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共同富裕應優先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024-05-09 21:42傅志明李夢璐
山東工商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均等化經辦共同富裕

傅志明,李夢璐

(山東工商學院 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芬晃闹?對促進共同富裕的階段性目標強調了居民收入、實際消費水平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個關鍵指標,即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21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1]?;竟卜諏崿F均等化被放在第二階段,實現時間明顯早于其他兩項指標。這說明在體現共同富裕的各項關鍵指標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優先性。如何理解這種優先性,又應當怎樣優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無疑是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但從有關共同富裕的研究文獻來看,不僅沒有人對此進行專門研究,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討論也明顯偏少,也很少有人對共同富裕眾多目標的推進順序進行探討。本文通過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優先性及其實施路徑進行深入分析,為促進共同富裕實施路徑研究提供參考。

一、文獻回顧

共同富裕包含“共同”與“富?!眱蓚€方面?!案辉!鄙婕暗氖巧鐣敻坏姆e累,既包含物質財富的積累,也包含精神財富、社會發展、生態建設等“軟財富”的積累,強調如何將“蛋糕”做大,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肮餐辈粌H包含分配時的“共享”,即如何分好“做大的蛋糕”,還應強調富裕的“共建”,共建共享才能“共富”[2]。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就包括如何實現“富?!焙腿绾螌崿F“共同”兩方面。

在如何實現“富?!狈矫?學者們的探討主要從生產發展角度出發,認為應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3],通過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4],重視基礎教育發展,實現教育強能提升人力資本[5-6],注重落實就業優先政策[7-8],同時構建有力的勞動者維權機制和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等,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9],不斷提高物質富裕程度。同時還應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完善[10],打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

在如何實現“共同”方面,學者們的探討更多地是從收入分配角度出發,強調共同富裕工作的重心應放在消除收入分配不公,利用多層次收入分配制度調整分配格局,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以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初次分配制度為基礎、以社會保障制度、轉移支付、稅收等再分配制度為核心,以公益慈善為代表的第三次分配制度為補充,構建三次分配協同制度體系助力共同富裕[11-13]。不少學者提倡除個人所得稅外,應通過增設房產稅、遺產稅等財產稅,推進財稅改革進一步完善再分配制度[14-15]。也有學者從單一角度深入研究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有學者強調應提高勞動者地位、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夯實保障公平-效率的基礎及實現機制[16]。有學者提出應加大財政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普惠普及和精準個性化服務[2]。還有學者認為應優化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增強社會保障“反貧困”“再分配”功能,做好共同富裕的“底座”[17]。實現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關鍵在于縮小地區、城鄉之間的差距。因此應注重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及鄉村振興戰略[18],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避免規模性“返貧”“致貧”現象的出現。而地區、城鄉差距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應注重資源對口幫扶、構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的政策體系[19],加大政府財政投入以縮小供給差距[20]。

盡管孫國民、歐陽理、董志勇、李實等學者在相關論述中,肯定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未對其在共同富裕實現路徑中的地位及重要性進行具體分析。席恒提出要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來“服務”共同富裕,似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共同富裕的實現過程中只起到輔助作用。但從共同富裕的要素構成上看,普惠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務是共同富裕生活的重要體現。從共同富裕的實踐邏輯上看,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著力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僅可以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而且有助于實現高質量發展。學者們對共同富裕實現路徑的研究,從物質財富的創造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討論較多,針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討論明顯偏少,更缺少對其在共同富裕目標體系中的作用及推進次序的研究。這對于規劃設計促進共同富裕階段性目標特別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路徑顯然是不夠的。

二、 共同富裕各目標應有先后地順序推進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闡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目標,包括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環境宜居、社會文明、公共服務普惠普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不僅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所有領域,也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所有方面,是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的結果。浙江省將這些目標具體化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社會福利覆蓋低收入群體范圍、中等收入群體占比、國民素質及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部分學者構建的目標體系包含經濟高質量發展、居民收入分配合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活安全、文化娛樂繁榮、居民財產收入發展等10余個指標[21]。其他學者提出的指標體系同樣包括十多個甚至更多的指標。這充分說明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

