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

2024-04-28 10:24蘇紅胡許悅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蘇紅 胡許悅

摘? ? 要:相比初始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尤為重要?;谛畔⑸鷳B理論,文章對江西省106位高校思政課教師進行調研,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社會影響、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教學理念對其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的影響。結果表明,上述變量均顯著正向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文章為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和針對性的管理思路。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信息生態理論;持續使用意愿

中圖分類號:G451;G6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5-0009-04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1]?,F有研究和實踐證明,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能夠提升講道理的親和力,克服思政課教學中的困境[2],實現教師、學生、媒體的多維互動[3],凸顯學生主體地位[4-5],滿足學生主體性訴求[6],從而增強教學的實效性[7-8]。

然而,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持續地運用,而非僅僅是初始使用。初始使用只是現代信息技術吸引潛在用戶的第一步,相比之下,用戶的持續使用是現代信息技術發揮真正價值的關鍵。因此,研究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持續使用意愿及其影響機制具有實際意義。

盡管既有研究從技術接受模型、技術接受與使用統一理論等視角探討了教師信息技術使用行為,證實了社會影響、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主觀規范等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使用行為意向有顯著影響[9]。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現代信息技術使用行為是在一個系統和復雜的信息生態環境下完成的?,F有研究大多從信息生態中的某個單一視角展開研究,較少從信息生態的分析視角對高校思政課教師信息技術使用行為進行探析。與初始使用行為相比,目前,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行為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因此,文章以信息生態理論為基礎,研究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干預和管理方法。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一)理論基礎

信息生態是指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整體[10]。信息生態學作為一門學科,以相關信息與生命個體及所處環境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其核心目標是推導出整個生態系統的生成、演變與發展規律。信息生態理論借鑒了生態學和系統學的觀點,研究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環境之間的關系[11]。在教育領域,信息生態理論主要用于分析信息技術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這一理論為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實踐者提供了一種全面的視角來理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通過分析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環境之間的關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設計和實施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行為與信息生態密切相關。通過借鑒信息生態理論,人們可以從信息生態要素的視角來理解這種持續使用行為,即將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行為的構成要素劃分為主體要素、技術要素和環境要素,從信息人、信息技術和信息環境多個層面入手,探究這些要素之間的作用機理,從而提出有效的干預和管理措施。

(二)研究假設

1.主體要素與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的關系

教師作為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主體要素,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自我效能感和教學理念對教師的持續使用意愿產生重要影響。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身能夠有效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信心和信念。如果教師具備較高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可以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并且相信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師更有可能持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理念包括對教育和教學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對學生學習目標和需求的看法。如果教師認為現代信息技術對實現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那么教師更有持續使用的意愿?;诖?,文章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自我效能感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假設2:教學理念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2.技術要素與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的關系

技術要素作為現代信息技術本身的特性和功能,具有易用性和有用性等屬性。根據經典的技術接受模型[12],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決定技術被接受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思政課教師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技術的易用性對教師的持續使用意愿有重要影響。如果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工具的界面友好、操作簡單、功能明確,教師能夠輕松上手和熟練運用,那么教師更有可能持續使用這些技術。此外,技術的有用性也是決定教師持續使用意愿的關鍵要素。如果技術能夠與思政課的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相匹配,并且對教師的教學實踐有實際幫助,那么教師更有可能持續使用這些技術?;诖?,文章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感知有用性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假設4:感知易用性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3.信息環境與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的關系

信息環境是指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所處的網絡環境、信息技術資源、信息獲取渠道等相關條件。其中,技術支持和社會影響對教師的持續使用意愿產生重要影響。如果高校提供了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穩定的網絡連接和支持教學的在線平臺,那么教師更有可能持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此外,社會影響也會對教師的持續使用意愿產生影響。如果高校制定了相關的教育政策,提供了培訓和支持措施,鼓勵和推動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那么教師更有動力和意愿持續使用這些技術?;诖?,文章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5:技術支持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假設6:社會影響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測量

1.因變量

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是本研究的因變量。通過“你以后是否愿意持續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測量,為二分類變量,即愿意持續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賦值為1,反之,則賦值為0。受訪者愿意持續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平均值為0.75,表明大部分受訪者愿意持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2.核心自變量

本研究將“自我效能感”“教學理念”作為主體要素的衡量指標,“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作為技術要素的衡量指標,“技術支持”“社會影響”作為信息環境要素的衡量指標。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分值1、2、3、4、5分別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和非常符合。具體各變量及其測量見表1。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對江西省專兼職高校思政課教師進行問卷調研。選取南昌市、贛州市、九江市、上饒市為調研城市,在每個市隨機抽取2所高校發放調查問卷。為了獲取準確數據,調研問卷一對一發放,調研的主要內容為教師的基本信息、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使用情況及持續使用意愿、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使用影響因素。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問卷138份,回收率為92%,有效問卷106份,有效率為76.8%。

其中,男性占37.74%,女性占62.26%。從年齡分布看,主要為36~55歲,占74.53%,35歲以下占16.98%,55歲以上占8.49%。從教齡分布看,1~3年教齡占11.32%,4~10年教齡占33.02%,11~20年教齡占33.96%,21年及以上教齡占21.70%。從職稱分布看,講師及副教授為主,占83.02%,其他未評職稱者占2.83%,助教占9.43%,教授占4.72%;從學歷分布看,碩士占63.21%,博士占31.13%,本科占5.66%。從所授課程看(存在一位教師教授1門或多門課程的情況),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教師占14.15%,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師占12.26%,教授“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占59.43%,教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教師占26.42%,教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的教師占9.43%,教授“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占31.13%。

