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至后》詩中“青袍白馬”意寓辨析

2024-04-27 03:08陳佩佩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杜甫

摘要:杜甫七律《至后》中使用的“青袍白馬”意象的具體意寓,歷代注家的注釋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且各說其是。其一認為老杜在此使用南北朝時期“侯景之亂”的典故,其二則認為老杜在此詩中用“青袍白馬”指自己在嚴武幕府任職。各注本中關于此詩“青袍白馬”的意寓有不同的注釋,導致讀者在理解此詩頷聯“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一句時產生困惑與異議。因此,辨析“青袍白馬”的意寓,有助于正確領會此詩詩意。通過結合《至后》成詩背景、詩人當時境遇和心態進行辨析,按以“幕府任職說”為是。

關鍵詞:杜甫;《至后》;青袍白馬;意寓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580(2024)01-0095-(05)

DOI:10.19717/j.cnki.jjus.2024.01.017

偉大詩人杜甫一生憂國傷時、同情苦難中的底層民眾,同時他也是一位對故鄉、親人飽含深情的至情之人。廣德二年(764)冬,杜甫從嚴武幕府暫回草堂休假期間,寫了《至后》一詩,詩中表達了他對故鄉、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全詩如下:

冬至至后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1]

此詩首、頸、尾三聯寫出詩人時下所見所感:冬至過后,一天之內白晝時間變長,時令的變化使杜甫更感時光流逝之迅速,詩人遠在劍南蜀地又將度過一年,離鄉越久對故鄉洛陽的思念之情更盛。不知不覺中,堂前梅花又到含苞待放之時,詩人想到自己與兄弟兩地相隔,相見實難。因此引起了無限思鄉懷人的愁緒,詩人愁悶到了極點,本欲寫詩遣懷,誰知詩成吟詠,反而更覺凄涼寂寞。而“青袍白馬”所指具體對象為何,歷代注家的解讀中有侯景典故和幕府任職兩種觀點,且對頷聯“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的解讀產生影響,造成對全詩的情感解讀有所不同。

一、侯景之典說

第一種觀點認為杜甫此詩中“青袍白馬”采用了南北朝時期“侯景之亂”的典故。據《南史》:“先是,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景渦陽之敗,求錦,朝廷所給青布,及是皆用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馬,青絲為轡,欲以應謠?!保?]后便多以“青袍白馬”喻叛亂或亂臣賊子。據此,黃生認為《至后》中:“三句蓋用此事,喻祿山之亂?!泻我庹?,謔之之辭。如‘盜賊爾猶存,則怪之之辭也?!边€言杜甫受庾信影響:“庾信《哀江南賦》:‘青袍如草,白馬如練紀實事也。公詩多用庾語?!辈⒄J為此處“青袍白馬”與另幾杜詩中“紛紛乘白馬”“青絲白馬誰家子”“青袍白馬更有何”出處并同 [3]。浦起龍認為:“青袍白馬,用侯景事,指史思明也?!保?]蕭滌非《杜甫全集校注》引清代顧宸的觀點:“庾子慎《亂后行經吳御亭》曰:‘青袍異春草,白馬即吳門。庾開府《哀江南賦》云:‘青草如袍,白馬如練。天子履端廢朝,單于常圍高晏,公正用此語。以侯景喻安、史之亂?!保?]蕭滌非亦認為:“此以侯景故事指各處藩鎮拒命的畫面?!断幢R》‘青袍白馬更何有,亦用侯景喻安、史?!保?]

