社會保障咨詢服務,為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指導,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社會保障權益和義務。這些咨詢服務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幫助從業人員選擇適合自己的社會保障計劃,以及如何保持連續的社會保障記錄。這些服務可以通過在線咨詢、電話咨詢和面對面咨詢等多種方式提供。

綜上,解決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漏?!薄懊摫!焙汀皵啾!钡壬鐣U蠁栴}的關鍵在于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可及性、公平性和適應性。這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綜合性措施,包括教育和咨詢、財政支持、稅收激勵、法規制定以及在線資源建設等方面的舉措。這些措施應反映社會對于每位從業人員享有基本社會保障權益的普遍共識,強調社會保障體系應在不同工作形態下為從業人員提供穩定的支持,以確保社會的全面包容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應攜手合作,致力于構建更加強大和靈活的社會保障體系,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動市場和經濟形勢,確保每位從業人員都能享受到公平和全面的社會保障權益。這將為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做出重要貢獻。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險社會保障權益
意外傷害與權益保護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
漫話權益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廣場舞“健身權益”與“休息權益”保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