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決定論視角下喚醒學習內驅力的路徑探析

2024-05-10 16:34夏冰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歸屬感

夏冰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一般規劃課題“自我決定論視角下區域推進家庭教育的研究”(2023SC065)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調查發現,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自我決定論認為,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內驅力最有可能發生。學??梢酝ㄟ^團體輔導、課程推進、互助小組等一系列路徑的實踐,促進小學生自主感、歸屬感和勝任感的滿足,從而喚醒學習內驅力。

關鍵詞:自我決定論;學習內驅力;自主感;歸屬感;勝任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4-0055-04

通過在縣域內進行“小學家長家庭教育指導內容需求調查”發現,各年級家長對“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內驅力”這項內容需求度非常高,并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需求度也不斷增加。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不難發現,很多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中,需要父母和老師不斷去督促。因而,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自我決定論的視角下,探討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為幫助孩子形成自驅型學習模式提供新思路。

一、學習內驅力產生的原理概述

小學教育強調基礎性和普及性,難度不是特別大,學生之間學業水平的差距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耐心培養,也需要學生有著持續不斷的內驅力,即孩子自己有投入學習的內在動機。這種內在動機隨著年級的上升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小時候需要親人的幫忙和引導,漸漸長大后,更需要發揮出自身內驅力的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和理查德·弗拉斯特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指出內驅力的產生需要滿足三大基本心理需求,即自主需要、歸屬需要和勝任需要?;拘睦硇枰沁B接外部環境與個體動機行為的核心樞紐,只有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個體才會內化動機并外化為行為。當外部條件阻礙心理需要的滿足時,將會削弱內驅力。上述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內驅力最有可能發生。小學生做某件事(如學習、玩手機等)所具有的內驅力的強弱,取決于他們在做這件事時基本心理需要滿足情況。自主需要是自我決定的需要,即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做主,這種需要的滿足是三種基本心理需要中最為重要的。學生自覺自發地做某件事時,會感到自己能主宰這件事,此時內驅力自然而然很充足。歸屬需要即學生需要來自外在環境(如父母、老師、同學等)的關愛、理解和支持,體驗到有價值感。勝任需要指學生對自己所做的事能夠達到某個水平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二、學習內驅力不足的現象分析

小學生學習內驅力不足的現象是怎么產生的?本文嘗試在自我決定論的視角下,借助基本心理需要“缺乏”“受損”“轉移”的不同情況和典型案例來探索內驅力不足背后的發生機制。

(一)基本心理需要被“忽視”

孩子需要被“看到”,如果一味強調學習,將學習的重要性凌駕于孩子的心理需要之上,抑或父母由于自身過于焦慮、礙于面子等,完全忽視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那么學習動機猶如無源之水,必將枯竭。

案例1:軒軒(化名)自從上了六年級,媽媽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感到十分焦慮,班主任也覺得孩子雖然乖巧懂事,但是學習態度確實消極被動。經過多次教育,軒軒的變化不大。

來到輔導室后,媽媽一個勁表達自己的期待,軒軒卻在一旁不聲不響,似乎也沒有他插話的份。在與軒軒的單獨輔導中,心理老師發現孩子其實對媽媽特別依賴,他一直陳述著媽媽經常教育他的話“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去關注跟學習無關的事”。每逢節假日,媽媽都給他制訂高強度的學習安排表。小學低年級媽媽的嚴格要求似乎很有效,但到了高年級,他對待學習卻非常被動。實際上,這位媽媽把自己的焦慮轉變成對孩子的“控制”,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尤其是自主需要。而自主需要一旦得不到滿足,孩子必將喪失活力,變得消極、被動。

(二)基本心理需要被“破壞”

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一些突發事件也可能打破原有的平衡。當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孩子可能暫時無法安心投入學習,家長和教師要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動態,理解孩子的處境,采取措施幫助孩子合理應對危機。

案例2:欣欣(化名)是四年級的女生,她以前學習總是很有勁頭,成績名列前茅,可是最近上課經常走神,似乎心事重重,成績也有所下滑。她因此經常唉聲嘆氣,覺得學習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她身上的活力仿佛也消失了。

輔導開始,欣欣經常抱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煩惱,但隨著輔導關系的不斷深入,她更愿意敞開心扉,聊了不再喜歡學習背后更多的故事。下面是輔導片段。

師:以前你對學習挺有勁頭的,能說說你是怎么做到的嗎?

生:(神色凝重)那時候媽媽在家里陪我,現在只有周末可以見到媽媽。

師:以前媽媽在,你會感到很安心,對嗎?

