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要重視新詩功能文體學研究*

2024-05-09 09:02
廣東社會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詩體文體學新詩

王 珂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古今情理,如可言乎!”①劉勰:《文心雕龍·時序》,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96頁。新詩已有百年歷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文體形態和功能模式?!靶聲r代”是201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關鍵詞”,也受到2022年10月召開的二十大重視。這個詞匯出現后,被很多詩論家使用?!靶聲r代的詩人任重而道遠,他不僅要以新時代見證人的身份,記錄下這個偉大的時代,而且還要以預言家的身份既憧憬美好的未來,又要讓人們對通往未來的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這就對詩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雹趨撬季矗骸睹鎸π聲r代,詩人何為?》,吳思敬:《中國新詩理論的現代品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2年,第34頁?!靶聲r代”如同“現代”,既有時間上的更有意愿上的意義,不只是歲月更替上的“新”,更多是觀念和方法上的“新”,是“推陳出新”甚至“標新立異”的“新”。蘭波1870年就主張法語詩歌“‘應該絕對地現代’”①[美]R?S?弗內斯:《表現主義》,艾曉明譯,北京:昆侖出版社,1989年,第90頁。。中國新詩,尤其是“新時代”的新詩,沒有必要“絕對地現代”,卻有必要與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新時代”同步,甚至應該成為“新時代”新觀念的倡導者,通過培養“新時代”的中國人為“中國夢”做貢獻。所以在新時代,新詩的功能建設比新詩的詩體建設更重要,加強新詩的功能研究及功能文體學建設已是當務之急,近年的“詩體研究熱”有必要向“功能研究熱”轉向。

一、多詩體研究少功能研究

20世紀80年代,新詩研究主要是功能研究而不是詩體研究。2002年,呂進列出80年代初期有影響的新詩理論家名單?!岸×?、宋壘、聞山、李元洛、丁國成、陸耀東、龍泉明、尹在勤、謝冕、孫紹振、孫玉石、洪子誠、鐘文、楊匡漢、朱先樹、袁忠岳、葉櫓、楊光治、呂進、陳良運、駱寒超、吳開晉、吳歡章、孫光萱、張同吾、古遠清、古繼堂、任愫等等?!雹趨芜M:《20 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新詩研究》,《對話與重建——中國現代詩學札記》,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5頁。這些新詩理論家幾乎都是在研究功能,只有尹在勤做的是詩歌心理學研究,楊匡漢和李元洛做的是詩歌美學研究。詩歌心理學研究也與抒情功能有關,詩歌美學也與審美功能相關。

呂進認為80年代出現了“傳統派”“崛起派”和“上園派”三大新詩理論流派,劃分的主要標準表面是對中外詩歌,甚至是對中國古代詩歌的態度,主要是從功能角度來判斷的?!暗搅?0年代初期,……中國形成了三大理論群落。以出現的時間先后為序,他們是:傳統派、崛起派和上園派?!绕鹋墒且粋€長于摧毀而不長于中國化的詩學理論的正面建樹的理論群落?!蠄@派可以叫轉換派。他們像傳統派一樣主張縱的承傳?!瓚攲鹘y施行本土化的選擇與轉換外國詩歌藝術經驗?!雹蹍芜M:《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新詩研究》,《對話與重建——中國現代詩學札記》,第7—8頁。傳統派過分迷信傳統,崛起派過分強調現代,上園派比較中庸。

但是到了90年代,尤其是在新世紀,功能研究被詩體研究取代。2001年,總體文體學研究的領軍人物童慶炳給王珂的《詩歌文體學導論——詩的原理和詩的創造》作序時雖然提到功能,但更重視詩體?!爸袊F代漢詩文體的建立,要充分考慮到四個方面:第一是‘詩意’,……第二是意境,……第三是節奏,……第四是造型,……要是我們能用現代漢語創造出新的一二百種不同的詞牌來,也許我們的現代漢詩的文體將進入一個成熟時期?!雹芡瘧c炳:《序》,王珂:《詩歌文體學導論——詩的原理和詩的創造》,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3頁。這個構建策略的“詩意”和“意境”屬于“詩的功能”,“節奏”和“造型”屬于“詩的詩體”,兩組四者都涉及“詩的語體”和“詩的技法”,因為缺少“詩的生態”,也沒有強調現代漢詩的最大功能是“培養現代意識和張揚現代精神”,所以雖然這個構建策略相當高明,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確立現代漢詩的本體?!霸娨狻焙汀耙饩场备嗍枪糯鷿h詩推崇的功能,童慶炳是總體文體學的權威,他1994年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體與文體創造》是當代文體學研究的經典著作。但是他對分體文體學,尤其是新詩研究較少。他酷愛古詩,尤其是宋詞,不喜歡新詩,所以他更多是從總體文體學和古代漢詩的角度來提出這個現代漢詩的文體構建策略,甚至提出借鑒宋詞創造新的詞牌的方式來建設現代漢詩詩體,讓這種文體成熟。