如此眾多而又復雜的目標任務,顯然不可能同步推進,同等用力,并同時實現。不同目標任務推進的基礎條件不同,實現的難易程度、所需要的時間不同,相互之間的影響關系與實踐邏輯也不同,實現的先后順序及具體實施路徑也應當有所不同。由于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共同富裕所涉及的各個領域,不同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影響到各項目標任務實現的輕重緩急和優先順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因此,在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共同富??傮w目標和階段性發展的關系,把握好不同發展階段各具體目標的實現程度,有先有后地有序推進不同階段中各個目標的實現[22]。在確定各目標的先后順序時,應立足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依據目標實現的難易程度及重要程度,按照“破解民生難題是共同富裕的關鍵”“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原則確定實現順序。不同地區,由于發展基礎不同,制約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因素不同,結合本地實際,確定各項目標任務實現的輕重緩急和優先順序,選擇切實可行的促進共同富裕路徑。

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優先性分析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共同富裕目標體系中的優先性是由基本公共服務的性質、均等化的作用及實現的難易程度決定的。主要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基本公共服務是共同富裕生活的基本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富裕共享度最集中的體現,不僅有助于緩解地區與城鄉間的發展不平衡性,而且對富裕程度沒有必然的要求。

(一)基本公共服務是共同富裕生活的基本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被竟卜兆鳛楸U虾透纳泼裆幕臼侄?涵蓋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要,既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的基本保障,也是國家向每一個公民作出的“硬承諾”,是民生福祉建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秶一竟卜諛藴?2021年版)》在“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住房、文化體育、殘疾人服務、社會服務等八大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基礎上,擴大和細化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九個方面,[23]每一個方面都與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息息相關。優先實現這些領域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僅對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具有“托底”保障作用,也是實現更高水平共同富裕生活的基礎和前提,能夠極大地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如果這些基本方面的均等化都沒有實現,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生活更無從談起。

(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富裕共享度最集中的體現

共同富裕并不是搞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而是通過人人享有和合理分配,實現“有合理差距”的富裕,核心要義是要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有合理差距”是指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總體情況,并不等于與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關的所有方面都要有差距,更不是所有方面都要有同等的差距,也不可能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所有方面都按照同等差距惠及全體人民?!昂侠怼斌w現的是公平原則,“差距”體現的是效率原則?!昂侠聿罹唷眲t是要將公平與效率有機結合。

在人民群眾物質與精神生活的不同方面、國民財富分配的不同領域,乃至不同的富裕水平上,合理差距的大小也應該有所不同。在涉及市場競爭的初次分配領域,財富的分配應更多地體現效率原則,與個人貢獻掛鉤,群體間的收入差距就會相對大一些。在與個人貢獻聯系不緊密的非競爭領域,財富的分配則應更多地體現公平原則。在涉及人民群眾基本生活,主要是屬于再分配領域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分配,則應以促進公平正義為目標,群體間的差距就應該相對小一些,更多地體現財富的共享度。

由此可見,共同富裕的“共享度”在財富分配和人民群眾物質精神生活的不同方面是有差別的,對人民群眾物質精神生活越是基本的方面,共享度應該越高;越是體現個人貢獻和富裕度的方面,共享度則應越低?;竟卜疹I域就是人民群眾物質精神生活最基本的方面,與個人貢獻聯系都比較少,因而也應該是富裕共享度體現最集中的領域。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以均等化為目標,堅持普惠普及,力求做到全民覆蓋、基本兜底、全面共享,以確保全體人民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能夠享受政府提供的差別不大的基本公共服務。只有這些最集中體現富裕共享度的方面實現了均等化,共同富裕才能夠實現。

