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鄉村人才核心能力培養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路徑

2024-04-14 18:18祝成林褚曉
職教通訊 2024年2期
關鍵詞:核心能力職業教育鄉村振興

祝成林 褚曉

摘 要:大力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以及農業農村科技人才,是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新時代使命。挖掘不同人才類型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促進職業教育精準培養鄉村振興需求人才。針對鄉村人才核心能力培養面臨的培訓體系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人才培養模式缺乏異質性、人才質量評價缺乏特色化以及人才培養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等現實困境,提出如下建議:完善制度建設,保障人才核心能力培養;構建培養體系,以核心能力培養引領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推進職普融通,增強涉農職業教育吸引力。

關鍵詞:核心能力;職業教育;鄉村振興;人才振興

基金項目:202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實習研究”(項目編號:BJA210100);2023年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項項目“南京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3YB22);江蘇高?!扒嗨{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祝成林,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與政策;褚曉,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24)02-0015-08

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是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振興,鄉村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民生的發展都需要高質量人才來推動。當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數字農業、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等對鄉村人才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指出,核心能力是使一個人將專門工作做得更好的知識、技能和規范。大力培養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以及農業農村科技人才,是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供給人才的使命。然而,目前職業教育鄉村人才培養質量仍然不能滿足現實需求。挖掘鄉村振興所需人才的核心能力,有助于發現職業教育在涉農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并能夠為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鄉村人才的核心能力框架

德國社會學家梅思騰于20世紀70年代針對職業教育領域提出了核心能力概念,包含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范疇[1]。專業能力是指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個體從事某一職業活動所要具備的不同于其他職業的專業知識;方法能力是指個人的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評價和工作評價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計劃組織能力以及技術應用能力等;社會能力是指個體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交流溝通能力、合作協作能力、群體意識、承擔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國內外相關研究不僅指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可行性,也揭示了培養這三種能力對提高學生工作勝任力和自我實現的重要意義?;趯I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這三個方面,本研究歸納了鄉村振興所需五種人才的核心能力,形成了鄉村人才核心能力框架(見表1)。

(一)培養具備生產性和管理性的農業生產經營人才,激發農業生產活力

農業生產經營人才隊伍是一支懂科學、會技術、善經營、能管理的“三農”人才隊伍,以第一產業農業為主陣地,以提高農業產量、質量為目的,包括高素質農民隊伍以及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生產經營人才應具備農業生產能力、農業經營管理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及溝通合作能力。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農業技術裝備的提升改進,農業生產由資金集約型向勞動集約型轉化,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引入常規現代化農業技術、精準農業技術、農業生物技術以及農業信息技術等來改造傳統農業,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如生物工程、核農業技術、微處理機、智能灌溉設備等應用于農業集約化生產,因此,如何使用新技術進行農業生產顯得尤為重要。農業經營管理能力有助于高素質農民成為推廣現代農業科技的重要人力資源,使家庭農場成為重要的場地資源,從而更有利于高素質農民運用互聯網技術等精準控制投入與產出,促成綠色生產,防止浪費,改善農產品質量。家庭農場經營者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經營主體,其相互之間的合作與聯系是促成社會化服務組織形成的重要基礎,而經營者的協作能力是家庭農場賴以存在的基礎。

(二)培養具備創新性和系統性的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促進農業產業化

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包括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以及鄉村工匠,他們在農村二三產業領域內能創業、懂創新、善教育、會傳承。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應具備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產教融合能力、系統思維、信息素養及溝通合作能力。農村二三產業的創新是多主體、多要素、多功能以及多鏈條的創新,“三產融合”是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2]。系統思維能幫助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認清創業形勢,整體把握創業內容選擇、技術應用、后期的營銷管理等,抓住創業過程中的要害,助力其創業成功;能幫助農村電商人才選擇商品、建設平臺、選擇商業模式、構建物流體系、確定中介組織與金融支付方式等,助力其打造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和品牌;能幫助鄉村工匠激發創造活力,促使他們創新理念,將傳統技藝與鄉村文化、旅游、農業、康養等相結合,傳承非物質文化,助推鄉村精神文明的實現與傳承。此外,接受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是決定創新創業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以及鄉村工匠作為農村新型人才,可以通過相關信息挖掘農業農村的商業價值,完善生產經營環節,實現盈利。同時,信息素養還可以幫助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打破農戶、農場、農業企業、制造業、服務業、旅游業之間的溝通壁壘以及空間限制,促進產業融合。

