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2022年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發展現狀研究

2024-04-17 12:12顧思慧葉迅榮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學科發展

顧思慧 葉迅榮

摘要:目的:隨著新文科建設與相關教育工作的正式啟動,如何促進設計學學科適應新文科改革發展需要,成為當下設計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任務。江蘇省設計教育工作者應清楚該省的設計教育發展現狀和實踐。方法:本研究運用文獻收集法,回顧2012—2022年江蘇省設計學學科學位論文關鍵詞,發現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具有人性化、文化與傳統、技術與科學的傾向與特點。結果:結合關鍵詞探究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特色,依據設計學發展的邊界和交叉問題提出了江蘇省各高校結合自身其他優勢學科發展、各高校積極交流優勢互換和各高校共同努力發展具有江蘇特色的設計學學科的觀點。結論:因特殊的邊界性,設計學成為交叉學科具有必然性,“藝術設計”更名“設計學”和新文科建設的號召充分說明了國家與教育工作者對設計學學科發展的期盼。江蘇省設計學學科不僅基礎雄厚,各高校還分擔了不同的學科任務,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

關鍵詞:江蘇省設計學學科;學科發展;學位論文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J50-4;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5

1 背景

2019年,新文科建設與相關教育工作正式啟動,如何促進設計學學科適應新文科改革發展需要,成為設計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任務[1]。有學者提出“品學、藝理、古今、中外”的相關理念[2],認為設計學學科一方面緊盯國際同行發展前沿趨勢,另一方面要實實在在做好本土化的學科建設;也有學者總結出“識變、求變、應變”的相關理念[3],認為設計學學科需要深入理解世界已經發生的變局、變革與變化,才能迎來應變;還有學者表明[4],學科發展應該回應社會需求與關切,樹立文化自信、文化保護傳承、創新發展、跨文化交流與交融是學科建設的時代任務??v觀學者發表的觀點,可以發現一個共性,設計學學科為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達到交叉學科建設的目的,需要進一步開闊視野。其實,從2012年“藝術設計”更名為“設計學”開始,就有學者開始探索該學科的交叉路徑,強調將現代科技成果和價值判斷應用于設計之中[5],時隔7年,新文科建設明確提出并強調“交叉”的概念,學界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和推動其變革的渴望可見一斑。為了使設計學學科實現良性發展,應該厘清學科發展現狀,進而更加理性地編制相關教學計劃,以響應新文科建設的號召。

溫故而知新,回顧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學位論文的質量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6],設計學學科的學位論文數包含設計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總數。江蘇省是我國設計學學科教育大省之一,共有11所高校開設了設計學學科,且其中4所高校招收博士研究生。作為江蘇省的一名設計教育工作者,筆者以2012—2022年江蘇省設計學學科學位論文數為樣本進行分析(從“藝術設計”正式更名為“設計學”的年份算起),一探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教育發展水平,旨在為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師生帶來一些啟發。

2 數據

本研究采用學位論文關鍵詞分析方法。關鍵詞是科研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成果和研究主題[7]。

2.1 關鍵詞數

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發展現狀,進一步分析學科的相關成果與主題,從中國知網收集了11年的學位論文2311篇,共9626個關鍵詞(見表1),其中A校3529個,B校1055個,C校1419個,D校651個,E校396個,F校329個,G校322個,H校785個,I校963個,J校67個,K校110個。學位論文數代表一所高校在該省學科中的貢獻程度,關鍵詞數量與學位論文數量呈正比。不難看出,A校、B校、C校、H校和I校對江蘇省設計學學科貢獻相對較大。

2.2 關鍵詞頻

通過對11年關鍵詞頻率變化的研究,可以整體了解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發展變化。學者們為了清楚表達研究主題,關鍵詞一般會使用復合詞組,如關鍵詞“介入式數字圖表設計”是由“介入式”“數字”“圖表”“設計”4個詞語組成的。筆者在計算關鍵詞頻率變化時,對關鍵詞進行拆分后得到的詞語進行統計,同時為了使計算結果更加合理,“設計”“藝術”“設計藝術”等不納入統計范圍。梳理關鍵詞,選取每年頻率前10的詞語,得到表2。

由表2可知,江蘇省設計學學科在主要發展建筑、景觀、空間、視覺、產品等熱門研究方向的同時,注重“文化”和“體驗”研究。2012—2017年“文化”的出現頻率最高,2018—2022年“體驗”的出現頻率最高,兩者在多個年份位居前列且相伴出現。江蘇省設計學學科也注重“用戶”和“交互”研究,“用戶”一詞除2021年外均有出現,“交互”一詞除2012年和2016年外均有出現。其還注重“城市”“傳統”“服務”研究,“城市”出現于2012年、2013年、2014年、2019年、2022年的最高詞頻中,“傳統”出現于2012年、2013年、2017年、2019年,“服務”出現于2016年、2018年、2019年、2021年、2022年。

