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實情境下的習作教學新路徑

2024-04-14 09:11張玲麗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4年2期
關鍵詞:真實情境習作教學核心素養

張玲麗

[摘 要]習作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但很多教師在習作教學時過于追求面面俱到,導致學生思維受到束縛,習作教學徒勞無功?;诖?,教師要改變習作指導方法,通過創設真實的習作情境,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參與意識,開拓學生的習作思路,創新學生的習作表達,轉變習作的評改方式,讓習作成為學生的真實需求,讓習作教學真正幫助學生提高習作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真實情境;習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4-0096-03

習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迫不得已寫出來的作文也多言之無物、枯燥乏味。教師對怎樣上好習作課也很苦惱。很多教師擔心自己指導得不夠細致,于是在課上反復強調如何立意、選材、表達,甚至具體到怎樣開頭、結尾。有些教師干脆找幾篇范文,讓學生模仿著寫。這些做法違背了習作教學的規律,好比讓學生戴著鐐銬跳舞,其結果只能是束縛學生與生俱來的想象力、創造力。習作完成后,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逐字逐句批改,學生卻只關心習作分數,根本不看評價內容,使得習作評改徒勞無功。

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況,讓習作教學具有實效性呢?首要的就是改變習作指導的方法。教師要創設真實、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讓習作成為學生的真實需求。

一、真實情境下激發習作興趣

興趣是寫好習作的前提條件。要想讓學生寫出好的習作,首先要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下筆。因此,在習作指導課上,教師要把教學重心放在揣摩學生的內心上,盡可能地從學生的生活經歷中尋找其開心快樂或憤怒悲傷的“導火索”,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習作中。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北磉_源于情感,情感則誕生于情境中。因此,教師要從創設情境入手進行習作指導,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如讓學生寫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傳統的習作教學要求學生把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即可,學生往往像記流水賬一樣敷衍了事?;诖?,教師通過表演小品的方式創設“吃‘甘蔗”的真實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排練小品。課上請學生現場表演小品。小品內容如下:我小時候家里窮。有一次,鄰居小燕啃甘蔗,我看到后特別饞。之后,每逢爸爸上街,我就央求他給我買根甘蔗。一天,爸爸又上街了,還答應了我買甘蔗的請求。我在家焦急地等待著。傍晚時分,爸爸終于回家了,可卻忘了買甘蔗。我萬分沮喪。這時,我突然發現門上靠著一根又粗又長的“甘蔗”,我驚喜萬分,沖上去一把握住,張口就咬。結果牙齒差點被崩掉,我疼得大哭起來。爸爸聞聲趕來,哭笑不得地告訴我,那個又粗又長的家伙,并不是甜甜的甘蔗,而是一根酷似甘蔗的青竹竿,是媽媽剛砍回家準備用來晾衣服的。

小品表演完了,學生都笑得前俯后仰。教師趁機提議:“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件有趣的事吧!”于是,學生熱熱鬧鬧地討論起來,這次習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學生怕寫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對教師布置的習作題目不感興趣。如每逢開學,教師總愛老生常談“難忘的一件事”或“新學期的新打算”等,這些題目無法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因此,學生要么造假,要么“老三篇”。這樣的習作違背了“獨抒性靈”的寫作初衷,真實都談不上,更遑論優美了。

葉圣陶曾說,寫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學習情境源于生活中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需求,服務于解決現實生活的真實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在習作教學時,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習作訓練,讓學生寫自己能寫的、想寫的,一看到題目就有動筆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會不吐不快、落筆成文,學生的寫作才是有感而發、有情可抒的。

二、真實情境下開拓習作思路

習作的源頭是豐富的生活。教師要通過開展多彩活動,再現生活情景等方式讓學生的生活積累“活”起來,激活習作素材,開拓習作思路。

(一)開展多彩活動,一氣呵成傾吐

習作不同于文學創作。習作教學必須以生活為本、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自身的真實體驗。教師要積極開發習作資源,通過游戲、實驗等方式引導學生通過眼、耳、手、心去感受世界,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取鮮活材料,產生真實的情感體驗。

