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一體化建設下小學高年級法治情境教育模式探究

2024-04-29 18:55馬浩容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法治道德思政

摘 要:未成年人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在小學階段開展法治教育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全民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強化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法律是一門比較專業、比較高深的學科,其內容比較復雜、晦澀,對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和接受。采用情境教學法對小學生進行法治宣傳,能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本文對思政一體化建設下的小學高年級法治情境教育模式進行探究,提出了有效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思政一體化 小學高年級 法治 情境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50

情景教育法實際上是對真實生活的濃縮與反映,經過針對性處理,能夠對學生的思想感情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教師可以將繪畫、詩歌、游戲、體操、音樂等內容融入這些作品中,并將它們作為相應的教學內容,在具體的情景中體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實際的教學要求,教師創造出有針對性的具體情景,體現出其應有的情緒性、形象性特征,進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相應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更為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助推學生的發展,由此形成一種新教學方法。

一、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1.具有針對性

從小學到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進入了快速發育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

2.具有銜接性

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等于思想加道德,小學高年級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等于道德加法治,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是相互連通的。

3.存在著灌輸現象

首先,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許多教師還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環境惡化,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多數教師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沒有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征、教材的內容進行擴展,使小學生對道德、法治失去了興趣,無法使小學生初步樹立起正確的道德、法治觀念。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種新穎的教學資源不斷涌現。但是,在實踐中,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利用這種教學資源來幫助學生掌握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知識,既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又無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課程的角度來看,法律是比較專業、比較高深的人文學科,它的內容比較復雜、晦澀,一般小學生很難理解和接受,所以把它融入小學道法的教學中是比較困難的。這對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師的職業技能造成了巨大挑戰。小學生上課遲到、不敬師長、考試作弊、違反交通法規、破壞環境等諸多不良行為,其根源就是學生缺乏法治觀念。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法治意識狀況出發,對小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仍有一些教師不注重“用教材教”,而是死守教科書的內容,既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法治觀念,在日常教學中就很難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肚嗌倌攴ㄖ谓逃缶V》中明確規定,要讓學生認識到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并對法律的基本觀念有一定的認識。然而,就教育的實際情況而言,目前的小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尚處于懵懂狀態,教育效果不明顯。在實施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宣傳,充分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二、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原則

1.要注重教學思路的創新

情景教學是新《課標》中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已經被學校、教師、教育機構廣泛接受。運用情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情景教學法可以讓教材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更加豐富,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在實施思政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思想、活動的創新,要重視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以及新形勢下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實際,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塊,使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小學高年級德育和法治教育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是非觀、善惡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任課教師在選取時政新聞或案例時,一定要考察其真實性、科學性、精確性。比如,在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將一些不文明的行為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爭吵、打架斗毆等事件相結合,引出“程門立雪”的故事,使學生明白要尊敬別人,要有禮貌。

2.要貼近學生

小學高年級的思政教學要適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在教學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更加貼近學生,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必須認識到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必須通過改革來推動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明確教育目的,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后,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透德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尊重學生的地位,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空間,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干點家務活》的時候,教師會與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回憶一下自己平時所做的家務,然后在課堂上鼓勵他們說出他們都做了些什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從做家務活中學到了些什么?”根據問題把同學們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完畢之后,教師可以讓每一組都選一個代表上臺發言。最后,教師幫助孩子們進行總結,既能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又能讓孩子懂得感恩。通過實施勞動教育,可以創造良好的思想德育環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思想德育的質量。

無論什么科目,在教學中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培養興趣,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

例如,教師在學習《清新空氣是個寶》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手段,預先為學生們提供幾張前幾年的天空圖片,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最近幾年的天氣變化。此外,教師也可以將課本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仔細地觀察人物。運用此方法,教師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讓學生了解環境的變化,從而形成環保意識。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依據課本的內容,創造適當的學習環境,采取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減少教材的學習難度,讓學生規范日常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達到提高德育效果的目的。良好的學習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例如,在學習《我們的公共生活》時,教師可以先設定一種情景:在公園有條凳子,四周無人,小明玩得很累,就想在凳子上躺一會,然后根據這一情景,提問同學,你會不會躺下?讓同學們想一想,再請同學們上臺表演。有的學生會選擇躺下,有的則不會。由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標準的差異,所以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師可以依據這個內容進行教學,在公共場合,即便周圍沒有人也要注意言行,展現自己的良好形象。這樣,不僅能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而且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要結合實踐