百年來一直存在新詩詩人“老去漸于詩律細”寫舊體詩詞現象,郭沫若寫了1400多首舊體詩詞,沈尹默、俞平伯、何其芳和臧克家等人也寫了大量舊體詩詞。1999年中國現代文學學者錢理群也認為新詩詩人寫古詩是因為新詩文體不成熟?!皥猿中略姷膭撟?,必須不斷地注入新的創造活力與想象力;創造力稍有不足,就很有可能回到有著成熟的創作模式、對本有舊學基礎的早期新詩詩人更是駕輕就熟了的舊詩詞的創作那里去?!雹馘X理群:《論現代新詩與現代舊體詩的關系》,《詩探索》1999年第2期,第97—108頁。2001年文藝學學者童慶炳認為現代人喜歡寫舊體詩詞的原因是新詩沒有建設好“漢語新詩體”?!拔覀兘裉煲呀浛床灰姮F代人寫的文言小說,但相當多的現代人如果想拿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的話,還是喜歡用合轍壓韻的舊體詩詞。這是為什么?這是漢語新詩還沒有完全找到‘自己’。漢語新詩體的建設也許要有一個很長的時間?!雹谕瘧c炳:《序》,王珂:《詩歌文體學導論——詩的原理和詩的創造》,第1頁。2022年,新詩學者呂進也認為新詩詩人寫舊詩是因為“對形式的困惑”?!盎仡櫺略姷臍v史,聞一多‘勒馬回韁寫舊詩’,臧克家‘老來意興忽顛倒,多寫散文少寫詩’,在新詩人中,絕不是個別現象,這反映了新詩人對形式的困惑?!雹蹍芜M:《新詩斷想》,《重慶晚報》2022年4月14日,第4版。這說明詩體問題確實是百年新詩中的最大問題。

盡管目前新詩研究相當繁榮,有上百位新詩學者和20多家新詩研究機構,新詩的功能研究卻沒有受到重視,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新詩研究機構的研究主要有三類:一、宏觀研究,如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新詩研究院。宏觀研究中也有微觀研究,如詩體學研究是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的傳統強項,從20世紀80年代的鄒絳到21世紀10年代的呂進,都是新詩文體學研究的領軍人物。二、專題研究,2018年成立的東南大學的現代漢詩研究所和2020年成立的福建師范大學的現代漢詩研究中心,專門研究現代漢詩。三、微觀研究,南開大學穆旦詩歌研究中心是穆旦研究的權威機構,也做專題研究,如羅振亞的小詩研究及日本經驗對中國新詩的影響研究,盧楨的旅行詩及城市詩研究。山東大學(威海)現代詩歌研究中心致力于新詩敘事學研究。四川大學新詩研究院的特色研究是新詩史料學研究。

近年新詩研究界出現老中青“三世同堂”的繁榮現象,功能研究反而變弱。30年間有影響的大陸學者主要有:謝冕、呂進、吳思敬、孫紹振、洪子誠、劉登翰、楊匡漢、馮中一、孫玉石、陸耀東、駱寒超、吳開晉、呂家鄉、袁忠岳、龍泉明、葉櫓、王光明、羅振亞、孫基林、程光煒、張清華、劉福春、章亞昕、陳仲義、沈奇、陳超、耿占春、呂周聚、王澤龍、方長安、蔣登科、敬文東、何言宏、江弱水、張桃洲和姜濤等。港臺及海外學者有:葉維廉、杜國清、簡政珍、梁秉鈞、王潤華、白靈、蕭蕭、鄭慧如、李翠瑛、林于弘、丁旭輝、孟樊、楊宗翰和李樹枝……專門從事新詩研究的漢學家有:奚密(美國)、柯雷(荷蘭)和安敏軒(美國)……

這些學者各守一個“灘頭陣地”,使近年新詩研究形成了“術業有專攻”的特點。比較有特色的成果包括:呂進和駱寒超的文體學及詩體學研究、吳思敬的心理詩學研究、孫基林的新詩敘事研究、姜濤的新詩詩集生成研究、張松建的現代主義詩人研究、王澤龍的新詩意象研究和新詩節奏研究、方長安的新詩接受傳播研究、易彬的穆旦研究、陳仲義的新詩張力研究、沈奇的新詩技法研究……張桃洲研究過新詩的語言形式,發表過多篇重要論文,如《現代漢語的詩性空間——論20世紀新詩語言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論歌謠作為新詩自我建構的資源》(《文學評論》2010年第5期),出版過詩體學研究著作《聲音的意味:20世紀新詩格律探索》(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上百位新詩學者,沒一位致力于新詩功能研究。

在世紀之交,出現了研究“現代主義詩歌”的熱潮,也涉及到新詩功能研究。羅振亞分別在1993年、2001年和2008年出版了《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流派史》《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史論》和《20世紀中國先鋒詩潮》。孫玉石2010年出版了《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王毅、趙思運等也出版了相關著作。但是從2010年起熱潮消失。有些學者甚至從功能研究轉向詩體研究。王澤龍2008年出版了《中國現代主義詩潮論》后轉向了新詩形式研究。近年幾乎沒有人研究“現代主義”。

