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路徑探索與實踐

2024-04-27 03:08周津茹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踐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周津茹

摘要:在新時期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具備自己的語言學科特點和實施課程思政的優勢。文章通過對具體教學實踐進行分析與展示,深入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精準定位思政融入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以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實效。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580(2024)01-0052-(06)

DOI:10.19717/j.cnki.jjus.2024.01.010

課程思政是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同時,通過傳遞課程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懷、理想信念、責任意識等思政要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立德樹人不僅僅是思政課的任務,作為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英語同樣肩負著培育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現代化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在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懂中國知世界,深化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人文素養,將課程內容和育人目標結合起來,使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融合,正是課程思政的目標任務。

一、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

(一)國家政策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全面展開思想政治工作,思考如何培養青年一代,培養什么樣的人,推進“三全育人”?!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亦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納入學校課程的思政教學體系,使之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1]。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應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二)學科特點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兼具工具性、人文性與思辨性。其工具性體現在語言本身,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在中西方溝通中起著橋梁作用。人文性體現在文化素養、愛國主義、責任意識上的培養。思辨性則體現在對中西方文化對比中思辨性思維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因此,要利用大學英語的學科優勢,挖掘語言課程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價值引領融入語言知識的傳授中,使顯性知識與隱性育人相結合。

(三)課程優勢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學時長并且是面對所有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必修課。因此,該課程具有培養學生思想素質的天然優勢。其教學目標不僅是教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學習西方文化,而且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跨文化意識和思辨能力,堅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核心目標。因此,做好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既可以滿足各專業學生自身成長發展的需求,亦能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相關研究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了眾多教育學者的關注和探討。目前,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實施路徑三方面。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研究

大學英語課程受眾面廣,是學生接觸到外國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的主要途徑,思政教育尤為必要。楊金才提出高校外語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外語人才的重任,為適應國家人才需求,堅定學生理想信念、踐行正確價值觀,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必要將思政理念滲透到外語課程教學中,在促進優秀人才培養方面奠定堅實的價值基礎[2]。楊群依據課程思政內涵建構理論,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從國家發展趨勢、教學理念變革、學生全面發展需求以及思想意識轉化的角度論證了英語教學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研究

大學英語實際教學中存在注重工具性忽視人文性、思政教育缺位的現象。徐常利指出多數教師教學中只注重語言知識講授,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教材內容偏重西方文化,缺少中國元素和中國故事;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不利于育人目標的實現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要直面的主要問題[4]。郭琳認為大學英語存在教學模式仍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教師思政意識薄弱,思政融入生拉硬拽,對學生成長發展需求不關注等問題,提出了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增強教師文化涵養,滲透思政育人元素的實施策略[5]。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

圍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學者們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思政元素、評價體系等角度開展了一定的研究。文秋芳聚焦外語課程思政內涵和實施框架,建議從內容、管理、評價及教師言行四條思政鏈進行實踐操作[6]。肖維青、趙璧提出要適應課程思政的需求,就必須對現有外語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構,通過多元挖掘思政元素、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創新教學形式三方面,加強思政教學資源建設[7]。楊群從德育角度探索英語思政教學模式實施的三個路徑:重新解讀課程標準,定位思政元素;課前導入、課中討論、課后延伸全過程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在互聯網背景下建立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思政教學,推動德育教育[8]。朱成棋探討了提升教師育人能力,豐富思政育人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評價體系的實踐路徑,確保有效推進英語課程和思政育人的跨界融合[9]。

從以上對文獻的梳理來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這些研究呈現了一定的系統性和指導性,但在操作性和示范性方面仍不能滿足廣大英語教師的需求。雖然研究者們在教學實踐中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但從高職英語落實情況看,教學實效性不明顯,實際教學與思政育人“兩張皮”,兩者融合深度不夠。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切入角度的精準性、課程思政實施的有效性方面還要不斷深化研究,走出一條更寬廣的教學新路。英語教師應結合大學英語課程和各專業學生發展需求,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實踐,精準把握課程內容的思政融入點,有效融合語言教學與德育,扎實落實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一)多渠道整合思政資源——依托教材內容,搭建資源平臺,課內與課外一體

大學英語教育一度注重語言訓練,在教材編寫、教學內容等方面注重西方語言文化,“中國故事”鮮有出現。合理配置中西文化在教學內容中的比重,才能兼顧語言學習和育人價值。目前,大學英語教材多為西方文化,但中國文化比重偏低現象已有改觀。教師要以課本教材為依托,適度且有意義地挖掘各單元教學內容里的思政元素,讓思政教學有章可依。從講好中國故事入手,在教學中引導和植入傳統文化、中國元素,比如在學習“Fashion”“Entertainment”單元時,教師可以引入中國傳統服飾、國粹京劇等,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自信;通過古詩詞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民族精神,思辨性地解讀和踐行道德規范,實現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創新思辨能力協同發展,體現英語在講好中國故事中的魅力和張力。

