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學·三單”的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的教學實施

2024-04-17 07:31余小鵬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24年3期
關鍵詞:學習單教學實施

余小鵬

【摘? ?要】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學生進行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教學時要基于“三學·三單”,沿著“解讀教材,明確學習目標;依據目標,設計‘三單支架;借助支架,有效組織‘三學”的路徑,有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促使學生在理解、運用語言文字與感受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的滋養。

【關鍵詞】學習單;革命文化題材課文;教學實施

所謂“三學”,是讓學生經歷課前學、課中學、課后學的一體化學習,知道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的主動性學習,推進自主學、合作學、探究學的多方式學習。所謂“三單”,即預學單、導學單和拓學單?!叭龁巍睘椤叭龑W”服務,“三學”以“三單”為支架。實施基于“三學·三單”的學本課堂教學(如圖1),旨在引導學生依照“三單”主動進行“三學”,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將這一教學模式引入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的教學中,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于文道統一中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下面以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解讀教材,明確學習目標

(一)明確語文要素,準確把握教材

除古詩外,本單元其他課文或為反映革命先烈、革命英雄人物生平事跡的故事,或為革命領袖的代表性作品。它們從不同側面闡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和革命志向,有助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抱負。

從四年級下冊開始,統編教材多次編排通過各種人物描寫方式理解人物形象的語文要素。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和“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是對之前學習內容的復習鞏固和運用提升,體現了教材編排的發展性和進階性(如圖2)。教師教學時,要結合課后練習題和六年級下冊省編配套《語文作業本》(以下簡稱“作業本”),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領會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體會革命英雄人物的崇高品格,并通過在課前、課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其他革命事跡,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以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二)明晰教學內容,精準定位目標

教師應基于單元教材的整體解讀,確立每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并根據學習內容劃分課時,確定課時目標,作為推進學生“學什么”的重要因素。

《十六年前的回憶》依次回憶了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被審時、被害后等時間節點上的事件。課后練習題主要指向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學習課文表達方法三個方面。故本課要重點展開三方面的學習:明確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哪些事情;從李大釗的外貌、神態和言行中體會他的品質;比較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說說它們之間的聯系,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作為小學階段的首篇議論文,結合課后練習題的指向,本課要重點展開四方面的學習:明確課文圍繞主要觀點講了哪些內容;知道如何圍繞中心論點進行論述,即梳理課文行文思路,了解段與段、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遣詞用語的準確嚴謹;借助相關閱讀資料領會課文中“為人民服務”的內涵。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圍繞“炸暗堡”這一事件,按照“為什么要炸暗堡、怎么樣炸暗堡、結果如何”的順序展開。根據課前閱讀提示的兩個要求,本課要重點展開兩方面的學習: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學習課文,結合相關語句感受人物品質;結合描寫董存瑞神態、言行的句子,體會其在表達上的作用。

二、依據目標,設計“三單”支架

(一)設計預學單,助力學生有效預學

預學單即預學作業,能為學生搭建預學支架,提高預學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科學有效地預學。革命文化題材課文所描寫的人物及其所處時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學習時會遇到一些障礙。所以,在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的預學單中,除了“初讀課文,了解內容”“認讀字詞,了解意思,練習書寫”“質疑問難”等常規要求外,教師還特別設計了“查閱資料,初步了解人物”的預學任務,要求學生查閱主人公李大釗、毛澤東、董存瑞的相關資料,初步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革命事跡,初步解決課文理解上的障礙。

(二)設計導學單,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導學單是促進學生自主學、合作學、探究學的重要載體,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兩方面內容。具體而言,教師可依據課文目標設計課時目標,借助多維策略設計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在導學單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作業,并穿插作業本中的習題,使作業與教學有機配合,促進學生的思考理解、探究鞏固。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例,導學單分為預學反饋、復習引入、研讀探究和練習鞏固四個模塊。教師分兩課時設計導學單,第1課時包含預學反饋、研讀探究和練習鞏固三個模塊,第2課時包含復習引入、研讀探究和練習鞏固三個模塊。

1.預學反饋+復習引入,打基礎

第1課時從字詞認讀、書寫、內容了解等角度展開預學反饋,重點解決“軍閥”“絞刑”“嚴峻”等具有時代烙印的難字難詞,相機完成作業本第1題,為課文學習奠定基礎。第2課時復習引入,學生先回顧課文內容,再結合資料交流依照作業本第5題要求填寫的“革命烈士檔案卡”,隨后完成作業本第2題,達到復習詞語的目的。

2.研讀探究+練習鞏固,強思維

兩課時的導學單按照“借助思維導圖厘清故事情節說內容”“初談李大釗人物印象”“以‘李大釗的精神品質是通過哪些描寫表現出來的為主問題展開合作探究”的思路進行設計。兩課時分別引導學生圍繞“被捕前”(第1課時)和“被捕時”“被審時”(第2課時)父親的言行、神態、外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品讀相關語句,體會對比烘托和首尾呼應兩種表達方法的好處,完成作業本第3題第(2)小題。學生針對問題展開討論,在思辨過程中明晰文本內容,體會李大釗這位英雄人物的做法,感受強烈的革命精神。探究結束后,學生閱讀課文片段,完成作業本第4題,鞏固所學內容,實現學練結合。

導學單有效發揮了教師的“導”,促進了學生的“學”。導學單的設計除關注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外,還要關注學習方式和學習評價,要通過課堂評價引導學生全程關注自己的學習狀態,讓學生不僅知道學什么、怎么學,還知道學得怎么樣,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三)設計拓學單,提升學生運用能力

