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文化服務視域下智慧博物館體系建設的標準路徑構建研究

2024-05-04 02:59賈希希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關鍵詞:文化服務數字技術

賈希希

摘 要: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新要求下,順應博物館語境變化,充分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構建智慧博物館體系建設的標準和實施路徑,成為亟待研究解決的現實問題。文章試圖厘清智慧博物館標準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島”“知識分享不足”“規范不足”等問題,并指出完善政策規范、加強數字技術革新、挖掘公眾需求是標準體系建設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智慧博物館;文化服務;數字技術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22

1 智慧博物館是推動文物活化利用的有效手段

智慧博物館概念源于“智慧地球”項目,是在網絡技術廣泛普及的背景下,在融合博物館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基礎上迭代衍生而來的。

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會圖書館推出美國記憶項目,開啟博物館信息化進程;隨后不久,美國開啟“數字圖書館先導研究計劃(1995—1999)”,廣泛促進了數字博物館的發展。中國智慧博物館建設始于國家文物局2012年組織的重點課題“中國智慧博物館建設可行性研究”;2014年,國家文物局指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山西博物院七家博物館試點智慧博物館建設,標志著我國博物館正式開啟智慧博物館建設。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國內智慧博物館的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

智慧博物館是基于數字技術的博物館發展方向,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博物館藏品、展覽、教育、服務等資源數字化,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數字資源的管理、分發和共享。這種數字化的運作模式使博物館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間,可以隨時實現博物館全業務流程的信息共享,推動實現“智慧保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①,實現博物館發展的更高形態。

據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各類博物館推出線上展覽近萬個,網絡瀏覽量近10億人次,新媒體瀏覽量超100億人次。作為一種新興的博物館形態,智慧博物館已成為博物館領域不可忽略的重要趨勢,不斷促進中華文明優秀成果的傳承和展示。

2 公共文化服務視域下的智慧博物館體系建設

目前智慧博物館建設在全球范圍內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建設規模和水平因地區和國家而異,很多博物館已經實現文物藏品、展陳的數字化并開始應用VR、AR、數字交互虛擬技術等技術。但總體來看,大多數博物館智慧程度不高、水平不一,博物館智慧化發展水平仍舊滯后于智慧城市發展水平,此現狀跟智慧博物館建設規范不足、用戶需求挖掘不夠、泛在互聯程度不高直接相關。

2.1 體系建設的政策規范不足

我國的智慧博物館體系建設必須考慮和把握三個基本情況:

第一,我國博物館行業宏觀管理的復雜性。我國博物館所屬系統和行政隸屬關系交叉,管理模式較復雜,總體上施行分級屬地管理。根據博物館規模大小、藏品多少、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分別由中央、?。ㄗ灾螀^、直轄市)、地(市)、縣(區)四級有關行政部門對其實行分級管理。根據博物館性質和類型的不同,又有國有和非國有的區分,其中不同性質的國有博物館隸屬不同的行政部門主管,非國有博物館的內部管理依賴于理事會并接受文物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在國家文物局2023年披露的數據中,2021年全國備案博物館6183家,但文物行政部門管理的國有博物館僅3252家。

第二,博物館資金來源的單一性。國有博物館是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公益性社會服務組織,其收入高度依賴財政預算,根據《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計年鑒2022》的數據,2021年全國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博物館的財政補貼收入占全年收入的90.4%。而非國有博物館的收入主要依賴舉辦主體投入,穩定收入來源較少。

第三,博物館發展的不平衡性。東中西部地區、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中小博物館和大型館在館舍規模、資金投入、職員數量、公共服務能力等指標上區分明顯。以參觀量為例,2021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7.79億人次,其中年度參觀量前100名的博物館接待1.88億人次,頭部效應非常明顯;以從業人員和機構數量為例,2021年山東省內博物館數量為629個,從業人員10114名,而西藏僅有13個博物館、284名從業人員②;以資金投入為例,2021年度遼寧省內博物館財政撥款收入385746萬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11344萬元的34倍多。

智慧博物館建設涉及資金、技術、人才、藏品、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各個層級的博物館會根據自身資金及當地政策支持程度在建設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案和標準。這無疑導致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存在著互相沖突和不兼容的情況,不僅造成建設的重復和浪費,還影響了不同博物館間的信息互通和共享,拖慢博物館行業智慧化整體水平的提升。

需要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來指導各博物館的具體建設過程,也就是需要建立智慧博物館的標準體系,來規范智慧博物館建設和運營管理。

2.2 高層次用戶需求挖掘不深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和社會影響力日漸凸顯,核心在于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智慧博物館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在更大范圍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有效途徑,如何發揮其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務屬性成為當下關注的重點。

