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域下學生的“量感”培養

2024-04-21 01:39福建省大田縣實驗小學林巧妹
家長 2024年8期
關鍵詞:量感數量素養

□福建省大田縣實驗小學 林巧妹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為培養學生的量感,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引進規范化的方案,制定嚴謹的教育計劃,帶動學生在學習期間建立對數量更為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認知,引領學生在學習數量、數字符號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的感知和體驗,在生活實踐、理實互動中形成量感,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效率。本文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量感的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一、學生的量感概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量感是一項核心素養指標。量感可被劃分到核心素養的符號意識中,學生具備的量感體現在其對數學問題、數字符號的感知理解層面,能夠對數學資源、數字信息進行評估,建立數量感知。培養小學生的量感,可以促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更加直觀、可視化地學習。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量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含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狀況、自信心、學習風格。部分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難度和數量有準確感知,而部分學生卻不具備此類感知能力。

另外,學生的量感也是通過生活實踐以及常態化學習不斷積累起來的,培養學生的量感需制定一個長遠的規劃方案,帶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不斷成長和進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量感,也需要增強學生的數學直覺和感性認知能力,能夠在學習期間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教學活動進行可視化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培養學生量感的意義

(一)促進綜合素養發展

核心素養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包括扎實的學科知識、靈活的創新思維、獨立的批判性思考以及跨學科的綜合應用能力等。其中,數學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特別是數學量感的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量感,能夠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雖然數學知識抽象且復雜,但其應用廣泛,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對于許多感到數學難以攻克的學生來說,培養數學量感就像找到了一把解鎖數學之門的鑰匙,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數學,降低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有效提高數學學科的普及度與學生的接受度。

(二)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和決策能力

數學量感的培養,其本質在于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與決策能力,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游刃有余,將這些技能靈活應用于科學計算、工程設計乃至日常生活的決策中??鐚W科的實用性,正是培養數學量感的價值體現。數學量感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洞察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學生能在購物、時間管理或理財等場景中輕松運用數學概念,顯著提升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量感為學生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是其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有力保障,擁有這一能力的學生,能更自信地面對數學的新領域,勇于挑戰未知的數學問題。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量感的策略

(一)構建體驗課堂,提升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

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教師需構建體驗式課堂,提升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探索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數字意識。由于學生的消化吸收能力存在差異,如果單獨依靠背誦的方式學習量感、領悟量感,會面臨較大困難;如果學生不置身于數學視角、數學場景去感受、領悟其中的數字規律、數學符號,則無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身處學生的位置,考慮其實際的學習需求,應用靈活的教學組合策略,將提升學生的量感作為首要目標,在幫助學生扎實掌握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提升學生對數學的感知理解能力。

在體驗式課堂上,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學習需求,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及個性學習需求為基準,開展精準培養活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能夠更加深入學習探索數學量感領域的知識概念。在體驗式課堂上,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生活中的數量規律和特征。比如,將1 千克的砝碼進行示范應用,讓學生用手感受1 千克的重量;讓學生嘗試在跑步的過程中記錄個人的步數,結合跑步的長度來計算邁開步子的大小,記錄其中的數量關系;引入各種生活常識,讓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以數學探索的角度去領悟、研學其中的數量關系,使學生的思維層次得到大幅提升。

(二)開展仿真虛擬實驗

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開展仿真實驗,將部分抽象的數字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天文數字、大數向學生進行直觀、可視化展示,培養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和理解領悟能力。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引進虛擬系統創建多元化情境,在虛擬學習情境中指導學生對數量關系、規律進行學習,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在互動學習中開闊視野。

例如,在“比例尺”教學時,教師可以引進仿真虛擬系統,在虛擬系統中展示地球模型,結合世界杯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嘗試在地圖上表示出各參賽國家與參賽會場之間的距離,并應用比例尺、結合仿真系統,通過地圖的放大和縮小功能,近距離感受在不同比例尺的情況下實際距離的長短,給予學生更加直觀震撼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在虛擬空間中對數字規律、數字符號形成更為理性的認知。因此,在虛擬空間環境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量感,帶領學生在互動學習中通過模型系統進行虛擬操作,切換不同場景,觀察不同的數學規律、數字符號特征,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植入數學實踐教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量感,教師需要根據實際狀況,秉承因地制宜的思想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引進實踐型授課項目,帶領學生發現數學規律、探尋數學數量關系。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參與數學實驗或者制作數學模型,深入探索,培養學生的數學量感。另外,教師也需要構建立體化的教學體系,從多個領域組織實踐項目,鍛煉學生的量感,使學生能夠在立體化研學過程中對數量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知。

例如,教師可以在植樹節開展植樹活動,讓學生嘗試根據植樹的原理以及植樹的準則,對種植密度進行計算,結合樹苗的間距以及區域面積的大小,得出最大種植數量,探尋其中的數量規律和特征??梢?,教師需通過實踐研學,能讓學生在實踐空間環境中通過數學計算、數學推理、數學分析等建立對數字符號、數學語言更為理性的認知。