隨著新時期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網絡教育平臺、《Hello China》微視頻節目、英文課外讀本等搭建資源平臺,立足單元主題和中心思想,充分挖掘能為課程所用的思政元素,增加其廣度和深度,實現對教材內容的有機補充。選取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的音視頻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微課、慕課、學習強國等形式傳遞中國聲音、關注國內外實事,以課外素材為助推,豐富學生英語語言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政治文化素質。

(二)多層面融入課程思政點——立足專業特色,優化教學設計,線上與線下結合

大學英語的授課對象是全校非英語專業學生,教師要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和學生職業需求,分析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環節,立足專業特色發掘思政元素。比如“Peking Opera”這篇文章,對于美術專業學生,可以通過色彩線條、圖案花紋等美學角度在藝術實踐中提升學生審美判斷、美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的能力,以增強學生作為未來藝術傳播者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些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對于體育專業學生,可以從京劇藝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體現的堅持不懈的工匠精神上升到運動員堅毅剛強、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從而促進學生鍛造勤奮好學的刻苦精神以達到育人目的。

大學英語的語言教學與德育都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應做好線上線下教學的同頻共振,精心設計各種教學活動,深度融合語言知識和育人元素。依托學習通建立英語線上學習平臺,課前發布學習任務搜集思政元素,對學生線上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整理和分析,針對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給予反饋,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課堂內在啟發與討論環節,創設主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培養學生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懷,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習與理解環節,通過知識講解傳授,增強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構建學習框架,使學生清晰掌握學習內容;在實踐與提升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反思,結合所學知識對中西文化進行比較分析,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思想價值理念的認同,提升思辨能力;課后在鞏固與拓展環節,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積極參與文化交流活動,用英語錄制講述中國故事的短視頻,通過學習通、微信及抖音等平臺線上發布,展示民族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三)多維度提升思政育人實效——強化思政意識,拓寬實踐平臺,思想與行動并重

構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關乎著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推進。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堅定的政治理想信念、清楚認識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掌握有效實施思政教學的方法及手段、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還需要通過強化教育教研、組織思政培訓、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等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意識和黨性修養;通過優質公開課和思政教學案例的分享,互相交流學習并總結經驗,鼓勵教師夯實內功,不斷豐富思政育人的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確保提高課程思政教育質量。

大學英語課程可以憑借語言學科優勢,將德育、英語學習和實踐有機融合,使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不僅進入到課堂,還貫徹到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中,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就需要課堂內引導學生通過傳統文化匯報、講中國故事、英語配音等教學活動展示語言魅力,提升思政意識;課堂外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和院系組織的各種英語比賽和文化活動,利用專業特長弘揚傳統文化;學校和社會應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習實踐的機會和平臺,組織開展愛心支教、科技下鄉、旅游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增強服務社會意識和責任擔當,使學生不斷完善個人能力并提高素養,助力提升思政育人實效。

四、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路徑案例分析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要立足課程所用教材,依托主題單元文章內容定位思政融入點,以學習傳統文化中國武術為例,通過對文章的講解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中國武術的多元化價值和文化影響力,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以下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過程的展示。

(一)教學基本情況(見表1)

(二)教學流程(見圖1)

(三)教學過程(見表2)

五、結語

大學英語課程擁有豐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資源,是實現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茖W合理開展大學英語課程德育工作,能夠傳遞正確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彰顯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思政理念。大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更新思政育人教學理念,做好每一課的教學設計,把思政元素精準融入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獲得思想啟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植入學生的頭腦中,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魅力、文化的自信和精神的給養,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實現價值導向與語言學習的整合,使英語課程承載思政教育,提高課程思政的育人實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楊金才.外語教育“課程思政”之我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0(4):48-51.

[3][8]楊群.德育視域下高?!盎ヂ摼W+”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22(10):23-26.

[4]徐常利.立德樹人視域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125-128.

[5]郭琳.大學英語教學中推行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英語廣場,2023(14):71-76.

[6]文秋芳.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J].中國外語,2021(2):47-52.

[7]肖維青,趙璧.課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材內容重構實踐——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數字資源包”建設項目為例[J].外語界,2023(1):57-65.

[9]朱成棋.跨界融合理念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路徑探析[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39-143.

猜你喜歡
實踐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探索
新形勢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時期煤礦員工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機電傳動控制》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