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理論邏輯與革新路徑

2024-04-30 17:19解學芳,賀雪玲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理論邏輯中國式現代化

解學芳, 賀雪玲

摘要:伴隨數智技術的迭代,我國文化建設開啟了建構文化自信和文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數字化”為關鍵詞的發展演進之路。關于文化強國的研究命題已引起學界高度關注,但缺乏立足數字文明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大背景的系統考量。一方面,亟須闡明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生成邏輯與理論蘊涵,系統構建數字文化強國發展框架。其中,意識形態領導力、制度前瞻力、文化自信力、文化科技創新力、文化產業競爭力是該框架的主要構成要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應立足彰顯思想引領、精神引導、文化自強的價值內核,實現由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最終建成數字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另一方面,應深刻把握系統科學理論的涌現性、非線性、突變性、主體能動性、復雜性的價值內核,從思想引領、制度前瞻、文化自信、科技賦能、產業現代化五個維度協同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革新路徑。

關鍵詞:數智時代; 中國式現代化; 數字文化強國; 理論邏輯; 革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9-3060(2024)01-0044-15

一、 問題的提出:數智時代的現實訴求與理論研判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加速革新,數字技術在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表明數字化與智能化并行的數智時代已經來臨,智能技術驅動文化創新與社會變革的力量持續增強。①習近平總書記于2023年10月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③。相較于西方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在歷史發生學向度呈現出從西方“全球殖民”到中國“全球治理”的新圖景。④進入數智新時代,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展的價值引領思想已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⑤,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現實訴求更加突出。一方面,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成為文化現代化建設、文化自信自強的目標;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帶來文化產業格局重塑新契機,在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與文化強國戰略語境下,共同推進具備中國特色的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從理論研判來看,當前關于文化強國的命題研究已引起學界高度關注,但缺乏立足數字文明生態與“中國式現代化”大背景對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系統考量?!爸袊浆F代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體內容,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的重要推進,指引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方向,立足數字文明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發展方向是亟須探究的理論命題。

(一)數智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現實訴求

其一,“中國式”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立足我國文化建設的方向和道路,引領數智時代的主流文化價值觀革新,對文化現代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目標。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立足民為邦本的價值理念,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黨中央對數字科技加速發展背景下的文化建設認識發生全局性改變,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文化數字化戰略”“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舉措。新時代的十年,積極利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漸成雛形——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不僅是筑牢數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式”意識形態的立場、觀點、方法,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提升意識形態自覺、厚植意識形態根基、展現意識形態脈搏、開拓意識形態支撐場域以及彰顯對外理念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此外,具備強大民族凝聚力和時代引領力的“中國式”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在當代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著獨特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邏輯的先導性功能。①

其二, 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在數字文明階段,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須發揮數字科技和數字文化經濟的賦能作用。自“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以來,以“文化科技創新”“文化產業數字化”“文化強國”“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概念的相關文化規劃和文化政策相繼出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為中國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例如,《“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完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進文化產業數字化部署,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創新體系”②??梢?,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變革、滿足人民在文化數字化新時代日益增長的高質量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選擇。

其三,人民對美好數字文化生活的向往、對高質量數字文化成果共建共享的需求是“中國式現代化”內涵中精神文明現代化的具體闡釋,健全現代化文化產業體系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精神文明現代化的核心關切在于文化現代化,以滿足人民的高質量文化需求為戰略歸宿,發展好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的大眾文化,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賦予“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理路。鑒于數智時代人民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深度融合、文化消費追求高品質化、文化消費和現代科技密切關聯等新特點,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構建思維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轉向訴求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雙效益的提升,意味著以先進科技賦能文化高質量發展為價值理念的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目標指向,開始關注新型文明文化觀、新型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聯動等新要素的連接與協同③,亟須立足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創新理念,將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作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與目標指引。

(二)數智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理論研判

一是關于數字文化強國建設內涵的復合性探究?!拔幕瘡妵笨梢隇椤拔幕瘡娛⒌膰摇焙汀拔幕x能國家強大”,前者具備軟實力意義,后者則指向綜合國力。學界關于“文化強國”的內涵解讀較為豐富:一是從文字含義層面把繁榮文化建設當成戰略目標,強調文化價值感召力和文明價值的普遍性①,以及將文化作為強國手段以彰顯文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中的工具屬性②。二是從國際競爭層面考察文化強國的對外價值,文化軟實力是現代化強國結構要素模型中軟實力隱性要素③,理論話語體系、核心文化產業、文化科技創新等要素構成了在國際舞臺識別中國文化強國形象的系統④,訴求在全球經濟、科技、文化、生態等不斷變化的形勢中確立具備中國特色的文化強國戰略,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服務綜合國力的能力⑤。三是從遠景目標層面闡述文化強國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⑥,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下文化強國戰略須迎合人類文明新形態,激活文化科技創新,推動先進文明交流⑦??梢?,文化強國建設須依賴數智時代新文化觀,以數字化路徑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文化,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技術群賦能高質量發展格局。