拓學單即拓學作業,是課文學習結束后對所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在《為人民服務》一課的拓學單中,教師安排了拓展閱讀材料《張思德短暫的一生》,與課文相呼應,凸顯革命傳統教育。同時結合單元語文要素和課文教學重點,設計了4道不同難度的書面題,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水平自由選擇。作業涉及字詞理解、內容把握、人物品質體會、課文主題評價等,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對張思德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精神。拓學單的設計體現了課后作業的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得到發展,有效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

三、借助支架,有效組織“三學”

(一)以學習資料為紐帶,助力學習進階

為了拉近學生與革命文化題材課文所描寫人物及其所處時代的距離,教師要讓學生在預學、導學、拓學這一顯性“三學”中查閱相關資料,利用資料搭設認知階梯,助力學習進階。

1.課前預學,自主搜集資料,以學定教

此階段,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學習需要自主搜集資料,拉近學生與人物所處時代的距離,促進“預學”增值。在革命文化題材課文中,主人公往往被重點關注。學生可通過自主搜集人物相關資料,對其有了初步了解,能初步解決課文理解方面的障礙。如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課的預學單中,設計搜集董存瑞基本資料的預學作業,要求學生搜集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及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等,讓學生初步認識董存瑞,鍛煉提升搜集資料的能力。

2.課中導學,補充關鍵資料,順學而導

此階段,教師應順學而導,依學生之疑難,相機補充關鍵資料,幫助其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與語言表達方式,體會思想感情。如在《十六年前的回憶》第1課時的導學環節中,學生在探究描寫父親“被捕前”神態、言行的句子時,不太理解當時局勢的嚴峻。故教師可借助導學單,引導學生完成作業本第4題片段(一)中的“資料袋”,從中感受“局勢越來越嚴峻”,進而更好地理解李大釗的言行。

3.課后拓學,綜合運用資料,學以致用

此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繼續運用資料,強化革命傳統教育,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拓展閱讀人物傳記、回憶錄、偉人詩詞等。如在《為人民服務》一課的拓學單中,教師除了布置學生閱讀《張思德短暫的一生》,并完成相關拓學作業,還讓學生在課外搜集其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此外,教師還可借助其他語文實踐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會、課本劇表演等,將革命精神植根學生心間。

(二)以語言表達為核心,關注素養提升

革命文化題材課文的教學要關注文本的價值取向和單元語文要素,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用審美的眼光探究語言文字,提升核心素養。

1.關注人物描寫,體會人物品質之美

革命文化題材課文多為寫人敘事類作品,通過對事件的描述,突出人物形象,彰顯革命文化。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揣摩描寫人物外貌、神態、言行的關鍵詞句,體會其表現出來的人物品質。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圍繞“炸暗堡”一事多角度展現了董存瑞英勇頑強的品質。在導學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聚焦董存瑞炸暗堡時的外貌、神態、言行,抓住關鍵詞,在獨立學習、合作交流、匯報展示中充分感受人物形象,從而獲得對人物描寫的審美體驗和對人物品質更深層次的審美感受。

2.聚焦對比手法,品悟語言表達之美

革命文化題材課文多采用對比手法來烘托革命英雄人物的形象。教學中,教師可抓住這一表達方式,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語言特色,品析表達的秘妙,體會人物形象。如在《十六年前的回憶》第2課時的導學環節中,教師可在學生小組匯報展示描寫李大釗“被捕時”神態、言行的句子時,適時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是如何描寫匪徒的,讓學生找出描寫匪徒的語句進行學習交流,進而體會到除了可以抓住李大釗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神態來正面描寫人物,還可以通過對匪徒的描寫,間接烘托李大釗無私無畏的革命者形象。

3.緊扣課文結構,感受邏輯嚴密之美

統編教材在選文編排上注意文體的多樣性。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體特點、課文結構等方面探討不同文體的表達方式。如在《為人民服務》第1課時的導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論點主要講了幾方面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感受文章結構的嚴謹和邏輯的嚴密,并提取關鍵詞句完成作業本的第3題。接著引導學生借助作業本第4題,研讀課文第3自然段,通過摘錄并概括關鍵詞句的形式,厘清課文句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分析歸納中培養思維能力。

4.指導情境朗讀,彰顯革命光輝之美

革命文化題材課文往往傾注了作者對人物的崇敬之情。因此,教師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體會情感,通過情境朗讀表達情感。如在《十六年前的回憶》的導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讀好描寫李大釗“被捕前”語言的句子,可先結合資料引導學生思考當時的局勢究竟有多嚴峻,體會李大釗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精神。接著指導學生朗讀句子,緊扣“堅決”一詞,比較陳述句和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感受李大釗不愿離開北京的堅定決心,并通過重音強調、語氣變化等方法表現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通過朗讀,學生的心靈不斷受到滌蕩,革命人物的光輝形象也隨之越來越高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積淀與發展的過程?!苯虒W革命文化題材課文,必然要充分領會文本的價值取向,準確把握教材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在目標引領下科學設計“三單”,精心組織“三學”,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有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使學生在理解、運用語言文字與感受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不斷提升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陳先云.“文道統一”原則下教材選編特點及教學建議:以統編教材中革命文化題材類文本為例[J].江蘇教育,2019(73):7-10,13.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歡
學習單教學實施
借助學習單,讓閱讀教學走向自主
“學習單”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踐與研究
“翻轉課堂”在高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基于能力遞進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方案
校本特色課程的教學實施與評價
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數學“學習單”,激發學生自主生長的潛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成人教育中的運用分析
一場及時的春雨
基于生本的“學習單”運用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