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遼寧創新生態建設的對策研究

2024-04-24 08:22張瑩劉鵬
遼寧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區域創新競爭優勢高質量發展

張瑩 劉鵬

〔內容提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創新生態建設已成為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面向未來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對遼寧而言,加強遼寧創新生態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遼寧應著力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全力打造高端創新平臺、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培養高端創新人才、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升遼寧創新生態建設成效。

〔關鍵詞〕創新生態;區域創新;競爭優勢;高質量發展

一、遼寧創新生態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遼寧創新生態建設的現狀

近十年來,遼寧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遼寧的創新生態建設環境日趨完善,科技創新發展態勢良好,科技型企業的數量逐年遞增。2022年,遼寧的高新技術產業繼續保持發展勢頭,其中,年均增幅為16.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2%。與此同時,高技術產業的投資也呈現出高增長態勢,全年累計增長16.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9%,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5.8%。此外,遼寧在工業新產品生產方面近年來增勢較好,發展質效逐步提升,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39.1%,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1.7%。

1.創新生態助力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釋放潛力

一方面,遼寧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2022年,遼寧通過改造升級“老字號”工程,全年建設152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實現1235個應用場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首次高于全國水平。另一方面,遼寧培育壯大高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等新產業集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2.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突破

遼寧以沈陽、大連為核心區域,發揮兩地創新突出優勢作用,不斷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以國家級平臺為引領,立體布局省級創新平臺網絡,構建覆蓋創新全過程的平臺體系。截至2023年6月底,遼寧共擁有國家級科創平臺達40個,建設水平穩步提升。

3.初步形成梯度培育發展新格局

企業群體規模的不斷擴大也為創新生態的建設增添動力。近年來,遼寧科技型企業數量實現快速增長,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的三年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6.1%和45.3%,排名分別居全國第12位和第13位。截至2023年6月底,遼寧培育“雛鷹”“瞪羚”“獨角獸”等新經濟企業累計4498家,初步搭建了科技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4.持續深耕機制體制沃土

近年來,遼寧先后出臺《遼寧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遼寧省科技創新條例》《遼寧省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措施,系統謀劃頂層設計,不斷推進落實科技體制改革,結合遼寧自身稟賦條件,在創新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相關規定,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突破的政策舉措。

(二)遼寧創新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最新公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遼寧在2022年的綜合競爭力排名為25名,與2021年基本持平;從2011年起至2022年,排名下滑了5個名次,并呈現出逐漸降低趨勢。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需要技術、人才、資金、市場、政策等諸多因素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目前遼寧各項措施聯動放大作用還不夠。

1.要素投入明顯不足

近年來,雖然遼寧對創新生態建設方面的資源投入不斷增長,但與發達省份相比,資源要素的投入還遠遠不足。2022年,遼寧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660億元,對研發的投入強度低于全國水平,并且使用效率不高。此外,遼寧的政府財政投入嚴重不足。2020年,遼寧政府財政在教育以及科技方面的支出為741.2億元,江蘇的支出是遼寧的近3倍;遼寧政府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為72.7億元,而江蘇的支出是遼寧的近8倍,與發達省份相比,遼寧差距較大。

2.創新人才多樣性日趨不足

目前,遼寧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就是投入到創新生態建設中的人才嚴重不足。通過查閱《遼寧統計年鑒》進行數據對比,2005年年末,遼寧總人口4221萬人,而2021年年末,遼寧總人口4152.1萬人,由此可以看出,遼寧總人口數量17年來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在減少。此外,《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上的數據顯示,2022年,遼寧60周歲及以上人口1158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27.6%,比全國高出7個百分點,老齡化程度位居全國第一。人口基數持續下降,人才外流現象不斷加劇,人口老齡化愈加嚴重,勢必導致遼寧人才匱乏,影響遼寧創新生態建設。

3.主體地位不強,協同性薄弱

遼寧國有經濟占比相對較大,導致企業自主營運能力普遍較弱,企業缺乏開展創新活動的動力,創新意識薄弱問題比較突出。與科技大省相對比,遼寧企業的創新規模相對較小,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累計僅有150家,而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已突破400家,差距顯著。此外,遼寧產學研創新主體仍以國有企業為主,其他規模以上企業很難成為產學研協同創新主體。

同時,建設創新生態的其他主體,如政府、高校與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中介組織等在各自的活動中都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和利益關系都不夠緊密,因此不能讓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進行有效的分享與流通,導致主體之間很難形成合力,制約了遼寧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創新生態的建設。

4.政策針對性不強,效果不顯著

近年來,作為東北重要工業基地的遼寧,發展面臨瓶頸,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產業轉型升級困難導致了創新能力的薄弱。而通過梳理遼寧目前出臺的鼓勵扶持相關政策發現,這些政策中很大一部分都僅僅是中央政策文件的延伸,缺少因地制宜的針對性政策,缺少與遼寧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政策。另一方面,遼寧政府出臺的政策多是關注審批結果,而對過程監管方面重視不夠。

此外,遼寧出臺的政策對推廣重視不夠,存在宣傳不到位、認識不充分的情況,導致創新主體信息不對稱,不能夠及時從政策中獲益,無法達到政策預期的效果。

二、加強遼寧創新生態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創新生態建設中良好的政治生態

政府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發展的主要推動者,遼寧要努力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