二是關于數字文化強國建設路徑的多維度探索?;跀抵菚r代賦予文化強國建設的新內涵,學界一方面強調健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能力的數字化機制,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應用最新數字科技全景式呈現中華文化、建構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機制等;另一方面立足文化工具屬性提出建設數字文化強國不僅要增強文化數字化賦能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健全的文化制度來加以保障。⑧實際上,學界關于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路徑研究更多聚焦于數字文化產業領域:一是探討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創新路徑的具體要求和標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數字化、產業化與數字化傳播,以及數字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全面化、市場治理高效化、產品出海多點化。⑨二是基于協同創新發展理念推動公共數字文化與數字文化產業、數據安全與文化產業數據市場、文化數字化與學科教育的協同發展⑩,并在治理維度推進數字文化強國建設在技術與制度協同創新驅動下提升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治理能力B11。三是以人民群眾為面向的路徑選擇,發力數字文化供給側改革,挖掘數字文化的新消費場景B12,打破數字文化傳播的信息繭房等B13。

綜上可見,學界對“文化強國”的概念主要從文本內涵、綜合國力、戰略目標等層面進行多維度解讀,未形成統一概念,對于“數字文化強國”的內涵也尚不明確,但可以通過“數字中國”“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等維度理解數智新時代文化強國的新內涵,明晰數字文化強國的概念會直接影響“數字化”與“文化建設”的關系處理,這也對“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概念的深層解讀與路徑構建起著關鍵作用?;诖?,從數智時代科技創新要素賦能文化強國建設的視角出發,將文化強國建設放入“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中進行系統科學考量,基于系統科學思維來探究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有效途徑是亟須回答的理論命題。

二、 生成邏輯: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形成機理

新時代黨的領導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制度根本,具備牢固的思想基礎和價值根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強國戰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等為數智時代文化強國建設指引前進道路。在以5G、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先進技術集群賦能下,物理空間模擬的、碳元素的、線下的存在端和虛擬空間的數字的、硅元素的、線上的虛擬端間的界限越發模糊①,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趨勢已不可逆轉,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化”文化強國是回應數智時代訴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此外,第四次科技革命催生的數智新文化觀激活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生命力,進一步夯實了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容底座。同時,數字經濟與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深度協同為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提供了堅實的經濟保障。由此,價值維度、內容維度、運作維度和支撐維度間的相互作用機理構成了數智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形成邏輯。

(一)價值機理:新時代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制度根本

在長期的文化建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為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始終立足于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指導下,黨就文化強國建設的意識形態領域戰略性和方向性問題作出部署②,彰顯出以人為本的文化發展邏輯。

其一,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思想支撐。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AI/AIGC、VR/AR為代表的技術集群與中華民族文化生產、文化生活、文化生態的融合趨向全面化、系統化、深度化,數智新文明正影響著我國文化建設的全方位領域。一方面,新時代的十年,黨領導下的文化建設取得矚目成績,黨的十八大至黨的二十大均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一系列戰略部署為新時代新發展格局下增強文化自信自強、推進文化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和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文化建設具備高度的創新創造意識,與數字文明高度契合,具備達成廣泛共識的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新時代新征程的文化強國建設,賦予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科學的意識形態生成邏輯,引領和推進人類文明的演進。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正逢其時,其訴求反映出數智時代新文明觀的普遍性,彰顯出社會主義民為邦本的價值理念和文化自信。

其二,鮮明的人民導向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人文基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解讀①,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意味著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富足、文明程度高、文化權益有所保障。一方面,伴隨Web 3.0時代數字技術的加速發展,黨加強了對文化建設的意識形態領導權,基于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鮮明的人民性、實踐性、發展性指導新時代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體系由零散轉為系統、文化強國建設力量由隱性走向在場、文化強國建設模式由初級向高級躍遷。另一方面,新時代的十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文化現代化不斷推動一個屬于人民的、中國特色的數字文明時代前進,文化現代化建設由被動變遷轉向主動作為、由局部發展轉向全面推進,指向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復興,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主導下不斷推進人的現代化進程。