每年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研究主題也有一定的變化,如2012年“情感”和“工業”成為最高詞頻之一,2013年“需求”成為最高詞頻之一,2014年“傳承” 和“女性”成為最高詞頻之一,2015年的“創新”和“應用”,2016年的“老年”,2017年的“應用”,2018年的“兒童”,2019年的“認知”,2020年的“鄉村”,2021年的“信息”和“智能”,2022年的“游戲”。

2.3 各高校關鍵詞頻

根據11年來各高校關鍵詞頻率,可以整體了解各高校對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發展與貢獻。梳理方法同上,得到表3。

由表3可知,江蘇省各高校設計學學科的發展各有千秋。A校側重發展產品、空間、視覺的設計研究方向,B校側重發展景觀、建筑、空間、視覺的設計研究方向,C校側重發展建筑、空間、視覺、展示的設計研究方向,D校側重發展攝影、動畫,E校側重發展景觀和空間,F校側重發展產品和展示,G校側重發展產品和視覺,H校側重發展空間、景觀和建筑,I校側重發展景觀、空間和室內。J校與K校關鍵詞單位數量較少,說明其設計學碩士生招生數量較少。J校側重設計新興概念方面的研究,K校注重對用戶群體的研究。

3 分析

2012—2022年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發展獨具特色??偟膩碚f,11年的發展注重服務不同人群的設計需求,也注重文化與傳統方面的設計研究,還注重新技術或新科學在設計中的運用,同時各個高校在學科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在注重服務不同人群的設計需求方面,自2012年以來,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學位論文頻繁出現“體驗”與“用戶”這兩個關鍵詞。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不僅關注傳統社會群體的設計體驗,如教師群體的平臺設計、公務人員的網頁設計、醫護人員的管理系統設計等,也關注新型社會群體的設計體驗,如“Z世代”的品牌設計、網絡社交人群的界面設計、游戲體驗人群的產品設計等。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重視弱勢群體的設計體驗,“女性”成為2014年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高頻關鍵詞之一,“老年”成為2016年的高頻關鍵詞之一,“兒童”成為2018年的高頻關鍵詞之一。江蘇省的一些高校將弱勢群體的設計體驗作為自身的設計教育特色,如D校關注兒童相關的設計問題,G校和K校關注老年人相關的設計問題。具體而言,江蘇省設計學學科關注女性時代形象設計變化(新中國成立后連衣裙設計變化)、消費心理對設計產生的影響(從女性消費心理角度探析服裝櫥窗設計)、生活需求設計(妊娠期的APP設計)等,關注到了兒童認知教育設計(兒童食育系統與體驗設計)、成長環境設計(城市兒童公園設計)、特殊兒童服務設計(弱視兒童無障礙產品設計)等,關注到了老年人的生活環境設計(城市“原居安老型”居住環境設計)、健康服務設計(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評估界面信息設計)、行為活動設計(老年人座椅舒適性)等。不難看出,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具有人性化特點。

在注重文化與傳統的設計研究方面,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學位論文頻繁出現“文化”和“傳統”兩個詞。在江蘇省各高校中,A校在此方面的貢獻尤為突出。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重視新興設計文化的開發,如亞文化的移動社交產品設計、卡通文化的文創設計、Hip-Hop文化的展示空間設計等。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在面對傳統設計文化時,一方面注重對設計歷史的發掘和記載,如曼生壺設計、清代女性頭飾設計、東周設計生態等,另一方面注重設計歷史的傳承與創新。有學者總結歸納了江南傳統村鎮文化規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鄉愁空間”和“回歸日?!钡漠敶洗彐偩坝^活化設計方法;也有學者總結歸納了蘇州平江路歷史街區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對蘇州平江路歷史街區的形象進行創新設計;還有學者總結歸納了我國青銅文化史,根據銅陵市青銅文化景觀設計作品探索我國青銅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路徑。有些高校在此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如B校以蘇州文化為特色,C校注重工匠文化,I校注重城鄉文化等。我國已經建設了與世界設計領域和學科基本相符的各類設計學,應該審視設計學在哪些方面傳承了我國的傳統文化[8]。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不僅注重對歷史文化的發掘和保護,還強調對其的傳承與創新。

