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視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分析

2024-05-07 15:18楊劍蕊
教育界·A 2024年8期
關鍵詞:教學價值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摘要】地理是一門綜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具體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開展生活化教學,即能夠基于生活化的視角,創新應用生活化的元素實施課程教學,讓學生樹立生活意識,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認知、感悟、體驗與思考,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遷移及應用?;诖?,文章分析了生活化視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價值,探尋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貫徹落實生活化教育的理念,達成全面培育及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生活化視角;初中地理;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楊劍蕊(1990—),女,江蘇省如皋市丁堰鎮丁堰初級中學。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推進實現義務教育與時俱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為了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及發展,地理教師應開展生活化教學,充分發揮地理學科實踐性強的優勢,融入生活元素,指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解讀地理知識,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一、生活化視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價值分析

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人文性?;谏罨囊暯菍嵤┑乩斫虒W,能夠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的育人功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讓學生突破思維認知局限,實現高效課堂的建構。

(一)有利于培育學生的生活化意識

學生在生活中會進行觀察、分析、探索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并基于自身的觀察產生多元且深入的思考。學生的觀察大多數來源于自然現象或者社會現象,而這些現象與地理知識息息相關。教師基于生活化的視角實施地理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意識,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覺地遷移地理知識,加深對生活現象的解讀,提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素養[1]。這樣也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積極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為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育及發展搭建良好的平臺?;谏罨囊暯菍嵤┑乩斫虒W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地理探究意識,提高學生課程學習質量,助力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有利于凸顯地理學科的實用性

教師基于生活化的視角實施地理教學,能充分凸顯地理學科的實用性特征。在現實生活中,城市建設、軍事外交、國防事業等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地理知識的輔助與支撐。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基于生活化的視角理解地理知識,拓寬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渠道,凸顯地理課程教學的實用性與實效性[2];

能夠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地理學習的重要性,促使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的生活化知識,完成對教材內容的解讀、分析及內化,逐漸完善學生的認知與發展體系;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有更深刻的體驗感、參與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自主學習

意識。

二、生活化視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學策略分析

(一)引入社會熱點,激發學習熱情

教師利用熱點解釋地理知識是構建生活化教學課堂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社會熱點及時政新聞作為延伸點,激活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從生活中捕捉地理知識,促使學生統籌整合所學的知識,完成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解讀與分析[3]。

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自主對地理知識進行有效分析與全面建構,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為例,教師在教授“農業”這一節內容時,應讓學生了解我國農業分布的特點、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意義。同時,教師應讓學生學會結合現實生活,綜合分析影響農業發展的基本因素,并正確理解我國農業發展的道路。由此,教師可以引入社會熱點話題“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并引導學生從地理學科的視角解讀分析這一社會熱點,讓學生了解糧食安全、糧食產能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大意義。

1.背景分析。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這一社會熱點的背景,思考為什么要“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我國現階段糧食安全的現狀及面臨的形勢。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的知識完成背景分析。(1)人口增長速度快,糧食需求巨大。(2)環境問題仍存在,農業缺水、耕地減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災害較多。(3)糧食生產投入有待提高,種糧效益較低,糧農缺乏積極性。(4)我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健全。

2.策略研究。在學生完成了背景分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提高糧食的安全水平。學生結合背景分析的結果以及所學的知識,提出以下具有針對性的策略。(1)嚴格保護耕地,合理開發并利用水資源。(2)加大科技和資金投入,提升糧食的生產效益及糧食的轉化率。(3)建立健全國家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4)強化商業糧基地的建設。(5)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6)調整農業結構,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比如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新型農業等。

如上,教師貫徹落實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社會熱點進行背景分析及策略研究,促使學生進行創造性的理解與分析,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二)引用歷史典故,多維解析知識

