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應勢之需、因時而動與順勢而為

2024-04-14 18:18謝德新石睿
職教通訊 2024年2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

謝德新 石睿

摘 要: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動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路徑。近年來,學界持續關注產教融合研究,在內涵特征、長效機制、主要問題及優化路徑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產教“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問題仍較為普遍,這既是當下產教融合的實踐困境,也是職業教育研究持續關注的重點。為了更好地破解產教融合的困境,建議依托規范研究,把加強產教融合的實證研究作為立足點;拓寬研究視野,把加強產教融合的跨學科研究作為出發點;深耕研究焦點,把加強產教融合重點問題研究作為關鍵點,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助力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3年度青年項目“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模式及政策支持研究”(項目編號:GD23YJY13);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2年度學科共建項目“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戰略聯盟的運行機制與績效評估研究”(項目編號:GD22XJY15);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研究院2022年職業教育重點課題“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的效果測度研究”(項目編號:SZ22B13)

作者簡介:謝德新,男,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職業教育;石睿,女,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24)02-0050-10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要求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2022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強調,要以深化產教融合為重點,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把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作為戰略任務和重點工作。無論是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還是持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其目的是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其關鍵是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態。盡管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且進行了較多的實踐探索,但產教“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持續加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既契合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應勢之需”,也符合學術研究“把論文寫在工廠車間和職業院校里”的“因時而動”,還迎合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順勢而為”。

一、應勢之需: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的勃興

(一)理論邏輯: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本質屬性

2019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指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且同樣重要的教育類型,這為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5月,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為職業教育從“層次教育”轉向“類型教育”夯實了法律基礎。從教育政策到法律確認,以類型化為導向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邏輯主線。何為類型教育?在理論層面,首先,職業教育應有從中職到博士層次完整的教育體系;其次,職業教育應該服務區域行業與產業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生產第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1];再次,職業教育是學生根據興趣、能力以及需要選擇的教育,不是因為成績上不了普通高中時的“無奈之選”;最后,職業教育應把“技術”合理性、“職業”合目的性與“教育”合法性作為類型教育的根本要求[2]。在實踐層面,已有不少職業院校通過主動學習借鑒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證明從校企間的雙向合作轉向教育與產業的對接融合,既符合產教互動達到理想狀態的需要,也符合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的獨有特征[3]。因此,職業教育的跨界屬性以及對類型屬性的追求,決定了它在性質上與普通教育的差異,也決定了它跟產業的共生關系,而職業院校實施多元辦學,與產業界走跨界合作的道路,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更是實現類型教育發展的基本路徑。

(二)歷史邏輯: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由注重學科本位,到注重能力本位,再到發展綜合職業能力,先后經歷了校企配合育人、校企聯合培養,到校企一體化協同培養的變化[4]。其中,校企雙方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體,在不同程度上開展合作,形成不同形態的人才培養模式,如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專業依托企業、實習深入工廠”的半工(農)半讀、“學校辦廠、廠辦學?!薄靶^k工廠、以廠養?!钡饶J絒5],市場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工學交替、工學結合、“校中廠”“廠中?!?、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產業學院等模式。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零散進行到體系化發展,其“跨界”特征更加凸顯,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從“校企合作”向“產教融合”轉變。無論是從“方式”向“模式”“制度”轉變,還是從框架體系構建向模式內部功能提升轉變,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密不可分。因此,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演變的歷程中,產教融合既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主流歷史形態,也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實踐邏輯: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把“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放在首位。職業教育作為與產業經濟發展聯系最為密切的類型教育,需主動適應并提高自身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前提是要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通過產教深度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從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斷推進,職業教育必須把握好新發展階段,貫徹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構建起產教融合型城市、產教融合型企業、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多元共生的新發展格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其發展的動力、過程及目標的實現,要彰顯職業教育“好”的基本特征,也可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理解為一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適應時代需要的職業教育發展方式[6]。2023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發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產教融合是產業在教育領域的延伸與拓展,二者互補互融、雙向賦能,通過重組產業域和教育域,使產教間的異質性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7]。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職業教育對接產業鏈、支撐供應鏈、賦能人才鏈、融通資金鏈,形成或重構有利于社會產業資源進入職業教育領域的體制機制,推動職業教育更好地賦能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二、因時而動: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的脈絡