生:嗯。我現在喜歡胡思亂想,上課老走神。

師:上課走神也讓你有點苦惱。

生:是的,學習也退步了,跟不上了。

通過對話我們發現,孩子內驅力被破壞與半年前的父母離異有直接關系。孩子主要跟隨爸爸生活,爸爸平時工作比較忙,媽媽陪伴時間驟然減少,“歸屬需要”被嚴重破壞,無法安心投入學習。學習狀態變差后,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下滑了,“勝任需要”一定程度上也被破壞。

(三)基本心理需要被“轉移”

小學生好奇心強烈,很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尤其是電子產品,如手機游戲、小視頻軟件、社交軟件等。大人們尚且欲罷不能,何況是身心尚未發展成熟的小學生。這些電子產品究竟有什么魔力,使孩子為之沉迷?

案例3:小東(化名)是小學五年級男生,這學期學業成績明顯下滑,作業偷工減料。上周末作業沒完成,一個勁要玩手機游戲,與爸爸發生激烈的言語沖突,他揚言不讓玩手機就不去學校。

在輔導過程中,每當提及手機游戲,小東總是津津樂道;但說到學習,他的話就少了,甚至有點灰心喪氣。面對手機游戲和學習,他的態度截然不同。我將小東對游戲和學習描述的話語進行了梳理(見圖1)。不難發現,游戲的設計意圖很大程度上與三種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相匹配,無論成人還是孩子,被游戲吸引是正常的。在游戲的虛擬世界里,游戲者的自主需要、關系需要和勝任需要都得到了極大滿足,所以他們才會樂此不疲。但這種滿足只是暫時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沉溺在游戲的世界中,沉迷手機嚴重影響小學生身心健康。

以上三個案例中,孩子都出現了學習內驅力不足的現象。當孩子學習內驅力不足時,一味教育督促或批評指責是無濟于事的,要去覺察他們的基本心理需要有沒有出現“缺乏”“受損”或“轉移”。這三種形式可能單一呈現,也可能同時出現,如一個在學業上受挫(受損)的學生更容易沉迷手機游戲(轉移)。

三、喚醒學習內驅力的路徑探索

當外在環境使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受損時,他們很可能出現厭學逃學、沉迷手機等外在行為。學??梢酝ㄟ^以下路徑來喚醒小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見圖2)

(一)保護自主感,激發學習內驅力

孩子的自主感表現為能為自己的事作出決定。對于學習而言,孩子覺得這是自己的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對自己負責,是“我要學”,而非“要我學”。一旦孩子感受到學習是被強制的,失去了自主性,孩子就會感覺學習是件不愉快的事,從而內心會抗拒學習,消極被動,或者出現逆反心理。學校為提升孩子的自主感做了如下探索。

1.開設“親子成長營”團體輔導,建立清晰親子邊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要有邊界意識。為了讓家長進一步覺察自己的親子關系模式,學校開設了“親子成長營”團體心理輔導,每期邀請六組家庭參與,共8次輔導,由專職心理教師帶領,涵蓋“家庭雕塑”“讓愛流動感”“看見需求”等8個主題。

在“家庭定格圖”活動中,案例1中的軒軒和媽媽對日常一家三口相處模式進行冥想,繪制了定格圖,圖中媽媽與孩子的關系存在“重疊”,邊界感不清晰,她把很多需要寄托在孩子身上。軒軒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期待,經過感悟和反思,軒軒媽媽一定程度上覺察到了問題所在。母子倆對原圖進行了修改,媽媽有所退位,與爸爸連接更緊密,軒軒則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

2.推進“六藝拓展課”選修課程,尊重孩子自我決定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學校通過前期調查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在每周五下午開設“六藝拓展課”,設置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如機器人課堂、小小木匠、航模社團等。其中包括勞動拓展課“一畝賢園”,種植園每個季度的規劃都由孩子商議決定。孩子們積極投入到探究植物的種子結構和生長規律、西瓜的體積和甜度計算等項目化學習中,炎熱的夏季也阻擋不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學校不斷完善選課機制,讓孩子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進行自主選擇。每當談及“六藝拓展課”,孩子們都動力十足,充滿期待。同時,學校盡可能提供平臺,讓孩子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如開展學生個人演唱會、個人畫展、班級籃球賽等,讓孩子感受到當小歌星、小畫家、小球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提供歸屬感,支持學習內驅力

孩子的歸屬感表現為,可以感受到家人的愛和支持,可以與老師、同學等建立溫暖而積極的關系。對于學習而言,不論成績好壞,都可以感受到家人是愛他的,老師和同學是友善的。當孩子的歸屬感缺失時,往往會表現出不安、自卑,甚至焦慮、抑郁。怎么做才能促進歸屬感的滿足呢?