歷史與地理有著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關系。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會接觸不同類型的歷史典故。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引入相關的歷史典故,幫助學生多維度地解析所學的地理知識。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地理課堂活動中進行深入思考[4]。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為例,教師在教授“氣候”這一節內容時,應讓學生學會利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征;讓學生了解我國的五種主要氣候類型;讓學生正確區分我國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并了解季風氣候對我國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結合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相關圖示,分析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與冬季風源地的關系。而后,學生逐漸掌握我國冬季風的相關知識,并能夠概括出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和影響因素。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引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典故。教師可以讓學生簡要概括這一典故的內容:周瑜在赤壁之戰前夕發現“欠東風”,所以不能火攻。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地理學的視角來分析為什么“欠東風”就不能火攻。學生結合冬季風的相關知識,根據典故中的季節、地理位置來分析風向和位置的關系。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當時正值冬季,而我國東部季風區冬季盛行的是西北風,如果東吳這時候使用火攻,火勢反而會向江南蔓延。

如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用歷史典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從地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一歷史典故,能夠實現對冬季風相關知識的多維度解析,深刻體會歷史與地理課程之間的關系,開拓學生的思維。

(三)結合日常情境,拓寬認知視野

日常情境包含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真切感受到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地應用生活中的相關元素,鼓勵學生展開多維度的思考,讓學生能夠基于自身的生活經驗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產生深刻的知識感悟與體會,促使學生自主思考、深度質疑??梢?,生活化教學是學生高效內化不同知識的堅實保障和著力點[5]。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下冊為例,教師在教授“中國的地理差異”這一章內容時,應引導學生分析我國東西部、南方和北方地理差異形成的原因,讓學生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了解我國各地在自然和人文等方面的差異。在這一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綜合運用地理學的知識完成對南北方差異的原因分析,教師可以將飲食文化作為切入點,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在課堂開始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列舉全國各地的飲食文化差異的具體表現。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完成以下飲食差異的探究。(1)從菜系來看,南方的菜系比較豐富,北方的菜系相對較少。(2)從主食來看,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大米為主。(3)南方的飲食講究精細,而北方體現的是粗獷。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結合自身所學的地理知識來分析出現這些飲食差異的原因。比如,學生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分析,地區不同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形成了不同的氣候條件,從而造成了南北飲食差異。北方的氣溫比南方低,所以北方飲食中脂肪、蛋白質的比重比較大,特別是在牧區,人們的飲食以奶制品和肉類為主,而南方人的飲食以果蔬類為主。在西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稞是當地人民的主要農作物和主食。當地人民為了適應高原氣候、抵御高寒,將具有增熱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稞酒作為日常生活中的食用油和飲品。

如上,教師結合飲食文化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分析了我國部分地區飲食的差異及其原因?;诖?,教師可以繼續指引學生利用圖表分析導致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地理差異的因素,促使學生深化研究,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豐富的生活元素,拓寬學生的視野。

(四)注重生活實踐,達成知行合一

教師基于生活化的視角實施課程教學時,應該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培養并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引學生展開生活化的拓展實踐,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鍛煉學生實際運用的技能與素養[6]。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為例,教師在教授“民族”這一節內容時,應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構成、民族共性和民族差異,體會各民族和睦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著手,完成多元化的調研及實踐操作。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在課后針對某一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展走訪調研;選擇一些特點突出的少數民族作為研究對象,借助互聯網搜集整合相關的信息,了解該少數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相關的習俗風貌等,形成實踐調研報告。在學生完成實踐調研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實踐調研的成果并向同學們普及更多的少數民族文化知識。這樣能夠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還能夠讓學生大致了解我國民族分布的具體特征,深刻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實踐調研,能夠深刻地感悟民族融合大勢之美和多民族的手足之情,深化民族融合的意識和理念,實現知與行的有機統一。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初中地理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應該專注于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及情感的多元發展。教師應實施生活化教學,基于生活化視角創新并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教師要從多角度切入實施生活化教學,體現生活化視角下初中地理教學的價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整個地理課堂更為高效。

【參考文獻】

[1]吳芳芳.淺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J].地理教育,2023(增刊2):42-43.

[2]宋潔,韓晗.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6):60-62.

[3]陳樹林.初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有效路徑[J].新課程,2023(5):154-156.

[4]戈婷.活用教材,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J].求知導刊,2022(36):68-70.

[5]劉志海.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探究與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22(25):12-13.

[6]郭聯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8):89-91.

猜你喜歡
教學價值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
氣排球與硬式排球工體課教學價值對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