(一)基于文獻計量的分析

1.年度發文量。本文運用文獻計量法,以“產教融合”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搜索,選擇在核心期刊(含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上發表的論文(論文統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中2023年只統計上半年,且有些期刊論文上傳中國知網存在滯后性),對其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第一,2007年以前學界較少關注產教融合的研究,2007年開始有學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相關文章,之后3年幾乎沒有該主題的核心論文發表。第二,從2012年開始,特別是2013年1月,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中正式使用“產教融合”一詞后,產教融合的研究成果逐漸出現。第三,2017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相關部委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2017年)、《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2018年)、職教20條(2019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2020年)、《意見1》(2021年)、《意見2》(2022年)等系列政策,產教融合的研究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核心論文發文量保持迅猛增長的態勢,年均發文量290篇左右,產教融合得到了空前的重視,2021年該主題的發文量也達到了頂峰(見圖1)。

2.關鍵詞。關鍵詞表征的是一段時間內學界在該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關鍵詞詞頻的高低是對研究熱點的直觀反映。中心性是某一關鍵詞和其他關鍵詞連接緊密程度的數值指標,數值越高代表該關鍵詞在該研究領域的知識建構中影響力愈突出。按照關鍵詞頻次和中心性由高到低進行排序,提取頻次出現最高的前20個關鍵詞(見表1),可以看出產教融合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產教融合、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高職教育、產業學院”等方面。在此基礎上進行關鍵詞突現處理(見圖2),可以看出未來處于研究漸增趨勢的是“鄉村振興、工程教育、治理體系”三個主題。其中,“鄉村振興”的突現率最高,為2.29。2021年,鄉村振興邁入新征程,通過產教融合增強農業產業技術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也是產教融合的應有之義。

(二)基于文獻內容的分析

1.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涵特征。目前,學界關于產教融合內涵的論述,可歸結為“四說”。一是“合作說”。陳年友、周常青等人認為,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為提高人才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8] ;劉波、歐陽恩劍基于耦合理論指出,產教融合是促進產業與教育深度對接、交叉融合以及匹配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一種教育合作關系[9]。二是“模式說”。石偉平、郝天聰認為,產教融合思維關注的是經濟模式與辦學模式的匹配程度[10];羅汝珍認為,產教融合是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融合模式[11];陳志杰認為,產教融合是一種“產業”和“教育”、“企業”和“學?!?、“生產”和“教學”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12]。三是“融合說”。楊善江認為,產教融合是產業系統和教育系統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13];曹曄認為,產教融合是全方位的、上下結合的融合,能解決企業發展高端層面面臨的重大問題、中端層面的工程技術問題及一線面臨的底端問題[14];歐陽河、戴春桃認為,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融為一體后產生的新的產教融合體或增長點,如辦學融合體、教學融合體和學習產品融合體[15]。四是“組織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郝天聰、石偉平認為,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組織關系的重構[16];羅汝珍認為,產教融合是相關主體不同程度參與形成的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形式[11]。

在產教融合的特征方面,陳志杰較早對其進行了探討,他指出產教融合有四個特征:一是“雙主體”辦學,企業和職業院校深度融合;二是“跨界性”,產教融合既是產業性的教育活動,也是教育性的產業活動;三是“互利性與公益性”并存,學校和產業共同承擔育人的社會責任;四是“動態適應”,經濟結構的重點在于調整產業結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體現在對職業教育結構的調整上,而教育結構又反作用于經濟結構,兩者始終處于從調整到適應,再到調整的動態循環中。[12]楊善江認為,產教融合是校企知識的流動和增值,首先要具備“知識性”,知識技能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資源;其次要有“層次性”,包括頂層設計、基于“需求導向”的體制機制和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相統一。[13]劉波、歐陽恩劍認為,“導向性”和“目標一致性”是產教融合的最大區別[9]。

