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評價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

2024-04-29 18:55丁金娥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多元化法治道德

丁金娥

摘 要: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導向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德育功效,促進學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多元評價模式是提升學科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基于學科的德育目標,創設多元評價模式,進而明確學生德育方面發展的需求,提升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主動性,最終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 道德與法治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51

多元評價是指在主體、方法、階段與角度方面所進行的全面評價,是對傳統單一評價模式的全面優化,對以往學科教學評價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有效解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德育教學本身即為復雜的綜合性概念,在大方向上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具體部分則涵蓋愛國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諸多內容,單一評價模式難以對教學情況進行有效驗證。

一、以往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評價模式的問題

1.評價覆蓋范圍較窄

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的內容的覆蓋范圍是相對較廣的,從部編版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可以判斷出,其德育內容主要包括集體主義教育、自覺紀律教育、勞動教育、科學世界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諸多方面。在特定的教學內容中,在其主要的德育內容外也通常會涉及諸多其他部分。以往的德育教學評價模式范圍通常未能覆蓋所有教學內容,對學生所進行的評價也僅是基于課程主題所構建的,所能發揮的效果相對有限。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應當建設全面化的評價模式,預先將學科所涉及的所有德育培養目標列入評價范圍當中,以保證后續評價能覆蓋預期教學的所有范圍。

2.評價較為不受重視

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導向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實現德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對其德育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部分小學教師仍缺乏對其足夠的重視,主觀上不愿投入精力于教學評價模式的創設中。導致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德育教學效果難以進行有效界定,不同于語文、數學、英語等以智育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試卷等常規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單一化的簡單教學評價模式與德育教學的復雜多元培養目標天然帶有沖突性,許多學校正因意識到了常規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評價模式缺乏基本的有效性,才降低了對它的重視程度。因此,教師構建一套有效的、與德育教學綜合化特征高度匹配的教學評價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3.過于重視結果評價

按照評價的時間階段進行劃分,評價可簡單分為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以往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評價模式通常是以結果性評價為主,即在完成相應教學后,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檢驗學生的完成情況,此模式在有切實知識點掌握要求的學科中能保證基本效果。然而,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目標并非驗證學生是否掌握特定客觀知識內容,重點為是否能在此過程中實現相應能力與素養的提升,而該部分內容通常是結果性評價難以有效進行驗證的。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評價中,教師應當注重對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同時運用,以此實現對學生德育學習情況的全面掌握,單一階段性的評價通常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4.缺乏對評價的利用

部分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過于形式化,通常所建設的教學評價體系已較為完善,并且得到了有效實行,然而卻缺乏對教學評價反饋成果的有效運用。教師在通過德育教學評價完成對學生情況的綜合判斷后,未能及時對教學內容與模式進行更改,教學評價模式與整體教學體系缺乏有效融合。從學生視角考慮,該問題可能導致其主觀認為教學評價缺乏足夠價值,因而易產生對于學科學習的抵觸情緒。由此可見,對評價反饋的合理應用,同樣是一個完善的教學評價模式所必備的,為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能得到有效提升,應當對此進行重點關注。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多元評價的構建原則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小學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學科均重視起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的被動教學模式,選擇由學生通過主動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構建時,教師亦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評價當中,在傳統的教師評價環節外,亦要增添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環節,以保證學生能對自身德育學習情況形成更為全面的認知,對于自身所存在的特定問題,能從多個角度進行理解,從而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有效解決傳統教學評價模式不夠準確的問題。同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亦能提升學生獨立運用教學評價成果的能力,相較于教師所給出的評價,學生對于自己明確以及同學提出的問題通常更為重視,也更有進行優化與解決的積極性,能在后續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逐步對其進行改正。

2.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以往的單一化教學評價模式,通常僅通過試卷、評語的方法完成對學生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德育學習成果的評價,該類方法與德育目標高度不匹配。因此,在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時,教師應當重視對評價方法的拓展。教師可通過與學生進行口頭交流,或向其分發調查問卷等方式來完成對學生德育學習效果評價的反饋收集,在完成特定板塊的全部內容教學后,教師亦可以選擇構建由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實踐的環節,并將評價環節融入其中,在成果驗收的過程中對每個學生個體或小組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從而保證評價內容更能落在實處。通過保證評價方法的多元化,教師既能有效維持德育教學評價的效果,亦能保證學生不會因為單一化的教學評價模式而產生抵觸情緒,以此保證評價機制能長期平穩運轉。

3.評價階段的多元化

在多元化評價模式的構建階段,教師應當對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同時進行重點關注,結果性評價主要是在教學完成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驗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結果性評價的主要價值在于能對跨度較長階段的學生的德育學習情況進行掌握,如在每學期的期中與期末階段,而對于兩個單元或課時之間的變化難以進行精準判斷;過程性評價則是對學生課堂學習、課外實踐等環節的過程表現進行評價,相較于結果性評價其所涉及的范圍通常更為廣闊,對學生的評價也更為細致,適合進行長期和頻繁的應用,其主要問題在于受主觀影響較大,同時,由于教師的精力限制,很難在一次課時內對所有學生全部完成驗收,因此需要與結果性評價進行同時應用,以保證效果。

4.評價角度的多元化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與目標均是較為多元化的,并非知識積累與能力培養可以簡單概述的。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階段,教師應當對評價角度也進行多元化拓展,除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外,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確立、學習積極性等方面給出真實且全面的評價,既要滿足小學教育促成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要求,也要保證學生能以更為宏觀的視角完成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認識,不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進行看待,而是在主觀上將其與德育教學本身進行緊密聯系,從而在多角度的支持下完成德育素養框架的構建,為學生的后續學習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5.評價應用的多元化

