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美育功能的價值呈現與實踐路向

2024-04-28 10:24趙雪黃逸超鄭甲平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美育新時代

趙雪 黃逸超 鄭甲平

摘? ? 要: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必須回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吁求,以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理論為根基,培育具有自由獨立、躬身尚行之中華美學精神的時代新人?!皠趧觿撛烀馈北憩F為主體自由精神的“物化開顯”與客體有用之物的“屬人之性”。新時代思政課承載著生命美、生態美、社會美與人類美的價值意義,而勞動美學理論賦能新時代思政課培育“身心和諧完整人”“道德高尚社會人”“數字虛擬勞動人”的美育實踐路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美育;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思想;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5-0022-05

一、引言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與戰略定位,將“勞動”置于治國理政的戰略謀劃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必須“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1],高喊出奮斗成就夢想的時代最強音,渲染出“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濃厚氛圍,營造出勞動最美的崇高風尚。這為當代中國以更為獨立自由、崇高豁達的審美精神追求譜寫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提出了根本性的價值遵循與發展方向。這意味著,新時代思政課要發揮“勞動創造美”的主陣地作用,引領當代青年深諳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理論的價值要義,使當代青年在宏闊的歷史空間、廣闊的勞動空間中通過實踐成長為具有崇尚自由之獨立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時代新人,厚植勞動奮斗的價值底色,擘畫勞動成就夢想的理想光譜。

二、理論基點: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理論的核心要義

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理論從“美的起源”與“美的表現”2個方面指出了美源于勞動的科學論斷,在人類宏闊的歷史坐標中揭示出勞動美關涉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存在論意蘊。

(一)勞動創造美

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理論始終將人類對美的價值追求內嵌于人類豐富感性的勞動實踐過程中,認為勞動實踐在宏闊的時間場域與空間場域中不斷滋養人、發展人,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勞動創造美”。馬克思早年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O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

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中所提出的“勞動創造美”的觀點,在T. H.摩爾根(T. H. Morgan)關于古代社會的人類學研究中不斷地被證實,進而科學地揭示了美的根源在于感性的、對象化的物質勞動,其在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中表現為不同的樣態,含義有二:一方面,勞動本身就是美,它與懶惰貪婪相敵對;另一方面,勞動創造美的事物。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The Part

Played by Labour in the Transition from Ape to Man)一文中詳盡地闡釋出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他認為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于能否運用勞動工具,并且指出勞動工具及勞動分工的復雜程度與人類發展的復雜程度具有內在一致性。而美作為人的本源性需求,其變化發展與人類勞動的變遷也具有內在一致性??梢哉f,人類對于美的本源性需求必須通過對象化的勞動實踐才能得以滿足。事實上,人類社會就是在美的需求不斷被滿足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出各類精彩紛呈的不同文明、彰顯出不同民族的精神氣質。

(二)勞動美在主體自由精神的“物化開顯”

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理論始終將人類積極主動的自由創造作為勞動美的核心要義。一方面,人的類本質在于自由自覺地勞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類積極自由的創造性活動是人類得以超越外在必然性約束,超脫物化藩籬與異化境遇,進而實現自由發展的根本途徑。人與動物的類本質區別就體現為人類追求自由的內在精神建構,通過改造自然、變革世界的對象化活動開顯出來。當人類積極主動地運用自身的肉體組織器官與情感意愿等心智機能共同“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蘊藏著的潛力發揮出來,并且使這種力的活動受他自己控制”[2],這個過程既是人類克服現實障礙、創造無限可能的外在實踐過程,更體現出人類主體突破局限、創造歷史的自由精神??梢哉f“人的自由本質恰恰體現于突破有限勞動的無限創新進程中”[3]。另一方面,人類需要的無限多樣性決定了人類追求自由的實踐過程具有多樣性與長期復雜性。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認為人之自由的類本質具體表現為“現實的人”豐富多樣的、具體感性的對象化活動。這就意味著各民族國家因不同的國情世情,實現自由的實踐道路不盡相同,實現自由的水平層次也不盡相同,但卻無一例外地體現出自由成為各民族國家共同的價值追求。

