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2024-04-18 06:17傅良有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

傅良有

摘 要:物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涉及的知識內容較為繁雜,抽象程度較高。與此同時,物理學科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物理學科相關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學生的學業成績。為此,教師要重視對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的講解,持續完善和優化教學活動,以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诖?,文中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定律教學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目標就是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培養其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然而,高中物理涉及許多概念知識和物理學科相關定律,對高中生而言具有一定難度。為此,教師應重視對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的教學,并根據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的內容,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處理。同時,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升物理學科相關定律教學的效果。

一、核心素養概述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其核心素養主要培養內容包括科學態度、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等。所謂物理觀念,是指學生在原有基礎知識認知基礎上,探究與之對應的物理概念及內部規律,并將自身理解與之相結合,最終形成客觀、獨特的觀念觀點。所謂科學思維,是指讓學生從物理的本質入手,利用自身思維方式,對各種物理現象進行理解和總結,提升物理學科核心素質。實驗探究是指在各種物理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對物理本質現象進行猜測和假設,然后根據所搜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并討論和評價各種實驗現象,反映各種概念和缺陷??茖W態度和責任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對科技發展的責任意識。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以核心素養為指導,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分析、處理、整合有關論證,并據此對物理知識進行驗證和求解。讓學生通過建立物理模型來進行科學推斷或推導,達到對物理問題的高效求解,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物理邏輯思維能力。

(二)優化學生的物理觀念

在以核心素養為指導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有效掌握,促進學生掌握物理概念。例如,在對有關“運動速度快慢”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結合核心素養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速度的概念有一個準確認識,并能夠全面掌握速度比值定義的方式,還可以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瞬時速度和運動物體的速度,使其能夠運用物理概念來計算人類生活。由此,就可以讓學生以瞬時速度來擴展自身知識范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教師應在實驗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提升實際操作能力,使其創造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講解“勻加速直線運動”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基于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對打點計時器、磁碼以及小車等進行合理利用,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實踐探究活動,觀察并記錄各點之間的距離,對加速直線運動進行細致分析,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的認識,并獲得創新實踐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原則

(一)學本性原則

針對高中生來說,高中物理內容比較抽象,比較難懂,這就需要教師制訂一套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實踐性原則

物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一切物理概念都需要通過實踐來證明,所以,物理實踐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關鍵。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實踐能力,并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物理實驗,促使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

(三)整體性原則

因為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抽象,所以部分有較好基礎的學生可以很容易理解相關內容,而部分學習能力有限的學生卻很難理解。因此,教師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對該類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并在學習全過程中融入核心素養培養,使其獲得全面發展[1]。

四、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策略

(一)合理設計課堂提問環節

在教學實踐中,問題是推動和促進學生探究和創新的內在力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既要向學生灌輸物理基礎知識,也要按照特定教學內容需求開展教學,要有彈性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考與探索問題的積極性,使其在探索過程中有所發現和收獲,并能積極進行創新,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單擺》一課時,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搜集關于擺的基礎知識,伽利略關于單擺的等時性理論內容,惠更斯關于單擺周期計算的相關資料。在此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擺球在垂直平面上是如何振動的,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對象,即要讓學生了解單擺的組成,驗證單擺的振動屬于簡諧,并對單擺的回復性作用力進行研究,最后對單擺的振動周期進行深度分析。由于學生在課前就了解到有關單擺的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大家有注意到單擺的運動規律嗎?單擺的振動是簡諧運動嗎?為解決上述問題,學生對該實驗進行了精心設計,并仔細觀察和驗證。在此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能夠按照自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運用思維和創新能力,深度探討教師所提的問題,并試圖通過實驗來獲得答案。通過課堂提問,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調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模式,為今后的教學活動做好準備,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結合現實生活設計教學環節

物理學科相關定律并非單純的物理知識堆砌,其更像是一種在大腦中進行知識的抽象和提煉。物理知識來自生活,是形成物理的依據,而物理學科相關定律則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知識運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定律相關知識的教學方面,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學生的學習難度也較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忽略了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導致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制約學生對物理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深化。將生活化的教學材料融入教學中,創設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去解答問題,并鼓勵學生自主查找信息,探索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參與實踐討論,這對于促使學生整合內化物理知識具有重要作用,使學生構建或重建對物理的認識[2]。