教師通過“教學+實踐”的模式擴大課堂教學范圍,比如,組織模擬法庭辯論,從而提高小學高年級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小學高年級的思政教育強調教學內容的整合,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不同學段的思政教育時,要注意了解不同學段學生的思想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因此,對于不同學段的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必須要注重教學的側重點和思想教育的深度。教師要重視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矛盾、情緒焦慮問題,引導、支持和鼓勵小學高年級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活動、勞動教育,并與地方政府、共青團等機構建立聯系,強化小學高年級生的社會實踐和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和小學高年級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提高小學高年級思政教育的連續性。比如,通過舉辦“文明禮儀月”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坐直,認真聽講,動腦,如果有學生主動撿垃圾或者幫助同學,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公開表揚,以此來激勵學生。

三、思政一體化建設下小學高年級法治情境教育模式

1.活用信息技術,營造多元情境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和教學手段的結合日益完善,教師可以利用教室中的電子設備和多媒體裝置,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另外,資訊科技可以將動畫、聲音、圖片有機結合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創造出多種情景,創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地融入課堂中。

例如,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提前播放《我是法律》的微型錄影帶,以引導教學;在此基礎上,以“活動園”為主要載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共同探討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將生活和法律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加具體地感受到法律的存在,提高學生自覺學法、懂法、守法的意識,提高他們的法治素養。

2.利用社會情境,創設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要使教育活起來,必須重視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教育的內涵,通過教育使人更好地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實際案例為依據,以情景教育學生,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比如,三年級下冊的《生活離不開規則》中,就提出了一種“遵守規則要有意識”的觀念,即教師可以將“一起對抗新冠肺炎”作為說明材料,以疫情期間“出門戴口罩”為實踐內容,深入、全面地討論這一公共規則,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個人的自由與公眾的利益之間做出取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從一個小小的面具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與丑惡,以及人類的強大與脆弱,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在《班級生活有規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出與課堂生活相關的活動,也就是“課堂生活放大鏡”。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主動回想課堂教學的優缺點,并據此制定相應的對策,完善班級管理制度,解決班級生活中的問題。以此為依據,將會進入“大家來約定”的環節,讓同學們探究規則的形成過程,并鼓勵學生參與到討論中,讓每個人都知道,規則是所有人共同制定的,必須要有一個共識,每個人都要遵守規矩,用自己的行動去履行自己的諾言,去完成自己和團隊的目標。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學習,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行為規范意識,從而獲得思想上的升華。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公共生活的規律,并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規律的重要性和價值。

3.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模擬法庭情境

模擬法庭可以展示典型的案件,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庭審。整個過程都要按照真實的庭審程序進行,最后才能做出裁決。這樣的法律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在接近于現實的環境中開始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已在我國的小學高年級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可以看出,《綱要》倡導學校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情景模擬法開展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識需要,把具體事例呈現給學生,使他們的法律意識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由此可見,在小學高年級開展模擬法庭的過程中,要以法治教育的目標為導向,注重法治意識的培養,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其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法治意識、形成法治觀念、樹立法治信仰,促使他們成為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的《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時,教師們可以選取2018年10月28日發生在重慶市萬州區的一起公交車墜毀事故作為案例,將重點放在公交車上劉某與冉某的斗毆,并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分析該案件的違法性質,以及對社會公共安全造成的嚴重危害。同時,在思政教育中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紅色基地,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優良的品德,從而為思政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能夠提高對道德、法治的理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使其形成團結、集體、愛國的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參觀當地博物館、紅色基地等,讓同學在社會實踐中追尋傳統、追憶歷史,把思政教育真正落實下去。

總的來說,情景教學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出與課堂內容相關聯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各個環節中,從而獲得豐富的人生經驗。在實施德育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在不同的環境中營造法治教學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教師要實現法治教育的目的,必須通過情景的設置來縮短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正了解法治的內涵,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思想融為一體,把學生的人生經驗與法治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這樣法治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徐明洪《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天津教育》2021年第18期。

[2] 李永明《核心素養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活動情境創設》,《名師在線》2022年第11期。

[3] 錢怡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的創設》,《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年第8期。

[4] 張兆鵬《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探析》,《讀寫算》2021年第15期。

[5] 沈菲《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創設探究》,《智力》2021年第12期。

[6] 鄧時君《運用情境,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效》,《學苑教育》2020年第22期。

[7] 劉蘇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境創設方略探微》,《讀寫算》2020年第21期。

[8] 徐曉娜、陳蕾《尋找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情境創設的另一片天地》,《新智慧》2020年第2期。

(馬浩容,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道德與法治教學)

猜你喜歡
法治道德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跟蹤導練(五)(2)
思政課“需求側”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