(三)勞動美在客體有用之物的“屬人之性”

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理論認為人類自主創造的實踐活動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換言之,人類社會的形態更迭也是人類自主創造、積極作為、創制文明的歷史進程。事實上,正是人類發明創造出各類勞動成果以更好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提升生產能力水平、拓展生存發展空間、調整變革社會關系才有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與不斷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言:“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盵4]可見,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勞動工具的發明創新與人類自我的成長壯大具有內在一致性。人類勞動實踐所創造出的一切勞動成果只有能夠滿足人類豐富多元的具體需要才能呈現出文明的價值底色??梢哉f,拓展人類發展空間、發揮并實現人類的多元潛能便成為馬克思主義勞動解放理論的審美訴求。只有在勞動滿足人類多元需求的立場中,才能切實領悟馬克思主義勞動解放理論的全球視野與人類關切,才能真正領悟馬克思主義贊頌推崇人類勞動創造的文明意義。

馬克思以“美的勞動”代表人類勞動的本質特性,由此根本更新了美學原理。美的勞動觀念依托現實生產方式的歷史辯證運動,區別于之前哲學家的空想社會主義與代表資產階級的浪漫主義美學,從而成為科學社會主義揚棄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異化勞動)的價值理想,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美學觀點,并因此使美學在辯證唯物史觀的價值觀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因而,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不能僅僅被視為一個流派,更是迄今無法逾越的現代哲學美學“制高點”。

三、價值呈現:勞動美學理論賦能思政課美育功能的意義承載

在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思想的理論視域中,勞動美是“現實的個人”在具體豐富的生活實踐場域中趨向人類自由價值的生命展開,彰顯出“現實的個人”建構自身理想世界的崇高向往與內在動力。新時代思政課挖掘明德成人的美育向度,必須基于勞動創造所具有的主體性意義,才能真正使思政課所具有的成人達己、豐盈精神、凈化靈魂的審美意義得到充分彰顯。

(一)勞動美關切生命美,培育青年學生身心和諧的生命健康觀

生命健康觀倡導人類以自然樸素的生活方式,始終堅持“大健康”的生命健康理念,全方位地預防關照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狀況,主動預防、積極防范各類疾病或意外風險,維持樂觀開朗、豁達包容的積極心態,最終實現身心和諧、健康積極的生活狀態[5]。在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的理論視域中,健康不僅意味著人類肉體器官組織的正常運行,更意味著展現生產生活更多可能性的強大自然力,同時也意味著“勞動的生命”因突破生存局限、趨向完滿的超越意義而彰顯出自由精神的審美愉悅與文明底色。身體健康是人的本質狀態。生命在健康的本質狀態中“就有更多的事要做”[6],就能夠在勞動實踐中不斷發展人的力量,展現人的身體美,磨煉人的心智性格,展現人的心靈美,獲得自我創造與突破的審美體驗。因此,勞動超越主體占有“感性產品”所獲得的片面享受,賦予了主體追問終極價值、獲得審美體驗、守望生命意義的全部生存場域??梢?,身心協同、全面發展是主體“勞動享受”、獲得審美愉悅的全部內涵所指。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人的本質在于人之身體與心靈的完整性,并對自己“全面本質”的“真正占有”。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人們只有了解英法兩國工人的鉆研精神、求知欲望、道德毅力和對自己發展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想象這個運動的合乎人道的崇高境界”[7]290?;诖硕_展的思政課不僅要引導青年學生明確勞動是形塑人之軀體肌肉力量美的實踐途徑,更要引導人之意識精神的“創造天賦”在既定社會的時空場域中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

