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高階思維能力提升的初中英語大單元閱讀教學設計

2024-05-08 12:56潘凌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高階思維能力初中英語

潘凌

【摘要】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走出知識為本的教學定勢,探究語言的形式、意義與邏輯,在教學已有教學活動基礎上設計思維訓練活動,關注不同思維層次,開拓思維空間,鼓勵個性化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活動,引領學生從淺層閱讀逐漸走向深度閱讀,進而達到構建高質量閱讀課堂,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階思維能力;大單元閱讀

《義務教育英語學科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了課程的育人導向,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核心基因。通過深入學習與實踐新課標,可以發現,新課標的“新”落在了“大單元”“結構化”“整體”“教學評一體化”等關鍵詞上面?;谥黝}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打破了課時與課時之間的壁壘,跨越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障礙,突出了單元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強調學生的結構性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是落實核心素養的具體路徑。

一、創設真實情境,發展思維敏捷度

“學生應處于真實的情景中?!闭鎸嵉恼Z言情境,有利于問題的生發,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知識背景,激發學生的真實體驗,讓學生的思維路徑在真實對話中逐步形成。學生要成為閱讀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聽眾”,就得有“活動”的機會,有“親身經歷”知識發現、形成、發展過程的機會,獲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而真實的主題情境,就是學生“活動”的前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在解讀文本時,不夠透徹,對于“情境”的理解、設計與處理,存在偏頗,主要體現在情境單一,缺乏貫穿整個單元學習的情境主線,學生的閱讀呈現碎片化。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度,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就應該立足“大單元”視角,基于單元主題意義,創設真實的閱讀情境,以“情境”建立文本與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走進文本,觸摸文本的“內核”。

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5 Art World這單元Reading1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圍繞“Music without boundaries(音樂無國界)”這個主題意義,創設了豐富有趣的“尋音之旅”主題語境,帶領認識著名音樂作曲家Tan Dun,并欣賞其音樂作品,探究優秀作品背后的成因,最終發散主題,探究更多without boundaries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創設了“尋音之旅”的情景任務,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以循序漸進的活動驅動學生的閱讀實踐,引導學生以譚盾的音樂為線索,發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鼓勵學生大膽創造,成為一名熱愛生活、創造生活與享受學習和生活的人。在導入環節中,筆者帶領學生欣賞杭州亞運會的精彩片段,激活學生思維,為高效主題閱讀奠定基礎。在while-reading部分,指導學生梳理Tan Dun的成長和成就時,筆者創設了“成長樹”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從Tan Duns work和Tan Duns childhood and education這兩條主線出發,梳理文本信息,并建構知識框架,在繪制生長樹的學習活動中,深入理解文本。在這個繪制“成長樹”的情境活動中,筆者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內整合分類信息,從而了解他的成就“voice of China—voice of Nature”,理解他的創作風格—音樂無國界,表達自己對譚盾的看法。在遷移環節中,筆者則設計了“無國界之音”的情景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橋梁”繪制思維導圖,將自己理解的“音樂無國界”的思想描繪出來,并思考還有什么是無國界的,從而培養學生的獨創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在本課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始終圍繞著“音樂無國界”這個主題展開,以譚盾的“成長樹”為線索,創設情境活動,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走進文本,了解譚盾和他的音樂創作理念,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思維能力。

二、優化問題設計,促進批判性思辨

問題設計是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著力點。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格外重視問題的設計與提出,避免提問的隨意性,問題的零散性,要能夠基于主題意義,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形成具有內在關聯、層次遞進的問題鏈,促進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化。此外,教師還要避免局限于“Yes or No”或者低層次的問題,要能深度解讀語篇,以問題為導航,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深處,去挖掘文字背后的信息,對語篇內容進行推斷、分類和比較,對故事內涵或作者觀點進行分析與反思,并鼓勵學生提出或分享自己獨到的、有價值的見解和觀點。