二、幕府任職說

第二種觀點認為杜甫在此詩中以“青袍白馬”自指在嚴武幕府任職。仇兆鰲注此詩“青袍白馬,劍南幕府也”,并指出與《洗兵行》“青袍白馬更何有”所引《侯景傳》不同。仇注還引朱鶴齡的觀點:“朱注以公詩‘青袍也自公‘歸來散馬蹄為證,皆指幕府言。曰‘有何意,言志不得自展也。舊注以青袍白馬比安史,則‘有何意三字,卻說不去矣?!保?]楊倫《杜詩鏡銓》在“青袍白馬有何意”句下注“謂為幕職”[8]。孫潛《杜詩全譯》沿用仇注中幕府任職的含義,并指出此為杜甫“在節度使幕府中任職的休假生活”所作[9],休假說的應是杜甫于廣德二年秋請從幕府暫歸草堂。杜甫在嚴武幕府雖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但實際是為嚴武的參謀,地位并不高。當代張忠綱在其《全唐詩大辭典》中對“青袍白馬”一詞的釋義之一為“品級低微的閑官”[10],并以《至后》全詩為例,可見亦認為此詩“青袍白馬”指杜甫任嚴武幕職。陳貽焮《杜甫評傳》、張志烈《杜詩全集》以及陳尚君《杜甫為郎去蜀考》等提及此詩時亦均采用此“幕府任職”之說。

三、按以“幕府任職說”為是

持以上兩種觀點者各有其論證,但結合杜甫寫《至后》一詩的社會背景、詩人當時經歷和心態進行辨析,以“幕府任職說”來理解《至后》詩“青袍白馬”更為貼切合理。

首先,持“侯景典故”一說的各版注解,對使用此典故具體所指的對象存在差異。黃生認為是喻安祿山之亂,浦起龍認為指史思明也,顧宸認為以侯景喻安、史之亂,蕭滌非認為以侯景故事指各處藩鎮拒命的畫面。一說是喻史思明,一說是喻安祿山,一說認為是“安史”合指,另一說指“各處藩鎮拒命”。杜甫在其詩文中,使用的典故和意象力求準確和嚴謹,一般都會有明確的指向性,現持“侯景典故說”的諸家注釋,對其具體所指對象的解釋存在差異,已經使其成為一值得商榷的問題。

據史書記載,安史之亂在寶應二年(763)春基本平息,距離廣德二年(764)冬至已隔一年有余。再看廣德二年的大事件,正月,“吐蕃之入長安也,諸軍亡卒及鄉曲無賴子弟相聚為盜;吐蕃既去,猶竄伏南山子午等五谷,所在為患?!蓖?,又發生仆固懷恩之亂,“仆固懷恩既不為朝廷所用,遂與河東都將李竭誠潛謀取太原;辛云京覺之,殺竭誠,乘城設備。懷恩使其子瑒將兵攻之,云京出與戰,瑒大敗而還,遂引兵圍榆次?!逼凸虘讯鞣刺仆⒆源碎_始。七月,“大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帥、臨淮武穆王李光弼……及在徐州,擁兵不朝,諸將田神功等不復稟畏?!敝涟嗽?,“仆固懷恩引回紇、吐蕃十萬眾將入寇,京師震駭,詔子儀帥諸將出鎮奉天?!本旁?,“丙申,鎮兵作亂,掠官府及居民,終夕乃定?!笔?,“懷恩引回紇、吐蕃至晞州,白教德、郭晞閉城拒守。庚午,嚴武拔吐蕃鹽川城。仆固懷恩與回紇、吐蕃進逼奉天,京師戒嚴?!保?1]由此可知,廣德二年唐王朝主要面臨著仆固懷恩之亂、吐蕃入侵以及地方官員拒命、鎮兵作亂的局面。

杜甫詩對歷史事件“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12]而被稱為“詩史”,杜甫對國家大事、所逢時局呈動態關注。在此以與《至后》同為廣德二年所作的幾首詩為例,清秋時節所作《村雨》:“世情只益睡,盜賊敢忘憂?!薄毒胍埂罚骸叭f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币约吧栽缬凇吨梁蟆匪鞯摹冻醵吩娭杏小案筛晡促认ⅰ?,杜甫在這些詩中表達他為吐蕃擾國之事憂心不已,詩中提到的“盜賊”“干戈”均指當時的吐蕃之亂?!吨梁蟆吩娮饔谝陨蠋自姾蟛痪?,若“青袍白馬有何意”在此以侯景之典故喻反賊或戰亂,則指當時仆固懷恩反叛、吐蕃來勢洶洶的戰亂時局更為恰當。但若按此解釋,則與下句“金谷銅駝非故鄉”意義不連。金谷,石崇《金谷詩序》:“余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保?3]酈道元《水經注》:“谷水右東,左會金谷水,水出太白原,東南流歷金谷,謂之金谷水,東南流經晉衛尉卿石崇之故居?!保?4]銅駝,陸機《洛陽記》:“漢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頭,夾路相對?!保?5]《太平御覽》輯:“華氏《洛陽記》曰:‘兩銅駝在官之南街,東西相對,高九尺,漢時所謂銅駝街?!保?6]可知金谷、銅駝均為洛陽風物,杜甫“金谷銅駝非故鄉”句以“金谷”“銅駝”借指洛陽,意指故鄉洛陽因遭戰亂已不復當年之貌。但據史料可知,洛陽所遭戰亂為天寶十四年(755)至寶應元年(763)間發生的安史之亂,而非廣德二年間的仆固懷恩之亂和吐蕃之亂。因此若以“青袍白馬有何意”意為借侯景典故指戰亂,與下句“金谷銅駝非故鄉”釋義不能相通。