(二)勞動美關注生態美,培育青年學生萬物共生的生態文明觀

生態文明觀是人類在宏闊的社會歷史空間中就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所形成的積極的價值判斷。其內蘊著人類與自然萬物之間達成的一種物我交融、渾然天成、和諧共生的有機關聯。這種有機關聯從生命倫理的高度將人與自然的關系重新調整為“天地并生,萬物為一”的平衡狀態,實現人與自然生命交融、和諧共生的和合之美。這不僅彰顯出自然化育萬物的好生之德,更展現出生態倫理的文明新高度。因此,從“人化自然”的勞動視角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須要明確勞動主體的生態倫理責任。人類在客觀的對象化活動中可以充分感知自然化育萬物的不朽之功,認識到人與自然生命相連、血脈相依,認識到人類勞動必須自覺承擔起保護完整多樣的生物種類與穩定自然生態秩序的道德義務?!跋癖Wo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8]361,才能守住生態安全的邊界和底線,才能形成人與自然共榮共生、良性互動的和諧交往格局?;诖?,新時代思政課需要突出強調“生態思維”,致力于培育青年學生正確認識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道德義務與倫理責任,引導青年學生“按照美的尺度”結成“審美共同體”,求真向善,以合乎規律性與目的性辯證統一的科學態度治理自然、保護自然,形成生態之美與生命之美相互確證、彼此映照、和諧共在的治理新格局。

(三)勞動美關涉社會美,培育青年學生情理交感的社會交往觀

社會交往觀是基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社會性本質,突出強調作為社會主體的人秉持的平等交往觀,與“有意義的他者”進行健康積極、井然有序的社會交往,并在這種和諧有序的相互交往中不斷形成情感充盈、理性自覺的自我認知?!吧鐣娜祟悺痹诋愘|性空間中最大限度地達成共識,凝聚公共價值,根據人類共同生活的美德或價值觀念合理地、合乎目的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自身的關系,在公共價值的認同與遵守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確證人類感性活動所內蘊著的生存智慧與審美追求,實現人類自由個性充分展現與共同體生活秩序井然的辯證統一,進而達成個體與共同體有序交往、共同成長,實現個體與共同體的和諧交融,進入“審美形式與社會內容相統一的共產主義”[9]。在那里,“交往、聯合以及仍然以交往為目的的敘談,對他們來說是充分的;人與人之間的兄弟情誼在他們那里不是空話,而是真情,并且他們那由于勞動而變得堅實的形象向我們放射出人類崇高精神之光”[7]232。這樣的勞動過程本身就是個體與他者彼此敞開、相互承認、締結生命共通感、實現情理交融的交往過程?;诖?,新時代思政課必須將積極健康的正向社會關系吸納進來,引導個體時刻關心愛護他者,與他者一同體驗“生命最真實的存在”,建構青年學生“大我”責任的倫理認知與豁達包容的生存境遇。

(四)勞動美關懷人類美,培育青年學生胸懷天下的世界歷史觀

“世界歷史觀是指人們對全球化進程中人類的普遍交往實踐所持有的根本觀點與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盵5]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思想始終堅持在“勞動誕生世界歷史”與“世界歷史在勞動中發展進步”的辯證統一關系中動態地考察人與世界的關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盵10]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社會發展進步史正是一部人類勞動組織樣態的進化史。人類出于對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革新勞動生產工具、發現科學知識、建構更加合理的社會秩序,在社會文明更迭變遷的世界歷史進程中逐漸實現普遍的人類解放,獲得共同體生活的本真狀態。因此,只有“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8]426,才能領悟人類勞動文明養成的教育意義,才能在日趨融為一體的全球生產生活整體性發展中獲得開放包容的全球視野及胸懷天下的倫理責任?!霸谌祟愖非笮腋5牡缆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盵8]425因此,新時代思政課必須引導青年學生在“理想和現實、主義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時觀大勢、謀大局、抓大事,在休戚與共、滾滾向前的世界歷史潮流中,以胸懷天下的開放格局將“小我”之發展融入時代之所需的大潮之中[11]。

四、多維展開:勞動美學理論賦能思政課的美育實踐

“進行道德教育,造就真正的人——就是號召做一個美的人?!盵12]12德美相融、美德互彰。思政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地內蘊著“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的美育使命。而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思想則賦予了思政課“以勞動為媒”踐行美育使命的全新思路,賦能思政課培育“身心和諧完整人”“道德高尚社會人”“數字虛擬勞動人”的美育實踐路向。