在博物館“展示—參觀”的業務流程中,觀眾通常扮演著信息接收者的角色,他們被動地接受信息,缺少主動挖掘知識和表達觀點的機會。歐洲博物館行業聯盟對未來博物館做出過描述:未來博物館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分享”,要分享藏品和空間,與觀眾建立聯系;第二個關鍵詞是“講故事”,博物館講故事的能力會吸引觀眾,由此產生共鳴;第三個關鍵詞是“共同創造”,公眾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文化內容和信息的制造者③。也就是說,在未來,博物館必須與觀眾建立新型的關系,博物館需要關注觀眾的主動性,以提高展示效果和教育成果;博物館需要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提高用戶體驗、用戶黏性和滿意度為目標。在智慧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深入發掘用戶需求是關鍵,并以此為導向重塑博物館傳統業務流程。

對參觀博物館公眾的需求進行相應分類,分別是第一層級的信息需求、第二層級的體驗需求及第三層級的知識需求。

根據2019年、2020年、2021年河北博物院對來館觀眾的調查,結合對河北省內其他博物館的隨機抽樣調查,統計發現,在參觀博物館的主要原因中,“興趣愛好”已成為觀眾來館參觀的原因,“進來閑逛”緊隨其后,“旅游參觀”“工作需要及集體參觀”等原因占比相對較小,均不超過10%④。同時,來館參觀的用戶以普通觀眾為主,因工作需要參觀和文博愛好者的參觀比例相對較低。而針對觀眾滿意度的調查顯示,觀眾普遍對博物館提供的公共服務,如進館、如廁、環境整潔度等基本需求滿意度非常高,對展覽、教育活動的滿意度相對較低。

作為博物館更高發展業態的智慧博物館,應把知識分享當作重要著力點,進行高質量的知識分享。

2.3 博物館泛在互聯程度不高

過去,博物館內部數字化建設專注于各細分業務板塊,比如文物藏品的數字化采集、預約參觀的數字化流程等,造成當前博物館業務流程中存在大量封閉的數字系統,如獨立的辦公系統僅服務行政事務,文物保管職能涉及的應用系統沒有實現互聯互通,藏品管理系統、消防系統、溫濕度控制等分屬不同部門,各自獨立調控,“信息孤島”現象廣泛存在。在信息數據方面,數據全面性、連通性及數據共享受限,導致博物館內部協作效率低下、對外服務無法進行更加有效地改進、教育傳播能力受到嚴重制約、運營及決策無法得到精準數據支撐等。

需要強調的是,由于中小型博物館長期以來建設的不足,它們在藏品管理、文物保護、展覽、教育和觀眾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化軟硬件基礎相對較弱。這些博物館面臨各種數據缺失、各類數據關聯應用匱乏等現實問題。對于智慧博物館發展理念中利用各類數據進行深入挖掘、整合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傳播等未來愿景,中小型博物館與之存在較大的差距。非國有博物館的數字化水平滯后,智慧化建設幾近于無⑤。

統觀博物館行業,各館的智慧博物館建設大多局限在自身發展,并不同步也不互聯,國家文物局實施的指導意見也集中在各館獨立發展以及建設“全國文物數據庫”等獨立業務層面。2022年《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指出,將按照統一標準關聯不同領域、不同形態的數據,關聯文化數據源和文化實體,有助于打通“數據孤島”。智慧博物館建設不能僅著眼于一個館的建設,應該進行智慧博物館標準體系建設,以生態系統面串聯起整個博物館行業發展,促進其有序健康發展。

3 基于智慧博物館的影響因子構建體系建設標準

智慧博物館建設標準體系應以“智慧服務”“智慧保護”和“智慧管理”為目標,以數智技術為支撐,以滿足觀眾需求為中心,形成一套規范、標準、指南和評價體系,其基本要素包括制度規范、技術標準、管理指南和運營評價指標。

制度規范基于博物館成立的標準,包括國家及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關于智慧博物館建設的法律、條例、規定、規范文件等。技術標準包括文化資源數字化標準(加強文物數字資源采集、加工、存儲、傳輸、交換、服務等通用標準的修訂)、數字技術應用標準和信息安全標準等。管理指南是指博物館運營管理、人才管理、財務管理等綜合管理的標準。運營評價指標是觀眾體驗標準,包括參觀流程、服務質量、展覽設計等。統合基本要素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標準體系,為智慧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可靠的指導和支持。其中以安全標準、應用標準、評價標準最為重要。

3.1 以完善制度設計為核心構建安全標準

我國尚未出臺智慧博物館體系建設的相關規范,目前僅有四川、河南等地方層面的建設標準。為確保智慧博物館安全標準體系的有效性和適應性,建議成立由博物館從業者、專業學者、服務供應商、技術專家組成的專業委員會或社會機構,研究制定具體的建議和指南,以填補現有標準體系中的空白。

智慧博物館的安全標準是要確保博物館數字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涉及數據保護標準、網絡安全標準、隱私保護標準等。

智慧博物館應采取適當措施來保護其數據,包括個人信息、文物信息和其他敏感信息,這是智慧博物館安全的基石。參考《ISO/IEC 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標準》及《ISO/IEC 27002:2022信息安全控制標準》建立、實施、維護和持續改進信息安全管理系統,識別和評估數據信息可能會產生的風險,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來降低風險。

