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的策略探究

2024-04-29 19:55劉仕銀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碰撞,小學生需要更強的道德辨析能力和行為自律能力,以適應社會的多樣化需求。班級作為社會的“微縮模型”,無疑是塑造學生道德素養的理想場所。本文從多個角度探索和分析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滲透的策略,旨在為我國小學階段德育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素質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58

在當今的教育研究領域,人們日益認識到小學階段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開端,小學對學生的知識構建和人格塑造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班級管理中,德育的滲透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更具有深遠影響。然而,如何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實施德育滲透,使之成為學生習慣性的行為和深層的價值取向,仍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小學生道德培養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發展的關鍵階段,其重要性不可忽視。道德教育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它塑造了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道德教育對于塑造個體道德認知極為關鍵。信息時代的小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環境日趨復雜多變,各種價值觀念交織、沖突,因此,小學生需要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以應對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德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規則、道德準則,為他們打下判斷是非對錯的基礎,從而形成獨立、正確的道德認知。

其次,小學生的道德情感在德育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德育,學生可以形成對社會規范、道德規則的熱愛和尊重,產生積極的道德情感態度,比如同情、公正、善良等,這些正向的情感,將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

再者,道德教育在塑造學生的道德行為上有著重要影響。在小學階段形成的良好道德行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內化為穩定的個人習慣,這不僅關乎他們個人的行為品質,更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和社會活動產生深遠影響。德育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積極踐行道德規范,提高學生的素質。

此外,教師加強小學生的道德培養,同樣有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研究表明,道德教育能夠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讓他們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狀態,能夠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然而,在現實中,小學生的德育并未得到充分重視,部分教育者更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此時,教師需要更深入地認識到德育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積極的態度和實際行動加強對小學生的道德培養。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的現狀

在深入剖析“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的現狀”之前,有必要首先確認實踐場所,實踐場所的微妙性使得每個學校,甚至每個班級的德育現狀都可能存在微妙的差異。盡管如此,我們可以在一般情況下找到一些普遍存在的特點和挑戰。當前,不少小學將道德教育置于課程的核心地位,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補充或附屬。德育已經不再局限于道德與公民教育課程,而是滲透到了所有科目的教學中,甚至延伸到了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中。這種全方位、全時段的德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和影響力。

然而,德育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首先,雖然德育已經被廣泛接受并融入了各個層面,但在實際操作中,德育的滲透仍然面臨一些困難。有的教師可能仍然過于依賴傳統的道德教育方法,如講授、灌輸,而忽視了情境創設、體驗式學習等方法的重要性。這可能導致德育的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其次,部分學校在實施德育時可能過于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德育的內涵。例如,一些學??赡軙^于注重規范學生的行為,而忽視了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和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此外,有些學??赡苓^于強調集體活動的組織,而忽視了個體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在活動中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指導。

這些問題和挑戰提示我們,小學班級管理的德育滲透需要持續進行,以便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積極探索更有效的德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同時,我們也需要對現行的德育實踐進行批判性的審視,以發現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小學班級管理的德育滲透向著更加深入、全面、有效的方向發展。

三、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策略

1.以身作則,樹立學習榜樣

根據行為模型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學習者往往會對他們所觀察到的他人行為進行模仿和吸收。在教育環境中,教師的角色,特別是他們的行為模式、價值觀和態度,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教師來說,他們需要將德育理念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把它轉化為行為的每一個細節,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

假設一個尋常的校園午后,班主任走進教室,看見地板上有紙屑。他并未立刻把責任推給清潔工,也未曾指責學生,而是彎下腰,撿起紙屑,隨后與學生們正常交流。這個微不足道的行為可能并未引起大部分人的注意,但實際上,它展現了班主任的敬業精神、責任感以及對環境的保護。此外,班主任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始終使用得體而尊重他人的語言,即使在批評學生時,他也會習慣性地說出“謝謝”“請”“對不起”這樣的禮貌用語,這些行為看似平常,實則影響深遠,它們會成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無聲地對學生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進行塑造。

“以身作則”這一教育策略的力量得到了充分體現:它無聲勝有聲,使教師不僅能夠通過語言傳授知識,更能通過身教讓學生理解做人的原則,從而樹立德育的模范形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行為成為學生學習的潛在課程,有力推動了學生德育觀念的形成。

2.塑造環境,建立德育氛圍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教師通過創設積極向上的環境,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德育成長。這種環境的營造涉及各個層面,包括物理環境的改善、精神環境的建設以及文化環境的塑造。其中,物理環境的改善意味著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習場所;精神環境的建設涉及營造一個和諧、溫馨、民主、自由的班級氛圍;文化環境的塑造則體現在塑造正面的班級精神文化,使其滲透到班級生活的各個角落。

