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教育視域下的紅色基因傳承

2024-04-24 12:53甄心恒張海英張曉聰劉建霞
教育教學論壇 2024年7期
關鍵詞:紅色基因紅色文化

甄心恒 張海英 張曉聰 劉建霞

[摘 要] 在情景教育視域下將紅色基因融入藝術類本科高校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旋律。為強化紅色主流文化,豐富紅色文化教育及傳播手段,提升學生對紅色基因傳承的自覺性,推動紅色校園文化建設,從高校學生參與紅色教育的主體性、紅色文化傳播的時效性和紅色文化活動內容的拓展性三個方面入手,對情境教育在紅色基因傳承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將藝術本科高校的專業特色貫穿紅色基因的傳承,同時發揮情景教育與藝術本科高校辦學的雙重優勢,從建設理念、文化主題、建設內容、教學方式四個方面進行創新性探索,將紅色文化植入校園,建設紅色文化園,讓紅色文化在校園內綻放光彩。

[關鍵詞] 紅色基因;情景教育;紅色文化

[基金項目] 2021—202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紅色文化基因情境教育的藝術類院校課程思政體系建構研究”(2021GJJG659)

[作者簡介] 甄心恒(1981—),男,河北新樂人,博士,河北美術學院副校長,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7-0029-04 [收稿日期] 2023-10-1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1]。新時代的征程中,紅色基因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發展動力,其表現形式也隨時代特征不斷豐富[2],“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已成為時代研究課題。各高校不斷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充分發揮紅色基因鑄魂育人的積極作用,加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厚植廣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將紅色文化、紅色資源融入校園。在教材建設、實踐教學、教育活動、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均融入紅色文化,不斷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創新,持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

此次研究立足藝術類本科高校建設優勢,建立紅色文化園,傳承紅色基因。圍繞“如何啟動紅色資源的內驅力使廣大青年學生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如何發揮藝術本科高校優勢啟發學生的紅色思維?如何豐富紅色文化教育的方式以提升高校學生參與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如何激發高校學生對紅色基因傳承的自覺意識,形成校園文化特色與紅色文化相融的育人陣地?”等四大問題,利用情境教育的優勢,結合藝術類高校的專業特點,用好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園,引導高校大學生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一、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教育,強化學生內在精神力量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保?]一同踐行紅色基因傳承的使命與高校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把紅色基因貫穿高校人才培養過程,強化學生內在精神力量。

(一)堅持立德樹人,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的傳承從價值引領、精神塑造和人格培養等方面與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相輔相成。其一,紅色基因傳承強調的是對共產主義事業的追求和堅守,而立德樹人則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紅色基因傳承為立德樹人提供了堅實的價值引領,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二,紅色基因傳承強調的是革命精神、奉獻精神等,而立德樹人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紅色基因傳承為立德樹人提供了精神塑造的基礎,使學生能夠具備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和能力。其三,紅色基因傳承強調的是創新精神、實踐精神等,而立德樹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紅色基因傳承為立德樹人提供了人格培養的動力,使學生能夠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用好紅色資源,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我們民族精神中最核心的是愛國主義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須要對學生、青年群體等進行愛國主義的引導,這是高校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一方面,可以讓我們的民族更為團結,為愛國統一戰線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學生會更加具有責任感,具有擔當,能夠為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助力,讓學生創造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情境教育在紅色基因傳承中的作用

情境教育通過創造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應探究情境教學的優勢,將其與紅色教育充分結合,推動紅色基因的傳承。

(一)發揮高校學生參與紅色教育的主體性

情境教育重視參與者的情感傳達、互動體驗和參與場景,能夠從感官與情緒上直接影響參與者,激發參與者的內心情感。第一,情境教育中情感傳達和角色帶入的方式能夠將紅色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帶入學生的內心,從而對學生形成思維上的啟發與情感上的共通;第二,通過群體參與互動的方式將紅色文化中的精髓植入學生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與言行;第三,情境教育中的場景氛圍感能夠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凝聚情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感受紅色文化故事中的情節與情感。高校課堂在教學、舉辦紅色教育活動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啟發思維、傳達情感、互動參與等環節,使學生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重要性,主動參與紅色教育的各項學習,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二)提升紅色文化傳播的時效性