網絡安全是保護智慧博物館數字系統免受網絡攻擊和惡意行為的關鍵。應當制定網絡防御、入侵檢測和防范、惡意軟件防護等網絡安全策略,以確保博物館網絡基礎設施和通信渠道的安全性。

此外,智慧博物館還應遵守相關的隱私法規和政策,以保護觀眾和用戶信息的合法收集、使用和存儲?!吨腥A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在個人信息收集及使用方面均做了相應規定,《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GB/T 35273-2017)》《歐盟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美國加州CCPA隱私保護條例》《美國內華達州SB220數據隱私法》《英國DPA2018數據保護法》《ISO/IEC 27701:2019隱私信息管理體系標準》也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個人身份信息保護框架和原則。

3.2 以數字技術革新為驅動構建應用標準

依托數字技術是智慧博物館構建的核心,數字技術革新對智慧博物館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智慧博物館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模式的轉型。此部分重點討論數字技術在智慧博物館的應用范圍,即基于博物館業務流程進行應用細分,進而區分出其中的重點技術。

智慧博物館作為博物館的高級發展形態,收藏、保護、研究、傳播、陳列仍是核心業務,當前階段智慧博物館與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基建發展緊密相關,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使博物館的文物、展品、信息等實現數字化存儲、管理、展示,必將成為博物館數字化展示的核心。

利用數字化掃描、三維重建、虛擬展示等技術對文物進行數字化保護和管理,開發數字藏品推動文化創意發展;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觸摸屏等技術,創造沉浸式的展覽體驗,打造虛擬展覽、創造模擬教室和開設線上課堂開展互動教育項目;通過物聯網、智能設備、穿戴式導覽應用、大數據收集和分析技術等,針對性開展宣傳推廣活動、提供個性化定制文化服務;通過工作引擎等技術建設智慧管理服務體系,將覆蓋博物館藏品保管、陳列展示、教育活動等功能的核心應用進行業務協同,實現一站式智慧辦公,深度整合博物館協同應用與即時數據,實時互聯互通響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博物館。

3.3 以挖掘公眾需求為引領構建評價標準

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和社會影響力日漸凸顯,核心在于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智慧博物館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在更大范圍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有效途徑。智慧博物館的發展與公眾的文化需求、文化自信是同步發展的,也要參與到構建人民美好生活中去。

新時代的博物館不僅要突出自身的文化核心定位,增強文物的活力利用水平還要在連接公眾、服務社會中持續發展,努力呈現更多元的文化產品、公共服務,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持續關注智慧博物館的發展動態和用戶需求,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確保智慧博物館體系建設的標準具有可持續性和可操作性。

評估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學習資源和社教服務,包括項目的質量、參與度和教育效果;評估博物館的導覽服務和參觀體驗,包括參觀者的滿意度、設施便利性和互動性;評估博物館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社區參與和社會責任,包括博物館開展的社會項目、社區合作和公共參與度;評估博物館的學術研究工作,包括研究課題的產出與成果轉化、學術交流的頻次等。

4 小結

建設智慧博物館,無論從國家戰略需求還是從博物館自身發展需要看,都是重中之重。堅持智慧博物館發展戰略,圍繞體系建設和標準化建設兩個發展要點,抓住完善政策規范、加強數字技術革新、挖掘公眾需求三大戰略重點,全面推進智慧保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項職能,探索出一條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注釋

①宋新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博物館免費開放[J].東南文化,2012(4):6-9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化文物和旅游統計年鑒2022[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2.

③參見歐洲博物館行業聯盟《未來的博物館:來自10家國際博物館的見解和思考》,譯自Project-musa.eu網站。

④2019年,河北博物院發放《觀眾意見反饋調查表》,有效問卷360份;2020年,收回264份有效調查問卷;2021年,收回有效問卷562份。河北博物院2019—2021年的統計顯示,“興趣愛好”在觀眾參觀原因中占比43%,占比持續提高,“進來閑逛”占比降低,“集體參觀”占比也在提高。

⑤根據2022年河北博物院開展的河北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現狀調研顯示,河北省內的非國有博物館基本未開展數字化工作。根據2023年河北省中小博物館發展現狀調研顯示,中小型博物館的發展與大型博物館之間存在巨大落差。

參考文獻

[1]耿國華,賀小偉,王美麗,等.元宇宙下的智慧博物館研究進展[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23(6):1567-1584.

[2]沈業成.博物館智慧運營指標研究[J].東南文化,2022(2):157-164.

[3]沈業成.關于博物館數字化轉型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2022(2):19-24.

[4]謝雨婷.試論公共文化服務視域下的博物館學研究[J].中國博物館,2021(2):8-13.

[5]宋新潮.關于智慧博物館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2015(2):13-15.

[6]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技術創新聯盟.智慧博物館案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

[7]段勇.智慧博物館理論與實務[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1.

猜你喜歡
文化服務數字技術
論公共圖書館開辦主題展覽館的必要性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博物館中的應用
舞蹈創作技術的運用與研究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新時期鄉鎮文化站發展困境與對策思考
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品牌營銷的創新路徑分析
基于互聯網電視的數字圖書館體系結構和服務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