(三)回歸分析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為二分類變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把自我效能感、教學理念、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技術支持、社會影響納入方程。結果顯示,霍斯默—萊梅肖檢驗顯著性為0.619,大于0.05,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高。各變量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見表3),且系數均為正,說明其正向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假設1、假設2、假設3、假設4、假設5、假設6得到驗證。

四、分析與討論

(一)信度與效度檢驗

運用SPSS26.0 軟件對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統計結果顯示,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96,高于0.7,各變量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均在0.8以上,說明量表內部一致性較好,問卷信度較高。Bartlett 球形度檢驗的 P 值為0,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轉法檢驗量表效度,所有測量題項在各自歸屬變量上的因子載荷系數均大于 0.5,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構建效度。

(二)相關性分析

對各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檢驗。結果顯示,社會影響、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教學理念與持續使用意愿呈顯著正相關。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各變量關聯性較好,契合研究假設,研究具有合理性(見表2)。

五、結論與啟示

文章以106位高校思政課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其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進行研究。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社會影響、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教學理念與持續使用意愿呈顯著相關?;貧w分析顯示,社會影響、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教學理念正向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這說明,從社會影響因素看,學校的教育政策、培訓和支持措施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有著促進和推動作用。從技術因素看,如果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工具界面友好、操作簡單、功能明確,那么教師會傾向于持續使用這些技術;同時,如果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與高校思政課的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相匹配,并且對教師的教學實踐有實際幫助,那么教師會持續使用這些技術。從教師個體看,如果教師具備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認為現代信息技術對于實現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需求起到積極的作用,那么教師會持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本研究結論為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提供啟示。

第一,重視信息環境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的作用。宣傳推廣、同事交流、領導重視等測量社會影響的因素正向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社會影響越高,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越大。因此,為提高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的持續使用意愿,學校應配備完善的現代信息技術軟硬件設備,為思政課教師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及技術培訓。同時,應注重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典型案例進行宣傳,形成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機制,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獲取技術支持和啟發。

第二,注重教學技術軟件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在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過程中,學生是否喜歡,教師能不能同時兼顧技術與教學、能不能有效實現互動、能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等測量感知有用性的因素正向影響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教師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越高越愿意持續使用。如果教師掌握技術困難、感覺技術的使用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沒有作用,使用過程中增加了工作量,那么就會傾向于放棄持續使用。事實上,教師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教學實效,而教學實效源于師生、生生之間的充分交流和互動。因此,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在配備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設備及軟件時,應充分考慮技術本身的實用性、易用性因素,過于煩瑣的技術可能只會造成表面“喧鬧”而并不能改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體驗,應避免陷入技術“繁榮”陷阱。

第三,注重高校思政課教師自我效能感及教學理念的提升。教師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是否有成就感、是否有信心處置突發狀況、是否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充滿信心等測量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正向影響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自我效能感越高,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越大。同時,教師是否經常嘗試新事物、對信息技術是否認可、感覺信息技術是否重要等測量教學理念的因素也正向影響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因此,高校應注重提升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及教學理念。一是提供系統化的培訓計劃,通過開展知識技能培訓和實踐操作培訓提升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技巧及教學設計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提升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同時提供進階培訓,為已經具備一定技能的教師進行個性化指導。二是引導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技術融合,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持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的教學相融合,更好地促進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以信息生態理論為基礎,從信息生態的視角探討了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并實證分析了不同影響因素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行為的作用機理。這一研究為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持續使用意愿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和針對性的管理思路。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2]? 葉承芳.MOOCs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挑戰與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2):43.

[3]? 戴麗蘭.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關于創新教育芻議[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8(12):5.

[4]? 高地.“慕課”:核心理念、實踐反思與文化安全[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78.

[5]? 溫新榮.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的挑戰及對策[J].高教論壇,2018(12):9.

[6]? 房書帆,丁成.“慕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5):36.

[7]? 馮文艷,戴艷軍.彈幕語言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親和力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8(2):99.

[8]? 王永章,葉維明.“三微融合”提升疫情防控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教學實效[J].思想理論教育,2020(3):62.

[9]? 隋幸華,趙國棟,王晶心,等.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湖南省部分高校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20(5):129.

[10]? ZHONG Y X. Information Ecology[J]. Proceedings, ?2017,1(3):139.

[11]? 靖繼鵬,張向先.信息生態理論與應用[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7:13.

[12]? FRED D D, RICHARD P B, PAUL R W.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 Management science,1989, ?35(8):1000.

編輯∕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3-07-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09-16

作者簡介:蘇紅,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高等教育理論與方法;胡許悅,女,助教,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基于信息生態理論的高校思政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使用行為及效果評價研究”(20SZ07)

猜你喜歡
現代信息技術
數字林業建設的現狀與思考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物理實驗自主學習模式研究
基于網絡的資源型教學模式功能淺談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初中政治課堂的具體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藝術教學的整合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教學的工作綜述
高中政治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整合的思考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武術教學中的應用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