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黨百年文化視域下的新疆紅色旅游融合研究

2024-05-08 19:52嚴榮唐小琳
新疆財經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旅融合紅色文化紅色旅游

嚴榮 唐小琳

摘要:本文選取網絡文本數據,以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的新疆21個景區為例,對比分析景區的紅色旅游體驗文本和紅色文化傳播文本,了解建黨百年文化視域下新疆紅色旅游和紅色文化的融合發展情況。研究結果表明,在新疆紅色旅游中,游客對紅色文化載體的感知最為強烈,能夠對紅色文化產生一定認同感,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較為顯著;同時,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的積極情緒有利于其產生幸福感。今后可進一步推動新疆“紅色文化+”融合發展,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提升紅色文化融入度,加強紅色文化產品創意設計和品牌打造,并借助營銷不斷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推動新疆紅色旅游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紅色文化;紅色旅游;文旅融合

中圖分類號:F592;D642?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1007-8576(2024)01-0012-09

DOI:10.16716/j.cnki.65-1030/f.2024.01.002

The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d Tourism in Xin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entennial Cultur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PC

YAN Rong, TANG Xiaolin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8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online text data and takes 21 scenic spots in Xinjiang that have been selected as "100 Excellent Red Tourism Routes in the Centen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red tourism experience texts and re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texts of the scenic spots, so a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d culture of the centennial cultur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it comes to red tourism in Xinjiang, tourists have the strongest perception of the carrier of red culture and can have a certain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red culture,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red tourism is relatively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itive emotions of tourists during the tour are conducive to their happiness. In the future,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 in Xinjiang,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 the creative design and brand building of red cultural products,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red culture with the help of marketing, better inherit red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in Xinjiang.

Key words: red culture; red tourist;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偉大建黨精神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紅色文化是熔鑄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上獨特的精神文化,其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自我革命的力量源泉,還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介質。

現階段,紅色文化和旅游業融合發展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學者們從不同視角研究了紅色旅游發展情況。如早期在紅色旅游開發中學者便提出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在贛東北、井岡山等地的紅色旅游開發建議中提出要注重紅色文化挖掘和紅色文化品牌打造[2-4]。在對紅色文旅融合意義的探討中,早期學者主要強調加強紅色文化和旅游融合能夠更好發揮紅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紅色文化在紅色旅游中有了更重要的意義,紅色旅游作為紅色文化載體,能夠發揮增強國家認同、文化認同等作用[5-6],促進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7-8]。在對紅色文旅融合機理的討論中,有學者依據共生理論,在對山東沂蒙的考察中構建了紅色文化旅游共生發展系統并闡釋了運作機理[9],或依據共生理論分析臺兒莊古城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效果[3]。在對紅色文旅融合困境的討論中,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紅色文旅融合還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存在同質化程度高、融合度低、參與度低等問題[10],在紅色文化旅游差異化發展不足、資源分散的現實困境下,應從提升文化創意、游客體驗等方面入手,促進文旅融合發展[11]。在促進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討論中,有學者認為只有將文化價值置于紅色旅游發展的首位,才能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12],對紅色文化挖掘不深入,會導致紅色旅游的革命教育感染性不強,游客體驗感不佳[2,12-13]。

總體而言,紅色文旅融合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但關于新疆紅色文旅融合的研究較為匱乏。近年來,新疆有關部門提高了對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視程度,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促進紅色文旅融合發展,而掌握新疆紅色文旅融合效果是促進新疆紅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游客在紅色旅游情境中的旅游體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紅色文化挖掘和紅色文旅融合效果。因此,本文以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的新疆21個景區為例,利用網絡文本數據,對比新疆紅色旅游體驗文本和紅色文化傳播文本,分析新疆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情況。

