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回顧與前瞻

2024-04-22 06:32張生玲張思思王諾
中國經濟報告 2024年1期
關鍵詞:經濟增長

張生玲 張思思 王諾

提 要: 2023年,中國經濟在內外部多重壓力下仍保持向上勢頭和較強韌性,全年經濟回升向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經濟增長達到預期目標,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消費市場持續回暖,投資和對外貿易增長回落。展望2024年,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將逐漸消退,內需市場將繼續恢復,經濟復蘇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宏觀經濟政策在“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指導思想下,應適時適當擴大力度,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和升級,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經濟增長;經濟預期;新質生產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3年,國際局勢紛繁復雜,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國際金融市場脆弱性攀升,世界格局與國際秩序受到更大沖擊,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中國既要面對動蕩不安的外部環境,還要承受來自內部的“三重壓力”,經濟復蘇過程困難重重。中國經濟最終頂住了壓力,實現了預期目標,展現出持續恢復和向好發展的態勢。

一、2023年宏觀經濟運行狀況

2023年初,在疫情防控實現較快轉段后,中國經濟總體處于修復階段。隨著宏觀政策顯效發力,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發展。全年經濟總量再創新高,經濟增速達到預期目標,主要指標穩中有升。中國經濟“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表現出較大的韌性與發展潛力。

(一)經濟運行回升向好,達到預期增長目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6萬億元人民幣,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高于5%的預期增長目標,增速比2022年快2.2個百分點,表現好于全球多數主要經濟體。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經濟復蘇向好的總體態勢更趨明顯。

分季度來看,第一季度經濟回升,同比增長4.5%,實現良好開局;第二季度受上年同期的低基數因素影響,經濟實現了6.3%的高增長;進入下半年,宏觀政策調控的力度加大,一系列針對性較強政策舉措相繼出臺,經濟復蘇能力不斷提升,三季度實現同比增長4.9%,四季度同比增長5.2%。從環比增速來看,四個季度分別為2.3%、0.5%、1.3%和1.0%,經濟持續恢復,回升態勢良好(見圖1)。

2023年,人均GDP為8.94萬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4%,按當年平均匯率初步折算,人均GDP為1.27萬美元,連續三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接近世界銀行規定的高收入國家的最低標準線。

(二)消費企穩回升態勢明顯,仍為增長主要拉動力

2023年,經濟社會恢復了常態化運行。一方面消費場景不斷拓展,消費者心理逐步恢復,需求更加多元化,國內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另一方面,商務部將 2023年定位為“消費提振年”,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整體來看,消費市場總體回升向好,商品消費逐步回升,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文化娛樂消費持續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

一是社會消費恢復良好。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名義增長7.2%。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居民消費開始恢復,一季度社會消費實現同比增速5.8%,較2022年第四季度的負增速明顯反彈;二季度受到多個節假日的積極影響,旅游、餐飲等行業復蘇效果顯著,消費增速達到10.7%;進入三季度,受到收入下降和就業的影響,增速為4.2%;四季度保持企穩回升的態勢疊加低基數效應,實現了8.3%的增長(見圖2)。

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支出大幅增加。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萬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萬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9.0%。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三是線上銷售表現依舊突出,線下零售持續恢復。全國網上零售額15萬億元,增長11.0%,實物網上零售額增長8.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6%。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相結合,零售新業態和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實體店鋪獲得更多流量和機會,線下客流量逐步回升,帶動實體店鋪營收向好改善。四是城鄉收入差距縮小,農村收入和消費增速均快于城鎮。2023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為4.8%和7.6%,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繼續快于城鎮居民;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分別為8.3%和9.2%,農村居民消費增速大于城鎮消費。五是消費價格低位運行,生產價格跌幅收窄。202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2%,CPI漲幅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CPI月度同比漲幅均低于3%的年度預期目標。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比上年下降3%,比上年回落了7.1個百分點。

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82.5%,較上一年大幅提升49.7個百分點,遠高于疫情前2017-2019年59.5%的平均水平。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4.3%,較上一年提升3.3個百分點。消費市場的穩步恢復是拉動經濟向好發展的最大引擎。

(三)投資增速有所放緩,投資結構繼續優化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其中,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較大,導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季下降,但降幅逐漸縮小,投資增速維持在較低水平,季度增速分別為5.1%、3.8%、3.1%、3.0%。企業投資的信心較弱,投資熱情被抑制,全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5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下降0.4%,呈現出下滑態勢,但降幅在下半年開始收窄(見圖3)。