2.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長效機制。(1)動力機制。池春陽提出,應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需求,彌合利益矛盾,方可調動各利益相關者深度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17]。朱愛青提出,應給予登記在冊的企業按產教融合實施結果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等激勵措施,以增強企業的責任意識[18]。多淑杰以企業為切入點,通過扎根理論和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討了產教融合行為的動力機制[19]。張建云、張衛斌把重構政企校的關系作為建設企業產教融合動力機制的關鍵[20]。奚進從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明晰校企合作產權、提高畢業生留地率、最大程度降低企業交易成本負擔等方面探討應如何激發企業參與職教的熱情[21]。邱暉、樊千認為,應通過各主體利益平衡機制、相關制度保障機制及多渠道經費投入機制,構建產教融合的動力機制[22]。

(2)運行機制。池春陽認為,產教融合不同于以往單一的校企合作,其運行可通過構建利益相關者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機制、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及設置專門的統籌管理機構來保障[17]。唐智彬、修南認為,完善產教融合的運行機制應該從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功能出發[23]。劉任熊提出,應構建以“利益契合”為紐帶的產教融合運行機制[24]。李玉芬認為,應構建利益協調機制、多元立體的質量評估和反饋機制,創新和完善產教融合的運行機制[25]。雷望紅認為,應構建校企信息共享平臺、建立校企合作成本分攤機制、校企收益協調機制及校企利益激勵機制[26]。

(3)評價機制。白逸仙等人認為,改革產教融合要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及評價標準上入手建立多元多維的產教融合評價體系[27]。周晶、王斯迪認為,可構建效能生成模型,發掘影響產教融合效能生成的關鍵因素、效能生成方法等,從而對產教融合效能進行評價[28]。吳林璠、徐遠火認為,應引入職業教育質量第三方評價,明確“管辦評”分離的現實邏輯,這是客觀、公開、公正地評估產教融合成效的實踐需要[29]。秦鳳梅、莫堃基于CIPP模型,從時間、空間、價值等維度對產教融合進行了系統性評價[30]。李婷、徐樂樂提出,應采用多樣化評價方法、納入“校政行企”評價主體、建立健全評價標準和指標、健全質量評價工作保障機制來確保產教融合的評價結果準確合理[31]。沈綺云等人基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了產教融合目標達成度評價指標體系,對不同產教融合形態的目標達成度進行了評價[32]。

3.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瓶頸。在宏觀層面,孫杰等人指出,目前校企合作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具體的實施細則及配套政策,企業參與程度低,校企雙方合作層次不高、能力不強[33];萬兵指出,由于政府管理、行業協會指導的缺位,導致校企之間合作制度、溝通機制、利益平衡機制不完善,雙方的利益訴求都得不到很好地滿足[34];劉來兵、陳港認為,不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間接影響了產教融合制度的建立,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35]。在中觀層面,陳小娟等人提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不健全,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結構性失衡,導致高職教育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不高[36];鄭艷秋指出,產教融合缺少良好的生態環境,學校盲目追求合作,在合作過程中不主動作為,缺少針對產教共同體的動力、運行和利益分享機制方面的研究[37];易卓發現,校企合作遭遇組織有限理性、外部復雜的市場環境、機會主義傾向及制度障礙等問題[38]。在微觀層面,吳海東指出,當前高職教學主要以“學科本位”為取向,存在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標準匹配程度不高、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的對接程度不高、專業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契合程度不高的問題[39];劉君指出,在“互聯網+”時代下職業院校存在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教師信息化能力不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等問題[40]。