二、樣本選取、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樣本選取

2021年5月,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聯合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百條線路共分3個大類,即“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斗精神”主題線路,“走近大國重器、感受中國力量”主題線路和“體驗脫貧成就、助力鄉村振興”主題線路。在“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斗精神”主題線路中,新疆有3條線路上榜1。這3條線路分別是:“革命記憶·新疆足跡”精品線路,其中包括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新疆新輝紅色記憶博物館等5個景區;“愛國守邊·青春無悔”精品線路,其中包括昭蘇縣燈塔知青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館、博爾塔拉紀念園、一六一團小白楊哨所、塔城市紅樓博物館、克拉瑪依一號井、克拉瑪依展覽館、一八六團吉木乃口岸、西北邊境第一連等9個景區;“屯墾戍邊·紅色兵團”精品線路,其中包括阿克蘇人民英雄紀念碑、阿克蘇博物館、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石河子市軍墾文化廣場、軍墾第一連、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博物館等7個景區。本文選取上述21個景區作為研究樣本,21個景區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集中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新疆各族人民在新疆解放、發展和建設中所展現出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等精神。21個景區體現了鮮明的紅色文化特色,如建設邊疆的紅色文化、獨一無二的兵團文化、民族團結的紅色文化以及保家衛國的戍邊文化(見表1)。

1.建設邊疆的紅色文化。新疆和平解放后,國家在新疆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建設工程,新疆各族人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建設公路鐵路、勘探石油資源、進行城市建設等,切實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展現建設邊疆紅色文化的代表性景區有昭蘇縣燈塔知青館、克拉瑪依一號井、克拉瑪依展覽館等。

2.獨一無二的兵團文化。兵團文化又稱軍墾文化,是新疆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承擔著屯墾戍邊的職責,“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激勵著兵團人民不懼困難、勇往直前。展現獨一無二兵團文化的代表性景區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石河子市軍墾文化廣場、軍墾第一連等。

3.民族團結的紅色文化。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各民族在長期融合發展中,共同譜寫了維護祖國統一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壯麗篇章。展現民族團結紅色文化的代表性景區有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新疆新輝紅色記憶博物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館、博爾塔拉紀念園等。

4.保家衛國的戍邊文化。新疆陸地邊界線長達5700多公里,并與8個國家接壤。獨特的地理位置,需要各族軍民戍守邊疆。展現保家衛國戍邊文化的代表性景區有一六一團小白楊哨所、西北邊境第一連、一八六團吉木乃口岸、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等。

(二)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選取中國紅色旅游網、全國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暢游新疆網等對新疆21個旅游景區和紅色文化的宣傳作為新疆紅色文化傳播文本,另選取攜程、馬蜂窩等旅游平臺的相關旅游景區評論作為新疆紅色旅游體驗文本,利用八爪魚采集器對兩類文本進行采集,刪除了重復的評論和廣告等文本,并對部分類似文本名稱進行替換,最終得到新疆紅色文化傳播文本約20000字,9家景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昭蘇縣燈塔知青館、一六一團小白楊哨所、克拉瑪依一號井、一八六團吉木乃口岸、阿克蘇博物館、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游客點評共計60000余字。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提取文本內容特征,并進行語義網絡分析和情感分析,以深入剖析傳播文本和體驗文本這兩類文本的特征及內涵。借助ROST CM6軟件對收集到的兩類文本進行一般性處理,再進行分詞處理,最后進行高頻詞分析并提取特征詞。此外,本文還借助ROST CM6軟件對處理后的文本進行情感分析。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傳播文本和體驗文本這兩類文本來源不同,不能直接進行分析,故本文借鑒趙渺希[14]的處理方法,利用詞匯頻率轉換公式對文本詞頻進行轉換,并將詞頻最高值設定為100分,借助ROST CM6軟件構建共現矩陣,導入Gephi軟件繪制兩類文本的語義網絡圖,更直觀地體現兩類文本的語義關系。

三、實證分析

(一)紅色文化融合內容:紅色文化載體最受關注

表2、表3列示了排名前50位的體驗文本和傳播文本高頻詞,圖1、圖2是根據統計數據繪制的兩類文本高頻詞圖。由表2和圖1可知,整體來說,游客對紅色旅游的文化載體感知最強?!按笥团荨薄耙惶柧钡仍~語排名在前,說明游客對革命遺址感知較強;“博物館”“展廳”“景點”等詞語排名也較前,說明游客在新疆紅色旅游中對環境的體驗感較強。由表3和圖2可知,“新疆”“教育”“民族團結”“紅色文化”“歷史”等詞語排在前列,說明傳播文本更強調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紅色文化的歷史感,以及紅色文化蘊含的精神。這也表明相較于“軍墾”“口岸”等文化載體所帶來的環境體驗,傳播文本更突出旅游的文化體驗和認知教育體驗。

