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伏邪”理論論治亞急性甲狀腺炎經驗探析

2024-04-30 10:00王小慶張進軍韓津煜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24年5期
關鍵詞:伏邪邪氣少陽

王小慶 張進軍,2* 韓津煜 祝 成

1.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張進軍主任,行醫二十余載,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國醫大師徐經世,臨床診治癭類病經驗豐富。亞急性甲狀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簡稱亞甲炎,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疼痛性疾病,又被稱為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非感染性甲狀腺炎、移動性甲狀腺炎、De Quervain甲狀腺炎等,以甲狀腺疼痛、發熱、一過性甲狀腺毒癥以及咽頸部不適為主要臨床表現。本病特點:①由甲狀腺的病毒感染引起,在病毒感染后1~3周發病,常有上感等前驅癥狀;②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甲狀腺毒癥表現;③部分患者易復發,呈反復發作病程[1]。西醫治療以非甾體類抗炎藥或激素為主,但存在不良反應多、減藥難、復發率高等問題[2]。本病屬于中醫學癭類病之“癭毒”“痛癭”等范疇,張進軍主任認為本病特點與中醫學的“伏邪”學說相契合,具有感邪而不即病、邪氣內陷、隱疾內伏、伺機而發的特征,故張進軍主任基于“伏邪”學說,參佐名家經驗,提出了分期論治的診療思路,分別以“轉樞少陽”“清熱解毒”“益氣養陰”“分消走泄”為法,治以“透散達邪”為要,療效顯著,見解獨到。

1 伏邪與亞甲炎的關系

伏邪致熱是中醫傳統熱病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邪氣伏留,伺機而發,為其基本發病方式[3],伏邪特點可總結概括為隱匿性、進行性、反復發作性(觸發性)和遷延不愈性[4],如清代劉吉人《伏邪新書》言:“感六淫而不即病,過后方發者,總謂之曰伏邪,已發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隱伏,亦謂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氣內傷,邪氣內陷,暫時假愈,后仍作者,亦謂之曰伏邪。有已治愈,而未能除盡病根,遺邪內伏,后又復發,亦謂之曰伏邪?!盵5]張進軍主任認為本病在上感的前驅癥狀后1~3周發病,具有伏邪之“感邪而不即病”的特點;病情進展則出現甲狀腺毒癥表現則有伏邪之“正氣內傷,邪氣內陷”的特征;部分患者容易復發,反復發作則屬“暫時假愈,后仍作者”范疇;故張進軍主任根據多年臨證經驗,總結出基于伏邪學說分期論治亞甲炎。

2 分期論治

2.1 初期 此期熱毒內伏、邪及少陽,治以轉樞少陽、清熱透邪。伏邪致病的關鍵在于伏邪隱藏的部位,歷代醫家多以吳又可的“邪伏膜原”學說為圭臬?!稖責峤浘暋费裕骸巴饨浗j,內臟腑,膜原居其中,為內外交界之地?!盵6]可知膜原位于一身表里、內外之間[7]。頸部甲狀腺屬肝所主,《靈樞·經脈》云:“肝足厥陰之脈……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盵8]可知甲狀腺位于肝經循行部位,而少陽與厥陰相表里,如《素問·陰陽離合論》云:“厥陰之表,名曰少陽?!惫始谞钕贋榘氡戆肜镏?,邪氣從口鼻而入,易潛伏于此[7]。如遇人體正氣虧虛,則伏邪向外傳變而呈熱毒熾盛、少陽不和之證,癥見:寒熱往來、咽部疼痛、頸部壓痛、肌肉酸痛、倦怠乏力,舌紅苔薄脈弦等。治宜轉樞少陽、清熱透邪,張進軍主任方用小柴胡湯合升降散加減[9]。小柴胡湯為治少陽病經方,治發熱之圣劑,具有寒熱并調、辛開苦降、疏表治里、條達上下之功。張進軍主任在此用之,只取苦寒之柴胡、黃芩與辛溫之姜半夏配伍以達清疏并行,辛開苦降,透解伏邪之用,可謂藥簡力專。升降散,意如其名,升降相宜,僵蠶、蟬蛻走氣分以疏表清熱,解毒散結;姜黃、大黃走血分以清里活血,消腫止痛,四藥相合,使外邪去、內絡通。兩方組成異曲同工,皆有寒溫并用、表里雙解之意,使郁熱之邪得以透散,少陽樞機得以通利,達到氣機調達、內外通和的狀態。

