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險減量服務助力農業健康發展探析

2024-04-29 13:40劉明月
當代農村財經 2024年4期
關鍵詞:農業發展風險管理

劉明月

摘要: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其發展狀況對千家萬戶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保險業積極響應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家戰略轉型的政策,推動農業風險減量服務的發展,擴大農業風險減量服務的覆蓋范圍。本文闡述了風險減量服務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了農業生產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并研究風險減量服務在農業領域的作用原理,同時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明確風險減量服務的重要作用,最后對開展風險減量服務所面臨的主要挑戰進行了總結,以供行業從業者和政策制定者參考。

關鍵詞:風險減量 風險管理 農業發展 保險科技

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糧食產量關乎著千家萬戶。然而,農業作為弱質型產業,較為容易遭受風險的沖擊,不可控的自然環境、動植物生命周期的不確定、產品市場價格的起伏波動以及政府對農業的各項政策和土地使用規定的調整等都會影響農業發展。如干旱、冰雹、洪澇、颶風等自然災害,蝗蟲、蚜蟲等蟲害,養殖中時有發生的傳染病,農產品季節性需求的變化、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政府方針政策的干預,人員作業中的管理失誤和首先風險的存在,新興技術可能引發的社會和食品安全問題、農民沒有經過充分的專業知識培訓而濫用新興技術等都會對農業生產產生損害。而正是由于在農業生產中存在著許多風險,農業保險便在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險具有防災防損和風險補償的功能,近年來,農業保險發揮的功能逐漸從風險補償到防災防損轉變。

早在20世紀80年代,風險管理理論就在我國投入了小規模的實踐,不過當時國內對風險管理理論的認識還不成熟,缺乏實踐經驗,也缺少專業的機構和人員進行指導工作,因此風險管理理論的應用并不廣泛。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外先進的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開始逐漸被引入中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末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風險管理開始在我國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21世紀以后,我國學者提出了“風險減量”的概念,并開始了更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研究。2023年初,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其內容指出保險應該注重風險管理,認為保險行業應當在夯實風險減量服務基礎、拓展風險減量服務范圍。同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指出我國農業發展應當注重防災防損建設,農業保險作為農業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工具與核心組成部分,將不再只注重單一的損失后的補償職能,而是要進行全程參與,在風險事件發生造成損失之前就參與農業風險管理流程,識別潛在風險、評估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監測風險事件狀況,從而達到及時預警和預防風險事件發生的目的,將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降到最低。

一、風險減量服務的發展現狀

(一)風險減量的內涵

傳統的保險服務一般被人們認為是“等量管理”,即購買保險的投保人通過支付保險費的形式獲得在保險責任范圍內的風險事故發生造成經濟損失后保險公司給付相應保險金的承諾,這是一種風險轉嫁機制,從國家和社會的總量上看,風險只是被轉移了而并沒有減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演進,也為了進一步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人們對于風險管理的思維重心發生了從“等量管理”到“減量服務”的逐漸轉變。

風險指的是損失的不確定性,其廣泛地存在于整個自然界和經濟社會,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風雨雷電無不存在著風險,人們自人類社會產生伊始就深知“水火無情”,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除了自然風險以外,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等又威脅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顯而易見地,風險的定義蘊含著兩個方面的意義,即損失和不確定性。風險的發生會造成損失,風險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是否發生不確定、發生的時間空間不確定、造成損失的大小也不確定。由于風險因素的存在會引起風險事故的發生從而進一步造成損失,這就是風險的作用過程。而保險正是由于風險的存在而產生并因風險而發展的經濟補償制度和風險管理手段,具有經濟補償、防災防損和融通資金的職能。

保險職能中所說的風險管理是對風險進行識別和量化,進而分析風險,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佳保障的過程,包括損失發生之前的風險管理和損失發生之后的風險管理。風險減量便源于風險管理的概念,即想要實現損失發生之前的風險管理目標,避免或者減少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的影響。風險減量涵括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防災減災和災后恢復。風險減量的主旨是發揮保險的防災減災功能,通過風險減量服務,可以實現風險的避免、預防和抑制。

二、農業風險減量服務的作用

(一)降低農業風險

農業保險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分散和轉移工具,能夠協助農民將難以控制的自然災害、疾病等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有效減輕農民的經濟壓力。農業風險減量服務是指通過實施農業保險和風險管理等手段,有效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農業風險減量服務可以借助人力和科技等手段,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及時預測風險,在風險發生時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為受損作物提供及時有效的減損方式,從而有效降低損失。

(二)穩定農民收入

農民靠天吃飯,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存在著難以預測的風險,這些風險事故一經發生就會對農產品產生一定的損失而損害農戶收益。農業風險減量服務就是避免或者減少農業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的影響,發揮保險的防災減災功能,盡可能地減少農業生產面臨的風險總量,減輕農作物的受損程度,從而使投保農戶的收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這還可以增加農民的信心和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

(三)保障農產品安全

農業風險減量服務利用一系列防災減損手段有效地減少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風險總量,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得到了保障。例如在蘇州昆山,人保財險就落地實施了首個農業風險減量站,通過“保險+風險減量”、“保險+融資”、“保險+服務”以及“保險+知識產權”四種模式,預測氣象災害,幫助農民融資,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等方式來保障農產品安全。