分領域來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穩定,同比增長5.9%,增速加快0.1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雖然受到全球制造業產品需求下行的影響,但在政策扶持下,仍保持較高韌性,同比增長6.5%,增速加快0.2個百分點,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3.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6%,成為拖累投資的主要因素。分行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0.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0%,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3.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4%,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0.5%。三大產業的投資數據反映出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優化,表明中國經濟向高質量、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2023年,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8.9%,比上年下降21.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與上一年持平,但均低于疫情前2017-2019年和疫情期間2020-2022年的平均表現。

(四)對外貿易壓力較大,整體實現小幅增長

2023年,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以及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大背景,中國對外貿易頂住壓力,克服困難與挑戰,展現出較強韌性。對外貿易平穩運行,占全球市場份額保持穩定,達到了促穩提質的目標。

一是進出口總額好于預期。全年進出口總額4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增長0.6%;進口17.99萬億元,下降0.3%;貿易順差5.78萬億元。分季度來看,一季度累計增長4.8%、二季度累計增長2.1%、三季度累計下降0.2%,四季度累計增長0.2%。外需走弱疊加上年同期高基數影響,增速下滑明顯。但是,據WTO最新估計,2023年我國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在14%左右,顯示出對外貿易規模穩中有進,在全球貿易中保持較高份額(見圖4)。

二是貿易主體活力增強。有進出口記錄的企業首次突破60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5.6萬家,進出口額達22.36萬億元人民幣,實現了6.3%的增長,占進出口總額的53.5%,提升3.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升,增強了對外貿易的活力。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額12.61萬億元,占進出口總額的30.2%。國有企業進出口額6.68萬億元,占進出口總額的16%。三是貿易伙伴多元化。前三大貿易伙伴分別為東盟、歐盟、美國,進出口額分別為6.41萬億元、5.51萬億元和4.67萬億元,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5.3%、13.2%、11.2%。我國對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7.1%和6.8%,均高于外貿整體增速。四是貿易方式多樣化。2023年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數量已擴大至22個,合計進出口7.67萬億元,實現2.7%的增長,占進出口總額的18.4%,其中海南自由貿易港表現最為突出,年度進出口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五是出口商品結構優化。貿易出口商品結構呈現出向高質量和高附加值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占比提升。全年機電產品出口13.92萬億元,增長2.9%,占出口總額的58.6%,較上年同期增速提升了0.4個百分點,占比提升了9.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

2023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11.4%,大幅低于疫情前2017-2019年貢獻率3.4%的平均值;拉動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低于2017-2019年的平均值。

二、影響經濟持續恢復的主要因素

回顧2023年,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發展,社會總體運行平穩。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國際局勢和世界格局均發生了遠超預期的深刻變化,發達經濟體的表現總體強于預期,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卻超出預期。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嚴峻局勢,要對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化以及國內深層次矛盾進行認真反思,繼續頂住壓力,克服困難與挑戰,最大限度地發揮經濟韌性,恢復內生動力,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依然嚴重

2023年初,隨著前期擠壓的消費需求逐步釋放,居民部門報復性消費反彈,消費增速回升,CPI也隨之呈現出走高的趨勢。但是,短期消費的報復性反彈不代表社會需求發生根本性轉變,居民部門的貨幣支付能力不足,報復性增長不可持續。全年國內CPI整體波動下行,多個月份CPI同比增速為負。

究其原因,一是居民收入增速回落,導致支付能力不足。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6.3%,名義增速仍低于疫情前2019年8.9%的水平,收入回落反映到消費層面則體現出需求不足。二是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居民消費傾向下滑。11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7,連續8個月低于90,連續19個月低于100;全年居民消費傾向為68.3%,低于疫情前70%的水平。三是投資意愿減弱。2023年民間投資增速呈現負增長,疫情三年,使不少企業虧損欠債,嚴重打擊了投資者信心,提高了投資者的風險擔憂意識,投資心理受到影響,導致投資減少。

(二)房地產持續下行,恢復勢頭較弱

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產業鏈條比較長,對宏觀經濟運行具有重要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緩慢恢復,一是降低了購房者的預期和信心,人們持幣觀望,銷售狀況進一步惡化;二是影響了其相關行業的發展,建筑材料、裝修、家電家具等領域的經濟活躍度下降;三是影響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和房產稅等相關收入,從而對地方財政的健康運行造成壓力。

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控始于2020年,2021下半年開始呈下行態勢,2023年市場恢復的勢頭仍然較弱,全年主要指標不斷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供給側方面,202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7.2%,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20.4%;需求側方面,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5%,商品房銷售額下降6.5%,市場供求走弱,恢復動能較弱。其中,12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3.36,該指數年初短暫上升之后開始持續下降,顯示出房地產市場未顯著回暖,購房者仍保持謹慎。為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各級政府部門頻繁優化樓市政策,但因預期較弱制約了房地產市場回暖,當前仍在底部修復階段。

