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思政課本質,打造“三有”思政金課

2024-04-25 10:00王夢文任鳳琴
林區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三有思政課思政

王夢文,任鳳琴

(山東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敖鹫n”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熱點詞之一。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應加快建設“金課”的腳步,實現課程質量的提高。打造有溫度、有熱度、有高度的思政課(下文簡稱“三有”思政課)正是落實這一改革目標的內在要求。因此,厘清“三有”思政課的價值內涵,以此探究行之有效的路徑,是推進思政課創新、提高思政課質量的關鍵,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打造“三有”思政“金課”的價值意蘊

(一)彰顯以學生為主體的大舞臺

“三有”思政課把教與學的關注點聚焦于學生,關注學生的行為特點、思維方式、精神需求、情感需要,以學生獲得感為重要指向,重視學生的評價。第一,“三有”思政課遵循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教師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學生的成績劃分等級,為學生營造和諧、美好的學習氛圍。第二,“三有”思政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橫向角度來看,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存在文化背景、智力、學習經驗、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差異,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對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從縱向角度看,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是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過程。事物的發展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三有”思政課的發展也遵循這一規律。因此,根據學生成長不同階段開設課程,體現“三有”思政課的連貫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人文關懷視域下得到展現。第三,“三有”思政課明確學生作為人這一發展主體的需求?!叭小彼颊n引導學生“向上攀”,并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引導學生把個人追求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同時,“三有”思政課關注學生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的需求。把學生對思政課的真實需求投射到“三有”思政課之中,讓學生的情感認知和發展得到社會性保障,讓學生感受思政課的溫度。第四,“三有”思政課重視學生作為教育對象的真實訴求。長期以來,思政課以灌輸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部分“水課”演變為“睡課”,學生逐步喪失對思政課的興趣。理論知識是思政課教學任務的重要一面,更重要的一面是讓學生在思政課的學習過程中習得學習方法,明確自我責任?!叭小彼颊n重視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在備課、授課、課后反饋這三個階段鼓勵學生參與,教師靈活運用啟發式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同時培養學生“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精神,讓學生勇于質疑,敢于挑戰,實現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二)提升“看家本領”的助推器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1]。思政課教師承擔著為黨和國家培育德才兼備的下一代的重要責任,肩負構建、打造“三有”思政課的使命,這些責任使命激勵思政課教師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激發教師主動性。

1.激勵教師做“經師”與“人師”統一者

一堂優秀的思政課需要同時具備“溫情脈脈”和“凝心鑄魂”兩種特質,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既要精通專業知識,做好教人以道的“經師”,又要涵養品德,成為潤己澤人的“人師”。教育家陶行知高度重視教師的作用,他提到:“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思政課教師作為打造“三有”思政課的重要角色和主要承擔者,要做到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為打造“三有”思政課提供支持。

2.促進教師與時俱進,不斷豐富知識儲備

思政課教學涉及眾多學科和領域,對思政課教師的綜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面對被稱為“網絡原住民”的當代青年,“三有”思政課要實現線上線下聯動、課上課下一體,需要思政課教師切實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創新。加之世界和中國快速的變化,“三有”思政課需要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因此,“三有”思政課的現實要求倒逼思政課教師與時俱進,提高教學敏銳度,更新知識,增加知識儲量。

3.促使教師加強自身修養,提升人格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盵1]“三有”思政課的建設離不開有溫度、有熱度、有高度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這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素養,富有“人情味”,將家國情懷、教育情懷、仁愛情懷融入思政課教學中[2],還應該雅正品行,正己化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提升思政課的溫度、熱度、高度,為打造“三有”思政課提供動力。

(三)教師與學生良性互動的操練場

陶行知提出:“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薄叭小彼颊n為實現師生之間角色互換與平等對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1.“三有”思政課促使師生雙方良性互動

在“三有”思政課上教師做到了“用心教”,學生做到了“用心悟”,師生雙方在共情中互動,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同時,為避免出現教學分離的誤區,既需要思政課教師傳遞正確知識、塑造正向價值觀、堅定學生科學信仰,又需要學生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不僅給予教師積極回應,而且樂于獨立思考,不拘泥于教材,實現師生的“雙向奔赴”。

2.“三有”思政課促進師生雙方的角色互換

“三有”思政課堅持“雙主體”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主客體角色的靈活互換有助于疏浚思政課教學中的“淤塞點”,從而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和親和力[3]。在“三有”思政課上,從兩個角度分析教學主客體之間的轉換。一方面,從施教過程看,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另一方面,從受教過程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主客體之間靈活轉換,形成一種動態、和諧的關系。