陳佩佩:杜甫《至后》詩中“青袍白馬”意寓辨析

其次,杜甫詩歌造詣之深,善于在不同的心境下賦予同一意象豐富寓意和雋永意味,用以充分表達個人當時的心態和情感。例如,杜詩中“鷹”意象的涵義隨著杜甫生活和心態的變化有所不同?!懂孃棥芬辉娮饔诙鸥υ诼尻柕那嗄陼r期,年少時期詩人意氣風發,詩中以雄鷹的豪縱不凡自比,寄托詩人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侗闭鳌纷饔诎彩分畞y爆發之后,詩云“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以鷹喻驍勇善戰的兵士?!毒春喭趺鞲酚衷啤绑K病思偏秣,鷹愁怕苦籠”,此詩作于杜甫寓居成都時期,此時詩人已經處在老于窮困疲于奔波的晚年時期,以 “鷹”自喻,表達自身的孤寂和悲涼心境??梢?,“青袍白馬”在杜詩中也具有不同意寓,蘊含著詩人不同的情感。

持“侯景典故說”的觀點論者,認為《至后》詩中“青袍白馬”與《遣憂》“紛紛乘白馬”、《洗兵馬》“青袍白馬更何有”、《青絲》“青絲白馬誰家子”中的意寓和情感相同。但辨析作此三首詩時杜甫的處境、生活狀態和個人心態后,會發現《至后》與另外三首不同,“青袍白馬”之寓意所指也并非相同。

《洗兵馬》作于乾元二年(759)春,當時唐軍重挫安史叛軍,安慶緒被困于鄴城,且在此之前,唐軍已于至德二年(757)九、十月分別收復兩京。杜甫聞此捷報激動不已,欣喜寫下《洗兵馬》。侯景之亂最終被蕭繹平定,詩中云“青袍白馬更何有,后漢今周喜再昌”,有預示安史叛亂終將如侯景之亂被平定鎮壓之意,同時寄予杜甫盼望皇帝中興國家的政治期待?!肚矐n》作于廣德元年(763)十一月。這年十月,“吐蕃寇涇州,刺史高暉以城降之,遂為之鄉導,引吐蕃深入,過邠州,上始聞之。辛未,寇奉天、武功,京師震駭?!薄耙液?,吐蕃寇盩厔,……丙子,(皇帝)出幸陜州,官吏藏竄,六軍逃散,……射生將王獻忠擁四百騎叛還長安,脅豐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薄拔煲?,吐蕃入長安,高暉與吐蕃大將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禮之孫承宏為帝?!笔辉掠职l生“宦官廣州市舶使呂太一發兵作亂,節度使張休棄城奔端州。太一縱兵焚掠,官軍討平之。吐蕃還至鳳翔,節度使孫志直閉城拒守,吐蕃圍之數日”[17]。僅十月到十一月,就發生了高暉以城降敵、代宗出奔陜州、吐蕃攻入長安、高暉勾結吐蕃另立新帝、王獻忠脅豐王李珙叛國、呂太一借機作亂等幾件大事。杜甫這年十一月正在閬州,得知此京陷帝奔、內憂外患的消息,寫下《遣憂》:“亂離知又甚,消息苦難真。受諫無今日,臨危憶古人。紛紛乘白馬,攘攘著黃巾。隋氏留宮室,焚燒何太頻?!鄙鲜鰜y國之賊,都是詩中“紛紛乘白馬,攘攘著黃巾”所指代詠嘆的對象,此處“白馬”用侯景叛亂的典故寓意正當其實?!肚嘟z》作于永泰元年(765)冬。這年九月,仆固懷恩又誘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奴剌數十萬人同時入寇,懷恩趁吐蕃等入犯之際阻兵犯順,但在中途得急病而返,幾日后死于靈武鳴沙。杜甫在這年春夏間離蜀東下,冬天時到達云安。雖然杜甫時刻心系實事,但他此時畢竟距靈武較遠,或許因為消息滯后,或因懷恩手下刻意隱瞞消息,杜甫這時只知仆固懷恩繼廣德元年引吐蕃攻陷長安之后再次引誘外族入侵卷起戰爭,尚未知仆固懷恩已于九月去世。因此寫《青絲》一詩:“青絲白馬誰家子,粗豪且逐風塵起。不聞漢主放妃嬪,近靜潼關掃蜂蟻。殿前兵馬破汝時,十月即為齏粉期。未如面縛歸金闕,萬一皇恩下玉墀?!庇麆裾f仆固懷恩歸順朝廷,詩中“青絲白馬誰家子”以侯景比仆固懷恩,控訴仆固懷恩的叛國行為。