表4、表5分別列示了體驗文本、傳播文本文化載體高頻詞,圖3、圖4是兩類文本的文化載體詞云圖??偟膩碚f,從融合內容上看,體驗文本和傳播文本兩類文本都突出了紅色文化載體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內容,但二者又有一定差異。游客對新疆紅色旅游過程中的環境體驗感知較強,傳播文本主要突出紅色文化旅游的知識體驗和認知教育體驗。這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疆紅色文化和旅游在內容上雖有一定融合,但文化賦能依然不足。

表6列示了新疆紅色旅游中紅色情感和紅色精神高頻詞,圖5、圖6、圖7是詞云圖。由紅色情感高頻詞統計結果可知:“值得”排在第一位,說明大部分游客對新疆紅色旅游產生了積極情緒,對紅色文化有一定認同;“教育”排在第二位,說明游客在紅色旅游中受到的紅色文化教育較多,并且覺得“有意義”。這說明新疆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較為顯著。還有部分游客認為新疆紅色文化“獨特”“有意思”,表明其在旅途中獲得的娛樂感較強;但也有部分游客產生了“失望”等不滿情緒。由紅色精神體驗文本高頻詞統計結果可知:“兵團”“小白楊”“服務”“保護”等詞語排在前面,表明游客感受更多的是個人層面的紅色精神。在紅色精神傳播文本高頻詞中,“團結”“建設”“愛國”等詞語排在前面,表明傳播文本更強調國家層面的紅色精神,希望游客在旅游中汲取愛黨“愛國”、民族“團結”、家國“建設”等精神力量。統計結果表明,體驗文本更強調游客的個人建構,而傳播文本更強調游客的社會建構。

總的來說,目前在新疆紅色旅游中,關于中國共產黨的紅色革命文化和旅游已有一定融合,體驗文本和傳播文本都突出了紅色文化載體、紅色文化精神等內容,以博物館、展廳等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并突出了不同層面的紅色文化精神。但體驗文本和傳播文本的側重點不同:體驗文本中,游客的地方感知和文化載體感知較強,這屬于環境體驗,而傳播文本主要突出紅色旅游的文化體驗和認知教育體驗。此外,體驗文本更強調游客在紅色旅游中感受個人層面的紅色精神,注重個人建構,而傳播文本更強調游客在紅色旅游中感受國家層面的紅色精神,強調社會建構。

(二)紅色文化融合質量:游客較高的積極情緒形成了一定的幸福感

旅游情感是游客在旅游中對外界刺激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15],旅游情感體驗滿意度可用于測度紅色文化產品開發質量[16]。游客在旅游體驗中會產生積極情緒、消極情緒和中性情緒。由ROST CM6軟件的情感分析可知:第一,游客積極情緒評論占比較高,約為81.06%,數量多達929條。積極情緒能進一步產生滿意、幸福、欣賞、溫暖等感受[17],進而形成幸福感。從積極情緒的強弱程度來看,一般性積極情緒、中度積極情緒和高度積極情緒的評論數量分別為369、277、283條,占比分別為39.72%、29.82%和30.46%,可見大部分游客對新疆紅色旅游感到滿意,對紅色旅游中的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感受較深,產生了“值得”“有意義”等積極情感?!霸擆^充分利用展陳面積大、區域文化特色強等優勢,把展陳內容突出在屯墾和戍邊文化方面,很有教育意義”,“體驗一下熱血兵團的歷史,讓我覺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令人尊敬的”,從這類評論中可以看出游客在新疆紅色旅游中產生了較高的積極情緒,“值得”“尊敬”“豐富”等高頻詞說明游客在紅色旅游中產生了一定的獲得感和敬畏情緒,形成了一定的幸福感。第二,中性情緒評論共計112條,占比為9.77%?!凹t色教育基地,憑身份證免費參觀”,“10點半開門,不收取門票,憑身份證免費參觀”,“歷史的承載,傳承這片土地的故事”,“烏魯木齊新兵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這類中性情緒評論是游客對旅游概況、門票情況、旅游內容的簡單描述,未表達出強烈的情感。第三,消極情緒評論共計105條,占比為9.16%。有消極情緒的游客,大多對景點的感受為一般或不滿意,極少數感到非常不滿意。在消極情緒評論中,“枯燥”“遺憾”“太坑”等詞語出現頻率較高。