3.“三有”思政課助力師生雙方的平等對話

“三有”思政課消融了雙主體之間“語言隔閡”。在“三有”思政課上,受教育者與教育者平等對話,尊重受教育者表達的權利,鼓勵受教育者表達觀點和意見,建設良好的話語生態環境。同時,教育者積極回應受教育者個體的生活體驗和對自我價值的追詢,用充滿情真意切和富于濡染力的話語表達讓受教育者產生發自內心的情感認同,與教育者在情感上同頻共振。

(四)提升課程質量和吸引力的重要引擎

課程作為培養人才的核心要素,是學生在校接受教育最直接、最核心、最有效的途徑?!叭小彼颊n立足于學科的特殊視野,借助互聯網平臺,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1.堅守網絡陣地,強化價值引領

“三有”思政課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強化思政課在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中的地位,提升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實效性。在新媒體環境下,“三有”思政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主陣地作用,在創新中堅守網絡陣地,結合網絡信息技術,占領話語權,在話語質量和意識形態傳播上把握主動,建立主流價值觀引領話語體系,強化話語體系的親和力與解釋力。

2.搭建網絡平臺,創新話語表達

在“三有”思政課上,思政課教師創新思政課教學話語內容,構建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促進教材話語向教學話語轉變,使話語交流大眾化,提升話語交流感知度。同時,思政課教師高度重視對網絡平臺的運用,與時俱進,吐故納新,將即時發生的時事案例納入教案,充實教學內容,刨除不合時宜的話題內容,提升思政課話語吸引力、說服力。

3.重視網絡載體,實現技術賦能

“三有”思政課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資源聯動,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庫,擴充教育資源。利用智慧教室、在線課堂等教學場景,保持對學生的吸引力,做到既不死板窠臼,又不迎合學生,讓思政課既有品位又有趣味,既通俗又學術。目前,抖音、微博、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不僅有利于統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視頻、圖片、音頻等元素融入思政教育,還有利于打破時空壁壘,提高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二、堅持“三有”思政課的原則,彰顯特質

(一)堅持“一個主導”、“兩個主體”原則,展示“溫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打造“三有”思政課堂要堅持教師主導原則。當前多數思政課教師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但部分教師出現信仰不牢、立場模糊、是非不分的情況,這嚴重影響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思政課教師作為傳道者、授業者、解惑者,政治站位要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深刻認識辦好思政課的意義,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掌握好一堂課的整體節奏,應精心設計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及時答疑解惑,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其次,堅持教師、學生兩個主體原則。有溫度的思政課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師生雙方有呼有應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互為前提,師生雙方不能相互獨立而存在。教師的“教”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個體差異而實施,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學生的“學”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主體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學生學習的效果就越好。教師“言”為學生之師,“行”為學生之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學生的“身”與“心”皆在課堂,師生雙方各自發揮主體作用,實現教學信息雙向傳遞,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二)堅持與時俱進、自力更生原則,彰顯“熱度”

與時俱進就是要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自立更生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辦起來。第一,堅持自立更生原則,依托院校獨特的教學資源和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課。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將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課,打造具有自身院校特色的思政課,樹立教育自信,豐富拓展了大思政課的內容體系。第二,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載體。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高校思政課建設也發生了變革,網絡熱點問題成為重要教學資源走進思政課堂。另外,教學評價機制和教師激勵機制也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而革新。在對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方面,反對只看文憑、論文的評價方式,提倡豐富科研成果認定形式。在思政課教師的激勵制度方面,提倡給予青年教師更多機會,實行不合格教師退出機制。因此,“三有”思政課要凸顯熱度,既要緊跟時代節奏,因時因勢而化,又要自力更生,打造“自有品牌”。

(三)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原則,凸顯“高度”

思政課是講思想、講政治的課。思政課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講出政治高度,作好思想引領是思政課的任務和要求。打造一門極具鮮明價值導向的思政課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的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為實現這一崇高的事業,思政課教師要以“人類工程師”的身份,積極投入思政課的建設中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基礎,遵循真善美,教人求真、引人向善、成人之美,真正實現“教書育人”。建設“三有”思政課應以正確價值導向為原則保證思政課的有效性,將新時代、新目標、新使命相結合融入思政課,充實思政課內容,將理論灌輸轉變為價值引領,在價值引領中增強學生信念感,引導學生認同主流意識形態,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新時代中國大學生的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如何,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光明前景。在教學過程中,有機滲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將馬克思主義內化于信念、外化于行動,解決好理想信念問題。

三、把握本質,探索打造“三有”思政金課的有效路徑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4],并強調思政課教師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主陣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學生成長規律,促進師生雙向互動。遵循“八個相統一”的原則,對標“金課”,有針對性地推動思政課改革。

(一)以“六要”為準則,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為“三有”思政課的建設提供保障。思政課教師應深入領悟“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這六種素養,找差距,補短板,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恒心為育人事業不懈奮斗。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對教師提高治學能力具有啟發意義。思政課教師要以“望盡天涯路”的長遠視角對自身事業進行合理規劃,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最后達到“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潤物無聲的治學境界,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方式充分展現思政課育人功能。