(三)培養具備知識性和公共性的鄉村公共服務人才,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包含鄉村教師、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以及鄉村規劃建設人才,承擔著履行鄉村立德樹人職責、改善鄉村醫療環境、傳承鄉村精神文明、塑造鄉村特色風貌的特殊職責。鄉村公共服務人才應具備公共服務能力、實踐應用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溝通能力和奉獻精神。只有當鄉村公共服務人才意識到鄉村公共服務的客體需求,并通過一定的方法生產和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以滿足公共客體的需求時,公共服務才得以產生。因此,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只有具備了鄉村公共服務的能力,才能發掘鄉村公共服務需求,從而發揮自己的價值。為此,鄉村教師要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鄉村醫生要主動探索互聯網診療、遠程會診以及醫療智能化,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要主動探索、調研鄉村風貌特色,鄉村規劃建設人才要主動實踐鄉村規劃,才能助力鄉村實現教育公平、醫療便利、旅游旺盛、村貌文明。此外,奉獻精神是解決鄉村教師留不住、鄉村醫生總量不足、鄉村規劃建設人才缺乏、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難扎根等問題的“良藥”,是促進當下農村教育、醫療、旅游、村貌得以改進,鄉村公共服務人才應具備的一種積極態度。

(四)培養具備專業性和領導力的鄉村治理人才,提升鄉村振興環境質量

鄉村治理人才隊伍是一支懂政策、善管理、能組織、講法律的人才隊伍,包括鄉鎮黨政人才隊伍、黨組織帶頭人隊伍、“一村一名大學生”隊伍、農村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農村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以及農村法律人才隊伍。鄉村治理人才應具備鄉村治理能力、農村經營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危機應對能力、領導能力及合作能力。高效的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礎和保障,也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而要實現治理有效高效,就要提升治理者的治理能力。農村經營管理涉及農村土地管理、經營體制管理、產業管理及社會服務管理等,需要鄉村治理人才具備一定的農村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有助于鄉村治理人才在治理工作中做到妥善組織、合理分配、精準授權、高效激勵,形成鄉村管理秩序;鄉村治理人才具備一定的應急處理能力,能夠對容易釀成大事端的苗頭性問題做到見微知著[3],及早處理;隨著熟人社會的土崩瓦解,村民的價值觀有日益功利化的趨向,這意味著村民個體在面對村莊公共事務時的態度會越發冷漠、非合作以及非參與[4],而具備高超的溝通領導能力能夠讓治理人才有效破解村民非合作、非參與的情況。

(五)培養具備技術性和傳播性的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農村科技人才是科學理論的探索者、新生產力的推進者、農業科學知識的應用者和農業實用技術的傳播者[5],包括農村高科技領軍人才、農業農村科技創新人才、農業農村科技推廣人才以及科技特派員。農業農村科技人才應具備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首先,科技創新能力有助于解決涉及種子和耕地的關鍵核心技術卡點,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其次,科技創新能圍繞糧食安全,創新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綠色種養方式,促進化肥減施增效,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率,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村良好生態環境;最后,科技創新能通過創新農產品品種,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完善農業市場體系。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農業科技進行中端實驗進而轉化農業科技成果并最終進行市場化推廣的過程[6]。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其中農業科技推廣是關鍵一環。農業農村推廣人才作為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實用技術的試驗、宣傳、推廣任務,而農業生產效益的提高有賴于農業科技人才將科研創新成果推廣、運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的過程也是信息收集的過程。農業農村科技的創新與推廣均不是憑個體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是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必備的能力。當前,農村科技面臨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為此,應當推動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構建以企業、科技領軍團隊、科技創新中心、科技特派員、專業技術協會等為主體的多層次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全面激發農村創業創新活力。

二、職業教育培養鄉村人才核心能力面臨的現實困境

職業教育在開發鄉村人力資源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鄉村振興培養了一大批技術技能人才。然而,指向鄉村人才核心能力培養的職業教育卻還面臨諸多發展困境。

(一)培養鄉村人才核心能力上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

當前,農村擴充鄉村人才主要通過人才引進和本土培養兩種方式來實現。人才引進需要通過外在激勵政策或激勵手段來實現,而鄉村人才的本土培養則需要通過建立連貫、系統的培養培訓體系來實現,因為人才的核心能力只有在有組織、有規劃的培養培訓體系中才能養成。然而,現有的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培訓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和培訓體系割裂。農村的技能培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土人才的工作技能,但由于培訓時間短、培訓內容淺、培訓缺乏評價標準而常常流于形式,往往本土人才的核心能力還未形成培訓便已結束,且培訓結果的認證難以實現。而農村職業教育鄉村人才培養在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式、評價標準上缺乏統一規劃,對人才最終應獲得的技能缺乏統一描述,使得人才培養流于表面,且與職業培訓缺乏有效的銜接與溝通[7]。其次,農村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行業企業脫節。與普通教育脫節導致普通初中、高中畢業的學生在進入職業學校后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知之甚少,難以投入學習;與行業企業脫節導致學生實習難以保證,致使人才核心能力的形成缺少必要的心理基礎和實踐檢驗機會。