在教學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6 Zhalong—a special place Reading 1時,筆者考慮到本篇主題屬于“人與自然”范疇,文本聚焦扎龍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一篇觀鳥協會通訊稿,依次介紹了扎龍自然保護區的地理特征及生態價值、棲息在這里的鳥類特性、保護區面臨的問題和應對問題的措施。在while-reading的閱讀教學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聚焦第一自然段,通過在地圖上尋找扎龍自然保護區的位置,直觀理解“in North-east China”,再通過扎龍與烏裕爾河的關系,進一步發現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問題為媒介,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

在這個過程中,筆者以問題為導航,引導學生通過關注形容詞體會作者的寫作態度,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句式的比較,幫助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通過追問,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并合理推測下文內容。在post-reading環節中,筆者則引導學生聚焦“we”和“more people”進行深挖,通過Who does we refer to? Who does “more people” included?What does the society members do?What can more people do ?How do they study the birds?這一組問題鏈,讓學生整合信息,架構知識,幫助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是“more people”中的一員,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設計倡議書,保護生態環境,以此落實學科育人價值,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最后,筆者還拓展了微課,引導學生辨析生活中保護環境和破壞環境的行為,引導學生從不同角色出發,談談自己對保護生態環境的看法,并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相關策略。在這個環節的閱讀設計中,筆者關注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指導學生從讀到悟,從悟到寫,在寫倡議書、辨析行為和提出解決策略的過程中,引領學生真正用英語做事。

三、融入思維訓練,實現創造性表達

進行思維訓練可以加深對復雜問題的思考與分析,提高思維品質和效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嘗試進行各種類型的思維訓練活動,如推理、邏輯、創造性思維等,以具有開放性、發散性的問題、對話或活動,促進學生的創造性表達,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那么,在設計閱讀活動時,教師首先要能明確目標,有針對性地融入思維訓練,如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與批判的能力等,針對一個思維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扎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促進學生的創造性表達。

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4 A good read這單元的Reading 1時,筆者考慮到本篇內容選自經典名著《格列佛游記》,作者以主角Gulliver的視角描述了他在四個國度歷險的奇遇,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生動有趣。在pre-reading環節中,筆者首先利用故事地圖的形式,引導學生以拼圖的方式,拼出這本書的四個篇章,A Voyage to Lippiput(小人國)—A Voyage to Brobdingnag(大人國)—A Voyage to Laputa(飛島國)—A Voyage to the Country of the Houyhnhnms(智馬國)。在這個環節中,筆者以故事地圖融入了思維訓練,幫助學生站在整本書的高度去閱讀文本,了解格列佛游歷過的不同地方,引導學生推斷格列佛的人物性格,拼湊出自己對格列佛的“初印象”,如brave,curious等,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意識。這樣的思維訓練看似簡單,但是其實對于整本書閱讀的指導卻意義重大,能夠幫助學生化零碎為整體,為后面故事的建構與理解奠定基礎,為后續人物的性格分析進行鋪墊。在閱讀過程中,尤其是在評估和分析信息時,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并綜合使用多個來源的信息,積極拓展學科知識的意義融合。這樣幫助學生走進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信息以及主題意義,提高思維水平。

總之,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品質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教師要提供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發散與內化的學習支架,以明晰的學習路徑,幫助學生跨越“怎么讀”的閱讀難點,最終走向“用英語做事”的表達彼岸,讓思維的火花照亮閱讀課堂,滿足真實需求,引領高階需求,促進核心素養的真實落地。

【參考文獻】

[1]牛艷華.基于高階思維的英語閱讀課堂探索[J].天津教育,2022(12).

[2]孫佳.基于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03).

猜你喜歡
高階思維能力初中英語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以讀促寫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優化數學教學設計培養高階思維能力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搭建智慧“腳手架”,提升“高階思維力”
促進《中國地理》課程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
基于實驗探究教學,培育高階思維能力
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初中英語教學“四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