1.打造“正面管教”家長課堂,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和諧的家庭氛圍將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為此學校邀請心理專家進校園,參與家長課堂課程建設,通過專家全程陪伴和幫扶及深度互動,梳理了正面管教理念下的“積極暫停角”“溫和而堅定的拒絕”“啟發式提問”“賦能式提問”等多個切實有效的育兒工具,建設了“正面管教”校本家庭教育課程。

為保障課程有效落地,學校主要打造了以下三個陣地:(1)家長大講堂:以線下講座的形式展開,由校外專家或本校心理教師主講;(2)家庭“心育”:通過校園公眾號推送“正面管教”科普文章;(3)家長連線:開通家校熱線,傾聽家長育兒過程中的困惑,交流解決策略。通過三大陣地全方位推進課程,助力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正面管教的理念深入每一個家庭。

2.創建“快樂學習”互助小組,形成同伴支持系統

團結進取、合作友善的校園氛圍可以助力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自發組建學習互助小組。首先由每位組長進行組員招募,一般6人左右一組。為了增強小組凝聚力,接著由小組成員共同取組名、設計小組標識、撰寫小組口號、商討小組規則。孩子們在小組內交流學習體會,互相鼓勵和支持,取長補短,形成有力的支持系統。為了帶動學習相對落后的孩子,組內組建“幫扶”小分隊,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給予幫助,如果“后進生”取得了進步,小組將得到獎勵分。

學校還為每個小組安排了一位教師作為導師,對小組的學習動態進行追蹤,聆聽每位成員的心聲,及時排憂解難,提供支持。并定期對各小組進行量化“考核”,對學習進步大、互助氛圍濃的小組進行表彰,評選“最佳學習互助小組”“優秀學習互助小組長”等。

(三)提高勝任感,強化學習內驅力

孩子的勝任感表現為,當積極投入某件事時,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我價值感。對于學習而言,孩子有自信,覺得自己可以學好,即使遇到困難,孩子也愿意去嘗試、去挑戰,相信自己有能力戰勝。當孩子的勝任感缺乏時,可能會退縮逃避、不自信。怎么提高勝任感呢?

1.開展“優點轟炸”活動,關注閃光之處

心理學有一個效應叫“自我實現的預言”,指人們會不自覺走向預期效果,把預期變成事實。這個效應尤其適用于孩子,孩子往往通過父母、教師等重要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形成對自我的認知。由此在本學期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周中,心理教師為每位學生分發了一張“優點轟炸卡”,鼓勵大家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用欣賞的眼光發現每一位同學身上一個閃光點并寫在他的卡片上。對于被同學、老師和家長寫滿優點的卡片,孩子們十分珍惜,因為每位孩子都希望被肯定、被認可。

2.完善“七彩銀杏”評價機制,形成多元評價

每一位孩子都是獨特的,科學的評價機制要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體驗到自我價值感。學校制定了涵蓋品德行為、學習進步、體育保健、藝術書香、創新實踐、和諧交往、勤儉樸實七個不同內容的“七彩銀杏卡”,用七種顏色代表七種不同的方面,全面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長,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關注“進步”,形成“自己跟自己比,現在跟過去比”的成長性、發展性評價;要關注“過程”,對學習狀態、學習心得、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讓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都留下痕跡;要關注“多元”發展,對學生的藝術發展、勞動實踐、體育鍛煉等進行綜合評價……

通過團體輔導、課程推進、互助小組等一系列路徑的實踐,孩子的自主感、歸屬感和勝任感得到了全面提升,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內驅力不斷提升,走向自驅型學習。

參考文獻

[1]黎強.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談如何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32):72-74.

[2]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奈德·約翰遜. 自驅型成長[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

[3]周莉. 基于自我決定論的青少年網絡成癮成因及干預[J].中小學德育,2020(12):60-62.

編輯/張國憲 終校/高 珺

猜你喜歡
歸屬感
在這里,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走進德宏
價值感與歸屬感
基于詞頻分析法的社區公園歸屬感營建要素研究
止勘集團工會: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指數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總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漲,城鎮歸屬感較穩定——這代農民工,就是不一樣
當代大學生歸屬感困境與文化價值觀重構
圍坐在圓桌旁開會,氣氛更和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