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味益胃升陽湯輔治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2024-04-19 03:29陳建榮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4年10期
關鍵詞:升陽證候胃癌

陳建榮

胃癌作為臨床常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致死率均較高,以疼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易被忽視,導致病情延誤,確診時患者多處于晚期,可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針對胃癌,臨床治療以化療、手術切除等為主,但晚期胃癌患者,其體內癌細胞已對周圍健康組織形成浸潤,采用手術切除難以實現對疾病的高效控制。DOF化療方案為臨床治療晚期胃癌常見方案,奧沙利鉑、多西他賽及氟尿嘧啶三種藥物聯合應用,可抑制腫瘤發展,但由于化療周期較長,藥物在殺滅癌細胞同時可對正常組織造成影響,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影響治療效果[2]。中醫認為,化療藥物具有毒性,可損傷正氣,導致氣血虛虧、脾失健運,因此治療應以扶正固本、升陽健脾為目的[3]。加味益胃升陽湯由多種有效中藥成分組成,將其用以輔助化療可健脾和胃、益氣固表、祛濕止痛,使陽氣生、正氣足。鑒于此,本研究觀察加味益胃升陽湯輔治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選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莆田市中醫醫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5例,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中藥組(n=43)和常規組(n=42)。中藥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31~65(52.83±5.25)歲;分期:Ⅲ期29例,Ⅳ期14例。常規組男19例,女23例;年齡28~64(53.19±5.44)歲;分期:Ⅲ期27例,Ⅳ期15例。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胃癌臨床診療指南(2021版)》[4]中晚期胃癌相關診斷標準;分期為Ⅲ~Ⅳ期;預計生存期>3個月;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認知、溝通功能異常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伴免疫功能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 常規組采用DOF化療方案治療,14 d為1個周期,即予注射用奧沙利鉑(連云港杰瑞藥業有限公司生產)85 mg/m2第1天靜脈滴注2 h;多西他賽(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50 mg/m2第1天靜脈滴注2 h;氟尿嘧啶注射液(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400 mg/m2靜脈推注,后2 400 mg/m2采用微量泵持續輸注46~48 h。中藥組在常規組基礎上聯用加味益胃升陽湯治療,藥物組方:黃芪30 g,半夏15 g,人參15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蓮15 g,炙甘草15 g,獨活9 g,防風9 g,白芍9 g,羌活9 g,陳皮6 g,茯苓5 g,柴胡5 g,澤瀉5 g,白術5 g,黃連1.5 g。藥方隨癥加減,瘀血加桃仁、紅花10 g,反酸加旋覆花20 g,胃陰不足加石斛10 g。每天1劑,加水500 ml煎煮30 min,分早晚飯后服用。2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腫瘤標志物: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離心分離后以化學發光法測定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2)中醫證候積分:包括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及胃脘痛,各項分值均為0~3分,0分、1分、2分、3分分別代表無癥狀、輕度癥狀、中度癥狀及重度癥狀;(3)免疫功能指標: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利用流式細胞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4)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血小板下降、食欲下降、乏力。

1.5 近期療效評定標準 完全緩解(CR):全腹部CT檢查顯示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續時間>4周;部分緩解(PR):病灶縮小至治療前的50%~90%,且無新生病灶;穩定(SD):病灶縮小至治療前的10%~49%,無新生病灶;進展(PD):病灶無明顯改善,且有新生病灶出現。疾病控制率(DCR)=(CR+PR+SD)/總例數×100%。

2 結 果

2.1 近期療效比較 中藥組DCR為79.07%,高于常規組的54.76%(χ2=5.683,P=0.017),見表1。

表1 常規組與中藥組近期療效比較 [例(%)]

2.2 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CEA、CA125、CA19-9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CEA、CA125、CA19-9水平低于治療前,且中藥組低于常規組(P均<0.01),見表2。

表2 常規組與中藥組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2.3 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胃脘痛評分低于治療前,且中藥組低于常規組(P均<0.01),見表3。

表3 常規組與中藥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2.4 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CD3+、CD4+、CD8+、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2組CD3+、CD4+、CD8+、CD4+/CD8+較治療前下降,但中藥組高于常規組(P均<0.01),見表4。

