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小組合作學習質量 打造高效小數數學課堂

2024-04-19 04:29周輝
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學習品質小組合作學習

周輝

[摘? 要]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其在提高學生參與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挖掘合作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合作環境,通過自學與合作、自由與規范、指導與點撥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學習,以此提升合作質量,提高學習品質。

[關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合作質量;學習品質

為了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小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有效落實學生數學素養,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生潛能,凸顯學生主體價值,讓“學”由被動接受逐漸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在合作中,學生積極交流、主動探索,豐富了活動經驗,改進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信心。不過在實際教學中,因缺乏合作目標、合作過程和合作指導,使數學課堂出現了“偽合作”和“偽繁榮”,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沒有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穩步的提升,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诖?,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關于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一些淺見,僅供參考!

一、自學與合作相結合

雖然小組合作學習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提升課堂參與度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這并不代表每節課都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也不是教學目標只能靠小組合作來實現。教學中應避免“為了合作而合作”現象的發生,教師要正確看待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教學實際合理安排合作內容;同時,在強調小組合作學習價值時,切勿忽視學生獨立學習的價值,其具有合作學習無法替代的優勢和作用。

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合作中出現盲目性、隨意性。若合作學習中沒有獨立思考,學生又怎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呢?那樣學生無疑變成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旁觀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認知。這樣,學生在合作中去交流、去爭論、去完善,能在交流中深化,在爭論中內化,在完善中形成個體獨特的認知,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此外,教師要選擇在關鍵的節點和適宜的時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其成為一種自發的、自然的學習方式,以此提升學習品質。

1. 個體操作難以完成時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實踐活動,而這些活動往往是學生難以獨立完成的,此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誘發學生自主進行合作,有效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比如,在學習“統計的初步知識”時,通過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理解并掌握了統計的方法和步驟。為了誘發學生自主進行合作,教師引入了一個統計任務。

師:看看這個路口你們熟悉嗎?(教師展示學校旁邊的十字路口)

生(齊聲答):熟悉。

師:為了統計各種機動車的流量,老師錄制了一段視頻,現在請你們認真觀看視頻并做好統計。

教師播放視頻,播放后預留2分鐘時間讓學生整理信息,完成統計。

師:請完成統計任務的同學舉手。(沒有人舉手)

生1:能再播放一遍嗎?剛剛沒有數清楚。(教師重復播放)

師:這次你們統計好了嗎?(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

生2:老師,這個太快了,我感覺自己數好了,但是記錄的時候又忘記了,要多重復幾次才能統計好。

師:你們可以想想辦法,看看如何能夠又快又準地完成統計任務。

此時學生開始自發地分組,有的學生當記錄員,有的學生當觀察員。為了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學生自發地根據車型進行細化,有數小汽車的,有數摩托車的,還有數公交車的……待學生分工完畢后,教師重新播放,這一次學生通過分工合作順利地完成了統計任務。

可見,合作可以是一種自發的行為活動,教師沒有刻意安排,卻讓學生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和價值,讓學生自然地融入課堂、參與課堂,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2. 獨立探究遇到障礙時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當學生獨立完成時可能會遇到一定的障礙,此時若能夠相互啟發,往往可以獲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比如,學生學習并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后,教師創設了一個獨立探究的活動。

師:19×2=?

生(齊聲答):38。

師:很好!190×2=?

生1:這個我們還沒有學。

師:看看能不能憑借今天所學的知識突破這一難關呢?(生不語)

師:大家可以集思廣益,相信你們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相互啟發)

生2:可以把190分成100和90,再分別乘2。

生3:也可以先算“19×2”,然后在積的末尾添加1個0。

師:你們真的太棒了。

這樣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學生順利地解決了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因受學習經驗、認知水平、思考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獨立探索中難免會陷入誤區,此時若師生或生生能進行有效、平等的交流,通過不同的思維碰撞,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3. 多種意見需要交流時

在看待同一問題時,不同學生的觀察角度、思考方向往往會有所不同,因此在解題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甚至分歧,此時教師不要急于引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辯論,從而通過辯論正誤,認清問題的本質。

比如,在教學“130×30”的簡便算法時,有的學生認為結果應該有兩個0,也有的學生認為結果是一個0。面對學生的爭議,教師沒有立刻裁決,而是將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分為一組,先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然后各選出4名代表參與辯論。這樣,一場小小的辯論賽開始了。

正方:請問0乘0的結果是不是等于0?

反方:是。

正方:這樣我們在計算130×30時,先算13×3,然后再算0乘0,正好得到一個0,這樣只要在積的末尾添加一個0,而不是加兩個0。

反方:按照你們的說法只有一個0,即130×30的積為390,那么請計算一下,130×3的末尾有幾個0,積又是多少呢?