2.2 中期 此期邪氣內陷、耗傷氣陰,治以益氣養陰、托里祛邪。病情進展,正氣內傷,邪氣乘機內陷入里,灼傷陰液,津傷及氣,而呈郁熱內伏、氣陰兩虛之證,癥見:怕熱多汗、心慌胸悶、氣短乏力,手抖眠差,舌紅少津,脈弦細數。本證見于亞甲炎甲狀腺毒癥期,此期雖已無外感表證,但爐煙雖熄,灰中有火,伏熱循經傳里,暗劫氣陰,證屬虛中夾實?!毒霸廊珪せ鹱C》云:“實火宜瀉,虛火宜補,固其法也。然虛中有實者,治宜以補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盵9]故治以益氣養陰、托里祛邪為法,張進軍主任方用補中益氣湯合生脈飲加減。前方為治療內傷發熱中氣虛下陷的代表方劑,意在益氣升提,甘溫除熱。張進軍主任認為,在此若以原方套用,則易更傷其陰,故只擷取方中主藥黃芪、人參、柴胡、升麻以補益中氣,升陽舉陷,清熱解毒,以透邪外出;尤其柴胡一味,一以厥陰之報使,一以升發諸陽,一藥兩用。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相伍,一補一清一斂,具益氣養陰生津之功,臨證取用,以太子參易人參,去甘溫助熱之性,取益氣之功,且須去五味子,以防其收斂之性礙邪外出,有閉門留寇之弊。兩方相合,補中益氣湯補中兼清,生脈飲清中寓補,清補相合,臨證另以小麥、酸棗仁、麥冬、石斛、甘草等甘寒之品養陰清熱,共清余火,扶正祛邪。

2.3 后期 此期余邪未清,壅結頸前,治以分消走泄,消結散邪。亞甲炎后期,正氣漸復,余邪未清,病情遷延,部分患者因病而郁,郁而不達,膽木不疏,而后脾土運化失常,痰濁內生,與氣搏結于頸前,以致氣郁痰阻之證。本證患者雖已無疼痛、發熱,但甲狀腺彩超仍可見片狀低回聲,可謂余邪未清。臨床癥見時覺頸前憋悶,咽中不適,自覺有痰,口苦呃逆,情緒急躁易怒喜太息,舌淡苔黃膩,脈弦。治以分消走泄,消結散邪,張進軍主任方用黃連溫膽湯、消瘰丸加減。前方乃溫膽湯加黃連而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言溫膽湯“心虛膽怯,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觸事易驚,或夢寐不詳,或短氣悸乏,或自汗,并主之”[10]。方中以二陳合竹茹、枳殼清解郁熱,理氣導滯治療痰凝氣郁所生諸癥;痰濁郁久化熱,加黃連以清之,并去姜、棗之溫,故葉天士謂此方具有“分消走泄”之功,張進軍主任多加代赭石以鎮逆肝氣,直折肝火,共奏達理氣舒郁,化痰散結之效。后方為治瘰疬名方,《醫學心悟·卷四》有云:“瘰疬者,肝病也,肝主筋,肝經血燥有火,則筋急而生瘰?!盵11]可知肝經血燥有火是導致本病發生的關鍵。張進軍主任在此用之,乃由亞甲炎日久,郁火內伏于肝經,故病雖有瘰疬、癭瘤之分,但病機相同。方中以玄參滋陰降火,善治咽喉諸疾合浙貝母、生牡蠣化痰軟堅,消癭散結。兩方相合,分消痰濁,走泄余熱,宣暢氣機,共散余邪。

3 驗案舉隅

萬某,女性,45歲,2021年5月21日初診:發熱伴咽痛5天(體溫最高達39.2 ℃),口服頭孢類抗生素及感冒藥療效欠佳。3周前曾有上感病史,未予重視,刻下發熱呈陣發性,每日午后發熱,伴頸咽疼痛,放射至頜下及左耳,吞咽加重,全身乏力,納食欠佳,睡眠一般,二便尚調,舌紅苔薄,脈弦。查體:體溫 37.8 ℃,甲狀腺I°腫大,質軟,左側壓痛(+),余體征(-)。甲狀腺功能: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5.23 pmol/L,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20.65 pmol/L↑,促甲狀腺素0.526 mIU/L。血常規:中性粒細胞計數6.99×109/L↑,白細胞計數10.30×109/L↑,單核細胞計數0.93×109/L↑;血沉:73mm/h↑。甲狀腺彩超:甲狀腺左側葉明顯彌漫性變,傾向于炎癥。西醫診斷:亞急性甲狀腺炎。中醫診斷:癭病(熱毒內伏、邪及少陽證)。擬小柴胡湯合升降散加減,處方:柴胡10 g,黃芩10 g,牡丹皮10 g,姜半夏9 g,醋延胡索20 g,片姜黃10 g,僵蠶10 g,蟬蛻9 g,炒大黃10 g,炒白芍30 g,甘草3 g。共7劑,每日1 劑,早晚兩次分服。囑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清淡飲食,注意休息。