以習作《我做了一項小試驗》的教學為例。課上,教師先以一個問題導入:“大家都知道杯子可以裝水,但你們見過用紙片托水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杯水和一張A4紙。大家想一想,如果把裝滿水的杯子倒放在紙片上,會發生什么呢?”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教師相機邀請一個學生上臺演示,并讓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看看誰的猜測最準確。演示結束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剛才用紙片托水時,這個同學的表情是怎樣的?動作又是怎樣的?請把你的所見所想寫下來?!睂W生剛觀摩了實驗,正是思維最活躍的時候,紛紛興致勃勃地動筆寫起來。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親自做實驗,并談談自己的操作感受。課堂教學被推入高潮。最后,教師總結道:“你們觀察了別人的操作,自己也動手操作了。如果把這些內容寫出來,不就是一篇很好的習作嘛!”學生恍然大悟,興高采烈地動筆寫起來。一篇篇真實生動、精彩紛呈的習作就此誕生。

(二)再現生活情景,激活習作素材

文章不是無情物。學生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教師要再現生活情景,喚醒學生腦海中沉睡的記憶,觸動情感之弦,點燃思維火花,將生活片段激活為習作素材。

以習作《童年趣事》的教學為例。上課鈴剛剛響起,教師一臉神秘地走進教室,問道:“同學們,你們吃過甘蔗嗎?喜歡吃嗎?”學生踴躍回答道:“吃過,特別愛吃!”這時,教師取出一根事先準備好的又長又粗的甘蔗,面露陶醉地說:“想象一下,如果這根甘蔗就在你的嘴邊,一口咬下去,你會有什么感受?”學生想象了一下那個場景,紛紛開始咽口水。教師注意到學生已被眼前的甘蔗勾起了食欲,趁機高舉甘蔗說道:“想吃的同學請舉手?!睂W生都高高地舉起了手。教師選擇一個表情最夸張的學生上臺吃甘蔗,問道:“同學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請他來吃甘蔗嗎?用一兩句話說說他剛才的樣子?!辈⒆屵@個學生用動作來表現他想吃甘蔗的心理,讓其他學生觀察并評價。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明白了:只有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并配上生動的語言,才能使習作趣味盎然。學生的習作欲望高漲,教師適時引導:“童年時光令人難忘。哪件趣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小組交流。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落筆成文。經過上述教學,學生的習作內容個性飛揚、精彩紛呈,真正實現了生活片段向習作素材的轉化。

三、真實情境下創新習作表達

習作教學時,教師既要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又要促使學生在創意表達上下功夫,使習作具有鮮活的個性。

(一)構思需新穎

“文成于思?!睒嬎际菍⑺夭脑谀X海中重組成文的思維過程。要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習作,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以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單元習作主題是“小小‘動物園”。學生往往千篇一律地先寫爸爸、媽媽、“我”像什么動物,再舉例論證,最后點題。但有個學生卻另辟蹊徑,借“全家大掃除”這個事例,展現了家庭成員的不同特點,分別對應不同的動物,構思新穎,讓人嘖嘖稱奇。

(二)個性化表達

選好材料、理清思路、搭好框架,接下來就要落筆成文。構思選材是準備工作,動筆寫作是關鍵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寫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凸顯個性。個性化表達的基礎是真實。如校運動會后,教師布置了以運動會為主題的習作。很多學生都描寫了運動會的精彩瞬間,以及運動員和觀眾的激動心情。但有個學生卻反其道而行之,用真實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運動會期間,自己因為比賽失利遭到同學的嘲笑,感到傷心難過,不希望再舉辦運動會的想法。由于情感真摯,表達個性化,讓人耳目一新。

四、真實情境下轉變評改方式

讓學生親自參與評改習作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要“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葉圣陶曾經說過,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習作評改不能僅限于打分數、定等級,而要起到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作用。學生參與評改習作好處有二:一方面,角色的轉變會讓學生產生新奇感,不再害怕和反感習作;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自我評改能力。只有不停地寫、不停地改、不停地提高要求,學生的習作能力才能躍上新臺階。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評改往往只針對錯別字或病句,不涉及選材、立意、布局等。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評改習作。

