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為主”的小學體育教學設計與實施

2024-04-14 18:20孫旭光
中國學校體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練課程標準動作

孫旭光

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是學習內容和資源的提供者,是教學情境的設計者,是教學效果的評價主體之一?!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實施以來,越來越多“以學為主”的體育課堂,尤其在這次十四城市第八屆中小學優質體育課展示課活動(以下簡稱“十四城市活動”)中所展示的體育課,從設計到實施都讓教師看到了“以學為主”的理念落到實處,與以往的體育課相比有了諸多變化:從目標上注重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從內容上注重體現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從結構上體現完整的大單元教學,從教學方式上體現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從課堂模式上體現“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些變化和改進,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練、深度學習,實現了“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內在轉變,能夠較好地實現體育教育教學提升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目標,更好地發揮體育課的育人功能。筆者從觀摩者的角度,結合十四城市活動的課例,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引領下做好“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和實施與同仁們探討。

一、教學中以提升核心素養為目標,堅持以體育人導向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將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作為課程教學各個層級的目標并提出了相應要求;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將課程目標設置與學生發展需要相結合,與具體學情相結合,將育體與育心相結合,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技能掌握和興趣培養,體現學生主體意識,發揮體育課堂綜合育人功能。如,在水平二(三年級)《田徑:迎面接力跑》一課中,在目標的設置上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方面進行設計,讓學生學會迎面接力跑立棒式的傳接棒方法,練習靈敏、速度等體能,培養學生與同伴團結合作、克服困難、主動參與的意識,執教教師將迎面接力跑與西安文化體驗主題相融合,創設學練情境“游客小分隊打卡闖關”,創設真實的比賽情境“星級信息員我爭取”,讓學生在情境練習中增強興趣、掌握技能,培養了學生敢于挑戰、有責任心、樂于奉獻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中體現“學、練、賽、評”一體化

大部分執教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內容豐富、情境真實、方法多樣、互動良好的完整學習活動,將“學、練、賽、評”有機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充分動起來的過程中享受運動樂趣,形成豐富、深刻的運動體驗,在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得;同時,能夠基本達成學生技能從理解、掌握到能用的學習目標。如,在水平三(五年級)《體操:肩肘倒立》一課中,執教教師在基本部分教學中設計了趣學、趣練和展示3個部分:體驗各種倒立方式—前滾翻+一種倒立的組合—前滾翻+一種倒立的組合+后滾翻動作組合—學習肩肘倒立—練習組合動作—展示與比賽,一系列的設計彰顯了課堂的層次感。運用“蝴蝶翅膀的煽動”練習形象解決了收起手臂夾肘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通過各小組自編自創的2~3個體操技巧動作進行展示,師生進行點評,進一步鞏固、拓展了本節課的技能學習,體現了“學、練、賽、評”一體化,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和參與意識。

三、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體意識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于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有著明確的說明,要在課堂中創設多種復雜運動情境,根據學習目標、教學進度等指引,在對抗練習、體育展示或比賽等真實、復雜的運動情境中,獲得豐富的運動體驗和認知,提高技戰術水平和體能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如,在水平二(三年級)《足球:腳內側傳接球》一課中,執教教師以帶著朋友游深圳作為情境導入,以到深圳不同景點旅游作為主線貫穿整節課,應用了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創設了多種形式的情境。如,帶著朋友游世界之窗(學生1人1球,通過運球到不同標志墊做原地踩球動作)、游錦繡中華繡球節(2人1組點對點腳內側傳球;傳球比多2分鐘計時賽)、游紅樹林公園(學生運球過障礙,再傳球給伙伴)、大灣區杯足球賽(5VS5的比賽幫助學生在實戰中運用所學技術),通過在情境中學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所學項目的體驗和理解。

四、采用結構化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以學為主”的課程設計,應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生特點合理選編內容,從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注重采用結構化知識與技能教學,加強學生對于所學項目的完整體驗和理解,提高學生在真實活動中運用知識與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水平三(六年級)《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一課,執教教師以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為主要內容,2人1組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2人1組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10人小組四角傳球接投籃練習—10人小組運傳投加防守組合練習(從人少到人多練習,從原地到行進間練習,從單個技術到組合技術練習,在組織上和內容上體現結構化、循序漸進)—半場5VS5實戰比賽,通過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將運球、投籃、防守等技術進行組合,提高了學生的技戰術水平,學生在真實的比賽中運用所學技術,并能擔任裁判工作,幫助其形成規則意識和公平競爭意識,整節課讓學生更加理解了所學技術在實戰中如何應用,促進了學生對于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深度學習。