(二)運作機理:新時代文化強國戰略是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底座

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與前沿科技發展高度關聯,即文化與科技協同相互賦能語境中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指引下逐步探索出一條立足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的、由粗放式到集約式、體系化的數字文化強國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已明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文化強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支撐,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終極目標的題中之義。②

其一,文化數字化的政策支撐體系持續完善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制度保障。在我國文化數字化發展起步階段,《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要建設先進網絡文化,加快新聞出版等行業的信息化步伐,這意味著在21世紀初政策引導下文化數字化部署已經開啟。進入文化數字化快速發展階段,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09),明確提出“數字內容產業是新興文化業態發展的重點”,“十二五”時期出臺的文化相關政策推動文化建設走向全面數字化,我國文化數字化進程加快。③伴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我國文化數字化進入全面提升階段,數字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首次將“數字創意產業”納入其中。隨后,與之相關的文化政策陸續頒布,文化數字化發展被政策紅利優勢賦能前行。此外,《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表明我國文化數字化發展已由粗放式趨向系統化。2022年,《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出臺,從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等八個方面布局,明確了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具體方向和重點任務??梢?,文化數字化政策支撐體系的不斷健全為文化強國目標奠定了制度基礎,為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建成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其二,文化強國戰略亟須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在其中發揮目標引領和價值先導作用。文化作為人類生存生活的高層次、高境界追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支撐?!爸袊浆F代化”立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先進、前瞻的科學思維為文化強國建設指明方向。數字文明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具備極強的文化感召力和社會凝聚力,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當代文化強國建設的主流價值觀方向。新時代新征程的文化強國建設充分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人民性”,文化數字化根本上是為人民服務,文化數字化成果也應由人民共享,即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文化強國是廣大人民具備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認同、文化自豪感、文化歸屬感的國家。數字文化強國切實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營造民主化氛圍,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三)內容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國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內核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數智科技的發展推動形成新的數智文化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旨在契合時代語境,培育和形成由科技提升文化潛在鏈接能力的數字文明新思維。在新文化觀場域下,中國文化現代化的本質屬性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就是不斷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過程。先進數字科技與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的深度融合為文化強國戰略實施奠定了精神根基①,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當代文化強國建設的根脈,在技術賦能下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與文化強國協同發展。

其一,數智時代的新文化觀具備系統性思維特性,與增強文化連接能力的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目標相契合。新文化觀本質上是由片面走向客觀、由單一走向多樣、由離散走向系統、由機械走向創造、由自閉走向合作、由乏力走向活力的數字文明新思維,是一種體系性存在的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所訴求的新文化觀并非在國際舞臺中樹立強勢話語權,而旨在充分利用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優勢主動講好中國故事,在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底氣的同時,借鑒國外先進文明把握時代脈搏,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體系,彰顯“中國式”特色?!爸袊健碧厣谏顚哟紊媳碚鳛榈赖轮聘唿c,既是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中崛起的主流價值觀念,也是對新時代建設數字文化強國的道德引領。

其二,數字文明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內涵,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核心要義。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文明形態,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②首先,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道路指引下,數智時代賦能的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有了清晰路線和藍圖,堅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自強,并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魅力,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次,“數字導向”思維和“人民導向”思維協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思維升級,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全新呈現與傳播紅色革命精神、講好中國革命故事,使革命文化在創新性轉化中推動革命理想主義精神真正融入大眾的精神世界,為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思維轉型邏輯。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彰顯和夯實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新興數字技術與中國優秀文化要素的深度綁定、全面融合,不斷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具備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的中華優秀文化內容創新生態,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提供堅實的內容根基。

(四)支撐機理: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保障

伴隨數智時代的到來,全國各地在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區塊鏈產業、虛擬現實產業、元宇宙場景等前沿技術的研發與產業部署,文化產業與相關科技產業的生態式融合發展成大勢所趨。不斷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既是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經濟支撐,也是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資源實現增值變現,構建經濟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協同發展的關鍵。

其一,科技賦能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經濟基礎。新時代的十年,新技術從“選擇性介入”文化走向“整體融合”,即文化的全面數字化。其逐漸形成科學技術革新倒逼文化數字化創新的發展機制,為文化的創意、生產、流通、消費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驅動力量,成為網絡時代年輕人建構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自強的外在推力,也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增強產業經濟實力和群眾文化認同力提供保障。2021年,“十四五”規劃將文化產業數字化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成為當代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基于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群賦能現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為現代文化產業提供科學的制度設計和技術保障,推動著智能創造、開放包容的數智文化創新生態構建,彰顯出技術與制度協同創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前瞻效應與啟發效應。