再看《至后》,此詩作于廣德二年(764)冬。這年九月,劍南節度使嚴武破吐蕃七萬眾,拔當狗城,邠寧節度使白孝順德敗吐蕃于宜祿。十月,嚴武拔吐蕃鹽川城,郭子儀等又相繼攻仆固懷恩之黨,亦使其受重創。此階段的平亂中,唐軍正處于優勢,局勢尚為可觀。再看杜甫這邊,嚴武于廣德二年正月再次鎮守蜀地,后又“表甫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18]。至于杜甫入嚴武幕府的時間,根據詩篇《揚旗》原注:“二年夏六月,成都尹嚴公置酒公堂,觀騎士,試新旗幟?!边@年六月杜甫與嚴武一同觀旗,推知杜甫在廣德二年夏天已在嚴武幕府任職。但杜甫入幕職不久,杜甫就在詩文中流露出“高人入幕,落落難堪”的情緒[19],特別是這年入秋以后,杜甫的詩歌便開始轉向對幕府生活的描寫、內心苦悶的反映以及辭官退隱的期望。如“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主將歸調鼎,吾還訪舊丘”(《立秋雨夜中所作》)、“幕府秋風日夜清,澹云疏雨過高城”(《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宿府》)、“滄溟恨衰謝,朱紱負平生。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獨坐》)。深秋時節又作《到村》,詩中寫自己“老去參戎幕,歸來散馬蹄”,因為愁苦于幕府拘束,表示自己“暫酬知己分,還入故林棲”,入幕是為了酬答嚴武知己的情分,最后還是希望能辭幕職,歸故林。后又作《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中,直接向嚴武吐露自己想辭別幕府回歸草堂的愿望。杜甫在詩中寫到自己在幕府辦公的日常是“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又言明來幕府的原因是“禮甘衰力就,義忝上官通”,但居于幕府的生活又“平地專欹倒,分曹失異同”“束縛酬知己,蹉跎效小忠”。在嚴武幕府任職,因為在幕府中與同僚意見不同相處不快,又疲于幕職規矩束縛,杜甫常常感到郁悶,迫切希望嚴武能“會希全物色,時放倚梧桐”,成全自己回歸草堂過逍遙自適生活的愿望。這年初冬,杜甫請假得以暫歸草堂,但不久后又回到幕府供職。從草堂回到幕府,杜甫又要面對幕職的繁禮瑣事、與幕府同僚的不和諧關系。此外,在嚴武幕府期間,杜甫不少時間都是陪嚴武出游觀光、賦詩譴興,甚少履職[20],這與杜甫當初入幕府想為嚴武鎮蜀之事履職進言的初衷也相去甚遠,事與愿違的愁苦在杜甫心中揮之不去,杜甫便是在此種心境之下作《至后》一詩。

