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小場地” 強體“大可為”

2024-04-14 03:19楊益
中國學校體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場地課間班級

楊益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學?!拔伨印庇谝粋€老舊小區,只有一個200米的操場(中間草坪)和一個籃球館。為了解決場地短缺、學生人數較多的問題,進一步提高鍛煉實效,學校通過開發和利用場地、統籌安排練習內容、循環站點輪換等舉措,為學生創造了更充分的活動機會,在體育鍛練管理、整體發展、活動成效上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小而成序:落實規劃與管理

1.編排集約型場地,滿足計劃需求

將學校場地按照功能性分成東/西直道、南/北半圓、五環等10個區域,制作成場地表(圖1-1)。各年級可在相應的功能性場地上活動。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對接提供個性化的大課間安排,備好學生、場地、內容等,并在次日前用各自“棋子”占位,其他教師也可根據“落子”情況錯項安排內容?;顒訁^域的劃分有效減少了班級間學生穿插,避免沖撞等安全事故發生,也能讓學生更聚焦任務的學練,減少班級間的干擾。

2.建立垂直性體系,提供全面支持

學校以分管校長為首的領導小組有效對大課間實施管理,落實定崗、定點、定人、定時的具體安排:教務處制訂“121”管理模式,每周確定一個檢查主題(如安全、參與度、紀律等),根據評分表平行選出年級中2個表現優秀的班級,并進行班級體鍛電子化加分(圖1-2),每周一評比。德育處制訂教師排班表,由值日教師在大課間期間巡視對應年級。此外,體育教研組長負責大課間活動的統籌安排;體育教師進行相應的技術指導;班主任負責帶班出操、整隊及管理。將不同職能和權限交給相應的管理者,以此落實大課間的校級、部門、班級三級垂直管理,彼此分工明確,為活動開展提供多方面支持的同時,充分發揮反饋、導向、激勵和改進的功能。

二、小而高效:置換時間與空間

1.推動模塊化輪轉,關注活動時效

單一項目的重復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產生疲乏感。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驅動力,學校將班級活動區域劃分為若干模塊,固定學練內容。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練習,練習一定時間后,小組成員不帶走任何器材,按照規定的路線和順序直接輪轉到下一站點,其在球類運動和體能發展方面尤有優勢。學生依次完成每個模塊所規定的練習內容,既高效利用了場地器材,又減少了器材搬運、擺放的時間。循環站點可以布置在走廊、水泥地上等,場地靈活性較強;內容的多樣性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使其維持更長時間的鍛煉(表1)。

2.強調分段式錯峰,均衡負荷運行

基于學?,F有的場地條件,進行全校性規模的大課間活動有一定挑戰,但采用錯峰的方式可減少單位時間的班級活動數量,增大班級活動范圍。學校實施以班級為單位、年級為區域的活動模式,整合為三個年段均衡負荷:低段大課間,學生下午第一節課結束后13:30進入操場,兩個年級分別在草坪和跑道活動,直到14:20呈二路縱隊行進間放松;在低段學生進行放松時,中段學生出操,進入操場和草坪后開展行進間弓步、高抬腿、肩腕部關節等熱身和球性、追逐跑練習(圖2-1),有10分鐘的時間兩年段平行交匯共用場地。中段學生熱身結束后,低段學生剛好完成放松離場,此時隊伍散開開展活動,并在15:20成二路縱隊行進間放松。在中段學生進行放松時,高段學生15:10出操與中段學生共用場地(圖2-2),學生背書包下樓統一安放書包后呈隊列進入跑道,16:10結束并直接離校。時間上的“疊加態”使各年段學生在準備和結束部分的時間平行利用場地,延長了鍛煉時間。各班在進退場路線上也有明確規定:根據教室位置和各個進出口分流安排(見表2)。

三、小而豐富:統籌內容與方式

1.融合專項性特色,發展多元感知

操類內容是小場地學校的“福音”,可以同時容納較多的學生有序練習,是大課間重要的活動內容。為避免和早操時的廣播體操重復,下午的大課間活動開展Tabata間歇運動。在Tabata的基礎上,教師結合其節奏將自己的專項技能融入其中,配合以配樂、動作、形式等方面的創新,實現Tabata 2.0的迭代:武術拳法、腿法的融入可以將民族文化深入淺出地傳承給學生;健美操手位、步伐的融入可以讓學生領略運動藝術的魅力,提高審美能力;街舞不同招式和舞種的融入可以彰顯學生個性,感受新興文化;羽毛球步法的融入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移動、穩定制動,了解羽毛球控場的關鍵。教師將專項運動能力中的項目特質和操化內容相結合,給予學生了解、感知不同運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練主動性。

2.落實常賽制理念,培育核心素養

學校不僅根據場地功能開展相應運動,還結合運動會、雛燕杯足球賽、籃球賽、體育節、冬季月等活動調整項目,積極落實“常賽”。尤其是足球、籃球等團隊項目的班際較量,能在實際對抗中檢驗學生技能、戰術等運用情況,助力其運動能力的系統遞進和對勝負、公平的心理和品德的發展(圖3-1)。此外,對于非對抗項目也同樣落實“常賽”:快速跑中每班一條跑道開展沖刺的較量,運動會前方陣練習時精氣神隊伍的評選,以及在長繩、拔河(圖3-2)等項目中的統一計時、分組較量等,通過“以賽導學”“以賽促練”積極引導學生審視運動掌握情況,自覺改變體育行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

四、小而多變:變換組織與設施

1.變換多樣性組織,提倡小組合作

教學組織要堅持變換精簡、安全、高效的原則?;顒又锌梢园才磐|、異質的合作分組,也可以根據學生能力分層,還可以按照項目學習分組或輪轉。在隊形中可以安排扇形、矩形、圓形等順(逆)時針方向移動的動態跑位,如,在跳高、跳遠等較小位移的運動中各小組統一逆時針方向助跑,各組間隔布局呈圓形,便于教師走位觀察和指導,也便于利用中間場地及時靠攏講解;在達標型任務中可以讓結束的學生背向區域活動,減少干擾;往返運動也可以利用“串式”提高練習密度,即前一人經過中點下一人即刻出發;整體提升的復習任務中也可以安排各組的組長進行針對性幫扶,助力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練,發展運動能力。

2.開發適用型設施,合理變化布局

場地的有限性促使教師進行資源開發,積極拓展學生的活動空間。學校將墻面改造為“攀巖地帶”;利用輪胎充當路石,分界綠化與行道,讓學生練習“爬坡”平衡;借助灌木作為“網帶”進行排球、毽球等隔網運動;通過分散的綠化地作為叢林跑、追逐跑、接力跑的情境,并增設三角桶、平衡墊等實現障礙跑,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走廊、地面上的地繪游戲也能讓學生隨時隨地動起來(圖4、表4)。因地制宜地開發活動場地、器材,能有效利用現有布局,進一步盤活現有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活動條件。

場地雖小,但學校教師在提高學生運動與校園空間的適配性上卻大有作為,通過規劃管理的合理架構、內容方式的有效設計以及設施組織的靈活變化,讓全體學生在有限條件下有效進行大課間活動。

猜你喜歡
小場地課間班級
班級“四小怪”
不同類型足球小場地比賽球員跑動表現及能量消耗的差異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課間10分鐘
課間10分鐘
北京市西城區中小學小場地體育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小場地對抗賽在高中足球技術及戰術訓練中的運用
不稱心的新班級
快樂課間
課間10分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