其二,現代文化產業將經濟硬實力轉化為文化軟實力,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重要發力點?,F代文化產業具備推動社會革新的強大力量,既能促進文化制度持續創新和完善,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生命力,讓文化創新思維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文明新風尚。數字科技的快速迭代使科技創新帶來的界壁得以消融,延展了文化內容創生空間,推動非遺、國潮文化等彰顯文化自信的中華優秀文化進入數字化創新發展的快車道。此外,我國通過“一帶一路”、“數字絲綢之路”、亞投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不僅增強了經濟實力和物質文明力量,更為中華優秀文化在世界舞臺中展現、傳播、增強中華文化話語權提供了廣闊空間??梢?,經濟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之間的轉換是一種趨向系統化的新文化觀,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建設,根本上是數字文明推動數字經濟支撐文化發展的一種體系性躍遷。

三、 理論重塑: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模式的新框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①新時代新征程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是極具創造性的話語:一方面,對比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個現代化”,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有了全新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另一方面,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有本質區別,西方現代化建立在殖民剝削基礎之上,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提升經濟發展效率,忽視個人的心理健康發展,與世界現代化發展理念相悖②,而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是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方位打造的現代化,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智慧,也反映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性發展。

數智時代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加快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新要求、新訴求與傳統現代化、西方現代化的不匹配,必然要求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作為指導思想,以“中國式現代化”賦予數字文化強國新內涵,指引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方向。根據“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內涵,應基于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情、現階段城鄉發展格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的現代化要求、生態文明理念以及“和”價值理念,深刻定位與解讀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內涵與意蘊,構筑中國式創新要素賦能的數字文化強國新框架。其中,意識形態領導力、制度前瞻力、文化自信力、文化科技創新力、文化產業競爭力是該框架的主要構成要素?;谙到y科學思維,“思想—制度—文化—技術—產業”五個要素協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彰顯思想引領、精神引導、文化自強與經濟增長的價值內核,實現由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最終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一)中國式現代化新內涵賦能的數字文化強國建設釋義

中國式現代化為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一方面立足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中國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另一方面立足文化創新與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賦能社會主義文化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其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更加強調基于人口規模巨大的國情,保障人民文化權益。不同于西方現代化資本至上、以物為本的發展理念,面向中國14億人口規模,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立足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深入落實和保障廣大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和精神文化需求;從數字文化供給側改革入手,提升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推進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共建共享的數字化機制,完善適老化數字文化服務;立足夯實數字文化新基建,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和數字文化一體化算力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數據轉換,保障人民數字文化權益。

其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更加強調基于城鄉發展格局,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不同于西方現代化資本無序擴張導致的貧富兩極分化,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立足城鄉文化共同富裕,以鄉村振興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立足新發展理念增強文化資源的數字資產變現能力,激活數字文化廣泛、高效、強大的賦能效能,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立足促進城市消費能力與鄉村文化基因有效結合,推進智慧城市文化建設和數字鄉村文化振興協同發展,并不斷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體系,縮小城鄉文化數字化鴻溝。①

其三,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更加強調基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的協調性,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不同于西方現代化引發的物質主義膨脹的痼疾,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立足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既要物質富足,又強調精神富有;既要求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傳統美德的數字傳播立體覆蓋機制,又強調基于協同發展視角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從中華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擴大高質量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文化生活與數字世界充分融合,構建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家園。

其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更加強調基于生態文明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同于西方現代化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片面發展方式,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立足協調發展基準,依托現代科技創新提高文化生產力,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環境品質;進入數字時代,更是強調推動文化數字化發展從能力建設的“數字化轉換”轉向價值再造的“數字化智能”,使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建立在發掘新增長方向和可持續方式的競爭格局基礎上。

其五,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更加強調基于“和”價值理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開發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霸權主義與個人本位價值觀,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立足集體本位價值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和”文化主流價值觀②,始終基于中國國情和中國立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同時吸收借鑒先進文明,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二)中國式創新要素賦能的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新框架

中國式創新要素蘊含在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強國建設的革新實踐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前沿科技集群賦能文化現代化的建設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建成有賴于堅持黨領導下的制度根本、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底座、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核、推進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保障。從數智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框架構成來看,其是一個由中國式創新要素賦能數字文化強國的“要素構成系統、價值內核系統、結構邏輯系統、重塑模型系統”四大子系統復合而成的創新網絡體系。