(二)培養鄉村人才核心能力上缺乏異質性

當前,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對“培養什么樣的人”認識模糊。一是對農村所需人才的概念界定不明,農村職業教育逐漸喪失了“為農”功能,培養了大批缺少異質性的“知識分子”,而不是各盡其職的“專業人才”。二是在培養方式上沒有形成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技能”特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賴以存在的基礎不復存在。三是在人才結構上,農業人才邊緣化。本著學歷教育的目的,農村職業教育辦學忽視市場需求,對鄉村人才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缺乏基本了解,盲目開設或隨意取消涉農專業,未能建立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體系,忽視鄉村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區域經濟發展特點[8]。四是在教學體系上,“學歷教育”傾向導致農村職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表現為“條塊分割”與“點狀分布”的割裂化教育[9],難以實現技能培養目標。

(三)培養鄉村人才核心能力上缺乏特色化的質量評價體系

質量評價作為保障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是監督、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與重要舉措[10]。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其本質在于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當前,“城市化的農村職業教育”使得農村職業教育的評價模式與普通教育無異[11],評價觀念落后,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標準同質,難以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和改進功能。其一,我國沒有專門針對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專屬體制機制,也沒有形成完備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改革框架和體系化的政策、制度等[12],導致農村職業教育培養鄉村各類技術技能人才缺少應有的評價依據。其二,在評價標準上,農村職業教育以普通教育的質量觀、人才觀作為評價的觀念基礎,即忽視外部社會需求,主要以學生學業水平或者成績來評價學生,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的評價指標大同小異,人才培養的個性化難以實現。其三,教育評價既應滿足學生的需求,也應該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類型和人才質量的需求,而面向鄉村人才培養的職業教育在自上而下的評價機制中被動應對,且評價主體并未涉及鄉村政府組織、行業企業等,使人才培養與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需求脫節,不能滿足鄉村振興對人才的要求。

(四)培養鄉村人才核心能力上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

鄉村人才核心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高質量的師資,離不開鄉村人才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與認定制度,離不開鄉村高水平的人才服務保障以及農村職業教育高效率的產教融合。農村職業教育大多在縣域開展,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其在師資力量、教學條件、基礎設施等方面相較于城市仍然薄弱,尤其在吸引高水平教師方面存在困難,同時也導致一部分教師單向流動到城市,師資呈現出“空心化”態勢。此外,由于缺乏職業技能認定制度以及人才服務保障制度,農村技術技能人才核心能力的價值難以體現,導致其形成缺乏思想保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國家戰略,通過產教融合可以挖掘產業界技術產品和產業案例中的實際問題與挑戰,促使學習過程對接企業生產,從而創建高階性學習,培養學生在真實場景中發現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案的能力[13]。然而,目前由于產教融合制度不健全以及基礎條件薄弱,導致產教融合的深度不夠,形式主義嚴重,廣度不夠,合作形式單一,合作效益偏低[14],難以形成以能力為導向的校企協同育人的產教融合課程,使人才核心能力培養大打折扣。

三、職業教育培養鄉村人才核心能力的創新路徑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背景下,職業教育需要圍繞鄉村人才核心能力,從制度建設、培養體系構建、深化職普融通等方面統籌考慮,系統性推動鄉村人才培養。

(一)制度建設:保障鄉村人才核心能力培養

一要完善面向鄉村人才的職業資格認定制度,提高農村從業者的社會認可度。首先,要建立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的行業協會,作為職業資格認定的指導性機構,為職業資格認定確定能力標準、開展評價、進行證書管理以及提供政策建議等。其次,要確定外在統一的、客觀的職業資格標準,規范學業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以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認證與發放,建立多層次的人才評價標準,提高農村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含金量和權威性,完善農業準入制度。最后,要加強學分銀行建設,建立學分互認體系,打破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全日制教育與非全日制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與成人教育之間的壁壘,開發學分轉換與累計系統,建立“學分認證與兌換”網上認證平臺。