如何對教學評價的反饋成果進行有效運用,同樣是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評價模式構建時需要重點考慮的環節,為保證德育教學質量能得到有效提升,評價成果的應用亦應當保證多元化。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德育學習情況,來對班級整體的學習情況與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充分認知,以此為基礎對后續的教學內容與手段進行優化,保證所應用的德育教學方法是直接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模式與需求的;此外,教師也要利用完善的評價模式,來引導學生對德育的目標進行充分理解,以此產生自我提升的積極性,能明確自己需要重點努力的方向。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多元評價的構建策略

1.建立自我評價機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中的較多內容,是難以從教師視角進行有效判斷的,需要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再由教師對自我評價結果進行收集與轉化。該模式的主要難點在于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學生內心知曉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但不愿意將其展現出來的問題較為常見,教師需要引導其排除主觀意識干擾,給出更為準確且客觀的答案。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為父母分擔》的教學為例,從德育教學的角度考慮,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對父母的付出進行充分理解,承擔家庭責任,避免父母因過于對自己操心而影響日常生活,課程的過程性評價主要集中于正式授課前,需要對學生在家與父母的相處情況進行基本了解,其次是要在課程教學完成后,驗證學生的行為是否發生了改變,從而對課程的德育教學效果給出評價。該部分評價內容高度依賴學生的主體表述,教師作為客體缺乏對其進行驗證的能力。在進行自評模式的構建時,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天性出發,在初期的自我評價進行之前,應通過言語誘導使學生增加認知,即大部分家長出于關心孩子考慮,通常不會主動讓他們承擔家庭責任和為家庭做貢獻。隨后再銜接課程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這種縱容反而是不利于自己未來發展的,而且,當自己能切實幫到父母時,他們反而會更為高興。在之后開展自評環節時,學生在表述真實情況時不再有過重的心理負擔,同時亦能深化對于德育內容的認識,在之后的第二次結果性自我評價中,亦能做出反饋。

2.組建教學活動小組,創設組內互評系統

互評同樣是多元化評價的重要構成部分,與自評模式的優勢大體相同,教師受限于自身視角與精力,通常無法單人做出對特定學生的全面評價,而小組互評則是從學生視角出發,對其他同學的德育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相較于教師評價一對數十的模式,在小組互評中,學生僅需要關注其他幾名組員的表現,無須花費過多精力,其次是學生對于與自己一同進行學習探究的組員的了解也通常更為充足。

如何保證互評結果的準確性,同樣是需要教師重點進行考慮的,從小學生人際關系的角度考慮,存在部分學生為不造成與其他學生的沖突,而故意給出良好結果反饋的情況,客觀上對教學評價的準確性產生了不利影響,為此,教師應當對該問題進行合理規避,首先是不告知學生互評對象一定是同組成員,盡量減少學生在此方面的擔憂;其次是對評價各選項進行語氣方面的優化。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同伴與交往》為例,教師選定的德育評價方面為“當沖突發生時的應對能力”,選項除了評價較高的“能保持冷靜并主動緩和沖突”外,可以將其他選項描述為“希望和好但苦惱于怎么做”“因為面子不愿意主動緩和沖突”等,盡可能淡化較低評價的語氣,來引導學生能在互評過程中給出更有價值的答案。

3.創設自主探究活動,強化教學評價質量

為保證多元化評價模式的順利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亦需要通過拓展教學模式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自主探究活動是目前主要的小學教育創新模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的表現也更具備進行教學評價的價值,是強化教學評價質量的重要方式。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感受家鄉文化 關心家鄉發展》為例,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的內容教學后,將后續部分轉化為由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形式,設置與課程同名的主題活動,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家鄉的文化與發展情況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流程與結果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再由教師對所提交的調查報告進行驗收與評價。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能在自主探究學習模式中表現得更為全面,提升教學評價的質量。在對學生上交的調查報告進行驗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德育教學目標要求,對學生的調查內容和成果給出全面評價,如從調查報告中了解學生對家鄉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情況、從調查過程中掌握小組合作的水平。

4.建立評價應用體系,提升學科德育效果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對多元評價反饋結果進行多元運用,以提升整體德育教學效果。教師要結合具體的評價反饋內容,圍繞德育的目標要求,制定完善且多元化的應用體系。

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多樣的交通和通信》為例,該章節內容中包含若干知識點內容,教師可通過布置試卷的方式對其進行考查評價,對德育教學中的科學觀內容進行考核,如正確認識通信時代的范圍界定、重要通信手段的發明順序等,教師可以對該部分考核內容進行分析,當教師發現學生對于特定知識點掌握不完全時,能及時利用下次課的時間進行補充,從而強化德育教學的效果。此外,教師亦可以通過驗收教學評價反饋,來對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需求進行有效掌握,如對學生的興趣進行猜測與判斷,在后續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提升學科德育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為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求,小學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出道德與法治的德育教學功能,完成多元教學評價模式的創設,通過學生自評與互評的評價主體多元化、自主探究的評價方法與角度多元化,以及評價應用體系構建的應用多元化,實現多元評價模式價值的充分發揮,以此為基礎,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德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俞百芳《多元評價,打造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新模式》,《智力》2023年第4期。

[2] 李金祿《多元評價 促進小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3] 沈曉婷《核心素養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多元評價——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大家一起來”案例分析研究》,《當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36期。

[4] 黃賜來《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多元評價探究》,《新教師》2023年第3期。

猜你喜歡
多元化法治道德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