在注重新技術或新科學在設計中的運用方面,“服務”“交互”“界面”“系統”“智能”“游戲”等是設計學學科容易與其他學科產生交叉的領域。在這一過程中,其他學科的科學技術逐漸被設計學吸納運用,為設計學提供了全新的技術與理論支持。具體而言,在城市設計方面,有學者運用3DCG和VR技術并結合脈搏測試,開發了城市設計中視覺化設計技術工具;在交互與體驗設計方面,有學者基于自動駕駛技術,結合社會學、營銷學,構建了移動生活方式要素模型;在用戶界面設計方面,有學者嘗試將KANO-QFD的理論模型運用在分析老年人智能手機上,通過模型數據重新設計老年人智能手機界面的功能規劃、信息構架和原型圖等。在翻閱學位論文的過程中發現,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設計與新技術或新科學結合得最多的研究方向是產品設計,傳統設計方向中的環境設計、視覺設計和服裝設計在此方面相對薄弱。關于此方面的研究,A校、E校、G校、H校和K校的貢獻較為明顯,其中A校貢獻最大,關鍵詞“交互”88個、“界面”44個、“智能”44個。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在面對交叉學科——新文科前,積極進行了學科調整,同時在人性化設計和傳統文化設計方面對新技術或新科學進行了高效運用。

4 討論

設計學學科具有特殊邊界性,其邊界與其他領域交叉的區域出現了相互滲透的情況[9],所以設計學成為交叉學科是大勢所趨。新文科建設強調推動學科與新科學、新技術的交叉,目的是號召教育工作者主動探尋設計的邊界,但“與新科學、新技術的交叉”這句話內涵豐富,設計學學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理解與實踐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本文通過探究學位論文關鍵詞變化與翻閱論文發現,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教育工作者在探尋設計邊界上付出了諸多努力。自2012年開始,學位論文關鍵詞所涉領域不斷擴大。例如關鍵詞“中國”得以凸顯,11年來江蘇省設計學學科學位論文涉及少數民族的設計史料、傳統器具、民俗民藝、城市形象再更新、老字號品牌復興、鄉村文化振興、設計知識產權問題等方面;一些群體的關鍵詞被凸顯,涉及新興群體、工作群體、弱勢群體等多個群體,且每一個群體的研究被不斷細分,如在弱勢群體方面,探索了兒童中的弱視兒童、弱聽兒童、心理障礙兒童等,也探索了老年人中的殘障老人、心理障礙老人、娛樂需求老人等,還探索了無家可歸、低收入、教育欠發達地區的特殊弱勢群體;一些關涉數字化的關鍵詞得以凸顯,涉及數字化衍生品設計、智能家具與家居設計、5G設計、元宇宙設計、數字軍工設計、未來生活方式設計、跨媒介設計、歷史設計再現等眾多設計門類。結合第三部分的分析得出,2012—2022年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教育是通過“體驗”“用戶”“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研究,利用其他領域的理論或技術形成交叉來探尋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邊界發展問題的。

通過上述研究發現,設計學要實現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并探尋設計的邊界,需要依托高校自身以及江蘇省的其他學科優勢,進而形成設計學學科獨特的發展優勢,為設計學學科的邊界性問題指明相對理性的研究方向,奠定堅實的研究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江蘇省各大小單位應成為探尋設計邊界的重要一環,促進江蘇省設計學學科集群發展。綜合江蘇省設計學學科自身的發展特性,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中的大小單位應注意以下幾點。

4.1 各高校設計學結合自身其他優勢學科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在發展設計學的過程中,主動往自身具有明顯優勢的社會科學滲透[10],推動了設計學與社會學的交叉融合。各高校為打破學科壁壘,尋求學科交叉,探尋設計邊界,首先應使設計學與自身的強勢學科建立相互滲透的關系,推動極具自身特色的設計學學科交叉研究。江蘇省有的高校擁有深厚的醫學基礎,發展了帶有醫療健康特色的設計科學;有的高校工學基礎深厚,發展了以軍工或智能產品為特色的設計科學;還有的高校人文科學基礎深厚,發展了具有文化特色的設計科學。高校強勢學科擁有扎實的學科研究基礎,設計學學科與強勢學科交叉,有利于拓展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能夠獲得相應的人才和知識輔助,探索更合理的研究思路。學科交叉雖是大勢所趨,但各高校的設計學學科也需要理性判斷時代之變,在探尋設計邊界的過程中不應盲目變革,要在與高校優勢學科形成交叉的基礎上拓展設計邊界,在變革過程中立足學科研究的根基,形成自身優勢特色。