二要完善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建立健全符合農村職業教育特點和發展要求的職業學校教師崗位設置和職務評聘制度,放寬教師準入標準,明確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其他有專業知識或者特殊技能的人員,在通過教師教育能力培訓且合格后可以擔任農村職業學校的專職或兼職教師,同時對取得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資格的人才降低學歷要求,使農村職業學校的教師招聘更富有彈性。其次,要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和職后培訓制度,明確“雙師型”教師培養主體,鼓勵企業參與創辦職業教育師范院校、提供教師職前職后培訓場地,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各方權利和義務,共同推動農村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要健全資金投入機制,完善鄉村人才服務保障制度。首先,要采用國家撥款、社會集資與捐資相結合的多渠道資金籌措方式并合理分配資金,職業教育經費應繼續向農村傾斜,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的資金支持力度,助力涉農職業教育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為鄉村振興培養所需人才。其次,要完善對職業農民、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接受培訓的補償機制,提高他們參與培訓的熱情。再次,要建立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提高生均撥款水平,解決農村子女上學難的問題,為農村子女入學創造條件。最后,要建立激勵機制,獎勵和支持為鄉村振興作出貢獻的涉農職業學校,及時幫助解決這些學校在鄉村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保障鄉村人才核心能力培養的物質基礎。

(二)構建體系:以核心能力培養引領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要明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五種人才培養體系。農村職業教育應制定鄉村人才核心能力指標,劃分學校、學院、專業三級核心能力培養指標,并依此制定課程標準。課程標準不僅要體現以人為本,突出人才培養特色、農村特色、校本特色,做到課程類型多樣化與課程內容的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活力,還應促進學校與鄉鎮企業、農業部門、當地政府、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開展合作,體現人才培養主體的多元化。在教學方式上,農村職業教育應建立本土人才培養基地,實施從教室到田間地頭、從課堂到企業、從理論到實踐的授課模式,確立“進城增技”和“送技入鄉”兩個培訓維度[15],直接對標核心能力的養成。在“進城增技”上,農村職業教育應制定詳細的培訓方案,時間、內容、方式、地點的選擇要滿足農民、退伍軍人、待業青年等群體的學習需求;開發主題式培訓項目,依據不同農民群體的需求開發農業種植、水產養殖、旅游民宿等不同的培訓主題。在“送技入鄉”上,農村職業教育要與鄉村資源、產業、市場對接,面向農民本土就業;職業學校的人力資源、設備資源、信息資源及技術資源等可以通過咨詢、培訓活動、直接合作與現場指導等方式實現“送技下鄉”。

二要創新涉農職業教育實習形式,促進人才核心能力內化。職業教育實習能促進學生應用知識、習得技能,并有意識地將知識結構化[16]。但當前職業教育還存在實習較為分散、實習內容與學校所學不匹配、實習形式化、實習與就業銜接不暢等問題。因此,涉農職業教育應繼續探索校企合作的可行性政策,完善法律保障機制和監督機制,在保證校企雙方利益的前提下,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各盡其責,為學生實習創造條件?,F代學徒制是適應全球經濟生產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背景之下對傳統學徒制的繼承與再造[17],作為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創新制度,已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范式[18]?,F代學徒制通過革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強企業支持力度,提升企業對學徒的吸引力,提升學徒對所學專業的信心;采用學校課程與實習一體化的方式,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需求確定課程內容,從而打破理論與實踐的界限,同時強化實習考核,注重分析實習質量并及時作出調整。

三要轉變評價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涉農職業教育應以滿足農村發展、農村人才就業為基礎,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人才類型實施個性化評價和多元化評價,實現“以評促學、以評轉技”。首先,應樹立“能力本位,技能導向”的評價觀,摒棄“學歷至上,知識為主”的評價觀。其次,應通過對每種人才核心能力的描述,緊密結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整體發展要求制定評價指標、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再次,應構建多元評價主體,保證評價效率。評價主體的選擇應堅持“權益相關、職責相連、客觀全面”的原則[19],邀請鄉政府、鄉鎮村企業、家庭農場作為第三方評價主體,以保障評價的客觀性與有效性,確保學生在接受客觀評價后能夠對自身所具備的能力進行深刻反思并不斷提升改進。最后,要完善涉農職業學校的自我評價。學校要以培養的人才是否能服務鄉村振興為基礎制定教育質量評價標準,梳理自身在鄉村振興人才核心能力培養上的不足并作出改進。

