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質量的“五個維度”

2024-04-28 10:24杜紅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評價

摘? ?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評價問題是當前高校思政課課程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是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主題之一。針對新時代以來,即過去10年間(2012—2022年)國內高校思政課評價問題的研究現狀,文章提出要從“高度”“深度”“效度”“廣度”和“溫度”5個方面推進高校思政課評價問題的深入研究,以“五個維度”作為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評價質量的著力點。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五個維度”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5-0013-04

一、引言

高校思政課的評價是當前思政課課程建設中一個十分重要而突出的問題。由于高校思政課課程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評價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顯得至關重要。評價結果一方面必須要準確反映當前思政課的現實狀況,另一方面要體現出評價的引領和導向作用??茖W的評價體系與模式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首要環節和重要保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的研究現狀

本研究采用2款主流的知識圖譜軟件即CiteSpace和VOSviewer[1],綜合利用文獻分析的方法,回溯了新時代以來,即過去10年間(2012—2022年)國內高校思政課評價問題的研究現狀發現,新時代以來,高校思政課的評價研究主要基于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對象3個維度,聚焦于7大熱點研究主題(表1)。本研究通過對Cite-

Space和VOSviewer二者運行的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表明7大研究主題的聚類結構較為顯著,其熱點詞匯和發展趨勢等均具有一致性。

從評價內容維度看,學者主要關注傳統的課堂教學質量與實踐課教學質量的評價[2-6]。鑒于高校思政課的主戰場在課堂,很多學者直接將思政課的評價問題定位為思政課的教學評價,并從宏觀與微觀2個視角討論思政課教學評價的特殊性,而實踐教學是《〈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提出后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一大突破口,大量文獻討論了實踐課評價的理念、原則與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指標體系或操作量表。隨著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領域內的新發展、新動向,在評價內容維度上有學者還關注到一些新的具體問題,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信息化教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7-11]。

從評價方法維度看,建構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一直都是思政課評價研究所關注的重點內容,相關的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或實證研究較少[12-14]。在內容上又可以具體分為基礎理論研究與評價體系建構?;A理論研究關注的是思政課評價的意義,特別是其在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方面的雙重作用,同時,學者也從現代教育理論出發,探討了多種教育評價模式,并嘗試將其運用于思政課的評價中,如高頻關鍵詞“OBE(Outcome Based?Education,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發展性評價”“過程性評價”“CIPP[Context Evaluation(背景評價)、 Input Evalua-tion(輸入評價)、 Process Evaluation(過程評價)、 ProductEvaluation(結果評價)]模式”等所反映的研究內容。這些研究的典型特征是將思政課的評價置于課程評價的大背景之下,運用現代教育評價理論來進行指導。在評價體系建構方面,不同學者在不同評價理論指導下,從不同角度建構了多樣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涵蓋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課程管理、教師考核、學生學習等維度,但還缺乏相應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驗證。

從評價對象維度看,熱點主題集中在思政課教師和學生2個維度上。思政課教師一方面作為評價的主體發揮作用,一方面作為評價的客體被評價。從研究重點來看,人們更關注教師的考核評價[15-16],如當前教師評價的多元化已經取得廣泛共識。學生維度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評價外,又可以根據學生的來源不同進行區別研究[17-18],如學者的首要關注對象是普通高校學生,其次是高職院校學生,而針對研究生思政課學習效果的評價研究則非常少。從評價對象的專業來看,醫學生思政課學習評價關注度最高,“醫學生”排在這一聚類高頻關鍵詞的前列,而針對其他專業(如體育專業、藝術專業)的研究非常匱乏,尚未形成聚類。

總體來講,新時代以來,高校思政課的評價研究相比過去取得了明顯進步,其知識網絡的聚類結果和前沿熱點均比較突出,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研究視角和問題域。學者圍繞評價的概念、特點、意義、原則、理論依據、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模式等方面展開了眾多研究,基本建構起了“為何評”“誰來評”“評什么”“怎樣評”的“四維”研究框架。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質量的“五個維度”

雖然新時代以來高校思政課的評價研究取得了明顯進展,但整體上還處于發展期,熱點作者和研究機構不夠突出,主流期刊的發文量也與熱門領域差距較大,在理論完備性和實踐應用性上也都比較欠缺,亟須學者和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關注。對于未來的深化研究而言,可以從“高度”“深度”“效度”“廣度”和“溫度”5個方面推進高校思政課評價問題的深入研究,將“五個維度”作為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評價研究質量的著力點。

(一)有高度——把控評價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19]。因此,把控好高校思政課評價的根本方向,才能正確引導思政課的建設方向,更好發揮思政課的育人目標。

首先,高校思政課的評價要把控好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向。高校思政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其教育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的核心任務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否堅持了這一根本方向成為課程評價的首要尺度,任何偏離馬克思主義立場、淡化或弱化意識形態功能的傾向都應該進行嚴格的糾偏與改正,利用評價的“指揮棒”功能引導思政課的健康發展。