(三)地方債務壓力過大,風險隱患較多

根據“中國地方政府債券信息公開平臺”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三季度,地方政府的一般債券余額為14.8萬億元,專項債券余額為23.9萬億元,兩項共計38.7萬億元。2023年1-11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9.3萬億元,同比增長26.6%。因為房地產市場低迷,土地財政收入持續下降,地方財政收入受到消極影響,加劇了地方隱性債務問題。

事實上,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在過去十年中呈持續增長態勢,地方財政面臨較大債務壓力,可能引發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導致金融機構資金流動性風險和資產質量風險,限制地方政府的投資能力和財政支出,從而降低了經濟增長潛力。雖然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但是,由于地方城投債務規模龐大,且部分債務存在較高的違約風險,導致市場對城投債務的擔憂情緒逐漸升溫。

(四)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外需下行壓力大

2023年,盡管新冠疫情基本結束,全球經濟依然面臨著增長乏力的困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將世界經濟增速從2022年的3.5%調整到2023年的3%和2024年的2.9%。2023年9月,歐盟委員會也對歐元區經濟增速的預測結果進行了下調,預測值從1%下調至0.8%,對2024年的預期增長率也從1.7%下調到1.4%。

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外需持續收縮的大背景下,2023年我國進出口額和貿易差額增速均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主要經濟體需求疲軟,導致我國出口增速下降,進而影響到整體的外貿增長。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貿易摩擦的加劇,國際市場對我國出口產品需求也進一步減少,對外貿增速帶來不利影響。

(五)國際政治紛爭不斷,外部環境動蕩不安

地區政治軍事沖突的升級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不僅對相關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還加劇了全球的分裂和對立;不僅威脅到地區和平與穩定,也使得全球化進程受到阻礙。

具體來看,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和紅海危機升級,對全球經濟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是這些沖突可能導致利率上升,使各國央行采取緊縮貨幣政策來應對通脹壓力。二是外部環境的動蕩破壞正常的經濟活動,導致投資減少和消費下降,進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三是全球能源供應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導致能源供應不足和能源價格飆升,進而對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產生重大溢出效應,加劇地緣政治和經濟不確定性,抑制投資并導致增長進一步疲軟。

三、2024年宏觀經濟前景研判

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的因素增多。鑒于疫情的疤痕效應逐漸消退,經濟復蘇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隨著消費市場不斷恢復,房地產市場在政策扶持下拖累作用減弱,經濟將企穩回升。在“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思想指導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活力將不斷釋放,有望實現經濟轉型和升級,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居民收入改善,消費復蘇加快

隨著經濟活動回歸正常,服務業進一步復蘇,帶動消費繼續走強,居民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以2024年元旦假期為例,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元旦假期,國內旅游出游1.35億人次,同比增長155.3%,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9.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97.3億元,同比增長200.7%,較2019年同期增長5.6%。據商務部商務大數據監測,元旦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1.0%。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金銀珠寶、建材、家具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1.2%、13.1%和 12.9%。

消費的復蘇源于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提升。消費能力提升主要體現在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疫情以后,居民收入和消費傾向均已出現改善跡象。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1%,高于GDP增速,2024年居民收入增速有望保持增長態勢。消費意愿的提升,表現在一些被動儲蓄逐漸釋放,持續推動消費的復蘇。數據顯示,2023年居民部門貸款余額和存款余額增速差呈收窄態勢,表明居民超額儲蓄傾向有所下降,疫情的疤痕效應正在逐漸消退。

(二)出口逐步回升,對外貿易涌現新動能

隨著各國經濟刺激政策的實施,全球經濟增速可能企穩,給出口帶來利好因素。一是美國、歐洲和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的緊縮政策,可能轉向為適度寬松政策,有利于外部環境的改善。二是我國對美出口降幅收窄,出口數據出現改善,特別是2024年,美國大部分行業即將進入補庫存階段,消費電子、家具和建材、食品及農產品、紡織服裝等商品進口需求或將擴大,有利于中國出口情況的改善。三是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發展良好。2023年,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達到19.47萬億元的規模,同比增長2.8%,高于我國外貿整體增速,占外貿總額的46.6%,規模與占比均為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平。2023年10月成功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出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對外貿易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房地產投資緩慢企穩,拖累效應有望減弱

2023年房地產市場低迷超出了預期,全年房地產投資增速下跌9.6%,連續兩年大幅度調整。各地不斷出臺相關推動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政策,限制性政策不斷寬松,疊加基數效應,2024年房地產投資有望企穩,對經濟的拖累作用有望減弱。

從供給端來看,中央和監管高層多次重申“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資需求”,為貫徹落實這一要求,支持在建房地產項目正常建設。2024年1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為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此外,保交樓工作的推進,帶動了全國房屋竣工面積增長,提振了市場信心。從需求端來看,放松限購、認房不認貸、降低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持續釋放合理購房需求。2023年底,北京和上海出臺了“新政”,降低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居民購房約束得到緩解。許多大中城市首套房貸利率不斷下調,下限低于4%,創有記錄以來歷史新低,進一步釋放房屋購買需求。