例如,在教授“相互作用”這一知識時,該知識點涉及關于“二力平衡”“牛頓第一定律”等物理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并與趣味性探究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正確總結和推導。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人們一般都會打羽毛球和排球呢?為什么沒有人打鐵球和石頭球呢?為何我們在跑步時被石頭絆了一下后會很自然地向前傾倒呢?”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探討和探索,能夠讓學生全面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并使其對慣性的理解更為深刻。再如,在教學摩擦力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使其感知摩擦力,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踩到西瓜皮會不會摔倒呢?為什么要把汽車的車輪設計成凹凸不平的樣子呢?”結合生活情境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設計,能夠使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對摩擦力大小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三)開展探究型課堂活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會采用填鴨式的方法開展教學,這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降低課堂教學的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最大限度體現,并讓學生自主去了解并掌握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探究式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實踐能力[3]。

例如,在教授“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以物理學的相關知識為依據,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以加深對物理的認識。同時,結合教授內容,為學生提供一些實例,如“當小鳥向上飛行時,它要克服重力的作用,需要產生向上的力來抵消重力的下拉作用”。此外,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自身熟悉的實例,把物理和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接著,教師可以結合上述實例,向學生提問:“如果加速度與作用力和質量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性,那么如何確定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呢?”“在探究問題過程中,質量是如何變化的呢?怎么改變測量力呢?”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問題進行研討,并在此基礎上,利用變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理實驗,幫助學生對物理學科相關定律進行全面認識和掌握,提高教學效果。

(四)合理利用物理學史內容

每個物理知識都凝聚著許多物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師可以適當運用物理學歷史來開展教學,由此就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的產生,增強其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在構建物理學科相關定律時,物理學家們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同時也存在著某些錯誤,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的掌握。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一些關于物理學家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自身學習方法,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4]。

(五)開展物理小實驗

為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不斷改善和優化自身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探究物理學科相關定律。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探究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的機會和空間,使其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并能夠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變成主動學習,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全面理解與掌握物理學科相關定律。通過開展小型物理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授《力的分解》一課時,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導入相關小型實驗,并為學生準備一個質量較大的鉤碼和兩根同樣長度的繩子。然后提問:“用單條繩子和兩條繩子吊起的鉤碼,哪一個更容易斷裂?”這時,學生立即根據自身生活經驗回答上述問題“使用一根繩子容易斷”。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小型實驗,并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驚訝地發現,采用兩根繩子比較容易斷,并對該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借此,教師可以將與力的分解有關的知識講解給學生。教師利用物理小實驗來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體驗,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其探究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相關定律進行全面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六)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在實際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僅在課堂上開展實踐活動,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物理學習體驗。由此就可以讓學生將在課內的創新興趣轉移到課外實踐活動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使其創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揮[5]。

例如,在教授《磁場》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鼓勵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通過課后實驗對課內知識進行檢驗。教師可以讓學生手持吸鐵石,把一枚硬幣放在它的旁邊,然后觀察硬幣能否被吸鐵石吸附。還可以讓學生去找一堆沙,然后把吸鐵石放在沙子中間,再讓學生猜測二者是否會相互吸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由此可知,借助課外探究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在思考和探究方面的興趣,強化其創新意識。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物理學科相關定律,同時也能建立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由此就能夠讓學生主動利用所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學科相關定律,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濃厚興趣。

結束語

培養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物理教學在許多環節和細節處都能進行創新設計,能夠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地進行物理的課堂教學,是廣大教師應重點關注的話題,也是物理教學重要目標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物理學科相關定律的特點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對教學方式進行持續優化與完善,合理設計課堂提問環節,并結合生活情景設計教學環節,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應通過開展探究性課堂活動,并對物理學歷史內容進行有效運用,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平.生本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對策分析[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3(20):54-56.

[2]孟憲松.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融合的研究[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3(20):96-98.

[3]王永芹.大單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評價方式探索[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3(18):53-55.

[4]廖銀昭.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創新分析[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3(18):32-34.

[5]李光.淺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9):63-65.

猜你喜歡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
高中物理備考可從認知策略入手
學好高中物理必須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物理實驗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