(三)促進職普融通,增強農村職業教育吸引力

一要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銜接,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人才核心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發展的過程。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將“三農”相關內容排斥在農村職業教育之外,導致學生對“三農”知識知之甚少,未能建立起“學農、愛農、為農”的心理基礎。新職教法明確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普通中小學、普通高等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增加職業教育相關教學內容,進行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這為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奠定了法律基礎。涉農職業教育可以通過開發農耕文化課程、開展文化實踐活動和“三農”職業活動等,培養真正“愛農”“學農”“為農”的鄉村人才。受教育者只有對農耕文化形成發自內心的認同,才會逐步轉變“城鄉分別”的觀念,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城鄉文化不對等思想,真正地扎根于土地。

二要建立各級各類教育互相溝通與銜接的終身教育立交橋,完善學習成果認定。在職業教育內部,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在與鄉村振興相關的學制、專業、課程以及實習設置等方面要保持連貫性,制定鄉村人才培養層次和培養規格相互銜接、逐層遞進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鄉村不同人才的評價、認證機制,增強社會認同感。在職業教育外部,不同教育類型要相互銜接融通,制定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學籍互轉、相互銜接的方案,通過簽訂協議、學分互認等方式整合不同類型教育的優質資源,實現資源的互通互用。此外,涉農職業學校應打造成終身學習基地,作為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的一種補充,以面向農村人才培養為主開設終身教育培訓班,在農村設置培訓基地,鼓勵村民等積極參與培訓,并將培訓結果納入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三要聚焦農村發展需求,實現涉農職業教育與鄉村人才需求在數量、質量和結構上的供需平衡。除新型職業農民以外,電子商務、鄉村教育、鄉村醫療、鄉村治理、民宿旅游、特色餐飲、家庭農場、康養機構等也需要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涉農職業教育應以提高技能為根本,突出不同人才類型特色,對接鄉村振興需求,形成多元人才培養機制,克服人才培養的同質化。涉農職業教育要敢于打破路徑依賴,積極開展鄉村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模式、多元主體育人模式、職業教育城鄉融合模式等主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職業教育改革團隊,積極尋求政府、專家的幫助與支持,突破改革瓶頸,創新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人才核心能力培養路徑,提高人才培養實效。

參考文獻:

[1]劉蘭明.職業基本素養教育探究——兼論職業教育“關鍵能力”[J].中國高教研究,2011,27(8):86-87.

[2]肖衛東,杜志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內涵要解、發展現狀與未來思路[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6):120-129.

[3]謝尚果,全莉萍,彭振.民族地區鄉村“三治結合”的實踐與發展——以廣西鄉村治理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22,38(5):37-44.

[4]陳鋒.分利秩序與基層治理內卷化 資源輸入背景下的鄉村治理邏輯[J].社會,2015,35(3):95-120.

[5]李哲敏,劉宏,陸美芳.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發展戰略[J].科學管理研究,2004,24(2):88-91,101.

[6]張學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若干理論問題探析——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J].中國科技論壇,2007,23(5):118-121.

[7]李小波,張利云.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2,106(13):65-69.

[8]陳鵬,王曉利.“扶智”與“扶志”:農村職業教育的獨特定位與功能定向[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7(4):8-15.

[9]祁占勇,王曉利.農村職業教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現實困頓與實踐路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0(6):126-136.

[10]周志剛.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8:58-64.

[11]祁占勇,王志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現實困頓與實踐指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4):107-117.

[12]梁龍鳳.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職業教育質量保證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06(23):69-77.

[13]冀宏,張揚,朱益波,等.產教融合課程的理路與實踐——以常熟理工學院行業課程建設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0(4):70-76.

[14]石偉平,李鵬.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8—2019[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116-118.

[15]祝成林,褚曉.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文獻綜述及研究展望[J].教育與職業,2022,106(10):5-11.

[16]祝成林.如何促進高職教育實習形成較高的質量——基于“學校-企業-學生”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1,37(1):103-108.

[17]劉奉越,王麗婉.多層治理視域下的歐盟現代學徒制:治理框架與路徑[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3,45(8):1-11.

[18]王振洪,成軍.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新范式[J]. 中國高教研究,2012,28(8):93-96.

[19]王敬國.鄉村振興視域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2,38(20):51-53.

[責任編輯 ? 賀文瑾]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ed at 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ies of Rural Talents

ZHU Chenglin, CHU Xiao

Abstract: Vigorously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alents,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talents, rural public service talents, rural governance talents, an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is the new era mis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Explori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alents can help promote the precis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lack of continuity and systematicity in the training system, heterogeneity i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lack of distinctive evaluation of talent quality, and lack of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talent abilities; building a training system and leading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s with core competencies cultivating;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猜你喜歡
核心能力職業教育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習近平領袖核心能力的演進軌跡
本科生核心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語用訓練,語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