其一,中國式創新要素賦能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要素構成包括意識形態領導力、制度前瞻力、文化自信力、文化科技創新力、文化產業競爭力。(1)意識形態領導力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基礎要素,主要表現在黨領導下理論建設與理論武裝協調統一賦能當代文化強國建設的思想引領能力。(2)制度前瞻力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健全文化政策與文化法制以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推動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能力。換言之,與“文化現代化”“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文化強國戰略”等相匹配的制度體系,必然是動態地、前瞻性地反映新時代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新問題和新趨勢的制度安排。(3)文化自信力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數字化創新轉化的內容底氣,即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中華優秀文化元素和文化符號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創新和傳播,是當代文化強國建設的底蘊所在。(4)文化科技創新力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關鍵要素,主要表現在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以增強文化價值感召力、豐富數字文化新業態、推進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技術革新能力。(5)文化產業競爭力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保障要素,主要表現在依托科技創新推動新業態新模式高質量發展,推進文化產業向規?;?、系統化、生態化躍遷,以增強文化產業整體競爭力。

其二,中國式創新要素賦能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價值內核體現為思想引領、精神指引與文化自強。首先,從思想引領價值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彰顯了中華文化智慧和中國文化建設方案的優越性。進入數字文明時代,西方現代化模式缺陷顯現,其所倡導的現代化與世界主流文化觀、價值觀相悖性凸顯。中國式現代化在立足中國特色、中國國情的同時,積極借鑒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以多元包容的主流價值觀為文化建設的現代化路徑指引道路。其次,從精神指引價值來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在精神范疇的自信表征,內在范疇為文化強國建設實踐等外在范疇提供最持久、最深層、最廣泛的精神力量。數字時代文化強國建設的靈魂在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數智技術集圖文音視為一體,全景呈現核心價值觀,增強廣泛民眾對價值觀的理解度、認同感、感召力與踐行力。最后,從文化自強價值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是人民對國家和民族文化高度認同、創造高質量“以人為本”的美好文化生活的立足之本。①高質量文化供給是增強人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與實現文化共同富裕的關鍵,是培根鑄魂、實現文化強國建設目標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全體人民文化自信自強的保障。

其三,中國式創新要素賦能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結構邏輯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強國”的塔式結構。面向數智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建設文化強國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而深遠。首先,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強的前提,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內在動力。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有機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中,文化自強是文化自信的終極目標,文化自信意味著高度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豪,為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強大的內驅力。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是一個不斷深化、延展的動態推進過程。②堅定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自信,一方面,需將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浸潤聯系起來,使人們在日常數字文化生活與文化消費中增強文化自覺自信③;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數字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匹配的深層次內涵,提升文化認同。其次,文化自強是文化強國的應有之義,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邏輯旨歸。文化自強的邏輯必然性基于文化自信的邏輯可能性,文化自強是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目標和歸屬。當前我國的文化建設仍然面臨文化虛無主義、文化復古主義、文化帝國主義等非主流文化的影響和挑戰,實現文化自強,亟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加強文化數字化進程中人民的主導性、能動性、創造性作用,統籌推進文化數字化戰略與創新驅動戰略協同發展,賦予數字文化強國建設堅實的力量支撐。

其四,中國式創新要素賦能數字文化強國建設需基于系統科學視角建立“思想—制度—文化—技術—產業”協同創新的現實途徑。協同發展、創新引領屬于系統科學思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需要基于系統科學思維在動態平衡中實現革新演進。(1)在理解系統科學思維的涌現性中發揮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協同發展效應。系統整體涌現出單個要素所不具備的屬性、特點及功效,亟須基于整體涌現性、合作協同效應等整合思想、制度、文化、技術、產業五個要素,推動文化現代化建設向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發展。(2)在重視系統科學思維的非線性中強化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動力學機制。構成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五個要素之間產生的關聯影響是非線性的,表征為要素間、要素子系統間、要素各層次間、要素環境間產生相互持續的影響與互相關聯的復雜關系。在加快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實踐中,亟須破除傳統線性思維模式,建構數字文化強國五個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強化總體目標一致下的有序合作競爭,鼓勵協作創新、激發創造活力,形成非線性項比較飽和的動力格局。(3)在促進系統科學思維的突變性演進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創新引領型發展。突變是非規則性演變的質變過程,表現為系統“穩態—失穩—新穩態”的躍遷。在協同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中,存在著大量的以非線性方式突變演進的機會——文化科技升級突破、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健全調整、文化制度機制創新均可以推動數字文化強國的革新演進,實現創新引領型發展。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不僅要重視五個基本要素量與質的積累,還要充分釋放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創新引領型模式的優越性。(4)在發揮系統科學思維的主體能動性中開發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蘊藏潛能。主體能動性是指各要素在協同發展的動態演變過程中所具備的自組織能力,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系統自主適應內外環境變動而向更高級、更優化、更有序的狀態演進。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亟須將五個要素的“能動性”和價值最優化挖掘出來。(5)在把握系統科學思維的復雜性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高效治理。復雜性表征為各種復雜要素以及各要素內復雜的子系統導致的復雜動態行為和整體涌現性。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要基于要素間、要素子系統間、各層級間的復雜性結構和環境,高效推進文化現代化建設與現代化治理協同發展。