二、重視現代性建設研究

2022年,分體文體學研究——新詩文體學研究的領袖呂進也提到功能,用了“現代”和“現代詩學”甚至“現代性”。他列舉的優秀著作卻偏向形式文體學?!爸袊略娢捏w學與西方現代詩歌文體學雖然文化語境相異,……中國新詩文體學在這一時期致力于兩個向度的拓展。首先是分類學,即共時性研究……僅以‘現代詩學’命名的著作近年就有呂進的《中國現代詩學》(重慶出版社1991年)……其它如吳思敬的《詩歌基本原理》(工人出版社1987年)……王珂的《詩歌文體學導論》(北方文藝出版社2001年)都是有特色之作。其次是軌跡學,即歷時性研究?!埲鞯摹吨袊略娏髯冋摗罚ㄈ嗣裎膶W出版社1999年)……周曉風的《新詩的歷程——現代新詩文體流變》(重慶出版社2001年)對這一范疇有所開拓?!雹賲芜M:《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新詩研究》,《對話與重建——中國現代詩學札記》,2002年,第7—8頁。這些著作雖然有的以“現代詩學”為名,確實與“現代性”有關,研究的重心卻是現代詩體而不是現代功能。

書名含有“詩體”或“文體”的著作已有30多部,含有“現代性”的著作屈指可數,主要有龍泉明的《中國新詩的現代性》、苗雨時的《走向現代性的新詩》、魏天無的《新詩現代性追求的矛盾與演進:九十年代詩論研究》、趙金鐘的《中國新詩的現代性與民間性》……盧楨的《新詩現代性透視》(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年)以“現代性”為紅線把多粒珍珠串起來?!氨緯俏医臧l表文章的選集,共收入新詩研究論文近30篇,其中有幾篇為讀博期間所作?!s的文字之間,似乎缺乏系統的邏輯串聯,但實際也有某種內在的線索貫穿其中,即‘現代性’的研究視角。以‘現代性透視’為名,我將多篇文章統合在一起,嘗試考量新詩在中國文化多重‘現代特征’因素影響下形成的系列新質?!雹诒R楨:《后記》,《新詩現代性透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6年,第255頁。全書分為《詩學聚焦》《詩潮透析》《個體掃描》《文本細讀》《圓桌對話》和《批評反思》六個專輯。多篇文章的“現代性”意味較濃。討論邵燕祥的長詩《最后的獨白》的題目《思想之力與藝術之美的遇合》,可以換成《啟蒙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的融合》?!懂愘|經驗詩性碰撞——新詩中的“城”與“鄉”》是盧楨從現代性視角研究當代新詩的代表作,從空間的角度考察出現代化進程中“城市”與“鄉村”的差異?!扒迥┟癯醯奈幕镄麓偈怪袊膶W的大觀念發生了轉變,傳統鄉土詩學的穩固性逐步動搖。伴隨著現代都市文化在中國的興起,詩人開始在‘愿望時間’(wish-time)與‘愿望空間’(wish-space)之中體驗到價值層面(城市化、現代化和西方化)與經驗層面(對鄉土中國的深厚感情)的錯位感,其美學(文化)現代性對資產階級現代性的拒斥體現在對城市和鄉村的復雜態度上?!雹郾R楨:《新詩現代性透視》,第1頁。

段從學的《中國新詩的形式與歷史》(人民出版社2020年)是近年少有的涉及新詩功能及現代性建設研究的著作。書名中的“形式”與“詩體”可以相提并論,但是更多是從功能文體學而不是從形式文體學角度研討新詩的形式,他把“形式”與“歷史”并列,說明他采用的是歷史決定形式,即生態決定功能,功能決定文體的研究路徑。全書分為四編:“新詩的發生及其歷史化”“抗戰新詩的歷史生成”“主體的形式與結構”“新詩的‘內’與‘外’”,是將新詩的生態、功能和文體三者結合的總體性研究。從各章的題目可以看出他對新詩生態及功能的重視,他采用的也是把新詩功能學和新詩詩體學結合,尤其是從現代性角度來研究新詩的形式與歷史。第一章的題目是《中國新詩發生的象征性與現代性》,第七章的題目是《穆旦:“被圍者”的主體意識》,第八章的題目是《〈雨巷〉與現代性的欲望主體》,第十一章的題目是《中國新詩的國家想象》。所以他認為:“從黃遵憲到胡適,也就是中國現代新詩從‘象征性’到‘現代性’的發生和過渡。中國新詩的‘現代性’問題,就潛伏在這里?!雹俣螐膶W:《中國新詩的形式與歷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2頁。

重視功能研究的最大意義是把新詩視為一種現代性文體,重視新詩歷史上的“新詩”向“現代漢詩”的“現代轉化”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從文體自發轉向文體自覺的文體成熟過程,是詩的功能不斷完善的過程。百年來新詩功能建設史是新詩文體建設史的主要內容。在這種抒情文體的百年歷史中,盡管在各個階段都有側重點,甚至有不同的稱謂,先后出現了“白話詩”“自由詩”“白話新詩”“新詩”“現代詩”“漢語新詩”“現代漢詩”等稱謂,有時這些術語之間有交叉,如這種文體在20世紀10—20年代即草創期主要被稱為“白話詩”“自由詩”或“新詩”甚至“白話新詩”。這種用口語語體和自由詩體寫作的抒情文體的稱謂也與時俱進地不斷變異。在20世紀30—40 年代和80—90 年代主要被稱為“新詩”和“現代詩”;在21 世紀10—20 年代被稱為“新詩”“現代詩”“現代漢詩”,甚至有人用“漢語新詩”“現代漢語詩歌”“新漢詩”“當代詩”。從這種抒情文體的稱謂的演變過程中,不難發現有一個從“傳統”向“現代”轉化的規律:“白話詩”和“新詩”強調的是“新”,“現代詩”和“現代漢詩”強調的是“現代”。