(四)基建投資持續增長,制造業投資小幅增長

2024年基礎建設投資將得到地方財政的有力支持。一是2023年四季度增加發行國債1萬億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直接轉移給地方使用。萬億國債由中央還本付息,不增加地方財政負擔,不僅可以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壓力,還可以增加2024年基礎建設的資金,有利于提振投資。二是專項債券將緩解地方政府償債壓力。財政部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資需求,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進度,讓新增地方債務資金盡快發揮效果。

2023年,電氣機械器材、儀表儀器、汽車制造業投資表現亮眼,制造業投資維持較好的韌性。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不斷強調“產業升級”和“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展望2024年,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將繼續發揮作用,對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數字產業等方面的投資將繼續推動制造業投資增長,為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五)人工智能引發關注,相關行業前景廣闊

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新增368家,人工智能飛速發展,正在加速滲透制造業、零售業、電信行業和醫療健康四大行業,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最典型的是2023年ChatGPT問世,展現出高效的語言理解能力,不僅自動化生成精準回答,還可以適應不同的場景和應用需求,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其應用潛力瞬間引發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人工智能正走向大規模商用,為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發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相關促進政策不斷出臺,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應用,智能教育、智能醫療、智能交通等新業態和新模式也不斷涌現。展望2024年,人工智能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發展潛力與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四、主要政策取向

展望未來,宏觀經濟政策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并把握“先立后破”的辯證關系。與上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相比,“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具有更多的積極取向和主動精神。

(一)財政政策更為積極,提質增效

2023年,各級財政部門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為保證經濟復蘇,積極落實各項政策,強化稅收和費用政策的供給,促進了經濟的回升和向好發展。2024年的財政政策將延續積極的基調,重點著力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斑m度加力”意味著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組合使用多種政策工具,根據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適度加大政策支出規模,促進經濟向好復蘇?!疤豳|增效”,意味著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財政管理,與其他宏觀政策協同合力,提高財政政策的調控效率。

一是加大財政政策調節力度,打好政策組合拳。通過安排適度規模的赤字,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落實稅費支持政策,降低微觀經營主體稅費負擔。二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平穩增長。三是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擴大國內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穩住就業。四是改革財政管理,健全化債的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提振市場信心,切實穩住市場預期。

(二)貨幣政策穩健靈活,精準有效

2023年,貨幣政策精準發力,兩次降準兩次降息,在總量上保持了良好的流動性;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防控,保持了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注重逆周期調節,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促進了經濟的向好增長。2024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依然是主基調,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办`活適度”意味著根據內外部形勢,對各類總量和結構性政策進行靈活調整,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以適應經濟發展的變化?!熬珳视行А币馕吨Y構性工具可能會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

一是通過降息和降準等政策措施,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保證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使企業更容易獲得資金,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為經濟注入更大活力。二是發揮結構性工具的引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聚焦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五篇大文章;支持社會資金投入意愿不足,但又急需資金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確保其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

(三)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是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的先進生產力。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第一次寫入新質生產力,這是由新型生產要素驅動的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和新優勢。

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唯一出路。應通過深化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和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具體來看,應通過稅收優惠與財政支持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制定相關政策,降低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門檻,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創新領域;尊重知識產權、財產權,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四)應對全球復雜局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近年來,全球局勢變亂交織,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國競爭的博弈烈度和強度不斷加大,中國對外開放面臨更大挑戰。

創造并維護和平友好的國際環境,是中國式現代化所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也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實踐意義。具體來看,要處理好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外交和經貿關系,同時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我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了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展望未來,一是充分發揮我國數字貿易優勢,建立健全數字化跨境交易平臺;二是充分激發外貿的新動能和潛力,推動數字貿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實現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三是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加強相關領域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推動國內服務業水平提升,促進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智庫課題組,張慧慧,馮明等.加力提效擴大內需 持續增強內生動力——2023年年中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J].改革,2023(07):1-10.

[2]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宏觀預測課題組,李稻葵,厲克奧博等.“防過冷”:宏觀經濟治理的基礎性任務——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下半年經濟發展展望[J].改革,2023(06):54-72.

[3]劉偉,蘇劍.2024年中國經濟形勢展望與政策建議[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1):網絡首發。

[4]張生玲,張美一,王諾.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對策[J].中國經濟報告,2023(01):50-59.

(張生玲,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張思思,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王諾,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經濟增長
山東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關于創新驅動戰略的理論思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人力資本積累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的宏觀稅負、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文獻綜述
反腐與經濟增長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