四、 革新路徑: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推進方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①,一個繼往開來、建設自信自強的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與實現文化共同富裕的新階段同步開啟。和新時代的十年不同,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新階段處于全面數字化、深度智能化的數字文明時代,亟須立足中國國情和中國特色,立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求,立足生態文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將我國優秀文化基因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中華文化資源與數字產業深層交融、美好文化生活與數字世界充分結合,從根本上建構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和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數字文明體系。鑒于此,基于系統科學思維,深刻把握系統科學理論的涌現性、非線性、突變性、主體能動性、復雜性的價值內核,從思想引領、制度前瞻、文化自信、科技賦能、產業現代化五個維度協同構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強國的革新路徑,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筑牢理論話語和價值觀體系、夯實制度保障、鞏固文化內核底座、提升文化科技驅動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一)思想引領:筑牢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理論話語體系

首先,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須鞏固黨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意識形態領導權、話語權,在國際文化舞臺中彰顯中華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雹僖环矫?,在5G、元宇宙、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智技術集群主導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建設中的意識形態要體現鮮明的科學性和時代性,基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前瞻性戰略部署,立足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三大重點任務,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在堅持守正創新中涵育科學思想、豐富文化內涵、彰顯數字時代精神。同時,為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賦予“中國式”“現代性”內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指導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方向,持續豐富與完善“中國式”“現代化”意識形態理論話語體系。另一方面,通過推動文化交流和擴大文化產品出海構建起世界文化舞臺中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伴隨數字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廣泛應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意識形態問題從意識形態對抗轉向由科技“庇護”的意識形態滲透。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意識形態,已經在思想引領層面贏得廣泛國際認同,要讓中華智慧在國際文化大舞臺中充分彰顯時代生命力,亟須創新國際傳播,開展“感知中國”“走讀中國”“視聽中國”活動,特別是鼓勵利用5G、AR/VR、AI、裸眼3D等技術革新非遺文化、影視劇、動漫、游戲、短視頻、直播等數字文化“走出去”的語境和敘事方式,聚焦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正確方向。

其次,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應立足中國國情和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先進科技集群正加速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國際格局產生新的變革,中華文化在世界大變局中與時俱進是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的必要條件,這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提出了緊迫的要求。一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谠钪?、人工智能相關新型科技與文化領域的深度融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新文科建設,鼓勵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為數字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智庫支撐。二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從我國文化建設的探索實踐中發掘新命題、新問題、新觀點、新理論,著力增強數智時代的學術原創能力,發展立足中國特色數字化實踐的學術理論和學術評價體系。三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既要繼承經受實踐檢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也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實際,不斷創造馬克思主義的新鮮話語,著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學理化、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大眾化、中國本土話語體系的國際化。②

(二)制度前瞻:完善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制度保障機制

第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亟須建立提升數字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激勵制度和治理制度。進入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的數智文明時代,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提供了具體落實方案,增強數字文化產業競爭力從根本上為實現文化強國目標與國家文化安全提供了產業保障?;趪椅幕瘜>W的“兩側四端”定位①,首先,加大財政對文化科技創新的支持,夯實支撐國家文化專網“云端”文化數據服務中心和服務平臺的文化科技基礎研究,以及云計算能力和超算能力的文化計算研究,推動文化機構接入、文化數據儲存,以及文化內容傳輸和分發的數字化運作系統的一體化體系建設,為“數據超市”的文化數據和內容交易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其次,國家應做好制度安排,鼓勵擁有大批文化數據的事業單位和文化機構將分散式中華優秀文化數據資源接入國家文化專網,基于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探索文化資源數據交易、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再次,中央及地方財政亟須創新文化資助方式,重點鼓勵對文化數據進行采集加工的生產端加大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創新性改造。最后,完善政府扶持政策體系,鼓勵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向高質量邁進;健全文化消費基礎設施投入機制,引導社會多方主體共同參與文化消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提質工程。