1.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完善體制機制

政府要進一步推進“放管服”的改革,盡量精簡行政領域的“細管”,把政府直接分配市場資源、直接干涉市場活動的能力降到最低程度,立足遼寧創新資源及創新能力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創新生態建設激勵環境,補足短板,充分肯定創新型企業及科研機構的核心地位,要建立一個明確、科學的科技產權關系,消除各種觀念上的壁壘、體制上的障礙,激發創新活力。

2.強化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持

遼寧應重視政府資金對創新活動的重要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創新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天使基金”和創新創業基金,按照技術企業的整個增長過程,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拓寬資金來源,擴大投入規模,通過“創、投、貸、融”等手段,將信貸向創新領域傾斜,提供支持創新的低息或無息貸款,為創新活動提供保障。同時,遼寧應出臺針對性的稅收減免政策,重視監管和保障制度,保證政策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二)集聚創新資源,全力打造高端創新平臺

創新平臺是區域創新生態建設的關鍵所在,是企業和產業發展的主陣地,遼寧應全力打造高端創新平臺。

1.布局以國家級平臺為引領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應該采取超常規的措施,積極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以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一系列具有較高層次的國家級科研和技術支撐平臺,形成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研發等環節的重大技術創新平臺。

2.進一步提升遼寧實驗室建設

現階段遼寧實驗室的建設已取得階段性的成就,下一步,遼寧要繼續對照國際先進水平,提高遼寧實驗室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標準,把遼寧實驗室打造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原始創新成果、攻克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

3.積極引入新型研發機構

主動向全國創新領先區域請教,學習成功經驗。遼寧要大力吸引更多的高校,打造世界上最好的創新平臺,把最優秀的人才聚集起來,打造世界上最好的創新生態。

(三)推動企業梯次培育,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企業是創新生態建設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創新生態建設中的主導者。遼寧應充分發揮本地企業的優勢資源,以產業結構升級為主線,大力推動區域內科技型企業的梯次培育。

1.打造科技創新型龍頭企業

充分發揮大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生態建設系統中的核心位置。立足遼寧的資源條件與發展現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為重點,鼓勵一些在新材料和環保低碳等領域擁有較強競爭力的新型工業企業,把他們的創新資源集中到一起,形成一批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領先企業。

2.集聚創新型中小企業群

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是發展科技公司的根本,是羚羊企業、高技術企業、規上企業的預備隊,也是培育新動能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引擎。遼寧要加強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培養,根據其所屬的產業,遴選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專業化的中小企業;對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優勢的創新型中小企業,要持續完善其發展機制,加強政策指導和準確服務;促進各類創新資源在我國的聚集,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

3.培育高成長科技型初創企業

科技型初創企業是國家創新高地建設的重要支撐。初創企業由于自身的企業實際情況會面臨較多的生存和發展壓力,此時要充分發揮“帶動作用”,依托同一縱向產業鏈上大企業,打造“頭部企業+初創企業”協同創新體系,構建“科技型初創企業創業支持聯盟”,依托省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雙創空間,通過設立引導基金、擔保和周轉金等方式支持創業企業孵化;通過創新技術融資等舉措,為創業性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發展環境。

(四)強化產學研用合作,培養高端創新人才

人才是創新生態建設系統中最核心的因素、最活躍的創新要素。人才是創新知識儲備和創新思維的源泉。

1.健全人才政策體系,集聚高端創新人才

人才政策是集聚人才的根本、風向標。深入實施“興遼英才計劃”,落實打造人才聚集高地政策,培養聚集遼寧振興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為不同領域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多元化發展平臺,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實現企業用人的高度自主權,支持一批基礎研究人才、重點產業和項目高端人才,引進一批“帶土移植”團隊。

2.強化產學研用合作,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創新重大科技計劃的執行辦法,運用“典型實質性產學研聯盟”“揭榜掛帥”“帶土移植”以及中試基地、種業創新等新舉措,緊密結合產業鏈,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攜手走向市場,激勵年輕科學家參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

3.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

提高科研人才的福利待遇,完善重大科研項目的經費管理機制,聚焦人才成長的整個過程和整個產業鏈的需要,重點解決好他們最關心的子女教育、醫療和住房問題;為各類專業人士解決難題,為他們提供全面、細致的服務。

(五)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創新生態建設成效

科技成果轉化是把科技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一步,遼寧應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實現科技成果應用的進度。

1.不斷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保障

進一步深化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扶持,引導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和以科技成果為基礎興辦企業,支持科技轉移示范機構、科技企業孵化載體、中試基地等,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與產業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確定科技成果產權、科技成果轉化供求服三方股權和利潤分配比例,使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名利雙收”。

2.促進科技成果中試熟化

圍繞“遼寧(盤錦)精細化工試驗基地”等4個國家級示范性試驗基地的經驗,在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等重要行業開展“中試”試驗基地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遼寧精細化工試驗基地”的發展。

3.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

創建全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扶持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強化科技轉讓專業人員的培養。充分利用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與轉化的信息網絡,實現科技成果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以市場為導向,對科研成果轉移進行全程的專業技術服務。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數據管理中心(遼寧省信息中心)]

猜你喜歡
區域創新競爭優勢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基于區域創新網絡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研究
鄭州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我國針對焦化企業經營管理未來發展趨勢的研究
基于戰略視角的小米科技動態能力分析
鄭州市各縣(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經濟新常態下中小房產企業競爭優勢的塑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