表4 常規組與中藥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2.5 不良反應比較 中藥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6.98%,低于常規組的28.57%(χ2=6.818,P=0.009),見表5。

表5 常規組與中藥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改變,胃癌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該病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易被患者忽視,或誤診為胃潰瘍、胃炎等其他消化道疾病,導致病情延誤[5]。多數胃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難以通過手術切除根治,只能采用化療方案控制癌細胞增殖,以延長生存時間。奧沙利鉑作為臨床治療胃癌的一線藥物,其通常與多西他賽、氟尿嘧啶聯合應用,該化療方案被稱為DOF,有助于抑制微管蛋白解聚,實現對腫瘤細胞增殖與分裂的良好控制[6-7]。但長期應用化療藥物可產生不良反應,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治療效果不理想。

胃癌屬于中醫“胃積”與“胃脘痛”范疇,其病機為陰陽失衡、正氣不足、脾胃虛弱,治療應以扶正固本、調和陰陽、滋補脾胃為主。加味益胃升陽湯以中醫藥理學理論為基礎,具有健脾和胃、益氣固表功效,有利于改善胃癌化療患者的虛實夾雜病癥[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采用加味益胃升陽湯+DOF治療的中藥組CEA、CA125及CA19-9水平均較常規組低,提示在DOF化療方案基礎上使用加味益胃升陽湯可有效減少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究其原因為,加味益胃升陽湯中的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止痛功效,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繁殖,有利于提高化療藥物的抗癌效果。同時,現代藥理學指出,白花蛇舌草中的化學成分具有抑制癌細胞發展的作用,可加速新陳代謝,有助于血清因子水平改善[9]。腫瘤標志物水平的降低提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從而為臨床癥狀緩解提供助力。本研究中,治療后,中藥組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及胃脘痛評分均低于常規組。表示該治療方案對緩解臨床癥狀有積極意義。

原因為加味益胃升陽湯中的人參、黃芪、白術具有補益脾胃之氣、助陽益胃效果;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可除濕痛而升清陽;半夏、陳皮、茯苓、澤瀉、黃連有助于除濕清熱,可瀉濕熱而降濁陰。諸藥合用,補中有散、發中有收,可共奏清熱除濕、益氣升陽、扶正固本功效,可減少疾病因素對患者的影響,降低中醫證候積分[10-11]。本研究中,中藥組近期療效優于常規組,表明在DOF化療方案基礎上應用加味益胃升陽湯進行輔助治療對療效的進一步提升有重要意義。原因為胃癌的發生與臟腑功能失調、外邪入侵、正氣不足有關,加味益胃升陽湯可調節臟腑功能,發揮益氣補血、升陽養胃功效,有利于修復胃黏膜屏障,其與化療藥物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實現對疾病進展的高效控制[12-13]。同時,化療藥物可對機體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影響患者免疫功能,本研究中,治療后,2組CD3+、CD4+、CD8+、CD4+/CD8+均下降,但中藥組各指標均高于常規組。說明加味益胃升陽湯可降低化療藥物對免疫功能的不良影響,原因為該中藥湯劑經口服后藥物可直達病灶,發揮升清降濁、調和陰陽作用,可改善患者因化療藥物導致的正氣虧虛,且湯劑中的人參具有健脾和胃、養血生津功效,可調節胃腸道功能,進而增加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改善化療后的免疫功能[14]。此外,化療藥物具有毒性,長期使用較易引發不良反應,可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本研究中,中藥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常規組低,說明應用加味益胃升陽湯能有效降低DOF化療藥物的毒性作用。究其原因為,加味益胃升陽湯由多種有效中藥成分組成,可增強脾臟運化能力,并發揮扶正祛邪效果,從而減少因化療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對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有積極意義,有助于治療方案的順利開展[15]。

綜上所述,加味益胃升陽湯聯合DOF治療晚期胃癌效果確切,可顯著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與中醫證候積分,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減少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升陽證候胃癌
肥胖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疏風升陽治失眠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昆明地區兒童OSAHS中醫證候聚類分析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升陽益胃湯的臨床應用
中醫辨證結合化療治療中晚期胃癌50例
金杰教授運用升陽益胃湯治療經驗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醫證候與辨證論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