4.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優化路徑。在宏觀層面,潘海生等人指出,“最優協調”政策路徑與“磨合中走向優化”是產教融合政策奏效的最佳路線,讓“錯位”“越位”“脫軌”的政策規范化,規約其“在其位”“安其所”“合其軌”[41];李曉認為,應加大城市農民工的培訓力度,在非替代性技能形成領域推行現代學徒制,開拓產教融合的新形式[42];許士密認為,應賦權社會組織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將產教融合校企“一條線”升級為政府、企業與學校組成的“鐵三角”,掃除制約地方產教融合的障礙[43]。在中觀層面,王波、張琦靜認為,應賦予職業院校更多的自主辦學權,加大人事制度和評價制度的改革力度,減少政府對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管控,這是解決產教融合困境的有效途徑[44];陳志杰等人認為,針對產教融合型企業,應提供“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的優惠政策,完善認證標準體系,均衡產教融合企業利益點,為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提質增效”[45];鄧子云認為,如果能為企業出臺支持政策,提供決策咨詢平臺,解決人員身份及聘用問題等,將會大大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動力[46]。在微觀層面,鄧華認為,在產教融合的大環境下,職業院校的教師要主動適應現代經濟體制的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實現知識更新、教法變革和技術創新[47];杜怡萍等人提出,應將企業原本面向具體崗位的認證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以認證為抓手,讓學校課程和企業認證互聯互通[48]。

三、順勢而為: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的展望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形態。學者們圍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究,從宏觀的理論探討轉向中觀、微觀的實踐探索,推動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雖然已有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順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學者們應該找準產教融合研究的立足點、明確產教融合研究的出發點、抓住產教融合研究的關鍵點,為推動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應有的智慧。

(一)立足點:依托規范研究,加強產教融合的實證研究

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兩條路徑[6],前者傾向于運用定性與演繹的方式來處理“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后者注重通過定量和歸納的方式來解決“實際是什么”的問題。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學界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規范研究,解決了產教融合應然層面的價值問題。然而,產教融合是一個復雜系統,要深入認識、研究該系統,停留在思辨性研究是遠遠不夠的。盡管也有不少成果是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布迪厄的社會實踐視角等去探討,但也是理論層面的分析,較少在相關理論框架下進行驗證或調查。產教融合要真正落實、落細,需加強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的聯結,從具體的校企合作去探索產教融合的規律性問題,才能把握好未來研究的趨勢[49]。同時,后續研究應在規范研究的基礎上,加強實證研究,用鮮活的實證調查,深入剖析產教融合的難點和痛點問題,既有助于促進產教融合的深入研究,也能提高研究結果的科學性、普適性和創新性。

(二)出發點:拓寬研究視野,加強產教融合的跨學科研究

現有關于產教融合的研究,無論是具體機制的設計,還是實踐路徑的優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完善職業教育體系;二是政府制定優惠政策,滿足利益相關者的訴求;三是建立完善校企相關組織機構,協調組織關系;四是提高院校自身的服務能力;五是根據行業企業的功能來分類設計。就當前的研究情況來看,產教融合的研究成果較少來自學科外的對話,針對當下的實踐困境缺乏操作性強的對策。究其原因,一方面,研究者囿于自身的學科理論背景和職業教育的學科體系,難以呈現產教融合多重屬性的特點,無法規避研究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產教融合具有天然的“跨界屬性”,其研究邊界的模糊性會導致單一學科研究的預見性不足和解釋力減弱。因此,后續的研究應基于產教融合現有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拓寬研究視野,加強與其他學科的對話,通過跨學科、交叉學科進行綜合系統的研究。例如,針對產教融合過程中的資源配置保障、人才培養低質化等問題,應統整法學、社會學、管理學及人工智能等多學科的理論知識,進行綜合交叉的研究,從而尋找破解產教“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三)關鍵點:深耕研究焦點,加強產教融合的重點問題研究