第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亟須推進保障國家供給側文化大數據體系的制度構建,完善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一方面,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是國家供給側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戰略性工程。國務院及各地方政府應推進各層級的分散式數字文化資源互聯互通,以多種方式激勵各文化部門和機構積極參與到國家供給側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中。此外,針對民間離散化的文化數據資源,政府應鼓勵多元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數據資源整合工作,整體關聯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思路,激活文化數據庫的增值效應和變現能力。另一方面,文化強國戰略實施過程中應始終把人民的文化權益放在首位?;趪椅幕髷祿w系,政府主導建立多方文化機構協同參與管理的數字文創版權服務平臺,建立科學有效的數字文創版權定價機制、監督機制、司法機制,充分保障人民創作主體的合法權益;系統出臺增強公共數字文化內容供給能力、提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水平的政策體系②,實現文化共同富裕。

第三,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亟須健全數字文創產業人才培育體系,鼓勵和規范前沿技術集群與數字文化產業融合創新。首先,構建結構科學、競爭力強的文創人才培養體系是實現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堅實保障。伴隨數智時代的到來以及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文化科技復合型人才供應不足的發展瓶頸愈發突出,亟須政府政策引導拓展應用導向的高層次數字文創產業人才培養機制,鼓勵高校建立“產學融合,校企合作”的數字文創產業人才培養體系,以輸出高素質的數字文創產業人才滿足行業內的轉型需求,同時對數字文創產業人才的評價機制、流動機制、激勵機制進行合理有效的創新。其次,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相關技術集群與文化數字化深度融合,在文化數據領域全方位培育一批新型文創元宇宙企業,完善有利于培育新型數字文化業態、推進傳統文化轉型升級的優惠政策,引導文化企業向高質量目標發展。

(三)文化自信:鞏固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文化內核底座

其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共創優秀內容以增強文化自信底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中強調要“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內容底座,其所蘊含的深厚的哲學理念、豐富的人文精神、高尚的道德水準是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智慧和精華,是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氣來源。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工程,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激活傳統文化深層次的人文精神底蘊,充分彰顯其時代價值和生命力?;跀抵菚r代新特點、新要求,利用數字新媒體、虛擬交互方式、區塊鏈技術等革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現形態及呈現方式,賦予其新時代含義、現代表達形式及新型傳播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將“中國式”“現代性”“產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概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中,賦予其匹配時代潮流的外延價值,同時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邏輯關聯,利用數字化手段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提升科技創新賦能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新的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底色。以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為目標導向,深化AI、AR/VR、NFT技術在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全景呈現、智能交互、沉浸互動體驗中的創新應用效能,共建紅色精品以實現革命文化故事的時代創新,共享數字化資源以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IP的集聚創新。

其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以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底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創新是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重要環節。數智新時代的體驗方式、生產要素、構成元素均發生重要變革,單一的保護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化傳承問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創新性開發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已成趨勢。①鑒于此,可通過以下途徑加快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建設進程:一是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取、儲存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優質文化內涵、特色文化元素、鮮明文化標識,為非遺文化內容創新提供資源基礎,加速非遺與文創產業融合進程;二是利用元宇宙相關前沿技術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變現價值,培育和推動非遺元宇宙新業態發展,以新模式與新動能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厚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新時代煥發生命力;三是通過數智新技術賦能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其表現形態、傳播方式、跨界模式的創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化文化生產、文化生活,不斷彰顯創新創造活力。

(四)科技賦能:提升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文化科技驅動力

首先,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亟須夯實文化數字化新基建,加快研發核心數字技術與具備超算能力的文化計算體系。加快形成國家文化專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以及具備超算能力的文化計算體系是保護國家文化數據安全的關鍵工程,是實現文化共同富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數字底座。一是在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中塑造和強化計算意識,即夯實文化數字化新基建的關鍵是低延時的網絡和超級計算能力,應運用文化大數據CDN分發網、邊緣計算等技術來平衡算力元宇宙的計算要求。二是加快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中心和區域中心建設工程”,優化標識編碼注冊登記和解析服務,結算運營支撐服務,以及存儲、傳輸、交易和文化數字內容分發服務,特別是提供IDC設施服務、各類網絡連接和分發服務。三是統籌推動“文化大數據智能計算中心、文化大數據備份及算力備份中心建設工程”,依托各省文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具有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情感計算等功能的區域性集群式智能計算中心”。四是推進“文化大數據一體化算力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建設,根據文化大數據體系架構的要求,通過文化專網貫通文化大數據的“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云端”,并通過“云—網—邊—端”的結合構建一體化的算力服務體系。

