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視域下新聞傳播理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探究

2024-04-28 12:05陳秋雷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4年5期
關鍵詞:新文科教學理念課程思政

摘? ? 要:2020年11月發布的《新文科建設宣言》指出,新文科建設是新時代歷史使命賦予的新要求,并在“價值重塑、話語指導、交叉融合、研究范式”等方面對人才培養、高教強國、文科教育融合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聞傳播學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新文科視域下、在課程思政理念指引下、在新媒體技術沖擊下,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系、教學反饋、教學方法亟須革新。因此,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文章以新聞傳播理論課——“新聞學概論”為研究對象,闡述其在新文科視域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并提出相關教學改革路徑。

關鍵詞:新文科;新聞傳播理論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5-0087-04

一、引言

“新文科”概念提出后,全國高校以此為契機,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推動產教融合發展,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視角推動文科教育改革。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而言,新文科建設應在教學改革上推出新舉措。以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為例,傳統的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始終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為主,而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對新聞傳播學理論中晦澀難懂的概念及相關知識點的理解缺少一定的認知,導致其對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失去學習興趣,出現了理論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同時,傳統的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缺少對新聞傳播學本體論的認知,加之新媒體技術的興起及新媒體傳播模式的變化,使得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的教學過程及教學模式顯得陳舊,教學內容落后于前沿發展。鑒于此,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熬V要”的基本要求指的是在推動課程及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并貫穿人才培養的各環節。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新聞傳播學學科需要培養具有扎實的業務能力、堅定的政治立場、寬廣的國際情懷的復合型傳播人才。在此背景下,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二、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理論課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手機終端系統的普及與應用,互聯網與新媒體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生態及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互聯網及新媒體也影響著傳媒業的變革。在此背景下,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也面臨著革新的局面。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覆蓋的范圍較廣,在教育部新聞傳播學本科教學目錄中,無論是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等傳統專業,還是網絡與新媒體、數字傳播、時尚傳播等新興專業,“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媒體概論”等都是人才培養方案中必修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在新文科背景下,隨著專業課程內在的逐漸轉型,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革新與變化,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尤其是具有中國話語特色的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過去的傳播媒體以報紙、廣播、電視等載體為傳播媒介,現在則是以互聯網及手機等載體為傳播媒介,因此,教師需要改革新聞傳播理論課的授課方式、授課思路、教學案例等。在教育部提出“綱要”后,新聞傳播理論課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有其必要性。

(一)課程性質決定了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從新聞傳播理論課的課程性質而言,無論是傳統教學內容中的中國新聞事業的工作原則,還是新媒介話語下中國新聞工作的改革,都要將課程思政建設貫穿其中,這是由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理論的話語機制所決定的。以“新聞學概論”這門專業基礎課為例,從學理角度而言,“新聞學概論”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與客觀存在的新

聞現象之間的關系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具體而言,“研究的重點是新聞事業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探索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的特殊規律和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2]?!靶侣剬W概論”課程研究的中心議題是新聞事業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從而總結出新聞的概念、新聞事業的發展規律、新聞事業堅守的原則等內容。這些內容來源于新聞實踐工作。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直接影響著中國新聞工作及新聞體制的確立。這是具有中國話語機制的新聞傳播理論的特色。所以,在媒介內外機制及相關因素的影響下,中國新聞事業的工作原則不容忽視。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新聞學概論”課程,不僅豐富了新聞傳播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培養政治立場堅定、專業能力過硬的新聞傳播人才。在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空間內,只有將家國情懷、人文素養、政治認同、職業道德、專業理念等思政元素融入到理論教學中,才能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傳媒人才,才能對中國話語機制的構建發揮建設性的作用。傳播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具有現實話語意義,這也是對未來傳媒業的要求。因此,課程思政建設與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改革息息相關。