三、風險減量服務的難點

(一)風險識別能力尚有不足

風險減量服務主要依賴風險識別,風險識別又依賴于大量的基礎數據。當大量的不同種類的同時存在并可能同時發揮作用時,風險因子的多重存在使得基礎數據積累不足,風險識別的難度大大增加,風險識別的技術手段從而需要得到更新。此外,保險公司從“等量管理”到“減量服務”的觀念轉變和客戶對新保險產品的接受程度都存在著動力不足的情況,嚴重阻礙了風險識別技術創新的發展進程。

(二)風險的不確定造成創新效益不確定

沒有創新是不需要成本的,而由于風險的不確定性,創新所帶來的收益也是不確定的,這直接影響著保險公司是否會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如何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決策。在風險事故尚未發生之前,保險標的是沒有受到損失的,保險公司自然也就無需進行賠付,而風險減量服務的開展卻是需要產生支出,相對應的被保險人也會產生相應的投入。投入增加而產出尚不確定,這會造成風險減量服務的開展受阻。

(三)社會認同度有待提高

在保險公司的傳統運作模式中,保險金的賠付支出是最吸引大眾關注的重中之重,保險金賠付越干脆及時,保戶對保險公司的認同度就越高。風險減量的存在感就遠遠不如保險金賠付那么強烈,自然缺乏社會認同度,這只能通過社會公眾的切身體驗和有效程度來得到驗證和提升,保險公司也要加強風險減量服務的宣傳普及工作。

四、風險減量服務農業的對策分析

風險減量的本質就是進行風險管理所想要達到的目標,即通過付出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程度的風險保障,這可以用“經濟人”理論去闡釋,假設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是理性的,期望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農戶購買農業保險享受風險減量服務的動機就是獲得的風險保障要大于支付的保險費。

在風險減量服務的過程中,會運用概率論、統計分析、決策分析等經濟學原理幫助了解風險的性質、來源和可能的影響識別和衡量風險,通過成本效益分析、風險偏好分析、博弈論等選擇最合適的風險管理策略,以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還會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投入產出分析、機會成本分析、效用函數等了解降低風險的收益與成本之間的關系,從而做出更為合理和有效的決策。

(一)突出科技效用,保險科技助力風險減量

飛速發展的科技不僅給農業發展帶來了便利,也可以作為風險管理的一種手段。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空間遙感等新興科技都可以運用于保險防災減災。通過對這些先進技術的運用,可以實時監測農作物和牲畜的生長情況,利用物聯網設備和AI進行疾病診斷和預防,從而更準確地預測產量和評估損失,也可以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理賠爭議。此外,還可以建立農業保險科技平臺,方便農戶獲取產品信息,平臺為農戶提供在線服務,方便保險公司收集和分析農戶數據進而精準識別風險、防范風險達到風險減量的目的。

(二)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農業保險產品

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首先要堅持住“保險姓?!?,從解決保險的供需矛盾方面思考風險減量服務的對策,創造有效的保險供給從而使市場規模得到增長。然后,要加快保險產品的創新速度,充分發揮保險公司具有的風險管理功能,提供更全面的風險管理服務以實現保險產品的風險減量功能,真正做到減少農業損失,減少農戶致貧返貧風險,提高農戶的滿意程度。保險公司還要加強內部管理,提供優質的售前和售后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與農戶的溝通,定時了解保險標的的實時狀況,優化保險產品、防范農業風險。

(三)依托基層單位,實現服務全覆蓋

農業保險是分散農業風險、保障農民收入的重要工具,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和普及程度與千家萬戶農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鶎訂挝幌啾扔诒kU公司更加貼近農戶、了解農戶的真實需求。依托具有優勢的基層單位,可以有效推動農業保險服務的普及化程度。除此以外,基層單位還可以協助保險公司進行對農作物和養殖動物的監測和現場勘查,提高風險減量服務和保險理賠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四)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引導保險業合規發展

保險機構作為保險市場的參與者,應該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建立內部合規管理制度,定期自查并整改違規信息,加強與行業監管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強化合規文化和風險防控,定期進行內部審查,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以確保營銷策略的合規性,降低法律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農業保險法律法規進一步建立健全,才能更好地引導保險業合規發展、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從而使保險公司更好地提供有法可依的風險減量服務,防范農業風險的發生,減少農戶損失,保障農業健康發展,助力農業強國建設。

參考文獻:

[1]尹超.風險減量服務的經濟學視角探究[J].西南金融,2023,(08): 85-96.

[2]唐華志.切準風險減量脈搏助力農業強國建設[J].中國農村金融, 2023,(08): 46-47.

[3]桂澤春,趙思健.人工智能在農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智慧農業(中英文), 2023, 5 (01): 82-98.

[4]張紅宇.糧食總量、產業安全與農業風險管理[J].中國農村金融, 2020,(18): 37-39.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責任編輯:李政

猜你喜歡
農業發展風險管理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強化農業技術創新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淺論農機技術推廣中的創新理念
淺談轉型期農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汝南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淺議水利現代化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聯系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本地化科技翻譯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