從情感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游客對新疆紅色旅游體驗滿意度較高,對紅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給予了肯定。但部分游客認為展出內容枯燥,真實性較低,還有游客對景區開放時間、景區管理和服務等不滿意。今后可從這些方面著手,更有效地提升游客紅色文化體驗感,提高新疆紅色旅游產品質量。

(三)紅色文化融合價值:凸顯了新疆紅色旅游的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

將由ROST CM6軟件生成的共現矩陣導入Gephi軟件中,選取Fruchterman Reingold布局,能夠獲得更好的聚合性,并可依據所導出的傳播文本、體驗文本語義網絡圖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語義網絡圖的標簽是兩類文本排在前50位的高頻詞,其與高頻詞統計和詞云圖相比,能夠更直觀地顯示詞與詞之間的邏輯結構和層次關系[18]。由圖8可以看出,紅色文化體驗文本的高頻詞凸顯了核心-邊緣模式,以“新疆”“博物館”“歷史”這3個高頻詞為核心,新疆-博物館、新疆-歷史聯系最為緊密。這說明游客在新疆紅色旅游中喜歡選擇博物館,在紅色文化體驗中對新疆歷史感受深刻。由圖9可以看出,紅色文化傳播文本的高頻詞突出了核心-過渡-邊緣模式,以“教育”“新疆”“文物”等高頻詞為核心,新疆-民族團結、新疆-教育聯系最為緊密。紅色文化傳播文本較紅色文化體驗文本層次感更強,以“教育”“新疆”等為核心層,以“歷史”“紅色文化”等為過渡層,以“知青”“戍邊”等為邊緣層。這說明紅色文化的傳播文本更能突出新疆紅色文化教育、民族團結與紅色旅游的聯系。

綜上可以認為:從體驗價值來看,新疆紅色旅游凸顯了新疆歷史和新疆博物館,注重游客體驗的歷史內容和載體,游客在紅色旅游中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精神,受到了一定教育;從傳播價值來看,新疆紅色旅游凸顯了新疆民族團結和紅色文化教育,注重紅色文物保護和教育基地建設。

四、促進新疆紅色旅游和紅色文化融合發展的建議

(一)資源融合:推動新疆“紅色文化+”融合發展

今后可進一步整合新疆旅游文化資源,推動“紅色文化+”融合發展。在紅色旅游體驗中,游客不僅會被紅色文化吸引,還會被新疆特色的樓蘭文化、絲路文化、冰雪文化等吸引。在紅色文化資源融合中,應更注重年輕一代對紅色文化旅游的偏好,將特色文化與紅色文化相結合,展現更富趣味性和文化性的紅色旅游。例如,神秘的樓蘭文化會給游客帶來新奇感,當紅色文化與樓蘭文化相結合,會給人帶來現代與古代交織的視覺沖擊,增強游客在紅色旅游體驗中的沉浸感,使游客能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獨特的紅色文化。

(二)技術融合:借助現代技術促進紅色文化融入

今后可充分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和5G網絡呈現全方位的體驗空間,更加注重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體驗,進一步優化新疆5G紅色沉浸式體驗區,借助裸眼3D技術為游客帶來奇幻之旅。在借助現代技術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通過現代技術更好地傳承紅色文化,還要注重互動融入,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制造有趣的互動體驗。這不僅有助于游客的個人身份建構,還能促進游客“個體-群體”“群體-群體”之間的互動,有助于游客領會紅色文化蘊含的集體精神。今后還應充分利用現代先進技術更好地保護紅色旅游資源,建立統一的文化數據庫,讓新疆紅色文化資源得到更有效的保護,為新疆紅色旅游宣傳等提供重要的數據資源。