(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助于緩解發展不平衡性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我國采取了“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后富”的發展方針,不可避免地使地區間、城鄉間發展不平衡性問題趨于嚴重,地區間及城鄉間發展差距、群體間收入差距拉大,生活水平差距明顯。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自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后,雖有波動下降,但2015后仍呈現上升趨勢,收入差距不斷加大,2022年為0.48,接近收入差距懸殊的警戒線。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基本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進共同富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就是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是需要長期持續不斷努力才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社會保障投入等再分配力度,提高偏遠落后地區、農村地區等“邊緣群體”獲得更多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率先實現全體人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文體服務有保障,有助于縮小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及群體間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使地區間、城鄉間的發展不平衡性有所緩解。

(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對富裕程度無必然要求

發展基本公共服務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因此有觀點認為在共同富裕的初期階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或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23]。的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應該立足于經濟發展水平,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但是均等化強調的是權利和機會的平等,而不是富裕程度,更不是物質財富的多少。影響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更多的是資源投入方式和公共產品的供給方式,是轉移支付與再分配機制與力度。而基本公共服務又是屬于人民群眾物質精神生活的基本方面,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方面,對富裕度并沒有很高的要求。事實上,正如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都可能出現物質財富的兩極分化一樣,在不同的富裕水平也都可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所以,相對于共同富裕的其他方面,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困難程度更低。更重要的是,我國長期注重民生建設,黨的十八大以后更是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為國家戰略,“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都制訂了以均等化為目標的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并不斷加大推進力度,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像九年義務教育等方面,已不同程度地實現了均等化。其它如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早已實現制度全覆蓋,隨著全民參保計劃的持續推進,法定人員全覆蓋也會很快實現。在促進共同富裕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并不需要等到21世紀中葉,我國經濟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體人民的富裕程度比較高的時候才能實現,也可以在此之前優先實現。

四、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著力點

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是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造成的。發展不平衡導致基本公共服務在地區間、城鄉間乃至人群間的供給存在較大差距。發展不充分不僅導致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人民群眾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同時也對供給的平衡性具有制約作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提高發展水平,使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充分,但更重要的是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所以應立足于不充分發展的現狀,以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為主要著力點。

首先需要明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人民群眾“獲得”的均等化,也就是從結果看,人民群眾實際得到的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包括四個方面:獲得的收入(資金與實物,如養老金等)、減少的支出(如報銷的醫療費、減免的學費等)、服務產品(如基本醫療服務、就業服務、教育等)和經辦服務(如社會保險服務等)。影響這四方面結果均等化的方面,也就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著力點,包括三個方面:制度/政策體系、資源投入和經辦服務體系。

(一)改革完善制度/政策體系,實現權利和機會均等

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是由一系列公共政策組成的制度體系決定的。制度不僅規定了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方式與標準,也決定了享受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對象范圍,決定了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與機會的均等化水平,因而從根本上決定了基本公共服務能否以及在什么范圍和多大程度上可以實現均等化。正如要實現社會保險對城鄉居民的全覆蓋,首先必須實現制度的全覆蓋,然后才能實現人員的全覆蓋。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首先也必須使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在制度上實現均等化,賦予全體人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平等權利和機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基本建成,但由于普遍采取了分地區、分人群建立的模式,存在不同人群間制度體系分割和不同地區間同一制度碎片化的現象,公平性不足。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就是通過分人群分別建立了城鎮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和軍人五個制度體系,以“舉世無雙”的速度實現了制度全覆蓋,但這五個體系是各自獨立的,且每一項制度各省份乃至同一省份中的各地市都有差異。雖然經過整合統一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經過改革實現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各項政策的統一,軍人保險可以與城鎮企業職工、城鄉居民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銜接,但是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之間的制度性不公平仍然存在,省際之間的差異仍然存在。類似情況在其他各項基本公共服務中同樣存在。在人口流動背景下,因基本公共服務的“戶籍關聯”,導致非戶籍常住人口無法在實際居住地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24]這種制度性不公平就顯得更加突出。因此,立足于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長期目標,通過改革完善現行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的統一,保障全體人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權利和機會均等,無疑是主要著力點。