一是加強對產教融合配套政策的研究。當下,雖然我國出臺了系列政策持續賦能產教融合發展新生態,但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少政策呈現出操作性弱、差異性凸顯不夠等問題,對產教融合的具體實踐指導效果不佳。為此,學界在政策工具的運用、政策制定的供給、政策協同機制的構建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但這些成果在探討提升產教融合政策執行的有效性時,主要關注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對策,鮮有研究把省域的配套政策視為影響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國省域間的產業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宏觀政策難以兼顧不同省域的具體情況,所以《意見2》鼓勵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聯合體。因此,產教融合的政策研究范疇不僅要“廣”,還要“細”,在完善頂層設計的同時,研究焦點和視角應不斷下移,根據不同省域,結合不同主體和不同資源稟賦,進行分類研究和比較研究,提出更有指導性、針對性、操作性和有效性的對策建議,使產教融合實踐不斷走深走實。

二是加強對產教融合專業群建設的研究。2019年3月,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提出:“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重點支持專業群率先發展”。產教融合作為連接產業鏈和教育鏈的橋梁,要實現人才供需的精準對接,就要牢牢牽住專業群建設這個“牛鼻子”。有學者指出,職業院校的專業群建設仍存在不面向產業需求,僅以學校內部需求組建專業群[50]、專業群之間產教融合水平差距較大[51]、專業群組群方式的科學性[52]等問題,而針對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的舉措較為欠缺。中等職業教育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基礎教育[53],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起基礎地位[54]的作用。因此,后續研究應重視中職學校專業群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強專業群建設的基本理論、主要問題等方面的研究,從而為職業院校的專業群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建議。

三是加強對產教融合服務國家戰略實施的研究。產教融合研究應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其服務國家戰略實施的能力。例如,加強“一帶一路”倡議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國際化研究,加強普職融通、科教融匯、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產教融合型企業、產教科城、產教融合園區、市域產教聯合體等方面的研究,形成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良好生態;加強產教融合不同主體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研制、專業規劃、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切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加強新時代產教融合實現機制、激勵機制、反饋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完善產教融合的制度保障;加強產教融合數字化人才培養、產教融合賦能區域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等方面的研究,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從而扎實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呂玉曼,徐國慶.從強化到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確立的實踐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22(2):111-118.

[2]尚晶,李憲印.“技術”與“職業”: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邏輯澄明[J].職業技術教育,2022(34):13-19.

[3]姜大源.為什么強調職教是一種教育類型[N].光明日報,2019-03-12(13).

[4]謝德新,莊家宜.從學科本位到綜合職業能力:新中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歷史回眸與未來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20(28):33-39.

[5]朱德全,石獻記.從層次到類型: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百年[J].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03-117,228.

[6]祝成林,褚曉.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文獻綜述及研究展望[J].教育與職業,2022(10):5-11.

[7]莊西真.產教融合的價值意蘊和推進舉措[J].教育發展研究,2021(19):3.

[8]陳年友,周常青,吳祝平.產教融合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 中國高??萍?,2014(8):40-42.

[9]劉波,歐陽恩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本質、特征與價值取向——基于耦合理論的視角[J].職教論壇,2021(8):60-67.

[10]石偉平,郝天聰.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思維轉向[J]. 教育發展研究,2019(1):1-9.

[11]羅汝珍.市場經濟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21):8-11.

[12]陳志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涵、本質與實踐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18(5):35-41.

[13]楊善江.產教融合:產業深度轉型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與職業,2014(33):8-10.

[14]曹曄.關于新時代產教融合的幾點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8(18):5-10.

[15]歐陽河,戴春桃.產教融合的內涵、動因與推進策略[J]. 教育與職業,2019(7):51-56.

[16]郝天聰,石偉平.從松散聯結到實體嵌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研究,2019(7):102-110.

[17]池春陽.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長效機制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33):16-20.

[18]朱愛青.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長效機制研究——基于產教融合視角[J].職教論壇,2019(3):151-157.

[19]多淑杰.制度邏輯視域下企業參與產教融合行為機理分析——基于扎根理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4):64-70.