重視新詩功能研究有助于促進新詩的跨專業甚至跨學科研究。僅在中國文學內,就涉及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等學科。新詩的三大文體資源按重要程度劃分分別是外國現代詩歌、中國古代詩歌和中國現代民間詩歌。中國現代詩歌又成了當代詩歌的文體資源。還涉及文學、心理學、哲學和倫理學等多個學科。以新詩現代性建設研究為突破口和主要研究對象,是文藝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甚至文學與哲學的“結合”研究。采用功能(話語)文體學和生態文體學(文學社會學)的原理和方法,重點研究新詩在新時代的現實功能及新詩詩人的寫作倫理,涉及到倫理學。研究新詩的治療功能,還需要心理學甚至醫學。

新詩功能研究的難點是如何將文體學研究與現代性研究合為一體,怎么讓文體學理論與現代性理論相互支撐。如果采用功能文體學家斯皮澤的研究方法——通過文體研究考察作者心靈、集體意識及民族思想文化的流變歷史,就能夠回答新詩功能研究中的最大問題:新詩為何過度重視啟蒙現代性?為何具有高度的嚴肅性和極端的啟蒙功能?尤其是政治抒情詩為何有時受到國人的熱烈歡迎,有時又被極端冷落?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堪稱“政治抒情詩時代”,但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10年代,幾乎銷聲匿跡。這種啟蒙宣傳功能的潮起潮落,幾乎是與時代的思想風潮和政治形勢同步發展的。新詩現代性研究是新詩功能研究的主要內容?,F代性話題是近年哲學界及社會學界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年出版了數十本書名中含有“現代性”的外國著作。如阿格尼絲?赫勒的《現代性理論》、庫爾珀的《純粹現代性批判——黑格爾、海德格爾及其以后》、詹姆遜的《詹姆遜現代性的四個基本原則》、齊格蒙?鮑曼的《立法者與闡釋者:論現代性、后現代性和知識分子》、齊格蒙?鮑曼的《流動的現代性》、哈貝馬斯的《現代性的地平線:哈貝馬斯訪談錄》,馬泰?卡林內斯庫的《現代性的五副面孔》、吉登斯的《現代性的后果》、查爾斯?泰勒的《現代性之隱憂》……為新詩現實功能及現代性建設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理論資源。赫勒的“現代性的動力”理論非常有利于新詩功能研究?!艾F代性的動力首先是在一個擁有傳統和固定信念的世界里開始動搖傳統和信念的?!雹伲坌伲莅⒏衲峤z·赫勒:《現代性理論》,李瑞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65頁?!艾F代性的動力”要求新時代用“現代漢詩”取代“新詩”或者“現代詩”,表面上是詩的稱謂的變化,實際是詩的功能的變化?!艾F代漢詩”比“新詩”更強調現代性,尤其是比“新詩”更傾向于向外國學習。又不像“現代詩”那樣過分摒棄中國傳統,采用“橫的移植”方式“全盤西化”,仍然強調繼承兩大傳統——中國古代詩歌傳統和中國現代詩歌傳統?!啊冬F代性的五副面孔》描述的就是審美現代性的五個側面。它們分別是: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和后現代主義?!謨人箮熘赋?,頹廢的由來是我們總是感慨今不如昔,總是緬懷一個多半是子虛烏有的‘黃金時代’,……柏拉圖可以稱為第一個建立起一整套頹廢本體論的哲學家。頹廢意味著沒落、腐敗,世界末日正在來臨,可是誰能否認新的生命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孕育呢?所以頹廢和進步其實相輔相成?!雹陉憮P:《導讀》,[美]馬泰·卡林內斯庫:《現代性的五副面孔》,顧愛彬、李瑞華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年,第3—4頁??謨人箮煺J為現代性有五副面孔,在今日中國有七副面孔,應該加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三、以啟蒙功能為主導的新詩功能格局

在新詩已經“現代”了百年的今天,需要建設“中國精神”,更有必要弄清楚“如何現代,怎樣新詩”。這兩個問題又可以合并為一個問題——“新詩有何用?”新詩的現實功能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指新詩的現代性問題,尤其是新詩的現代性建設問題。弄清這些關鍵問題有助于解決以下多種問題:新詩的文體合法性、文體重建、精神重建、主體性、公共性、傳統性、個人化寫作、現實主義寫作是否過時、如何打造中國特色的現代主義詩歌、如何創建中國新詩的現代性理論及新詩文體理論、如何繼承古代漢詩的“詩教”功能來構建現代漢詩的“詩療”功能……研究新詩現代性問題也是在反思中國如何現代,通過拓展新詩的時代功能來提升新詩的時代價值,凈化新詩的創作生態。即通過新詩的詩體現代性建設帶動新詩文體現代性建設及整個新詩的建設,完成新詩在新的世紀,特別是在新時代,建設現代國家和培養現代公民的時代使命。