反方的問題給出后,引起了正方學生的思考,此時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計算存在問題。這時,反方學生不失時機地給出積的末尾添加兩個0的理由,有力地說服了對方。這樣通過爭辯不僅讓學生找到了問題所在,而且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和競爭精神,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品質。

當然,除了以上幾種情況外,當學生不能滿足表現欲時、需要資源共享時、需要突破難點時都可以進行合作學習。不過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不會淪為學優生的“一言堂”,才不會流于形式,切實提高思維質量,讓學生在合作中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二、自由與規范相結合

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表達、廣闊的學習空間,但是自由表達不代表可以“天馬行空”,也不代表教師可以放任不管。若在教學中教師放任不管,部分學生可能就變成了聽眾,不動手也不動口,甘愿做一名“旁觀者”,這樣沒有良好的生生互動,顯然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既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也要進行規范,從而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1. 合理分組,關注學生的互補性

小學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通過合作實現學生的優勢互補,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提升。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分組上就要避免隨意性,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他們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水平采用異質分組的原則,將不同成績、不同性別、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性格的學生安排在一起,讓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通過優勢互補,促進共同進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組以4~6名學生為宜,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時間和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此外,過一段時間后,教師應重新分組,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交流空間,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增進生生間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 明確任務,預留充足的時間交流

在合作學習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知曉合作的要求,明確合作的目的,從而讓合作可以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順利開展。同時,為了保證合作的效果,教師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合作交流時間,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時間去表達和交流。

比如每個小組有4~6個人,若教師僅給1~2分鐘的合作學習時間,學生難以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這樣的小組合作無疑變成了一種形式。因此,在時間安排上,教師要結合具體內容合理地安排合作學習的時間,要給學生充分交流和表現的時間,以確保達到預期的效果。

3. 善于傾聽,培養學生合作習慣

為了確保合作的效果,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習慣。

首先,學生要學會傾聽。在合作中,學生要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當別人表達想法時要耐心傾聽,邊聽邊思考,主動獲取信息,發現了錯誤信息也不要急于打斷,待對方發表完意見后,再提出自己的疑問。在自由討論階段,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其中,既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又要虛心接受他人的點評,只有這樣才能讓小組合作在一個和諧的、積極的學習氛圍中順利地開展。

其次,學生要兼顧大局,服從管理。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若“以我為中心”、我行我素、各行其道,這樣的小組合作勢必會出現“一盤散沙”的情況,不利于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為了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每個小組需要推選一個組長,負責統籌安排小組的活動,以此控制好小組合作學習的秩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比如有些學生表現得不夠積極時,教師要及時找到真正的原因,進行及時引導;當學生出現一些吵鬧的、不認真的情況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提示,并給予幫助,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從而讓學生在交流、合作、爭論中有所收獲。其他同學要積極地配合組長的工作,服從組織管理,這也是良好合作習慣的表現。

教師要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是進行有效合作的前提和保障。

4. 合理整合,促進學習的深度開展

合作學習有其明顯的優勢,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學習中應與其他形式進行整合。比如在合作學習前,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對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他們通過有效的交流更好地認識知識、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在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可以開展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交流讓學生獲得更廣泛的認知,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

合作學習不單是一種學習形式,還是學生認知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更是交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表達,學會了相互尊重,這樣的合作不再是一種形式,而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要將自由與規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自我展示的空間,又要輔以一定的規范,以此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三、指導與點撥相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廣闊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可能會產生許多“突發奇想”,而有些“突發奇想”可能會偏離主題,此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指導與點撥,將學生拉回至主題。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善于轉換身份,可以化身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平等交流,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惑、所錯,在關鍵節點給予及時指導和點撥,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化理解、融會貫通。在全班交流時,教師要成為學生積極探究的引導者,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所暴露的問題及難點進行針對性的點撥,通過信息重組,形成正確的解決方案。

此外,教師要成為學生積極探究的激勵者,當學生呈現多樣的、正確的觀點和方法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扮演好各種角色,根據實際學情及時轉換角色,以此通過由淺入深地引導和點撥,讓學生的思維走向全面和深入。

總之,教師不能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也不要將小組合作學習強加給學生,要通過巧妙的設計和耐心的引導,使其成為學生自發的學習過程。同時,教師要對合作的小組、內容、時機進行精心的策劃,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和磨合中獲得穩步的提升,以此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猜你喜歡
學習品質小組合作學習
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區域活動中關注與支持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合”樂而“不為”
高中歷史“自主導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引領小學生探尋成功之路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品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