(一)思政課錨定“身心和諧完整人”的美育目標

思政課旨在培育具有強壯體魄、健全智識的時代新人,其關涉的是“何為人”“成為何人”的終極追問。正是這種終極追問使得思政課具有追求無限的崇高向上之美。它表現為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參與踐行思政課美育價值的精神體現,是主體對自我完善發展提升之本源性訴求的精神覺醒與身體力行。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思想始終將人的本質的“全面占有”歸結為身體與心靈的和諧統一,始終明確身體力行的勞動實踐必須調動器官肌肉力量等“肉身組織”與意愿情感、愿望動機等“內在精神”,共同致力于美好生活的價值創造。因此,思政課的美育價值必須始終在“身心和諧”的勞動視域中重新審視“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終極目標。換言之,身體與心靈的和諧統一是衡量和判定思政課是否具有“美”的價值標尺,而自主自覺的勞動則是實現思政課美育價值的根本途徑。正如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勞動的汗水與長滿老繭的雙手才能浸潤升華心靈,才能讓人體貼關心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不斷求索追問“何為生活”“為何生活”“如何生活”的價值問題,進而獲得生命本質的精神覺解與力量充盈?!罢嬲娜?,是具有和諧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盵12]2新時代思政課必須始終立足勞動,破除長期以來“理性人”“經濟人”“技術人”的單向度規定,基于“現實的人”的內在需求,以“勞動為媒”,啟蒙覺醒人的自我認知,發展人的內在潛力,激發人的生命動力,調動人的審美覺知,使得生命在主動創造的勞動過程中實現人之身體與心靈的和諧完整,真正實現勞動釋放、提升并擁有“全面感覺”的審美追求。

(二)思政課展開“道德高尚社會人”的多重美育路向

直面培育勇立時代潮頭、勇擔時代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思政課的歷史使命。這意味著新時代思政課必須基于馬克思主義“現實的人”的社會性本質,始終秉持“以勞制文、以勞造美、以勞立人”的審美價值追求,致力于自我個體與社會共同體的和諧交往與共同發展,發揮思政課成人達己、兼濟天下的美育功能,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在自我與自然、自我與社會、自我與世界的宏闊時空中體悟人之自由獨立精神的審美境界,切實獲得自我之美成就生態之美、人類之美與世界之美的審美情感體驗。具體而言,新時代思政課需要從勞動理論、勞動精神、勞動文化、勞動實踐的多重場域中綜合鞏固提升青年學生的審美認知、審美意志、審美情感與審美行為,引導青年學生在顯性勞動美與隱性勞動美的辯證統一中體驗創造,成就高尚的道德理想之美。因此,一要明確“他者關懷”的勞動倫理是奠基審美境界的認知前提和基礎。思政課需要深耕“何為勞動”“為何勞動”“如何勞動”的理論根基,從理論層面講透勞動倫理的主體意義與道德義務,從形式層面講活“社會勞動”的核心要義,明確“作為智慧和美的基礎的勞動”與“作為對未來產生責任感的勞動”之間的內在邏輯[12]31,從而引導青年學生自覺將“為他者負責”的勞動倫理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方式。二要強調“淡泊明志”的勞動精神是強化審美意志的核心和關鍵。思政課要引導青年學生在民族復興的歷史境遇中以志存高遠的格局、淡泊豁達的胸懷審視自我的生命成長與人格養成,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超越個人功利的崇高信仰?!叭祟愇乃嚢l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盵13]只有淡泊的情智與高遠的志氣才可以跳脫“小我”的利益藩籬,獲得“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氣與行穩致遠的堅毅,才能夠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共情、與家國共振,自覺主動地將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鐫刻在家國民族的歷史豐碑之上,涵育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偉業的審美理想與審美趣味。三要突出“詩意話語”的勞動文化是營造審美情感的必要中介?!拔乃囀亲詈玫慕涣鞣绞??!盵14]新時代思政課要運用詩意話語體系厚植中華民族的勞動文化,采擷詩歌散文、照片音樂、小說電影等文藝素材,詩意化地營造優美的審美意境,把握青年學生內心深處的節奏體驗與情感律動,引導青年學生體會勞動崇高、創造偉大的審美意趣,啟發青年學生領悟中華民族勞動文化的“善美”境界,從而將“勞動美”的價值信仰全方位地融入到青年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心靈世界之中。四要強化“德心融通”的勞動行為是審美人格養成的必要環節?!皩徝朗且环N具體活動,是人掌握世界的一種實踐方式?!盵15]新時代思政課只有堅持問題導向的實踐思維方式,將德之美善與青年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生產勞動相結合,共享身邊人的勞動模范風貌、營造共商身邊事的勞動氛圍、自覺踐行共建身邊景的勞動行為[16],才能將“勞動美”從“被動感知”轉變為“主動自覺”,在“身體力行”的勞動實踐中充分調動審美感官,強化審美認知,豐富審美體驗。