“新時代”和“現代”在新詩草創期就出現了。陳獨秀1919年12月10日為《新青年》寫的“宣言”用了“新時代”一詞?!拔覀兝硐氲男聲r代新社會,是誠實的,……這種政治,確是造成新時代一種必經的過程,發展新社會一種有用的工具?!雹坳惇毿悖骸缎虑嗄晷浴?,阿英:《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索引》,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第54—55頁。周作人1920年1月6日用了“現代”一詞?!叭碎g的自覺,還是近來的事,所以人性的文學也是百年內才見發達,到了現代可算是興盛了?!雹僦茏魅耍骸缎挛膶W的要求——1920年1月6日在北平少年學會講演》,鄭振鐸:《中國新文學大系 ?文學論爭集》,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第142頁?!靶聲r代”的大量運用是在20世紀80—90年代,具有強烈的“時代性”特征。謝冕在1980年認為:“新時代的詩歌,無疑要表現這個時代,要求它具有現實的意義?!娮兊迷絹碓奖挥米饔涗浬?,而不是歌唱生活?!雹谥x冕:《詩和時代》,《湖岸詩評》,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99頁。盡管他40年前用的“新時代”與今天流行的“新時代”在時間概念上不同,但是在空間意義上有些相似。新時代的詩歌不只是詩人記錄個人生活的文體,還是詩人介入社會歌唱生活的文體。即在“新時代”,啟蒙功能應該大于抒情功能。1997年,由蔣開儒作詞,印青作曲,張也演唱的《走進新時代》讓“新時代”一詞家喻戶曉。1999年,《走進新時代》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人民性”與“時代性”是新時代文藝的兩大特性。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說:“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匀嗣駷橹行?,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雹哿暯剑骸对谖乃嚬ぷ髯剷系闹v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14頁。這里的“人民”在特定時代更多是指“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公民”。從“為人民服務”這個角度看,更需要通過詩教對“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啟蒙或集體主義教育,通過詩歌教育提高“人民”的道德情操和藝術修養。但是當代中國越來越重視個人,不再極端強調集體主義?!叭嗣癫皇浅橄蟮姆?,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都有內心的沖突和憂傷?!雹芰暯剑骸对谥袊穆撌?、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頁。人民的“夢想”需要“詩教”,人民的“憂傷”需要“詩療”?!霸姱煛笨梢宰屓嗣癯蔀椤敖】档娜嗣瘛?,“詩教”可以讓人民成為“優秀的人民”。兩者結合,就可以造就“合格的公民”。

近年“新時代”這個稱謂獲得了新詩理論界最有影響力的三位老詩論家的支持。謝冕和吳思敬是“崛起派”的領袖,呂進是“上園派”的領袖,三人都重視詩的社會功能,都把啟蒙功能放在首位。特別是在2022年前后,三人不約而同地響應政治上或國策上的“新時代”的文藝要重視“人民性”的號召,通過發表文章,接受采訪和參加詩歌會議等方式,在強調“詩本位”(抒情本位和審美本位)的同時,提倡“人民性”和“時代性”,呼喚詩人的使命意識和詩的社會功能在“新時代”的“回歸”。2022年,謝冕90歲,呂進81歲,吳思敬80歲,他們老當益壯,都產生了強烈的“使命感”。

“謝冕是詩歌評論領域里公認的大家?!雹莨胚h清:《前言:全方位顯現謝冕的歷史真身》,《謝冕評說三十年》,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年,第1頁?!氨本┐髮W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謝冕教授是詩壇的領軍人物,……”⑥王光明:《后記》,《如何現代怎樣新詩——中國詩歌現代性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838頁。2022年12月,謝冕接受劉鵬波采訪時說:“詩歌要面對我們的時代,抓住時代的脈搏?!磉_對當代中國的思考,包括當代中國人的情感內涵。詩歌不對這個進行表達,有愧于時代?!雹邉Ⅸi波、謝冕:《永別憂傷,為今天干杯——訪“90后”》《文藝報》,2022年12月21日,第5版。2023年1月18日《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稱吳思敬是“新詩擺渡者”?!八菍W界公認的新詩擺渡者?!雹僦x云開、吳思敬:《為詩壇擺渡與新詩同行》,《光明日報》2023年1月18日,第13版。吳思敬在《中國文學批評》2021年第4期發表的《新時代與詩人角色的定位》提出在“新時代”“重新做一個詩人”?!爱斚?,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匦伦鲆粋€詩人’也就是對詩人角色的重新認定?!雹趨撬季矗骸缎聲r代與詩人角色的定位》,《中國文學批評》2021年第4期,第66—72頁。1986年6月18日西南大學成立的“中國新詩研究所”是海內外迄今唯一研究新詩的實體機構,呂進是第一任所長?!靶略娝且芯繉W術,講授理論,培養優秀的詩歌評論家:……這恐怕也是新詩所比國內其他碩士點、博士點更具特色的地方?!雹坳惲x海:《故事從1984 年講起——我與恩師呂進先生的故事》,《為詩而生——呂進畫傳》,《名作欣賞》別冊2020年第9期,第66—69頁。新詩所培養了多位優秀詩評家。2022年4月14日呂進在《重慶晚報》發表的《新詩斷想》說:“新詩需要在個人性與公共性、自由性與規范性、小眾化與大眾化中找到平衡,在這平衡上尋求‘立’的空間?!雹軈芜M:《新詩斷想》,《重慶晚報》2022年4月14日,第4版。