(三)市場融合:加強紅色文化產品的創意設計和品牌打造

弘揚紅色文化精神、講述紅色文化故事不僅需要依靠歷史建筑和展品,還需將紅色文化融入旅游產品,加強紅色文化產品的創意設計和品牌打造。文創產品可將抽象的文化內涵融入實物,既有助于滿足游客更深層次的文化體驗需求,又能成為新疆紅色景區對外宣傳推廣的重要名片。紅色文化產品的品牌打造應注重精神升華,關注品牌價值和精神感知,強化品牌認同,推動游客對產品實現從認知、認可、認同到共鳴的轉變。

(四)渠道融合:借助營銷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

渠道融合可以政府牽頭的直接營銷為主,其他間接營銷為輔,借助網絡等媒介宣傳新疆紅色文化,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山⒕W絡營銷號,借助微博、抖音等媒介加強宣傳;還可將新疆紅色故事影視化或通過制作綜藝節目,讓紅色人物形象更加鮮活,更好地弘揚紅色精神。此外還可借助搜索引擎增加廣告投放,提升新疆紅色旅游的關注度和點擊率,為新疆紅色旅游塑造更好的外在形象。

參考文獻:

[1]高翔.充分認識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J].黨建,2019(5):17-18.

[2]盧麗剛,盧靜.贛東北紅色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問題診斷及對策[J].農業考古,2008(6):161-163.

[3]柴壽升,孔令宇,單軍.共生理論視角下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機理與實證研究:以臺兒莊古城為例[J].東岳論叢,? ? ? ? ? ? ? ? 2022(4):121-130.

[4]魏佐國.江西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芻議[J].農業考古,2008(6):155-157.

[5]劉潤佳,黃震方,余潤哲,等.紅色旅游對游客國家認同的影響[J].自然資源學報,2021(7):1673-1683.

[6]李維軍,楊麗.紅色文化增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多維向度解析[J].廣西民族研究,2020(2):90-97.

[7]馬寧,丁苗.西藏紅色文化的傳承路徑探析[J].西藏研究,2022(3):10-19.

[8]張英,于沛鑫.西部地區旅游發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 ? ? ? ? ? ? ? ? ? ?2022(2):37-44+182-183.

[9]邵明華,劉鵬.紅色文化旅游共生發展系統研究:基于對山東沂蒙的考察[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 ? ? ? ? ? ? ? ? ? ?版),2021(4):84-94.

[10]吳才喚,張鈺婷.紅色文旅融合:基本概念、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圖書館,2022(11):31-37.

[11]王雄青,胡長生.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基于江西的視角[J].企業經濟,2020? ? ? ? ? ? ? ? ? ? ? ?(11):100-107.

[12]黃睿,唐英玲,黃樂定.紅色旅游文化整合的戰略思考[J].農業考古,2010(3):260-262.

[13]石培新.紅色旅游教育功能提升與可持續發展機制創新[J].宏觀經濟管理,2020(5):83-90.

[14]趙渺希,劉歡.上海市中心城空間意象的媒介表征[J].人文地理,2012(5):36-41+82.

[15]薛群慧.民族村寨旅游體驗型產品設計的心理學闡釋[J].改革與戰略,2008(11):178-181.

[16]吳健,魯芳,羅定提.基于游客感知服務質量的多目標旅游產品優化設計[J].工業工程,2018(3):41-48.

[17]CHRISTOU P,FARMAKI A,EVANGELOU G.Nurturing nostalgia?a response from rural tourism stakeholders[J].? ? ? ? ? ? ? ? ? ?Tourism management,2018(5):42-51.

[18]王承云,戴添樂,蔣世敏,等.基于網絡大數據的上海紅色旅游形象感知與情感評價研究[J].旅游科學,2022? ? ? ? ? ? ? ? ? ? ?(2):138-150.

(責任編輯:甘海燕)

猜你喜歡
文旅融合紅色文化紅色旅游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東征村:紅色旅游助力脫貧換新顏
紅色旅游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文旅融合”奏響“城鄉大合唱”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紅色文化書籍的歷史及裝幀的特色審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