綜上可知,《至后》成詩背景與《遣憂》《洗兵馬》《青絲》不同,杜甫的個人境遇與心態也與之不同,那么在《至后》“青袍白馬”中,詩人寄予的寓意與這三首詩也不一定相同。反之,《至后》與廣德二年秋所作的《到村》《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二詩成詩時間相近,當時的社會時局、詩人的境遇與個人心態等亦相同,因此《至后》中“青袍白馬”應與《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中“青袍也自公”,《到村》中“歸來散馬蹄”的“青袍”“白馬”一樣,寓意杜甫“幕府任職”的經歷更為恰當。

此外,從更高視野來看,杜甫在成都居于草堂時算得上杜甫一生中相對安穩的時期,在流寓蜀中時期杜甫“描寫日常生活,吟詠平凡事物的詩較多”[21]。雖然杜甫依然時刻關心國家局勢和社會現實,但在蜀中畢竟遠離朝廷,遠離政治中心,“杜詩的重心由關注現實漸變為反觀自身,杜甫的自我審視也得以凸顯與強化?!保?2]因此,這時期杜甫更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和對自我內心的審視。杜甫作《至后》一詩時,社會局勢處于較為平緩的時期,而反觀杜甫自身,他對自己在幕府的生活并不得意,或許他心中已經暗自打算辭去幕職,正在官與退之間抉擇,比起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杜甫對自己任幕職不得志的情感抒發應當更加強烈。綜上,《至后》詩中“青袍白馬”當以“幕府任職說”更恰當,“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意在言杜甫在嚴武幕府志不得展,又想到故鄉洛陽因遭戰亂非昔日之貌,自己歸返洛陽與兄弟團聚更遙遙無期,詩人當下苦悶情緒更添一籌,與全詩上下的情感傾向更一致。

杜甫在其詩中善陳實事也使杜詩得“詩史”之名,因此當杜詩中使用的典故或意象可能與“安史之亂”有關聯時,往往傾向于將其與“安史之亂”等聯系起來。但杜詩藝術登峰造極,賦予典故或意象生動貼切的意寓亦是杜詩的顯著特點,杜甫詩歌中也流露著強烈的個人情感和自我審視,在解讀時要關注杜甫詩歌情感的豐富性,綜合詩歌成詩背景、詩人當時境遇和個人心態等多方面因素得出最為準確的釋義,準確理解杜詩詩意。

參考文獻:

[1][5][6]蕭滌非.杜甫全集校注[M].卷十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3328-3330.

[2]李延壽.南史[M].卷八十.北京:中華書局,1975:1999.

[3]黃生.杜詩說[M].卷十二.合肥:黃山書社,1994:459-460.

[4]浦起龍.讀杜心解[M].北京:中華書局,1961:618.

[7]仇兆鰲.杜詩詳注[M].卷十四.北京:中華書局,1979:1199.

[8]楊倫.杜詩鏡銓[M].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548.

[9]孫潛.杜詩全譯[M].第十四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21:1147.

[10]張忠綱.全唐詩大辭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9:737.

[11]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7161-7168.

[12][21]莫礪鋒.杜甫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6-166.

[13][15]樂史.太平寰宇記[M].卷三.北京:中華書局,2007:47-53.

[14]陳橋驛.水經注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7:393.

[16]李昉.太平御覽[M].卷一百九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60:943.

[17]司馬光.資治通鑒[M].卷二百二十三.北京:中華書局,1956:7150-7158.

[18]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738.

[19]陳貽焮.杜甫評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826.

[20]楊勝寬.“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杜甫在嚴武幕府的心境、處境與作為[J].杜甫研究學刊,2022(2):19-32.

[22]魏景波.杜甫流寓蜀中時期的地理感知與身份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05-22,(1).

[23]張志烈.杜詩全集今注本[M].第3卷.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1264.

[24]陳尚君.杜甫為郎離蜀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1):72-80.

猜你喜歡
杜甫
絕 句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
父親最愛的杜甫,在中年等我
跟著杜甫游成都
杜甫改詩
《杜甫 秋興一首》
杜甫與五柳魚
絕句
杜甫的維穩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