創作界也有一些詩人接受了“新時代”這個稱謂,2023年還出版了“新時代詩庫”?!啊聲r代詩庫’是中國言實出版社聯手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重點打造的詩歌出版品牌,……旨在推出有新時代意象和美學風范的主題性詩歌創作成果。目前已出版的10種圖書分別為《歲月青銅》(劉笑偉著)、《詩江南》(沈葦著)、《新工業敘事》(龍小龍著)、《山水賦》(大解著)、《春天的路線圖》(趙之逵著)、《藍光》(王學芯著)、《快遞中國》(王二冬著)、《大故鄉》(北喬著)、《跟著河流回家》(林莉著)、《水調歌頭》(胡弦著)?!雹菰娍纾骸丁靶聲r代詩庫”叢書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詩刊社”公眾號,2023年2月25日?!皵凳粚<覍W者先后發言肯定了‘新時代詩庫’系列叢書的出版價值。著名詩歌評論家謝冕評價道,這套書給我一個感受,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的時代,面對新的時代我們要把最具有當代精神的詩表達出來,把當代的現象寫到詩句中來,讓后面的人都能讀到我們的記憶?!荫R加說,歷時三年,出版十本,從這套叢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把個人經驗(無論是生活經驗還是生命體驗)和時代緊密融合在了一起?!雹拊娍纾骸丁靶聲r代詩庫”叢書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詩刊社”公眾號,2023年2月25日。

人類詩歌存在了數千年,已經形成了很多種功能。詩的起源也有多種說法:詩起源于勞動,詩起源于巫術,詩起源于游戲……憤怒出詩人,快樂出詩人,憂郁出詩人,無聊出詩人,頹廢出詩人,革命出詩人,運動出詩人,愛情出詩人,災難出詩人,鄉愁出詩人……為了名利寫詩,為了發泄寫詩,為了治療寫詩,為了審美寫詩,為了抒情寫詩,為了記錄寫詩,為了議論寫詩,為了文字游戲寫作……尤其是當下詩壇,有紅色寫作,有人民性寫作,有公共性寫作,有啟蒙性寫作,有宣傳性寫作;有私語性寫作(日記詩),有身體性寫作(情色詩),有游戲性寫作(打油詩),有唯美性寫作(圖像詩),有藝術性寫作(抽象詩)……由此可見,詩的用途,新詩的現實功能真是五花八門。但是如果對百年新詩進行歷史考察和理論思辨,不難發現可以把新詩的功能分為三大類型:啟蒙型、抒情型和審美型,又可以細分為三組六大功能:啟蒙功能,宣傳功能;審美功能,游戲功能;抒情功能,治療功能。百年來,最受重視的是啟蒙功能和宣傳功能。

在“新時代”,“重新做一個詩人”,正是要求重新確定新詩功能的建設格局,是仍然堅持20世紀90年代流行下來的以抒情功能為主的個人化寫作?還是轉變為以啟蒙功能為主的公共性寫作?如果發生功能大轉變,強調啟蒙功能甚至宣傳功能,是否又會重回百年新詩高度嚴肅性的老路:現代時期重視革命精神,當代時期重視現代意識。新詩寫作出現泛政治化現象,太重視啟蒙現代性建設,會危及本身就很脆弱的審美現代性建設。事實上,“新時代”如同40年前的“新時期”,對新詩是一把雙刃劍,很難處理好審美性與意識形態性的復雜關系。盡管先鋒性是新詩的主要特征,但是它的高度的嚴肅性決定了它在百年間很多時期都偏向是政治文體而非藝術文體。