4.2 各高校設計學之間積極交流優勢互換

在東北高師教育聯盟中,各大高校依托師范教育特色和學科優勢進行資源共享、風險分擔、利益分配,不斷實現優勢互補[11]。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也應如此,各高校形成設計學學科特色后,應該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形成基礎更扎實的設計科學。一方面,各高校要自發組織、交流和共享成果,如注重文化與傳統的高校與注重傳承與創新的高校積極交流、優勢互換;另一方面,相關教育部門要主動組織、發起相關的成果共享活動,如組織以醫療健康為特色的高校承辦相關學術活動,擴大該研究方向的影響力,使更多學者參與進來。最后,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教育要形成相對穩定的成果共享組織、平臺或聯盟,進而打破江蘇各高校設計學研究發展的局限性,擴大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研究邊界。各高校在發展設計學的過程中,要本著開放合作的原則加強交流,這不僅有利于清楚認識自身發展的局限性,還有利于取長補短,增強自身學科實力。

4.3 各高校共同打造具有江蘇省特色的設計學學科

美國有8所高校發揮自身特色,成立了美國高校創客空間聯盟,為美國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和具有創新型工程技術特色的人才提供了范例[12]。江蘇省設計學教育具有“文化”“體驗”“用戶”“傳統”“交互”等方面人性化、文化與傳統、技術與科學的學科特色,所以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應該在合作的基礎上發揮本省的學科特色。在此過程中,江蘇省教育部門要把控好教育研究方向,維護和發展好江蘇省設計教育特色,可以號召或舉辦相關學術活動或分享會;各高校要清楚了解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優勢,積極倡導學院探索設計學保持自身優勢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依托優勢方向往其他方向擴展,從而擴大設計邊界;各設計教育工作者要引導設計學者基于江蘇省特色方向進行學科研究,在保持自身學科特色的同時,逐步與其他領域交叉融合。只有當各人、各單位、各部門共同努力形成集群化發展時,江蘇省設計學學科才能看清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優勢,進而保持自身發展特色、獲得新的發展動力等。

5 結語

設計學因特殊的邊界性成為交叉學科是一種必然趨勢,“藝術設計”更名為“設計學”和新文科建設的號召充分說明了國家與教育工作者對設計學學科發展的期盼。江蘇省設計學學科基礎雄厚,注重人性化設計、文化傳統設計以及科學技術的運用,且各高校分擔了不同的學科任務,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江蘇省設計學學科的教育工作者和相關單位、部門應該清楚江蘇省設計學的現狀,各高校要結合自身其他優勢學科,加強溝通交流和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努力發展具有江蘇特色的設計學學科。

參考文獻:

[1] 郭曉.寧鋼:重視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J].藝術教育,2022(4):11-12.

[2] 宋建明.新文科建設語境下的設計學科建設的深度思考[J].設計,2021,34(12):64-67.

[3] 宋協偉.設計的時代[J].設計,2021,34(12):80-83.

[4] 魯曉波.應變與求變 時代變革與設計學科發展思考[J].設計,2021,34(12):56-59.

[5] 李宏.設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2(11):35-38.

[6] 吳萍萍,葉繼元.中國圖書館學碩士學位論文參考文獻著錄規范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2019(4):30-34.

[7] 王知津,李贊梅,謝麗娜.國外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關鍵詞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36(6):116-123.

[8] 周志,劉晶晶.“工匠精神與當代設計”學術論壇紀要[J].裝飾,2016(11):42-45.

[9] 楊艷芳.現代設計的本質與邊界[J].藝術設計研究,2022(4):63-67.

[10] 劉婷婷.設計學與社會學的對話:以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拔幕c交流”項目為例[J].裝飾,2022(3):127-129.

[11] 劉益春,高夯,董玉琦,等.“U-G-S”教師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5(3):17-21.

[12] 萬力勇,黃煥,范福蘭.活動理論視域下高校創客空間的結構要素、演化規律與運行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12):81-89.

作者簡介:顧思慧(1998—),女,江西南昌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葉迅榮(1997—),男,江西贛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與傳統造物史論。

猜你喜歡
學科發展
淺論高校音樂教學改革與當代音樂學科發展
我國新聞學的學科地位及學科發展研究
建筑學建造教學探討
提高學科發展質量下高校項目預算管理模式探討
中外公共政策學科發展情況對比研究
世紀之交20年湖北省語言學科發展巡禮
重大基礎建設對美國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推動作用
工科院校英語專業學科發展的途徑研究
論學科建設的內涵及特點
邁向人類學的中國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