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學生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

2024-05-08 13:22許文彬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深度學習教學設計初中數學

許文彬

【摘要】傳統教學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深度學習則強調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培養其深度思維能力。通過創設良好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發展。深度學習旨在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實現從高耗低效向低耗高效的轉變。

【關鍵詞】初中數學;深度學習;課堂教學;教學設計

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往往以教材為本,始終擺脫不了教材的束縛。通過引導學生機械模仿、反復操練,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思維窄化、想象固化,創造力弱化等。如何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從高耗低效走向低耗高效?筆者認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把握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充分發掘數學學習的資源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創造,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情境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母體,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工具、媒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這樣說,學生的思維、想象等都源于問題,問題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動力引擎。傳統的數學教學,學生缺乏問題意識,從而導致學生不會問、不善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一種被動學習、膚淺學習、接受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育學生積極思維、持續思維、深度思維能力。

比如教學“弧、弦、圓心角”這一部分內容,筆者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李奶奶心愛的手鐲被打碎了,李奶奶很心痛,決定重新配一個和原來一樣大小的手鐲,李奶奶的愿望能實現嗎?她應該根據哪一段去配置玉鐲呢?通過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提出了系列的問題和猜想,如:①我們能根據幾段圓弧還原出原來的圓嗎?②如何找到圓弧的中心(圓心)?③圓弧的半徑怎樣確定?④所有的圓都能通過一段弧來恢復嗎?

通過這樣的問題,催生學生的深度思考,引發學生的深度探究。在思考、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又相繼提出了如下的一些問題,諸如“經過圓弧上的兩個點可以畫幾個圓?”“經過三個點呢?”“至少經過多少個點可以確定一個圓?”等等。盡管有些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憑借著已有的知識經驗可能不能有效地解決,但卻能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催生學生的深度探究,引發學生的積極表達。學生經歷了從圓弧上的兩點去探求圓心、圓弧上的三點去探求圓心,就能在問題探究、分析、解決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思想方法,領略到數學思維、探究的樂趣。

良好的情境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溫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創設愉悅、溫馨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展開無拘無束的思考、探究。還可以將相關的活動嵌入到情境之中。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迅速地融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二、探測學習的起點,培育學生的活動能力

學生數學學習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探測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從而培育學生的活動能力。只有探測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學生的數學學習才具有針對性、實效性。把握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就是要讓教師了解到學生數學學習的具體學情,從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驅動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有效地打開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內驅力。

比如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這部分內容,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游戲活動—“最佳拍檔”,讓學生最快地判定。在此之間,學生已經認識到所謂“全等”,就是指“三角形完全重合”?!叭切瓮耆睾系臈l件探究可以從三角形的邊、角等視角展開?!睘榇?,筆者給定的條件是“一條邊的邊長和角度”。如此,學生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互動、猜想:怎樣的兩個三角形可能完全重合?在學生猜想的基礎上,學生相互獨立合作。如有學生按照“邊邊邊”的猜想畫三角形,然后將在影印紙上畫好的三角形重疊,看看能否完全重合,從而也就通過實驗的方式來驗證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形成了多樣化的猜想,比如“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邊邊角”等。比如對于“邊邊角”這一猜想,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滿足“邊邊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完全重合。換言之,滿足“邊邊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在此基礎上,有學生還發現,當這個角是直角時,這一猜想還是成立的;有學生說,當這個角是鈍角時,這一猜想也是成立的。在這個活動中,筆者無形地引入了競爭機制,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融入學習之中。通過師生、生生彼此之間的合作、交流,有效地突破了數學教學的難點,突出了數學教學的重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三、發掘學習的素材,充實學生的學習資源

學生的數學學習資源是學生深入學習的條件。從資源的產生效果上來劃分,資源可以分為條件性資源和保障性資源。深度學習,必須充分發掘相關的學習素材,有效充實學生的學習資源。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引用數學史料、巧用數學工具、多用生活經驗等方式,發掘相關的學習素材,充實學生的學習資源等。

比如在教學“勾股定理”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要充分應用數學史,滲透相關的數學史文化。通過引入數學史,讓學生感受到古人的數學探索、思索智慧。在教學伊始,筆者引用了相關的故事,構建了故事化的情境:在兩千多年以前,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數學教育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其中有一個領銜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他在一次宴會上,看到了朋友家的宴會大廳中的地面方磚非常美觀、大方。原來,朋友家的地磚都是由一塊塊直角三角形的磚鋪成的,并且還黑白相間。畢達哥拉斯的靈感一現,仿佛看到了蘊含在地磚中的數學規律。他趕緊辭別宴會的主人,回家將地磚的形狀畫下來,并深入研究蘊含在其中的規律。結果,他發現了幾何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理,那么,這個定理是什么呢?畢達哥拉斯是如何證明推理的呢?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研究之中。學生通過數學史文化,感受到數學問題的精妙、有趣。學生展開積極的思考、交流,從而通過各自的方法自行推理出勾股定理。

四、引導質疑問難,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初中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積極挑戰。尤其是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嘗試,積極地彌補短板,從而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為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質疑問難,暴露學生數學學習的短板,顯現學生數學學習的迷思概念、相異構想等。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都對認知盲點、錯誤等采用一種視而不見的回避心態,而不是積極地質疑問難,主動地問老師、同學,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將會讓學生的認知結構漏洞百出。

為了建構、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筆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從而對學生的認識結構進行彌合,也就是“打補丁”完善。比如教學“認識不等式”,筆者出示這樣的一道習題:對于不等式(a-2)x>-2,你能增加一個條件,并且提出一個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每一位學生基于自身的經驗、認知、疑點等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

題,諸如“當a<2,求x的解集”,比如“當x<,

求a的取值范圍”,比如“如果這個不等式的解集的正整數解為1、2、3,求a的取值范圍”,比如“如果這個不等式有4個負整數解,求a的取值范圍”,等等。通過這樣的一些問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探究、求解,從而讓學生歸納出解含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驟等。學生感悟到,解一個不等式,首先應當判斷這個不等式的系數的正負情況,從而將解集與已知條件相對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解集的大致范疇,從而引導學生學習驗證端點值等。

深度學習不僅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數學知識的落實,更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教學中,通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把握學生數學認知的起點等,從而充分發掘學生數學學習的資源,引導學生質疑困難,從而不斷彌合學生數學認知的短板,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深度學習不僅能讓學生的數學知識活起來,更能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活起來。

【參考文獻】

[1]斯特科.數學史[M].侯德潤,張蘭,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馮振舉,曲安京.HPM視野下的數學新課程內容構成[J].課程·教材·教法,2007(09).

猜你喜歡
深度學習教學設計初中數學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