其次,高校思政課的評價要把控好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根本方向。從課程性質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個課程群,包括不同學段、不同類別、不同特征的幾門思政課程;從課程主體來看,高校思政課包括教師和學生;從課程外延來看,高校思政課包括組織管理、學科建設、教研教改等內容。高校思政課各個維度的評價都必須遵循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根本方向,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思想,將是否符合教育評價改革的根本方向作為思政課評價的重要標準,在具體的評價方案設計與實施中均不能違背立德樹人這一根本價值導向[20]。

(二)有深度——夯實理論根基,促進“四個評價”落地生根

高校思政課的評價必須根植于教育評價的深厚理論根基。從文獻分析中可以發現,多數學者是從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出發,借用不同的概念或模式來指導思政課的評價,但尚沒有哪一個評價理論處于絕對優勢地位。在經歷了前“四代教育評價理論”的大發展后(教育測量—目標描述—價值判斷—建構發展)[21],教育評價理論在新時代背景下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努力在“事實判斷”與“價值導向”2個維度之間尋求新的張力平衡。然而,學者較少關注這些教育評價基礎理論的變化發展,而是在相對宏觀的層面上使用“基于目標的評價”與“目標游離的評價”、“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量的評價”與“質的評價”等概念,呈現的結果就是,仿佛已經在思政課的評價理念與評價理論上取得了廣泛共識,但實際上,核心理念與認知相差甚遠,從而導致實踐應用層面的千差萬別。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了“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即“四個評價”的總體方略,從內容、方法、過程與結果4個方面引領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的建構[19]。然而,“結果”與“過程”如何協調、增值評價如何實施、綜合評價如何兼容、各評價如何銜接等問題,均需要深入的理論探究。因此,高校思政課的評價研究必須努力提升理論深度,深刻把握“四個評價”的本質要求,避免掉進各類教育評價的陷阱中。對基礎性問題的回應,是高校思政課評價研究的應然之路,如高校思政課的一切都可以被評價嗎?哪些內容可以被評價?哪些內容不能評價?哪些內容應該被評價?哪些內容不應該被評價?哪些內容能夠被評價?哪些內容不能夠被評價?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涉及對教育評價基礎理論的回應,需要學者在未來的研究中給予充分的重視,也只有基礎理論根基不斷夯實,才能最終使“四個評價”落地生根。

(三)有效度——加強實證研究,推進定量研究與質性分析

目前,高校思政課的評價研究在各個維度上都缺乏相應的實證研究來支撐研究結論。從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來看,雖然不少學者提出了各類權重指標,但大都停留在經驗總結層面,缺乏嚴格的理論論證與應用檢驗。從實踐教學的評價方法來看,不少學者提出了開卷考試、演講、社會調查報告、口試等不同方案,但沒有提供實證案例分析。從思政課教師的考核評價來看,不少學者介紹了各自高校采取的多元化評價方案,但缺乏橫向與縱向的比較數據來對評價方案進行檢驗。從學生的學習評價來看,諸多評價方法也僅停留在定性研究和經驗總結層面,嚴格的定量研究和質性分析非常有限。因此,在未來的高校思政課評價研究中,學者應當充分重視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問題,增強研究結果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在評價原理中,效度一般指評價的有效性與準確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按照評價方法的原理,其可以分為結構效度、內容效度、同時效度和預測效果[22]31。不同教育評價理念對不同效度的解釋不盡相同,但一般以內容效度為中心,即強調評價方法是否能夠準確表征評價對象的范圍和程度,其是結構效度典型化和具體化的表現。信度一般是指評價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穩定性,也就是無論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實施都能保持評價結果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在教育評價理論中,效度和信度的檢驗是主流操作流程,但是在高校思政課的評價方法研究上,還未引起重視。同時,質性分析也并不等于定性分析,其有著嚴格的研究規范,如重視自下而上的分析資料、重視研究關系、重視解釋性理解等[23]。針對高校思政課的特殊性,其科學的評價方法理應建立在定量研究與質性分析的基礎上,2種方法互相結合方能提升研究的質量。

(四)有廣度——拓展評價范圍,加強課內課外融合評價

高校思政課評價研究的中心議題是課程評價,其他維度都以課程評價為中心,在與其相關聯、向其集中的基礎上進行[22]81。從課程的范圍來看,課堂內和課堂外是2個主要的陣地。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課堂內(課堂教學)和課堂外(實踐教學)大多數時候都是割裂的,其評價也沒有納入統一的框架中。從教育受眾的角度來看,這種割裂顯然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同時,對思政課整體建設而言也存在一定影響??茖W的系統評價才能更好地指引思政課建設的方向,正如人們普遍意識到的“課程的評價與課程的改進是相關聯的同一項工作”[22]82,要解決其評價體系的割裂問題,從本質上來講,必須要打造一體化的思政課程體系,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也就是說,思政課的評價一體化問題其實質是思政課教學的一體化問題。鑒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顯著不同,該研究具有一定難度,但是綜合現有情況,“大思政課”這一概念是打破割裂的一大突破口。