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以做出以下努力:在物理環境方面,教師可以在教室墻壁上懸掛名人的勵志格言,設立文化宣傳欄展示德育的相關內容,還可以創建光榮榜表揚那些在德育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這些舉措都有助于營造一個能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熱愛生活、遵守規則的學習環境。在精神環境方面,教師需要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傳遞出尊重、公平、誠信、責任等基本的價值觀,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同時,教師也需要通過個人的言行,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在文化環境的構建上,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站、校報、圖書館等資源,舉辦德育主題的講座、辯論賽、讀書活動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并理解德育的內涵。同時,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他們的獨特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我價值。

3.因材施教,尊重個體差異

這一理論揭示了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共性,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都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意味著教師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和環境,以期達到優化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這種策略的實施,對于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個性理解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班級管理方式和教育環境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愛好差異巨大,教師如何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我價值呢?這需要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為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學習和實踐機會。舉個例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分配不同的班級任務,比如善于語言表達的學生可以擔任班級的通訊員,善于細心觀察的學生可以負責環境的清潔和整理,善于組織活動的學生則可以參與班級的各種文娛活動的策劃和執行。這些工作不僅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更能讓他們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培養自我價值感和榮譽感,提高道德素養。同樣,教師還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和思維方式的差異,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例如,對于善于邏輯思考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通過辯論、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和領悟道德教育的內容;而對于善于情感體驗的學生,則可以通過故事、戲劇、影片等方式,引導他們感悟道德的真諦。

4.結合學科,滲透德育內容

在此策略中,學科知識和道德教育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學科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借助學科教學,可以將德育內容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讓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和理解道德價值。對教師來說,需要利用創新思維和高超的教學技能,以挖掘課程內容中的道德元素,實現德育的自然滲透。

例如,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很多課文的主題和內容都和道德教育有關,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的《我不能失信》一課為例。在教授這個課文時,教師除了帶領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外,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和滲透課文中與信任相關的道德教育元素。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工具播放與“信任”主題相關的視頻,如影片片段、動畫短片、社會新聞等,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理解和感受到什么是信任,為何要言而有信。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比如:“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因為失信而導致朋友關系破裂的情況?你是怎么看待這件事的?”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他人的經驗,能夠理解并重視信任的價值。此外,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分享自己或身邊人言而有信的真實例子,讓他們在陳述和分享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些案例中反思,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道德判斷能力。

5.實踐活動,增強德育效果

實踐活動以行動為載體,以經驗為教材,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從中體驗和理解德育的價值。這種策略突破了傳統的、過于注重道德知識灌輸的教育方式,更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它強調了教育的實踐性,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道德,取得身心并重、知行合一的德育效果。

為了深入理解“實踐活動:增強德育效果”的策略如何在實際操作中發揮作用,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在小學生物科學教學中,有一個關于動物的生活習性和保護的模塊。教師除了要向學生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食物鏈以及人類的活動如何影響動物生存之外,也可設計一次校園生態觀察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和理解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分組觀察校園里的生態環境,記錄下他們發現的動物和動物的生活狀況。他們也可以對比不同區域動物的數量和種類,探討其背后的原因。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們思考,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被破壞,將會對動物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此外,學生還可以制作動物保護的海報,進行展示和分享,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也體驗到了自己的行為和選擇對環境的影響,增強了道德責任感和環保意識。這就是實踐活動在德育中的力量。它不僅提供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實踐的舞臺,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接觸和理解道德,感受道德。

6.多元評價,驗證德育

多元評價的設計理念基于以下觀念:測量德育效果不應簡化為單一維度的評價,而需通過多元化的視角,多層面的評估進行深度探討。教師要創建一個包含道德認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為三個主要維度的多元化評價系統。其中,在評價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對于道德規則的理解、道德問題解決的策略及其對于公正、公平等基本道德概念的理解;評價道德情感時,教師應聚焦于學生對于道德情境的情感反應,包括同理心、道德憤怒、道德喜悅;評價道德行為時,關注學生的道德行為選擇與實際行為的表現。

基于上述三維的評價指標,評價系統可以結合具體實踐,包括觀察、測試、訪談等方式,以獲取學生的多元信息。教師實施評價的過程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對學生的道德發展進行動態跟蹤,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發現問題,調整策略,使德育滲透的工作取得預期效果,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正如世界知名教育家Dewey所言,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僅僅在于知識的積累,更在于通過知識和經驗,幫助學生形成對世界的理解,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其成為社會公民的角色。而這正是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所肩負的神圣使命。滲透德育是一種持續性的、深入的過程,需要教育者以開放的心態和包容的眼光,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德育的深度滲透,培養出有道德情感、有道德理智、有道德意志和有道德行為的公民。

參考文獻:

[1] 金萍《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年第8期。

[2] 芮莉《探討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的滲透》,《新課程(綜合版)》2018年第7期。

[3] 陳錦蘭《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新校園(閱讀)》2018年第4期。

[4] 李燕、鄭述滿《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的策略探究》,《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年第1期。

(劉仕銀,一級教師,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