(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分布的均衡性

資源分布不均是制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提供服務產品(如基本醫療服務、就業服務、教育等)方面,高度依賴資源投入,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資源存量上的差距也特別明顯。但是這種差距是長期不平衡的資源投入形成的,也不可能對各地區的資源存量進行重新分配,只能以增量調節的方式,通過加大資源存量偏少地區(主要是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的資源投入力度逐步改變。而資源存量偏少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偏低,沒有力量自行解決資源存量偏少的問題。這就需要結合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各領域的發展現狀和基礎條件,加大政府轉移支付力度,在資源投入上向發展薄弱環節和發展落后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傾斜,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及相關資源向基層延伸,尤其是要補齊落后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短板,逐步消除資源存量分布不均衡現象,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特別是公共服務產品提供的均等化創造條件。

(三)優化經辦服務體系,實現經辦服務均等化

經辦服務既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一些直接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是獲得基本公共服務的途徑,因為所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都要通過一定的經辦服務體系提供。經辦服務的可及性與均等化程度,不僅直接影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程度,也直接影響人民群眾辦理業務的方便與快捷程度,影響人民群眾在參與和分享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辦事效率、辦事成本以及獲得感和滿意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優化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經辦服務體系,實現經辦服務的均等化。

五、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

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從上述三個方面同時著力,但并不等于要對三個方面同等用力,同步推進,同時在獲得的收入、減少的支出、服務產品和經辦服務四個方面實現均等化。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及各目標實現的難易程度并不相同,推進的順序也應有所不同,找到有效的推進模式與方法,才有可能利用有限的資源,最有效地推進均等化目標的實現。

(一)優先從經辦服務層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綜合考慮推進實施的難度,以及可以帶來的積極影響,我們認為,應當優先從經辦服務層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首先,推進實施難度較小,并有較好基礎。人民群眾從基本公共服務中獲得的收入、減少的支出以及分享的服務產品受有關制度、體制機制及資源投入與分布制約,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人群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比較突出,是均等化程度較低的方面。但要改變這種狀況,所受制約因素也比較多,并且涉及利益分配格局的調整,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過增量調節的方式,在較長的時期循序漸進地推進,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經辦服務包含在基本公共服務各領域管理運行中,是面向人民群眾的各種服務性業務——部分屬于政務服務,部分屬于公益性服務,雖然也受體制機制的影響,但技術性更強,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距相對較小,實現均等化的難度也相對較低,還可以引入社會力量參與供給,或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利用市場競爭機制,由社會組織、企業等提供。經過多年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基層服務平臺建設,電子政務與數字政府建設,全國各地基本公共服務的經辦服務都已經實現了一門式和信息化服務,正在朝著一號申請、一卡通用和一網通辦發展,具備較快實現均等化的條件。

其次,可促進公共服務資源跨區域共享,更好地適應流動性需要。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資源分布不均是基本公共服務的現實情況,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更重要的是,資源分布的均衡是相對的,需要考慮資源利用的規模效應和可持續性,遵循客觀規律,不可能實現資源分布的絕對均衡。優質資源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具有客觀必然性,有助于資源的高效利用。要消除由于資源分布不均衡導致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不能只靠改變資源分布狀況,還需要從擴大資源共享范圍著力。特別是在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也需要跨地區提供基本公共服務?,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基本公共服務跨地區供給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從經辦服務層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僅是可能的,更主要的是可以促進公共服務資源的跨區域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資源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分布不均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服務需求。例如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系統的建立,就極大地促進了大城市優質醫療服務資源的跨地區共享,異地工作人員、異地居住人員、因各種原因流動人員,只需通過線上備案,就可以憑社??ㄔ谌珖魏蔚貐^定點醫院就診,與當地居民一樣刷卡即可。

