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探析

2024-04-20 05:14吳曉純李曉蘭
文教資料 2024年1期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發展路徑

吳曉純 李曉蘭

摘 要: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談常新,厘清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機遇與發展困境,并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路徑進行探析,對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提升工作實效性、增強工作傳播效果、豐富教育內容素材的新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現實困境:育人環境復雜,教育合力薄弱;隊伍綜合素質欠佳,專業程度不高;缺乏教育主體研判,教育雙方需求錯位;網絡平臺教育內容形式單一,實用性不強。本文由此有針對性地對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進行探析。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保?]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順應時代發展大勢,通過融合發展,牢牢掌握網絡話語權,著力打造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高校校園媒體發生了全方位變化。融媒體作為“傳統媒體+互聯網+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工具。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利用好融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先發優勢,積極建設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一、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機遇

融媒體時代是萬物互聯的時代,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有利于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播效果,豐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素材。

(一)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在傳統的媒介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天然的主導權,與學生之間更多是單向的“主-客”關系,導致學生難以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間建立起密切聯系。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狀況,因為在融媒體時代,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各類平臺擁有虛擬的“身份”。高??梢岳煤镁W絡匿名性的特點,建立起學生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間平等的關系,一方面為學生更好表達情感訴求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搭建了平臺,以便在教育過程中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調整教育教學方法,實現精準教育,從而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播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保?]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囿于線下的授課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移動終端平臺進行線上教學。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圖片、視頻、音頻、增強現實技術AR,等多種方式呈現到學校融媒體平臺中,實現將靜態內容轉化為動態形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收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華內容。此外,融媒體時代,大學生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會更高。當前大學生群體多以網絡平臺作為自己溝通交流的主陣地,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好融媒體平臺會極大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效果。

(三)豐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素材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欠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于依賴課本內容,未能及時更新內容素材,導致部分內容脫離學生發展的實際,難以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效信息。而融媒體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保持與時俱進的價值理念,充分挖掘融媒體時代環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凸顯網絡資源中蘊含的價值性和社會性,從而推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化,實現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在教育價值的升華。例如,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事新聞、熱點前沿、社會經典案例等都可以從融媒體平臺中獲取,并使其以“鹽溶于水、潤物無聲”的方式與課本知識之間相互補充、相輔相成,進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素材。

二、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深刻改變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信息的生產與傳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堅守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弘揚主流價值觀的陣地面臨著現實困境。

(一)教育育人環境復雜,教育合力薄弱

高校完整的網絡載體、豐富的校園文化、教學理念、價值取向等諸多因素凝結而成的網絡育人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因此,高校網絡育人環境不可避免地影響著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分痼疾就存在于高校網絡育人環境建設中。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陷入課堂與課下“兩張皮”的發展困境,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有其固有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知識傳播呈現“一對多”的線性傳播模式,且所有的教育內容必須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同向;但融媒體時代,網絡載體的出現讓知識的傳播轉向“多對多”的形式,教育內容呈現多元化態勢,傳統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被削弱。另一方面,各媒體平臺“分灶吃飯”“分工干活”也逐漸暴露出若干問題,突出地表現為教育內容重復、教育內容聯系不緊、教育互動不足[3],阻礙了利用融媒體平臺加強教育合力的步伐。這些已然成為制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持續發展的癥結所在。

(二)隊伍綜合素質欠佳,專業程度不高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標”和“四梁八柱”,因此,高校需要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品德素質兼優、精通網絡技術的隊伍。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育人機制也尚未健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高校中承擔起網絡輿情研判工作的重擔,但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卻并沒有起到分析、研判、應對輿情的作用,嚴重影響學生獲取權威信息的時效性,也就難以借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此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開展,不僅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過硬的業務能力,而且需要精通網絡信息技術,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網絡有效結合。但目前高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新媒體技能培訓重視程度不高,導致融媒體平臺的優勢難以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就會逐步降低,這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三)缺乏教育主體研判,教育雙方需求錯位

受教育者個體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度越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就越好。只有充分調動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針對學生需求設計教育教學內容,才能真正實現供需平衡。[4]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育雙方供需難以匹配的情況。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在捕捉信息重點上存在差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著力于利用融媒體平臺宣傳最新政策理論,服務于建設“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大學生們則希望在平臺之中探尋到能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使思想行為更加務實。這導致教育的主客體之間就形成了供需的錯位,容易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自說自話”的尷尬境地,難以發揮出網絡育人的作用。[5]因此,如何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發揮主導作用,同時滿足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實現自我提升,是目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網絡平臺教育內容形式單一,實用性不強