五、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學生學練活動的主動性

在教學中,應將教師示范講解與學生自主學練、合作學練和探究學練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自覺實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水平二(三年級)《田徑:迎面接力跑》一課中,執教教師通過問題導入(今天老師邀請大家化身成為小游客走進西安,學習迎面接力跑,大家有信心克服困難并堅持到底嗎?)、觀看視頻演示(專業接力比賽交接棒視頻)、教師講解示范(幫助學生加深動作方法記憶)、學生自主探究(探究傳接棒的方法與時機)、小組成員合作學練(原地走、慢跑、中等速度跑的傳接棒方法)、教師點評指導,循序漸進地設置練習環節。采取2人1組練習(在近距離和慢動作的基礎上2人1組練習,增加練習密度)、“星級信息員評選”(2人1組練習,以一定標準相互評價動作完成情況)、4人1組練習(運用所學交接棒方法合作完成交接棒)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技能,最后,以打卡闖關(打卡每一個西安的著名景區)的形式4人1組進行比賽(同時用音樂渲染比賽的氛圍),鞏固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練的主觀能動性。

此外,在“以學為主”的體育課堂中,教師采用何種方式教學還需要考慮具體教材內容和學情,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要建立在學生有一定的技能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在學生沒有任何動作技能基礎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和示范,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動作概念,如,水平二(三年級)《武術:段位拳》一課,學生初學這套武術動作,沒有動作基礎,初學階段執教教師通過示范講解動作讓學生集體學練(未分組),教師觀察學生的動作表現,進行普遍和個別糾錯(在口令下集體練習動作方便教師觀察并發現問題)。學生基本掌握了動作后,教師則以武術嘉年華的形式進行展示評價(將學生按動作分成若干門派),讓各門派相互打分。通過這種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

六、合理設置運動密度與強度,促進學習效果的實效性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每節體育課群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個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50%。運動密度是否達標、是否合適是評價一節課的重要指標,但具體還應考慮學習內容和學習環境是否適合等因素。運動強度是指動作用力的大小和身體的緊張程度,常用心率表示。在上課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教師讓學生集體暫停進行講解、示范、隊形調動等的時間,應該讓所有學生都充分動起來,改變“不出汗”的體育課。同時,要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運動負荷,在保證運動安全的基礎上增強學習效果,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如,水平二(四年級)《體操:仰臥推起成橋》一課,教學過程中體現了“精講多練”的原則,整節課從一般準備活動的“果實大作戰”到拉伸練習以及基本部分的頂髖練習、反手推臂練習、仰臥推起成橋練習、體操組合創編和最后的比賽都是2人1組運用體操墊和羊角球進行的,沒有出現隊形調動,每個環節教師簡要講解示范完畢后便安排學生練習并巡視糾錯?;静糠蛛y度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用羊角球作為輔助器材,避免了枯燥無味的練習方式,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每名學生一張墊子保障了學生一直在練習,提高了學生的運動密度與運動強度,達到了“多練習、強技能、增密度、保安全”的效果。

七、運用信息化手段和方法,促進學習樣態的多樣性

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傳統課堂教學帶來了許多便利,信息化手段和方法的運用成為當下教學的新常態,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如,水平二(三年級)《田徑:折返跑》一課中,執教教師借助課件中“消防小助手”搭建“消防訓練營”的主題情境,利用手機投屏功能讓學生在大屏幕上觀察動作,建立動作表象;借助VR虛擬場景的跟練視頻、VR消防小助手和真實消防員的技術動作示范,幫助學生掌握技術;以問題為導向,啟發學生探究如何“快速領取裝備”,激發學生探究、學習折返跑技術,以小組為單位集體探究學練營救任務;在練習中緊扣“消防訓練營”的主題情境,以挑戰和比賽的方式結合音樂營造緊張的訓練與救援氛圍,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小小消防員”的角色情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折返跑的學練與比賽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八、尊重個體差異,構建指向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貫徹《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不以運動技能的量化指標為唯一評價標準,應綜合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態表現、進步幅度等評價每一名學生,尋找每一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將體育課堂打造成發現學生亮點的課堂。整個評價過程應體現評價的多元性、科學性和準確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參與課堂評價,對學生認識不足的地方給予及時指導,從研討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上給出學生評價和建議。如,在水平三(五年級)《田徑:跨越式跳高的過桿動作》一課中,執教教師將本課設計為闖關活動,分別是第一關“整裝待發”(準備活動),第二關“拜師學藝”(教師講解示范跨越式跳高動作要領),第三關“學以致用”(學生通過跨橡皮筋體會完整過桿動作),第四關“勇攀高峰”(挑戰不同高度,師生點評),第五關“挑戰自我”(體能練習)。每一關都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給出了不同高度的設計,讓所有學生都能達到目標。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對于動作技能表現好的學生,教師及時進行獎勵評價,并及時讓其他學生對其動作表現進行點評;對于能夠克服自身恐懼、實現自我突破的學生,執教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表彰。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客觀基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猜你喜歡
學練課程標準動作
以學練標準為基礎促學練內容之有效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動作描寫要具體
50米快速跑學練組織的策略研究
畫動作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
初中生學練太極拳四步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