在學生參與活動時采用情境教育的方式:第一,引導學生在實際中轉化理論知識,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真知,使紅色文化內容能夠隨學生的思維進行轉化,加快紅色文化的傳播速度;第二,在實踐鍛煉中能夠促使學生將專業知識與紅色文化進行聯系,同時將專業技能與思政元素相結合,并能夠在學習創作、實際生活中應用,增強紅色文化傳播的效用;第三,學生在參與群體的實踐活動中能夠培養一定的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在人群中發揮宣傳優勢,在一定范圍內傳播紅色故事、紅色精神,提升紅色文化傳播的時效性。

(三)增強紅色文化活動內容的拓展性

文化多元化時代背景下,情境教育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與現實世界產生直接的聯系,產生情感共鳴,更加堅定、自然地把握紅色主流文化,在后續的實際生活中進行拓展與延續,并在實踐中提升創新能力和傳播能力。

三、藝術類本科高校在紅色基因傳承中的優勢

各高校引思政元素進課堂,積極探索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育人中的優勢。藝術類本科高校發揮自身優勢,傳承紅色基因。

(一)濃厚的藝術氛圍鮮活了紅色文化資源

藝術類本科高校集各藝術類學科于一堂,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在此氛圍下能夠用更加靈活、更加自然的方式應用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藝術的環境,采用藝術的手段進行傳播,使紅色文化元素變得更具有時代審美性,更加鮮活;情境教學在原本情境教育的優勢上發揮藝術的審美性,使紅色文化資源中的故事、元素、情感能夠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不同專業特色豐富了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

藝術類高校充分利用教師資源,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傳播紅色文化,打破以往書籍、網絡傳播的方式,發揮不同專業的優勢,除平面海報、繪畫等傳播方式外,還可采用立體的方式進行傳播。某藝術類高校結合雕塑專業的優勢,修筑“中共一大”代表人物主題雕像甬道,雕像作品由學校雕塑專業師生共同完成,在塑造的過程中,學生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了深度體會和挖掘,再以影視、表演等方式進行傳播,更加生動形象地講好紅色文化故事。

四、某藝術類高校紅色文化園創新性建設探索

結合新時代的“兩學一做”、黨史學習教育,基于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某藝術類高校為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柱,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進等而努力,提供新的方法,經過實地考察調研,決定在學校擁有的西方美術建筑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紅色文化為引領,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和大學生的專業特點,打造一座具有歷史特點和現實意義的紅色文化園,以此作為學校黨建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課程思政的校內實踐基地。

(一)建設理念

紅色文化園圍繞“藝術專業特色接力紅色基因傳承,打造校園文化特色與紅色文化相融的育人陣地”的建設理念,將紅色文化引入藝術類本科高校。引導學生利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將紅色元素融入學習與創作;充分利用課堂、展覽、實踐活動等機會,將紅色文化、紅色故事融入活動,啟發學生的紅色思維,自覺傳承紅色基因。

(二)文化主題

紅色文化園遵循“文化主題鮮明”的原則。鮮明的紅色文化主題具有針對性,在課堂教學、展覽展示、實踐活動等環節中,紅色故事的脈絡連貫、有節奏,其中所蘊含的紅色文化特征更加鮮明。例如,某高校紅色文化園以紅色文化情境教育為主線,采取一環多節點的建筑結構,分別以“中共一大”、嘉興南湖“紅船”“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等重要歷史事件為主題,打造紅色文化情境區。

(三)建設內容

1.思政浸潤課堂。結合前沿的學科信息,銜接相關的研究方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以思政浸潤課堂,深入理解和認知紅色文化,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抓住共性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和紅色文化中汲取成長養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情境展布置。紅色文化園以“中共一大會場舊址”將學生帶入情境,將20余幅相關歷史圖片資料分布于湖島水榭內四周;增加前言內容部分,錄制拷貝“中共一大”會議場景及相關情況影像資料介紹,進行現場循環播放;制作“中共一大”代表人物和2名共產國際代表人物半身圖片掛像,將紅色文化園打造成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課程思政實踐教學基地的品牌工程,開創了全國高校紅色文化建設的亮點工程。