(三)思政課延展“數字虛擬勞動人”的美育空間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數字技術的升級迭代,人類社會化生存的文明場域從實體空間日漸轉向虛擬空間,虛實相融的數字勞動成為人類社會進階數字文明時代的生存基底。這意味著新時代思政課必須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發揮“勞動美育”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在數字虛擬空間中延展“以勞化人、以勞育美”的審美功能,以“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的時代新風塑造數字虛擬空間中的美好精神家園。具體來說,一方面,新時代思政課要積極利用VR(Virtual?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術等數字科技,“活化”勞動文化景觀,在大禹治水、夸父追日、重走長征路、重溫長津湖等“二次元”空間中營造沉浸體驗式的審美情境,調動青年學生的全部身體感官,引領其全身心地體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國精神,感悟舍身忘死、保家衛國的民族大義,堅定拼搏進取、再建新功的理想信念,在數字勞動美的虛擬場景中經歷“情冶耳目—情浸心脾—情悅神志”的審美進階。另一方面,新時代思政課要開展數字技能型的勞動實踐活動,結合青年學生的實際需要,探索以勞動美育為抓手,踐行創客思維,引導青年學生利用大數據、虛擬仿真、數字智媒等現實虛擬技術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蘊藏的勞動文化中“活化”案例、“傳播”故事,用心植入勞動美,用情共鳴勞動美,用行動踐履勞動美,不斷探索建立數字虛擬思政課溫潤人心、豐盈精神、啟迪智慧的勞動美育傳播體系。

五、結束語

新時代思政課必須積極回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在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契合、彼此融合的文化生命體中拓展時代新人的培育路向。將馬克思主義勞動美學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創生,其理論基底與價值旨歸為新時代思政課守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德心養成之根,創新中華勞動文化審美人格養成之魂,為切實實現新時代思政課的美育功能提供了智慧源泉與實踐路向。

參考文獻:

[1]?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45.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8.

[3]? 尤西林.馬克思“美的規律”思想與審美本質[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5(6):5-14.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2.

[5]? 韓升,趙雪.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向:以馬克思身體思想為基點的考察[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5):13-20.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5.

[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 高雪.馬克思歷史科學視域中的審美政治[J].哲學動態,2021(10):45-52.

[10]? 習近平.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 ?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5:3-4.

[1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 ?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2).

[12]? 蘇霍姆林斯基 B. A..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蔡汀, ?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13]?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 ?報,2015-10-15(2).

[14]?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 ?文出版社,2017:315.

[15]? 武東生,張然.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功能的生成邏 ?輯[J].思想教育研究,2021(8):39-43.

[16]? 劉葉,張麗.新財經背景下“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改 ?革研究:基于河北省H高校347名大學生的現狀 ?調查[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78(2): ?26-29.

編輯∕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3-0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10-18

作者簡介:趙雪,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黃逸超,男,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鄭甲平,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專項一般項目“‘深度教學理念創新思政課高階教學模式研究”(21JDSK017);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共同富裕的正義倫理價值研究——基于馬克思正義論研究的理論視角”(BJS2023016);2023年河北金融學院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教改專項“‘勞動美學理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一體兩翼三柱四環教學模式研究——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例”(2023TML03)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美育新時代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美育教師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