新詩功能建設需要把急功近利的“現實功能”建設,提升到現代性建設的高度,既要尊重歷史,又要重視現實,還要展望未來。新詩現代性建設總體策略是:要減少以下三組矛盾的對抗:啟蒙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傳統的詩教與現代的詩療,詩體自由化與詩體格律化。新詩現代性建設分體方案是:現代技法建設,抒情要大于敘述;現代語體建設,奇美要大于樸實;現代詩體建設,格律要大于自由;現代詩詞建設,現代要大于傳統。尤其要處理好中國新詩與世界現代詩的既依賴又對抗的復雜關系。剛進入新世紀,呂進就提醒詩壇重視這個問題?!爸袊诖筇げ降乜缦蛳乱粋€世紀,新詩不能再這樣病下去?!袊略娪謶斒侵袊?,在世界詩歌的開放網絡中,實現在中國時空的自主轉型?!雹賲芜M:《新詩拯衰起弊》,《對話與重建——中國現代詩學札記》,2002年,第47頁。20世紀初的新詩革命是文學革命的先鋒,文學革命的一大任務是反抗甚至告別文學傳統,新詩革命的一大使命也是背離“詩教傳統”,建立起以“現代啟蒙”為主要方式的新的“詩教”?!八^詩教傳統,簡言之,就是孔子以降,以《詩經》為底本,以孔子的《詩經》思想為原則,延續兩千多年的教詩、傳詩以言志的文化傳播、生產機制,是在中國古代社會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維系社會結構穩定的文化傳統,其內容包括詩教實施主體、詩教原則、詩教方式、詩教目的,以及詩教性質等?!雹诜介L安:《中國詩教傳統的現代轉化及其當代傳承》,《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6期,第167—184頁。傳統詩教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培養出推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者,最大弱點是培養出的“溫柔敦厚”的現代人缺乏“現代意識”。這正是王富仁等中國現代文學學者拒絕將“現代詩詞”寫入“現代文學史”的一大原因。社會結構高度穩定會導致思想僵化,國人缺乏冒險精神,社會缺乏創新風氣。

盡管不能用“當代性”一詞來取代“現代性”,但是新時代新詩的詩教功能建設仍然要高度重視“現代”中的“當代”或“當今”意義,這里的“當代性”可以與“時代性”相提并論?!啊甿odern(現代)’這個術語源于一個拉丁詞,意思是‘在這個時代’。這一英語詞匯迅速地演變出兩種用法,意味著‘當代、當今’,……我們正在發展著歷史中的嶄新事物?!雹郏勖溃輲鞝栫辏骸都兇猬F代性批判——黑格爾、海德格爾及其以后》,臧佩洪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22—23頁。這種抒情文體不僅在千年間的漢語詩歌史中,而且在百年間的自身歷史中,都堪稱“歷史中的嶄新事物”,都具有“與時俱進”般的“當代性”或“當今性”,所以“弒父式寫作”是這種文體寫作的最大特色,始終是“在路上”的“正在進行時”寫作。從百年來它的不同稱謂就可以呈現出這種“當今性”。草創期叫“白話詩”“新詩”“白話新詩”,建設期叫“新詩”“現代詩”“現代漢詩”。用“當今性”取代“當代性”更能夠體現“與時俱進”,也能夠避免“當代性”與“現代性”的混用。但是“現代性”比“當代性”更重視“世界性”和“傳統性”。盡管“新時代”強調“當今性”,推崇“新”,仍然沒有必要用“當代性”取代“現代性”。

“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變?!瓰榱耸谷魏维F代性都值得變成古典性,必須把人類生活無意間置于其中的神秘美提煉出來?!雹伲鄯ǎ莶ǖ氯R爾:《現代生活的畫家》,《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郭宏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第134頁。新詩的現代建設要充分利用“古典性”和“現代性的動力”,處理好古代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等復雜關系。要回答“如何現代,怎樣新詩”,必須回答“如何傳統”——如何面對傳統,不能簡單地回答成“去其糟粕,保留精華”。傳統本來是穩定的,但是在不穩定的現代面前,傳統也變得不穩定,才有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說法。因此更應該將“古典性”相對“固化”,用“現代漢詩”取代“新詩”,是較好的固化方式,“新”與“舊”是極端對立的,會將歷史“斷裂”?!艾F代”既能與古代漢詩的歷史“對接”,又能與外國現代詩歌的現實“并軌”,可以處理好百年來一直困擾新詩界的“縱的繼承”與“橫的移植”的矛盾。

陳良運的兩段論述說明中國詩歌傳統非常復雜?!把凶x中國古代的文論、詩論乃至音樂理論,總會感到:諸種理論文字都受到某些特定觀念的制約,如‘文以明道’或‘文以載道’、‘詩言志’、‘美善相樂’等等。其‘道’、‘志’、‘善’便是治國平天下的‘仁義’,‘圣人’、‘先王’的教化,‘禮修而行成’的‘天下皆寧’,無不與國家統治者的政教功利千絲萬縷相聯系?!雹陉惲歼\:《中國藝術美學》,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第2頁。如果繼承這個傳統,啟蒙功能及啟蒙現代性建設就非常重要?!拔膶W形式實質是一種言說方式,但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說,或稱為‘巧言’(孔子),或稱為‘美言’(老子),那是人為地將言語按特定的要求(對方樂于接受)加以組合。使語言文字本已具備的形色之美(‘指事’、‘象形’)與音聲之美(‘形聲’)協調、和諧地集合于一體,于是就有了后來所說的‘文體’?!问矫莱闪宋膶W尤其是詩之美的基本要素,是容納意美、情美、形象意象美與語言美別具一格的載體?!雹坳惲歼\:《中國藝術美學》,第311頁。如果承認這個傳統,審美功能及審美現代性建設就非常重要。