[20]張建云,張衛斌.以政校企關系重構深化企業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2):54-59.

[21]奚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及補償機制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3):43-50.

[22]邱暉,樊千.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動力機制及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2):102-105.

[23]唐智彬,修南.“人性”假設理論視角下產教融合的問題分析與現實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0(9):20-26.

[24]劉任熊.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有效運行機制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基于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證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32):17-20.

[25]李玉芬.新時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生態圈的建構[J].教育與職業,2018(20):19-25.

[26]雷望紅.組織協作視角下產教融合實踐困境與破解之道[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104-109.

[27]白逸仙,王華,王珺.我國產教融合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103個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2(9):88-94.

[28]周晶,王斯迪.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效能評價:概念基礎、價值遵循與指標選擇[J].現代教育管理,2021(10):106-112.

[29]吳林璠,徐遠火.產教融合視域下職業教育質量第三方評價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6):19-26.

[30]秦鳳梅,莫堃.基于CIPP模型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質量評價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194-203.

[31]李婷,徐樂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4):21-27.

[32]沈綺云,歐陽河,歐陽育良.產教融合目標達成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基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的研究[J]. 高教探索,2021(12):104-109.

[33]孫杰,周桂瑾,徐安林,等.高職教育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59-62.

[34]萬兵.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校企合作的問題與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19(15):32-38.

[35]劉來兵,陳港.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動因、框架與路向[J].現代教育管理,2021(11):106-112.

[36]陳小娟,樊明成,黃崴.高職教育產教融合:訴求、困境、成因及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4):123-127.

[37]鄭艷秋,周林娥,賈光宏.產教共同體:內涵價值、問題困境與路徑優化[J].職業技術教育,2019(35):6-9.

[38]易卓.組織社會學視角下“引教入企”的產教融合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134-140.

[39]吳海東.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19(22):80-84.

[40]劉君.“互聯網+”時代產教融合的現實困境與實施路徑[J]. 職業技術教育,2018(4):19-23.

[41]潘海生,宋亞峰,王世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框架建構與困境消解[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69-76.

[42]李曉.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運行環境及教育對策分析[J].職教論壇,2020(6):32-37.

[43]許士密.依附論視域下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的困境與超越[J].江蘇高教,2020(6):49-55.

[44]王波,張崎靜.產教融合視角下高職教育發展困境與出路[J].教育與職業,2019(4):48-50.

[45]陳志杰,徐蘭,李玉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的價值趨向、現實問題及路向選擇[J].教育與職業,2021(23):12-19.

[46]鄧子云,張放平.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問題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高??萍?,2020(Z1):112-115.

[47]鄧華.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的轉型發展[J].教育與職業,2020(15):81-86.

[48]杜怡萍,李海東,詹斌.從“課證共生共長”談1+X證書制度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4):9-14.

[49]謝德新,陶紅.職業教育扶貧與反貧困研究:實然之境與應然之策[J].職教論壇,2017(16):10-18.

[50]吳升剛,郭慶志.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基本內涵與重點任務[J].現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51]鄭雁.優勢與發展: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基礎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8):26-32.

[52]匡瑛.“雙高”背景下高職專業群建設定勢突圍與思路重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127-132.

[53]姜大源,石偉平,鄔憲偉,等.“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專家筆談(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5):5-15.

[64]徐國慶.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性轉向:類型教育的視角[J]. 教育研究,2021(4):118-127.

[責任編輯 ? 秦 ? 濤]

Research 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Situation, Moving with the

Times and Following the Trend

XIE Dexin, SHI Rui

Abstract: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type of education, is the basic mode of cultivat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and it is also the necessary path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has continu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n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terms of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long-term mechanism, main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However, the problem of "combining but not integrating" and "integrating but not deep"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still common, which is not only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but also the focus of continuous atten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better crack the dilemma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rely on the normative research and tak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s a foothold;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horizon and take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deepening research focus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major issues of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s a key point, so as to realize the in-depth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to help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