3.實踐活動參與。紅色文化園先后成立學術科技類、思政類、創業類、志愿公益類、文化體育類5大類型學生社團,共74個,培育出手繪創業工作室、華風漢韻、軍事理論社等精品社團。同時,將社團活動與學科專業、校園環境緊密結合,近三學年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300余場,打造“文化藝術節、社團巡禮展”社團品牌。此外,學校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打造紅色文化園,將“以美育人”作為美育的切入點,開設藝術教育課程,使學生在了解藝術知識的同時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斷推動“鑄魂教育”,塑造學生精神品格。

(四)教學方式

情境教學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能動性,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

1.角色扮演,回望歷史。將課堂交給學生,通過革命英雄人物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革命英雄形象。讓學生轉變為教育的主體,讓教師成為課程思政課堂的組織者、策劃者和指導者,不斷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優勢,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回望歷史,汲取紅色基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認識紅色基因,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換位思考,平等對話。第一,讓學生和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應該轉變傳統教育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相互尊重、平等、妥善交流。第二,教師和學生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評價自己的課程,根據情況進行調整,不斷優化課程內容,把握課堂節奏,學生也可以主動理解教師,積極參與課堂。第三,確保課堂“平等對話”的范式。平等對話意味著師生對話的交往理性被喚醒[4],能夠促使學生和教師進行雙向換位思考,提升交流的效率。

3.聽講轉換,課堂留白。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難以發揮,成為“觀眾”,教師在對內容進行講解、分析的過程中應該學會“留白”,引導學生獨立地完成一部分內容,并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思索,保持自己的動力,去探索,滿足自己的求知欲,善于把握“講”和“聽”的關系,靈活翻轉課堂,積極發揮二者的作用[5]。促使學生在聽課中自求其得、自取其樂,從“要我學”過渡到“我要學”。

結語

以某藝術類高校文化園的建設為例,探索了情境教育與藝術類高校對紅色基因傳承的優勢,并從建設理念、文化主題、建設內容及教學方式等四個方面對紅色基因的傳承進行了傳承路徑與方式的探索。研究中發現,在紅色基因傳承的過程中,情境教育和藝術類高校專業優勢能夠相互契合,發揮情境教育和藝術類高校的雙重作用,鮮活紅色資源,更加有效地傳承紅色基因。在接下來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應發揮藝術類高校的優勢,用好紅色資源,加強紅色基因的傳承。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EB/OL].(2021-05-15)[2023-09-10].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5/15/c_1127446859.htm.

[2]王銀峰.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30):33-37.

[3]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8-05-02)[2023-09-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5/03/content_5287561.htm.

[4]楊權利.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型課堂教學新模式[J].教育評論,2011(6):87-89.

[5]王強,汪濤.馬克思主義敘事及其現實向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的新視角[J].教育評論,2010(5):87-89.

Inheritance of Red Ge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tuational Education: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d Culture Park in a Certain Ar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EN Xin-henga, ZHANG Hai-yingb, ZHANG Xiao-conga, LIU Jian-xiaa

(a. Basic Education Department, b.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 Hebei Academy of Fine Arts, Shijiazhuang, Hebei 050700,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the red gene into undergraduate art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tu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theme of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instream red culture, enrich the edu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methods of red culture,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inheritance of red gen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campus cultur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role of situ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ing red gen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subje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red education, the timeliness of red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red culture activities. It also integrate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r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to the inheritance of red genes, while leveraging the dual advantages of situational education and ar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construction concepts, cultural themes Innovatively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four aspects, implant red culture into the campus, build a red culture park, and let red culture bloom in the campus.

Key words: red gene; situational education; red culture

猜你喜歡
紅色基因紅色文化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臨澤鎮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整理開發和利用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紅色文化書籍的歷史及裝幀的特色審美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