現代性的三大要素是科學、民主和個性??茖W要求優勝劣汰,選出最佳方案,科學精神就是求實務真的實用精神,所以要選擇最好的詩歌功能,進行最好的現代性建設。在啟蒙功能、抒情功能和審美功能三大功能中,要主次分明地建設。在提出“中國夢”的“新時代”,新詩應該發揚中國古代詩歌的“詩教”傳統和中國現代詩歌,尤其是五四時期的“新詩”和朦朧詩時期的“現代詩”的“啟蒙”傳統,偏重啟蒙功能的建設,兼顧抒情功能和審美功能。在啟蒙功能中,偏重社會啟蒙兼顧個體啟蒙。在現代性建設中,偏向啟蒙現代性建設,兼顧審美現代性建設。甚至有必要改變這種抒情文體的稱謂,用“現代漢詩”取代“現代詩”。如在40年代前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用“現代詩”取代“新詩”,當時正是為了強調這種抒情文體的“現代性”,這種文體才發生了質的變化,啟蒙功能得到高度重視,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它是在中國第一次“復興大業”時期——“五四”時期誕生的,在中國第二次“復興大業”時期——20世紀70—80年代改革開放時期快速成長的,應該在“新時代”——中國第三次“復興大業”時期成長得更快。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需要更多的啟蒙宣傳功能,通過建設藝術上的“詩歌精神”,來促進“中國精神”的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的詩歌題材輕化現象一直存在,在90年代個人化寫作還成為時代主流。近年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甚至三年新冠病毒造成的空間隔離使一些詩人的生活圈子變小,疫情也讓一些人失去斗志,選擇“躺平”,寫作風格也變得小氣,整個詩壇缺乏陽剛之氣,很多詩作缺少必要的精氣神,小夜曲太多,交響曲太少?!靶率兰o以來,底層寫作、打工詩歌的興起,特別是‘抗震詩’、‘抗疫詩’潮的爆發,更是引發了詩歌界、理論界對詩歌現狀的熱議。當下的情況,有點像是抗戰初期的詩壇。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前,曾發生‘純詩’與‘國防詩歌’的論戰?!雹賲撬季矗骸缎聲r代與詩人角色的定位》,《中國文學批評》2021年第4期,第66—72頁。

結 語

在這種抒情文體的稱謂上,用“新時代詩歌”來取代已用了40年的“新時期詩歌”,用“現代漢詩”取代“現代詩”,尤其是“新詩”很有必要。20世紀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提出的“新時期詩歌”極大地改變了新詩的功能,與此前的“文革詩歌”“建國后十七年詩歌”有質的區別。40年過去了,“新時期”漸變成“舊時期”了,當時的新潮思想今天已經變得有些僵化。因此新詩功能建設,尤其是新詩現實功能建設,應該與時俱進地與“新時代”結合,在“現代漢詩”而不是“現代詩”,更不是“新詩”的稱謂下進行建設,從現代語體、現代詩體、現代生態和現代技法來建設現代功能,即把新詩視為一種“現代性”文體,通過現代性建設來促進功能建設,通過啟蒙功能建設來推動抒情功能和審美功能建設。盡管近年新詩文體學,特別是新詩詩體學發展很快,成就顯著,已有多種詩體定義及詩體構建策略,但是僅從類型學角度,仍然無法回答“如何現代,怎樣新詩”這一確立新詩本體的基本問題?!八^詩體,是具有穩定構造、標志詩的類別形式的特殊的符號系統。詩體的基本特征就是公用性,……與公用性相伴而來的是詩體的穩定性,……”②吳思敬:《新詩:呼喚自由的精神――對廢名“新詩應該是自由詩”的幾點思考》,《文藝研究》2011年第3期,第35—42頁。這些詩體定義只解決了新詩的“詩體”問題,沒有解決新詩的“功能”問題。只重視了新詩的審美現代性建設,忽視了新詩的啟蒙現代性建設?!肮δ軟Q定文體,文體反映功能?!雹劢鹂四荆骸栋斯尚抡摗?,啟功、張中行、金克木:《說八股》,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101頁。進入新世紀的“新時代”后,新詩的生態和功能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形成了三組六大功能:抒情治療功能、審美游戲功能、啟蒙宣傳功能。只有將功能文體學與形式文體學結合,建立新的新詩文體學,高度重視新詩的功能建設研究,適度重視詩體建設研究,才能完成新詩的本體論建設及現代文體學建設。新詩的功能建設,尤其是現實功能建設,應該建立起以啟蒙功能為主導的新詩功能格局,但不排斥功能的多元性,只是適當偏重啟蒙功能建設,呼吁優秀詩人要多些使命意識,倡導優秀詩作多承擔些宣傳功能。也要重視抒情功能和審美功能建設,抒情功能中的治療功能對普通人的寫作格外重要,審美功能中的游戲功能對新詩的藝術品位也十分重要。才能完成以啟蒙現代性建設和審美現代性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新詩現代性建設這一時代重任。

猜你喜歡
詩體文體學新詩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新詩之頁
新詩之頁
新詩之頁
關于當前詩體創新的若干斷想
劉半農翻譯中的陌生化翻譯策略
新詩畫
近期認知研究對戲劇文體學的啟示
試談詩體分類被忽視的新體詩
佛典譬喻經語篇銜接方式的文體學考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