其次,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應不斷拓寬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強化文化科技創新賦能文化生產、文化生活、文化生態全方位領域的保障能力。②馬克思曾言:“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人們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雹倏萍紕撔伦鳛樾律a力要素,對于數字文化生產方式與數字文化生產關系的形塑至關重要。一方面,推動文化科技創新賦能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發掘、儲存和傳播,夯實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數據資源基礎。利用3D場景建模、數字遙感測繪、智能知識圖譜等技術對優秀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采集、梳理、開發;對已實現數字化的文化資源進行拆解、歸類、標準化及儲存,形成中華文化標本庫、基因庫、素材庫;運用智能媒體、文化數據服務平臺實現更廣泛、更高效、更具影響力的傳播,增強文化體驗感、真實感、獲得感。另一方面,利用文化科技創新推進文化產業創新,鞏固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經濟基礎。通過數字技術系統化地疏通文化產品生產流程中的信息流、技術流、知識流、物流,推進文化生產的分工體系、分工機制、產業治理體系躍遷發展,促進文化產品供給與生產模式實現智能化產品制造、在線化布局分工、專業化高端供給;依托低延時、大容量的5G技術、實現精準分發的智能算法技術、保障數字交易的區塊鏈技術等協同驅動文化產品流通向在場化、即時化、智能化方向邁進;運用新興數字技術引領用戶新消費方式升級,通過AR、VR技術延伸文化產品的體驗式消費,通過AI智能算法實現個性化消費、通過物聯網技術對文化產品進行溯源消費,營造良性文化生態。

(五)產業現代化:健全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其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應以文化內容創新為核心,樹立文化產業高度品牌化意識,激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效能。首先,創新文化內容的核心要義是發掘文化IP。優質文化IP是打造文化品牌的關鍵,應積極培育擁有原創文化IP創作者的創新生態,從高質量的文化創意項目中挖掘優質文化IP,助力文化品牌在全產業鏈中充分發揮最優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其次,打造IP生產的良性閉環生態,即構建起由文化IP全價值鏈的相關利益主體共同駕起版權銷售、聯合投資和自主研發三駕馬車的發展模式,為文化品牌生態打通循環線路。最后,文化內容創新要與推進實時在場的全球文化創意生態共創共建,提升優質文化IP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特別是通過強化文化生產模型算法研究、升級文化智能生產裝備,提升AIGC技術在文化內容生產中的應用能力,推動數字文創產業多個細分領域形成文化智能生產生態,催生更多優質、高效的文化內容,推動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向數字化與高質量方向發展。

其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文化強國,應以大眾的文化消費需求為導向,樹立文化產業的高度市場化觀念,提升現代文化產業市場體系的高質量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首先,亟須推動國內現代文化產業市場供給側改革,驅動文化企業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提供觸達消費者心智的高質量文化產品和服務。立足文化共同富裕目標,以“文化—技術—產業—價值—制度”的加乘賦值模式推動文化資源全域整合與數字化轉化,加快建設可信、高效、暢通的數據流通環境,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對消費者畫像進行精準分析,深層次識別用戶行為、興趣及情感,這既為文化產業上游價值鏈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提供了建設性反饋信息,又可提高文化產業下游價值鏈的精準營銷水平。其次,加快面向國際文化市場的現代文化產業發展邁向全球價值鏈上游,充分發揮AIGC賦能文化產業的智慧轉型,提升“創意產出”與“創意產品”之間的轉換效率。最后,擴大數字文化產品和數字文化服務出海,基于國際文化市場發展規律與趨勢,制定擴大數字文化貿易相關政策,鼓勵引進海外數字文創產業復合型文化人才,推進文化貿易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中華文化品牌進入國際主流文化市場,擴大國際數字文化市場規模。

Building a Strong Digital Cultural Country in Chinese Style:Theoretical Logic and Innovative Path

XIE Xuefang,HE Xuel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iteration of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hinese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embarked on a path of build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becoming a strong cultural country, wi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as development keywords. Research on building China into a strong cultural country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but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civi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logic and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strong digital cultural country with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 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ong digital cultural country.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is framework are ideological leadership, institutional foresight,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ural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digital cultural country with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showcasing the value core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spiritual guidance, and cultural selfstrengthening. By doing so, we can further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transforming cultural confidence into cultural selfenhancement, ultimately building a strong digital cultural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this study deeply grasps the values of system scientific theory, encompassing emergence, nonlinearity, mutation, subjectivity, and complexity, which aims to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path for building China into a strong digital cultural country with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hrough coordinated efforts in five dimensions: ideology guidance, institutional foresight, cultural confidence,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Keywords:ddigital intelligence era;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strong digital cultural country;theoretical logic;innovative path

(責任編輯:楊暋娟)

猜你喜歡
理論邏輯中國式現代化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依賴與超越
列寧從嚴治黨的思想實踐及其現實啟示
淺談供給側改革
實踐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起點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論邏輯與模式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