(二)課程教學改革決定了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在新文科視域下,新聞傳播理論課開展課程思政,推動了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對培養中國傳媒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熬V要”中這樣表述,“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一核心點,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1]??梢钥闯?,“綱要”對課程思政的內容做了詳細的表述,即課程思政要建立科學的教學改革體系?!案鶕煌n程的特點和育人要求,分別明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中,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高校據此要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各有側重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盵3]在專業教學中,“新聞學概論”屬于專業基礎課,因此,在該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可以有效地推動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改革。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使未來的新聞工作者在提供信息、溝通情況、進行宣傳、實施輿論監督、提供知識等方面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課程體系創新決定了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在“新聞學概論”課程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構建中國語境下新聞傳播理論教學體系的有益嘗試?!靶侣剬W概論”課程教學具有政治屬性,這決定了其是一門與意識形態緊密相關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中要融入“科學育人”理念,而這也是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在體現。在“新聞學概論”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僅是對學生能力素養、知識素養、新聞素養、職業素養的培育,也是對學生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所必備品格和技能的培養。教師在“新聞學概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會講到新聞本體論、新聞事業論、新媒體技術論、新聞傳播過程論、新聞活動發展論等相關專題。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重新構建理論教學體系。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有益補充,又是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在新媒介技術變革背景及新文科視域下,一方面,教師應在“新聞學概論”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及方法論去分析新聞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著重從新聞本源去揭示新聞的屬性,如客觀性、真實性、黨性原則等,進而幫助學生認識到新媒介技術的變革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新聞傳播學理論的根基。另一方面,教師應通過理論的闡述與講解,揭示中國新聞傳播學獨特的理論體系,引導學生認識到黨性與群眾性原則是新聞傳播學理論體系的根基,在宣傳理念、輿論引導、信息傳播上必須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要宣傳好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在媒介融合、話語體系、國際傳播等方面融入案例教學,讓學生了解學科體系間的融合及理論視角的深度構成,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及新聞敏感性,從而實現新聞傳播人才的創新性培養,實現知識與價值塑造的統一。

三、新聞傳播理論課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改革路徑

文章以“新聞學概論”課程作為研究對象,以思政元素的融入為切入點,探尋新聞傳播理論課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改革路徑。

(一)融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思政元素

“新聞學概論”著重闡述中國新聞事業的產生及發展的邏輯框架,并在此基礎上探尋新聞的本源及與新聞相關的問題,是研究新聞與人類社會之間關系的一門課程。圍繞著這條主線,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在新聞活動,新聞本源,新聞與信息、宣傳、輿論的關系,新聞事業的發展規律,新聞工作的選擇及職業道德,新聞事業的工作原則等方面的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體現出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外延,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家國情懷、社會使命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使學生善于使用并發揮媒介的基本功能來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將思政元素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新聞工作者肩負的使命感及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意識到職業素養及職業能力的重要性。教師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視角開闊視野,形成職業認知,樹立家國情懷。例如,講到新聞本質論時,教師應著重闡述新聞與信息、新聞與宣傳、新聞與輿論之間的關系,并適時融入黨新聞事業的起源、發展、壯大,中國新聞改革等相關案例,由點到面,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從新聞傳播史視角講述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歷史沿革及為我黨新聞事業做出貢獻的記者的事跡,從歷史視角梳理中國新聞事業的宣傳方針,從媒介技術視角闡述信息傳播的過程,從社會價值導向視角分析輿論的相關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從中國現實語境出發,以歷史為坐標,在新聞活動的發展中教會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及方法論去認識、分析當今社會的新問題、新現象,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二)融入具有思政元素的案例