“三有”思政課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情懷。青年品德的完善、智力的發展,決定國家未來的命運,決定民族的成敗興衰,當青年志向與黨和人民事業高度吻合時,才能綻放艷麗的青春之花。思政課教師要想把家國情懷厚植于學生心中,自己應首先把國家、民族和人民放在心里,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融入中國夢。同時,思政課教師要做“仁師”,發自內心地愛護、理解和尊重學生,甘為人梯,奉獻自己,增加學生對自己的信任,讓思政課有“人情味”。

“三有”思政課教師應有開闊的視野,要勇于走出理論學習的象牙塔,走出教學舒適圈,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參與調研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用點上的經驗帶動面上的提升,打通思政課的“最后一公里”,讓思政課“接地氣”,增強課程的說服力、感染力。

(二)以學生為中心,遵循青年成長規律

學生的成長過程是不同階段相互銜接的過程,因此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課的內容不僅要具備政治性、學理性、價值性等特點,還應注重現實生活中細節和情節,有家國情懷和真情實感,彰顯思政課的“溫度”、“熱度”與“高度”。

教育是一門“愛人”的事業,為思政課“增溫”,讓這門課有情有義,應把學生置于課程的中心,采用他們樂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語言講好這門課,調動其學習熱情,激發他們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大愛。一方面,要賦予學生作為主要角色的高度參與感。在教學模式上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表達自我,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和“我想學”,讓學生充分體會思政課的“溫度”,實現教學主體雙方的良性互動,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另一方面,要掌握學生成長與認知規律,采取與不同階段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做好各學段的銜接與分層。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中學階段開展常識性學習教育,打牢學生的思想基礎,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開展探究性學習教育,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對照“金課”模板,讓“三有”思政課有據可循

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思政“金課”為打造“三有”思政課提供了模板。第一,在高階性上,必須堅定思政課的意識形態?!叭小彼颊n應體現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著重發揮精神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思政課教師作為高校意識形態的守護者和生力軍,要堅定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社會主義信念,為國家培養兼具政治素養、科學精神、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5]。第二,在創新性上,打造“三有”思政課要深入推進思政課在教學思路、師資力量、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方面完善頂層設計,優化工作格局,展現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新面貌、新格局、新擔當,全面提升思政課質量和水平。借助新媒體構建專業化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名師“傳幫帶”作用,教材編寫要精簡理論,突出應用,更新內容。第三,在挑戰度上,思政課教師要精心打磨教學內容,深入研讀教材,悟透重難點,在此基礎上合理提升課程難度,提高課程教學的新鮮度,讓學生踮起腳向上“夠一夠”,把思政課打造成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金課”??傊?“三有”思政課要以“金課”的標準為樣板,實現教學“配方”先進、“工藝”精湛、“包裝”時尚。

(四)遵循“八個相統一”的要求,堅持守正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對辦好思政課作出了具體部署和指導,提出“八個相統一”教學要求,“三有”思政課要以此為遵循,做到推陳出新。

第一,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保持“三有”思政課的政治高度與學理高度。在“又紅又?!彼枷朐瓌t的指導下,政治課既要講政治又要講學理,要把握大方向,達到說服他人和解釋現實的效果。第二,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讓“三有”思政課既有知識深度,又有價值高度。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要教育學生站穩人民立場,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第三,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在守正創新中打造“三有”思政課。實現這一目標要先明確“建設什么”、“批判什么”。建設的是有深度、有高度、有思想的思政課,批判的是誤導學生的錯誤思想和“一刀切”的課堂模式。第四,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讓“三有”思政課更有溫度、更加鮮活、更接地氣。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另一方面,要明白學習目的在于經世致用。思政課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基層,在更多的場景中開展思政課。第五,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思政課的創新既需要一個統一的目標和一個明確的工作思路來統籌思政課建設,還需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拉近師生距離,讓思政課更有“溫度”。第六,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讓教師與學生主動合作,宣講一場“熱氣騰騰”的“三有”思政課。第七,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用溫暖的課堂給予學生心靈上的觸動感,進一步激發學生思想進步的熱情,鍛造出堅定的信仰,盡顯思政課的“溫度”、“熱度”、“高度”。第八,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為打造“三有”思政課開發更多教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重視顯性教育,也要重視隱性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同向而行。

結語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是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打造“三有”思政課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著育人的質量和水平。因此,立足于新時代、新要求,賦予思政課更多的人情味、吸引力、政治性,讓思政課成為信仰課、人生課,切實發揮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作用。

猜你喜歡
三有思政課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從“三有”課堂到幸福學校
主題黨日活動中的“三有”機制探索
“三有”模式:服務汽修專業的中職數學教學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