(四)開展常態化教學,培養學生的量感

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常態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具體來說,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量感需從日常生活、學習等多個維度,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符號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在此期間,教師應當設計多元化的專題項目,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常態化授課,與家長、社會主體共同培養學生的量感。

社會主體可以嘗試在特定區域融入參數信息,比如在游泳池顯眼的地方標注水深;讓學生在交通出行的過程中留意路標、路線上的數字提示,如前方50 米左轉,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近距離學習,通過常態化積累,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符號、數字規律,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量感。

家長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鼓勵學生嘗試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引導學生挑選不同面額的人民幣進行比較,以此培養學生的量感。家長也需要在家庭教育中不斷滲透數量、數字符號,將數量數字以常態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對家庭中的各項元素進行可視化描述和評價。比如,家長可以在學生的床上貼上床的長、寬、高等各項參數;在臥室貼上一張身高表,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一邊探尋數字規律、數字符號,一邊見證個人的身體發育成長的過程。

綜上,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進合作互動機制,促使學生在生活環境中隨時隨地參與數學數量學習,在社會主體、家長的幫助下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

(五)強調數學思維

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思維、思想進行正向引領,在授課環節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更好地理解數量的概念,通過思維培訓來幫助學生建立對數量關系更為深刻的感知。

例如,在教授“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構建一個特定的圖形并解釋其特征”,學生在腦海中嘗試引進實物模型,分析實物模型的參數信息。比如,對汽車的輪胎進行描述評價,在思維探索過程中確定輪胎的形狀,即輪胎為圓柱體,圓柱體的半徑和高對應輪胎中的輪轂的大小以及輪胎的寬度,讓學生通過思維探索、類比分析進行知識遷移運用,提升量感。

另外,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期間,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形成量感。例如,在教授“分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將一個物體分成幾份,并且將它們表示為分數;如何將直觀可視化的信息轉變為數學符號語言,用另一種形式對數學符號、數學規律進行展示”。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將一個蘋果均分為5 份,將其中一份1/5 代表數量關系,并且解釋1/5 的實質含義和概念,引發學生思考。另外,教師也需要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設計邏輯推理和研究項目,讓學生通過推理思考的方式掌握數量之間的關系和特征,培養學生的量感。

綜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量感,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培訓,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六)學科互動培養學生的量感

培養學生的量感需要從多門學科領域出發,引導學生對數學符號、數量進行實踐理解和領悟學習。教師可以從多門學科知識概念中建立完整的數學模型,讓學生在模型中嘗試對其中的數量關系和特征進行可視化描述、解釋、評價。

首先,教師可以與科學老師進行互動合作,將數學知識與科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方法、技巧來解釋數量概念。例如,在教授“測量”時,教師可以引入科學實驗,讓學生通過測量物體的重量、體積來探尋數字概念;在制作潛望鏡的手工活動中,讓學生利用科學知識對潛望鏡鏡片的擺放位置進行描述,如擺放夾角,并且嘗試用數學語言解釋潛望鏡中所使用的科學原理,如反射角、入射角的角度大小,以此培養學生的量感。

其次,教師可以將數學與藝術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量感,借此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教授“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等方式,創造出各種幾何圖案。例如,在教學“圓柱體和圓錐體”時,教師可以將數學與藝術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研學過程中嘗試對幾何圖形的規律特征進行學習,在探尋兩者體積關系時學會控制變量,如控制幾何體的底面積和高。

最后,教師可以將量感培養活動與語文課程中的故事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嘗試用數學數量來參與故事學習,或者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剖析出其中的數量特征。例如,在講解《曹沖稱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根據圖示上的大象重量和小船吃水線的距離來計算需要搬運的石塊。

綜上,在培養學生量感期間,教師需結合學科活動項目,從多門學科課程中引進數學數量規律和特征,帶領學生參與數學量感學習。

四、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量感的注意事項

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密切關注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培養學生的量感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教師應當嚴格把關,制定嚴謹的教育計劃,設定一個完整的教育周期,帶領學生參與高品質學習。其次,在培養學生量感期間,教師還需要結合多項資源,盡可能開展常態化授課,引進常態化的教學項目,指引學生在學習探索中獲得直觀深刻的感觸。最后,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提升學生的感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建立對數學數量的認同感。

但是,教師應當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制定學段教育計劃和方案,明確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階段的教學項目。比如,在低年級階段,重點幫助學生建立對數量概念的初步感知;在中年級階段,重點幫助學生形成對數學符號以及部分數學術語的可視化學習能力;在高年級階段,重點培養學生對數量的感知分析、識別以及遷移性學習的能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在培養學生量感的過程中需要制定嚴謹的授課計劃和方案,開展趣味性教學、層次化教學,帶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深刻的學習感觸,并通過生活教育、多元化研學活動,帶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知行合一。

猜你喜歡
量感數量素養
兼收并蓄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統一數量再比較
依托教材培養學生量感的新視角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靜待“量感”生成
頭發的數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