最后,具有較強的外溢效應,有助于提升治理效能。經辦服務均等化的作用不只是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需求,保障公民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力得以實現,增強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提高生活質量,緩解各種原因造成的社會矛盾和沖突,而且具有較強的外溢效應,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強全體人民獲得基本公共服務的便捷性,減少跑路,提高辦事效率,節省時間、精力乃至資金等成本投入,從而提高全社會的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另一方面,經辦服務體系作為政府與人民群眾直接聯系的網絡和窗口,既是服務型政府服務效能的體現,也是獲取、匯聚人民群眾各種個人信息的渠道,是政府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信息支撐。事關全體人民生活、工作、發展的各種政府職能,都需要通過經辦服務體系去履行,也需要利用經辦服務體系獲取和匯聚的信息資源。推進經辦服務均等化,必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需要實現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層級之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這無疑會極大地提升政府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和服務效能,增強政府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集成創新是實現經辦服務均等化的有效途徑

“十二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成為國家戰略后,我國采取了諸多舉措,從經辦服務層面不斷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是2016年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概念,隨后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打造更加便民惠民的服務體系,積極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加強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高政務服務的便捷程度和服務效率,借助互聯網應用突破服務的時空局限,提高服務的均等化程度。各級政府積極進行創造探索,涌現出了諸多優秀地方實踐案例,如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貴州省的“五個通辦”改革、青島市的政務數字化轉型、威海市的“5A”社保服務模式等等。這些在實踐中創造的先進做法、取得的成功經驗可借鑒性乃至可復制性都很強。不僅為從經辦服務層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累了經驗,也在技術、服務模式以及組織管理方式等方面有了豐富的儲備。

在基本公共服務各領域經辦服務發展的早期階段,各地區的探索創新多為以問題為導向的自主創新,為解決經辦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獨立探索,服務模式的優化面相對集中于某個問題領域。由于各地的歷史情況和發展基礎不同,更主要的是在探索創新方面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不同,經辦服務的發展進程、所達到的水平也不同。但從全國來看,經過各地多年探索創新和經驗積累,經辦服務的各個方面基本上都有地方進行過探索創新,各種具體問題都探索過有效解決辦法,現在已經進入到了通過系統集成,突破時空局限,實現“一號申請、一卡通用、一網通辦”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仍然需要創新,但重要的不再是針對具體問題、突破具體障礙的原始創新,而是將已有的各種創新要素和優秀創新成果進行系統整合的集成創新,借助系統集成形成更為合理的結構形式。這不僅可以使多種創新成果優勢互補,利用不同服務方式的效能疊加產生倍增效應,而且可以擴寬服務優化面,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創新時間,降低創新成本,減輕推進經辦服務均等化的財政負擔。

威海市創立的社會保險“5A服務模式”,就是集成創新的成功實踐。其核心是利用機械制造領域廣泛運用的流水線自動化理念,通過業務事項及辦理流程的重新劃分和標準化,重構經辦服務流程,變人員驅動為流程驅動,實現了業務流轉的自動化。在此基礎上,運用廣西等地創立的受審分離模式,將業務系統前后臺模式轉變為前中后臺模式,實現了一窗通辦;綜合運用自助一體機、合作經辦、移動互聯網等多種服務提供形式,不斷擴寬服務渠道,構建起覆蓋全市城鄉、線上線下高度融合、徹底打破層級、區劃和時空限制的數字社保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服務事項“一網通辦、一窗通辦、全市通辦、快速辦結、質量可靠”,實現了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時間(Anytime)和全市的任何地點(Anywhere),通過現有技術條件下可以采取的任何方式(Anyway),都能夠辦理任何社會保險業務(Anything),在全國首創社會保險“5A服務模式”。不僅解決了社會保險業務“就近辦”和“異地辦”的問題,而且基本消除了參保對象辦理業務的各種障礙,做到了業務辦理便捷高效,保障了城鄉參保對象都能享受同城同質、就近便利的社保服務,實現了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基本均等化。威海市社會保險“5A服務模式”的成功實踐表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通過將全國各地的優秀創新成果進行系統集成,不僅可以實現經辦服務系統的升級換代,而且可以突破經辦服務的時空局限,克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的制約,實現經辦服務均等化?!?A服務”不僅是一種模式,更是互聯網時代公共服務的標準,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均等化經辦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推進社保經辦服務標準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互聯網+社保經辦: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醫保經辦管理期待創新
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建設
均等化服務試點一年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