“大思政課”的首要特征就是將傳統的思政課與社會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薄按笏颊n”不僅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起來,更是以廣闊的社會視野和歷史眼光引領全新的思政課建設,從其內容來講,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維度:一是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結合;二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三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四是大資源大平臺的建設?!按笏颊n”應與大評價觀相適應,即根據“大思政課”的建設情況相應拓展評價范圍,優化評價方法,以發揮課程評價的引導、調控和改進作用。因此,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評價“大思政課”成為未來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

(五)有溫度——明確評價主體,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力作用

高校思政課評價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的成長成才,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高校思政課的評價不是一堆冰冷的數據,而是有血有肉的情感寄托與殷切期盼。高校應當以課程的核心主體——教師和學生為中心,致力于打造“有溫度”的評價體系。從教師的成長發展來看,科學客觀的評價不僅是對教師自身工作的一種判斷與認可,也是對其未來職業發展的一種指正與引導,應該突出教師作為“人”的生動本質,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內生動力。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均使用同一套評價方案和指標體系對全校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教師采取統一評價,以便于量化、比較和監督。其弊端在于一方面,思政課教師的異質性無法體現出來。思政課教師承擔的不僅是傳授知識,還有思想培育的重要責任,與專業課教師具有顯著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思政課教師其授課風格、性格特征、處事方法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各類評價數據與“人”畫上等號,也不能簡單地將本就不夠完善的評價結果與教師的績效考核、評獎評優等直接掛鉤,而要在評價中更多地體現出人文關杯[24]。

從學生的成長成才來看,評價課程的質量最終要落到學生的“獲得感”上來。不管是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參與課程評價,還是學生作為評價對象被測量和評估,評價的最終導向都是提升其學習效果,增加“獲得感”。因此,在評價中,高校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類別、不同背景、不同階段、不同性格等諸多因素,絕不能抹殺學生的異質性,將冰冷的數據等同于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目前,研究的難點正在于如何構建科學有效的思政課學習評價體系,這也是研究的重點,因為最終的課程評價必須回歸到學生,發揮學生和教師的主力作用,以評價促改革,以評價促成長。

四、結束語

高校思政課的課程評價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高校思政課課程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茖W的評價體系與模式不僅可以衡量思政課的教育教學效果,評估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與道德品質,還可以為后續課程修訂、方法改革、教育預測等提供指導。從“高度”“深度”“效度”“廣度”和“溫度”5個方面全面推進高校思政課評價的整體質量,能夠更好地發揮思政課評價工作的診斷、預測、導向等作用,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劉則淵,陳悅,侯海燕.科學知識圖譜:方法與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2]? 王恩江,李俊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評價原則及維度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4):91-94.

[3]? 佘雙好.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評價問題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3):14-18.

[4]? 趙志業,趙延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邏輯理路與方法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22(5):61-68.

[5]? 李邢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構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1):67-70.

[6]? 周蘊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學生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教探索,2013(6):140-143.

[7]? 王惠.重構與困惑:混合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 課中的實施與評估[J].現代教育科學,2017(7):43-52.

[8]? 姜玉梅.在MOOC和“翻轉課堂”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72(4):49-52.

[9]? 陳大文,姜彥楊.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評價一體化路徑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12):96-100.

[10]? 劉博.對體驗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評價與反 ?思[J].教育探索,2012(4):44-46.

[11]? 張彥.“大思政課”需要“大評價觀”[J].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2022,38(2):1-6.

[12]? 解澤奇,王瑞超.論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質量評 ?價體系建設[J].學理論,2014(12):213-214.

[13]? 王占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多元評價體 ?系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6(4):65-69.

[14]? 權麟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研 ?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178-189.

[15]? 魏崇輝,徐夢萍.高校思政課教師評價:理論基點、 ?現實困境與構建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 ?(4):113-116.

[16]? 施俊.高校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的優化路徑[J].學 ?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41-43.

[17]? 朱延河,王濤,李帆,等.課程思政在機能實驗教學 ?中的評價分析與改革探討:基于西安交通大學醫 ?學部醫學生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J].醫學教育研 ?究與實踐,2020,28(4):652-656.

[18]? 張耀榮.高校思政課學生學業考核評價的問題意識 ?與考核策略[J].教育觀察,2018,7(19):32-35;70.

[19]?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總體方案》[N].人民日報,2020-10-14(1).

[20]? 鄧卓明,盧景昆.評價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四個 ?維度[J].中國高等教育,2016(13/14):68-70.

[21]? 肖映勝,張耀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評 ?價新思考[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1,27(6):6.

[22]? 田中耕治.教育評價[M].高峽,田輝,項純,譯.北 ?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3]? 陳向明.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 ?出版社,2001:13.

[24]? 梁曼.“五育并舉”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體 ?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77 ?(9):89-92.

編輯∕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3-09-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10-18

作者簡介:杜紅,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

基金項目:重慶市巴渝學者青年學者計劃(YS2022033);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szkzy2021003);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思政專項“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體系研究”(21SKSZ019)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高校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