二診(2021年5月29日):服上藥后,患者高熱已退,頸咽疼痛緩解,但仍感乏力,動則汗出,怕熱手抖,夜寐欠佳,舌紅少津,脈細數。復查甲狀腺功能: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 12.54 pmoL/L↑,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 29.86 pmoL/L↑,促甲狀腺素 0.0034 mIU/L↓ 。血常規:中性粒細胞計數3.53×109/L,白細胞計數6.30×109/L,單核細胞計數0.53×109/L。血沉:21mm/h↑。此乃郁熱內伏,氣陰兩傷證。擬補中益氣湯合生脈飲加減,處方:黃芪15 g,太子參20 g,麥冬15 g,石斛15 g,淮小麥30 g,酸棗仁25 g,柴胡10 g,升麻10 g,煅龍骨、煅牡蠣各15 g,甘草6 g。共15劑,每日1 劑,早晚分服。

三診(2021年6月14日):服上藥后,患者頸咽疼痛盡消,身熱已退,口潤汗止,諸癥悉減,藥稍更刪,處方:太子參20 g,麥冬15 g,石斛15 g,淮小麥30 g,酸棗仁25 g,煅龍骨、煅牡蠣各15 g,甘草6 g。繼服15劑,鞏固療效,囑調情志,避風寒,4周后隨診復查。

四診(2021年7月15日):患者一月來未再發熱及咽痛,但覺咽中有異物感,情緒郁悶時加重,不礙進食,晨起口苦,時有呃逆,睡眠欠佳,舌淡邊有齒痕,苔黃微膩,脈弦。復查甲狀腺功能: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5.33 pmoL/L,游離四碘甲狀腺原氨酸17.29 pmoL/L,促甲狀腺素0.26 mIU/L。血沉15 mm/h,甲狀腺彩超可見左側葉4 mm×6 mm的片狀低回聲。此為病后余邪未清,痰氣交阻于頸前,擬黃連溫膽湯合消瘰丸加減,處方:姜半夏9 g,竹茹10 g,枳殼10 g,厚樸10 g,炒黃連3 g,浙貝母20 g(先煎),玄參20 g,連翹10 g,淮小麥50 g,酸棗仁20 g,遠志10 g,甘草6 g。共15劑,每日1 劑,早晚分服。囑患者忌食辛辣甜膩,適當運動,調暢情志。

五診(2021年8月2日):病史同前,復查甲狀腺彩超示片狀低回聲有所減小,患者遵囑服藥期間,情緒較前穩定,睡眠且安,咽部諸癥悉除,偶有咽部不適,痰出可消,囑停藥,調情志,可定期復查甲狀腺彩超。后隨診年余,未有復發。

按語:本案患者上感后兩周發病,初起寒熱往來,頸咽疼痛,是為邪毒伏于少陽,樞機不利,治宜轉樞少陽,清熱解毒,故一診以小柴胡湯、升降散合而用之,透邪外出。方中僵蠶與半夏配伍,化痰散結以止痛,更加延胡索行氣活血以止痛,以氣治痰,標本同治。二診患者雖高熱已退,但正氣衰憊,伏邪內陷于里,熱耗陰液,氣隨津失,心神被擾,而見多汗乏力、心悸失眠,故方用補中益氣湯合生脈飲以益氣養陰,托里透邪,清補結合。三診病勢已去,氣陰得復,故效不更方,唯去大補之黃芪及退熱之柴胡、升麻,全方甘淡平和,養心安神以固護正氣。四診之時,患者各項檢查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但咽中如有物堵,隨情緒波動而加重,屬“梅核氣”范疇,治療本病以經方半夏厚樸湯最為對證,但兼見口苦、呃逆、舌苔黃膩,顯是郁熱內伏、痰氣交阻之象,方用黃連溫膽湯合消瘰丸以分消走泄,消癭散邪。郁久陰傷,以淮小麥、酸棗仁甘潤緩急,養心安神。五診而愈,分期論治,首以表里同治透其邪,次以清補相合扶其正,終以分消走泄化其痰,總以透散達邪為要。

4 結語

近年來中醫藥對于亞甲炎治療具有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復發率低的明顯優勢[12]。張進軍主任根據邪氣的勢力與部位,判斷正邪交爭的狀態,分期遣方用藥,初期清熱透邪,中期扶正祛邪,后期消結散邪,并提出若干有效方劑,擴展了中醫對亞甲炎診治思路,使之更貼合臨床,值得同道參考與借鑒。

猜你喜歡
伏邪邪氣少陽
李忱主任從“伏邪成瘀”論治DKD理論經驗*
《神農本草經》對“邪氣”的認識
尋找伏邪的蛛絲馬跡
伏邪學說溯源及后世研究現狀
童心童畫
《三千年》
黃帝內經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下)
幸福來自感動
別輕易拔罐刮痧
伏邪概念實質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