案例教學是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聞傳播理論來源于新聞實踐活動,即在新聞實踐活動中積累相關的新聞實務技巧,經過實踐證明形成新聞傳播學理論體系。新聞實踐活動與新聞傳播理論相輔相成,新聞實踐活動可以指導新聞工作者自覺地從事新聞創造性工作。因此,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要立足新聞實踐活動,做到與時俱進,與時代對話。以“新聞學概論”課程為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融入具有時代特色、信息內容有感染力、具有質疑反思性質的案例,體現正確的價值觀及輿論導向。教師可以選擇主流媒體報道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新聞事件、對信息的權威解讀、專題思考等相關案例,在教學過程中透徹地分析案例中的新聞傳播理論元素、宣傳報道理念、輿論引導體系,“寓例于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新聞傳播理論中的新視角、新問題、新現象,給學生以思考與啟迪。例如,各行各業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付出,都是新聞報道選材的豐富案例;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與幫助,彰顯大國風范,是國際傳播話語的典型例子;生活中的民生新聞呈現出的相關的新聞報道,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活動,應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融入到教學之中。新聞案例選取的角度需要與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相關,必須要符合新聞傳播理論課的相關內容,既可以是國際新聞,也可以是國內新聞,既可以是調查性報道、解釋性報道,也可以是批評性報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挑選案例進行分析。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經過思維加工,選取社會輻射面大、大眾較為關心的話題,引起大家的討論。這既鍛煉了學生編輯選擇的能力,又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案例選擇,應做到內容豐富、題材多樣、視覺效果良好、符合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在短視頻為主的時代,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主流媒體的視頻報道,如人民網、央視網、新華網等,實現案例教學與視覺案例相結合,鼓勵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樹立好中國形象;同時,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念融入到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中,推動思政元素與新聞傳播理論課內容相結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模式,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融入多學科的范式教學模式,把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貫穿其中

新文科是一個范式的概念,多種學科的融合是新文科與時俱進的重要特色。新聞傳播學是一個交叉融合的學科,社會學、文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知識在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中均有涉及。在新文科視域下,教師在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汲取多種學科知識,從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理論體系。例如,在“新聞學概論”課程教學中會講到《大眾傳媒的基本屬性及相關關系》。在此章節授課時,教師可以把經濟學相關理論及社會學相關理論融入到傳媒管理中,從社會大形態話語體系出發,探討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理論體系構建的基本要素及社會屬性,強調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理論體系是由多學科構成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此外,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理論學習中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敏銳的判斷力。由于新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學生為對象,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構建蘊含思政理念的教學模式。

在時代變遷中,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具備的價值屬性及意識形態屬性需與國家戰略方針相統一。教師應在教學內容中著力挖掘理論知識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素養的融合,從而實現課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全面落實。從課程體系而言,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課程邏輯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理論講述中使概念性的理論上升到歸納、演繹、推理等認識論層次。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不僅是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及知識體系的重構。新聞傳播學理論教學是教師與學生智力活動的一種體現,尤其是對學生綜合分析、價值判斷、新聞評述等實務活動的專業化訓練,對學生今后在新聞實踐活動中培養敏銳的新聞洞察力、開闊的知識視野、新聞現場活動的認知力具有現實意義。因此,在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內容中,合理采用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使學生具有對新聞事實的批判思維,對新聞采寫過程具有反思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及嚴謹度,從而提升學生的新聞實務能力。

四、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4]。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將新聞傳播理論作為推動黨的群眾性工作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立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學理論體系。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已成為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內容。在人才培養上,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應把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政治觀念放在首位,牢牢記住黨性原則、群眾性原則、指導性原則;未來的新聞工作者應是時代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媒介生態的管理者、人民群眾的守望者。在新聞傳播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把黨的輿論方針政策放在首位,牢牢樹立黨性原則,在思想上、行動上、觀念上與國家保持一致,牢牢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培養一批新聞業務本領過硬、理論水平扎實、適應媒體深度融合和行業創新發展,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優秀新聞傳播后備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EB/OL].(2020- ? ? 06-05)[2023-09-01]. http://www.moe.gov.cn/jyb_xw- fb/gzdt_gzdt/s5987/202006/t20200604_462550.html.

[2]?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1.

[3]? 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提高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2.0 的意見:教高〔2018〕7號[A/OL].(2018-10-08)[2023-09-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93.html.

[4]? 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輔助材料[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1-3.

編輯∕陳晶

收稿日期:2023-09-0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10-07

作者簡介:陳秋雷,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文學與媒介研究。

基金項目:2022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改革一般項目“新文科視域下新聞傳播理論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體系構建研究”(SJGY20220714)

猜你喜歡
新文科教學理念課程思政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景—問題”教學模式研究
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