(一)演示練習,學會評改

教師可以選一些在選材、立意、布局等方面需要改進或做得比較好的習作作示范,通過邊講解邊訓練,使學生掌握習作評改的步驟。以習作《母愛》的教學為例,學生多寫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關愛和呵護。有一個學生卻別具一格,寫媽媽逼他學做飯。他在文中寫到,一個星期天的中午,他饑腸轆轆,讓媽媽做飯給他吃。但媽媽卻沒答應,只是在手機上搜索了做蛋炒飯的視頻,讓他自己學著做。無奈之下,他只好跟著視頻學做蛋炒飯。這篇習作寫得很生動。講評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找一找哪些部分寫得最精彩。學生發現,打雞蛋和判斷飯是否炒熟這兩部分寫得最精彩。再引導學生說一說哪些語句寫得好、為什么。有的學生說:“語言描寫得特別好,如‘媽媽,不好了,不好了!油鍋冒煙啦!”有的學生說 :“動作描寫寫得很好,如手忙腳亂、找、倒、翻、炒等,把作者第一次做蛋炒飯的情形描寫得繪聲繪色?!薄柚@篇習作,教師引導學生先從素材選擇和細節描寫等方面進行評價。再用一段連貫的話將評價內容表達出來,并寫成總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邊學習邊實踐,真正掌握了習作評改的步驟和方法。這樣由扶到放,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習作能力。

(二)組織語言,表達感想

習作評改應盡可能地發現作者的優點,并把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看法寫出來: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應該怎樣改。這要求學生自己組織語言、表達感想。在習作互評的初始階段,學生的語言貧乏,評語多為“你寫得很好”或“你寫得不好,語句不通順”“字寫得不工整”等。這樣的評語過于簡單籠統,沒有真正起到評價激勵的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寫評語,就是和作者面對面談話。要讓作者喜歡讀你的評語,你就要寫得具體,告訴作者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有什么好的建議,讓作者心服口服?!?/p>

以習作《熱愛生命》的教學為例。有個學生在文章開頭寫道:“生命是什么?兩三年前的我恐怕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但隨著慢慢長大,我漸漸懂得:生命是堅強的,就像野火燒不盡的野草;生命是脆弱的,如同隨時都會熄滅的火苗?!苯處熍ⅲ何恼麻_門見山、直接點題,簡潔明了。在文章重點段落,作者寫了自己和小伙伴追逐打鬧,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來,導致頭部受傷的事例。教師先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點評這一段。有的學生說:“場面真驚險?!庇械膶W生說:“你的描寫讓我仿佛看到你受傷后其他同學被嚇得大驚失色的樣子,很生動?!痹俟膭顚W生在精彩的地方畫上波浪線。然后,讓學生寫成總評。學生的評語精彩紛呈。有的學生寫:“讀了你的習作,我仿佛看到你受傷后痛苦的樣子?!庇械膶W生寫:“你在習作中用到了‘兵荒馬亂這個詞,寫出了你和小伙伴的慌張和后悔。你用這件事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這個事例選得真好!”……通過引導、示范、實踐,學生認識到寫評語要實事求是,還要寫得具體。最后,告訴學生:“要讓其他同學喜歡你的評語,還要注意遣詞造句,爭取把語言寫得生動有趣、新穎別致?!?/p>

學生參與習作評改,改變了傳統的教師批改的“一言堂”局面。在互評中,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角色的變換,讓學生設身處地、有感而發。在習作評改中,學生相互溝通、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共同進步。通過創造性地審視、評價他人的習作,學生增強了自信心,獲得了成就感。這又使學生渴望在下一次習作中得到滿足,成為學生習作的內驅力,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楊雁霜.如何教會學生評改作文[J].華夏教師,2018(5):32.

猜你喜歡
真實情境習作教學核心素養
分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提高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研究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學生習作難題之解決策略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雙重情境學習模式(DSLM)案例介紹及評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模式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