各類融媒體平臺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樣化的呈現方式,但總體上看,當前各高校的網絡平臺教育內容多而不精,與新時代學生發展需求差距較大。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他們逐漸擺脫獲取信息的劣勢地位,形成獨有的自我判斷與價值取向,這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些要求,部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難以轉變思維方式,仍舊采取傳統的內容建設與形式表達,例如,在內容建設上,一味將黨的方針政策、會議文件照搬照抄到各類校園融媒體平臺上,過度強化說理性,不僅內容重復率高,而且并未對文件內容進行生動合理的解讀;在形式表達上,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選取具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內容,既要完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又要挖掘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而吸引目標群體的注意力,提升內容傳播力。與此同時,形式的新穎性越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導性也就越強。隨著融媒體功能的開發應用,形式的新穎程度成為擴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影響力的重要一環。

三、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探析

在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內至外、由上至下層層聯動的系統性工程,只有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做到因勢而動、順勢而為,才能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由此可見,對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最終要落到具體舉措上,在回歸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建議。

(一)優化高校網絡育人環境,打造聯動育人格局

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將網絡的變量轉變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增量,就要著眼于高校網絡育人環境的優化,打造“融媒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格局。

高校探究聯動育人格局,要加強頂層設計,著力聚焦“課堂”“互動”“媒體融合”三個關鍵詞。一是建立“協同發力”的課堂,打造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線下課堂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線上課堂同向發力的思政育人格局,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成為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二是形成“相生相長”的互動,形成“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雙線育人模式,擴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學校與企業之間交流溝通的渠道,建設高校網絡育人高地。三是加強“合力合拍”的媒體融合建設,促進不同媒介的互補、融合、協作,形成校園媒體全面發展大格局,增強融媒體立體宣傳影響力。

(二)加強思政隊伍建設,提升教育者網絡育人素質

思政隊伍建設是有效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場域轉換的必然要求,這不僅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備思政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要加強對網絡信息技術的學習,積極探尋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維度與網絡虛擬維度的有機融合。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受教育者的個性化訴求和社會性需要,因此,必須要充分融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開展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因素在教師。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個人的情懷深度、網絡育人素質之間有著緊密聯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網絡育人素質越好,學生越能受到感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也就越大。因此高校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其強化理論學習,厚植時代使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此外,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網絡信息技術的培訓,鼓勵其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做好網絡信息研判工作,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關注受教育者的個體需求,以良好素質重塑自我

受教育者的個體需求影響著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因此,要充分把握受教育者成長中的需求,加大對受教育者認知規律的研究,推動受教育者實現自我重塑。

要厘清受教育者成長規律,針對不同的成長階段和教育目標,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分層教育,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精準育人”為指向,圍繞每位學生的家庭、性格、興趣愛好等,探究其真實需求,制定詳細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突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確性和全過程性。此外,隨著網絡的發展,要及時關注受教育者的需求,不斷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實現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保持生機與活力。

(四)豐富內容形式,創新多元表現手段

融媒體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呈現內容和形式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要利用好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播速度快、覆蓋率高的特點,創新多元表現手段,建構起具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選取具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內容,既要完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又要挖掘網絡中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從而吸引學生群體的注意力,提升內容傳播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網絡資源作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要保證其既具有理論深度又貼合生活??梢栽谛问缴献⒅匕l揮融媒體平臺優勢,利用數媒技術,借助“中國大學生在線”“易班”等網絡教育平臺,推動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智慧教育轉變,打造校園融媒體傳播平臺。與此同時,形式的新穎性越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導性也就越強。隨著融媒體功能的開發應用,形式的新穎程度成為擴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影響力的重要一環。因此教育內容在呈現時可以采用視頻、音頻、VR互動等多種形式展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注重教學的個性化和互動體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

[2]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3]熊鈺.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22.

[4]司文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22(1):101-105.

[5]趙毅博,梅士偉.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20):65-67.

猜你喜歡
融媒體時代發展路徑
融媒體時代對編輯的能力要求
融媒體時代電臺文字編輯發展戰略研究
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記者的創新意識
融媒體時代,廣播如何挖掘音樂節的聲音價值
“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發展路徑探討
融媒體時代電視畫面的剪輯研究
融媒體時代三網融合下電視新聞網建設的思考
新媒體環境下影視制作與傳播的發展路徑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