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體育專業教育的困惑與抉擇

2009-01-11 09:33田雨普
體育與科學 2009年6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

田雨普

摘要:針對長期困擾著社會體育專業發展的培養模式、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和就業去向等體制機制問題,提出采取專才培養模式、確立健身指導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制定突出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和通過專業崗位解決就業去向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健身指導;專項技能;專業崗位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90(2009)06-0068-03

社會體育專業,是改革開放后,高等體育教育適應社會對體育人才的新需求而增設的一個新專業。1993年天津體育學院首先試辦,1998年教育部將此專業列入《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110多所院校設置了社會體育專業,逐步成為高等體育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專業門類,現已發展成與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和民族傳統體育并駕齊驅的高等體育教育的重要方面軍之一。

但是,自社會體育專業成立至今,一直有一些障礙專業發展的辦學困惑沒有解決,對一些辦學的理念、目標、模式、規格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也沒有形成清晰明了的認識,專業發展中還時時遇到培養模式模糊、培養目標動搖,教學規格不一,就業渠道不暢、學生思想波動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障礙著專業的發展和人才質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從教育教學和社會就業兩個方面,對專業發展的教育教學體制、運行機制等重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厘清一些長期困擾專業發展的模糊認識和矛盾觀念,從而才能促進社會體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才能走出辦學的混沌狀態,謀求新的突破。

1培養模式:通才還是專才

社會體育專業是專門培養社會體育工作所需的專門人才,還是要培養既能從事社會體育工作,又能擔當體育教師的通用型人才?這是社會體育專業教育面臨的第一個選擇。

在培養通才與專才問題上,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有兩種人才培養模式,即以美國為代表的“通才型”和以前蘇聯為代表的“專才型”。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一直采用“專才型”模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對傳統的“專才型”模式進行了必要的改革。這是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總體趨勢。

但是,應當看到,長期以來,體育專業教育就是一個通才教育領域。計劃經濟時期,我們只有體育學科,根本沒有專業劃分,所有學生只是在統一的體育專業下進行學習的。而學生就業往往又可當體育教師,又能做體育干部,還能從事教練工作,反映出體育學科的前成熟狀態。只是伴隨改革開放,體育學科,才逐步建立起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和民族傳統體育等專業。開始了深入的體育專門人才的培養。因此,從本質上講,體育學科建立專業,進行專才教育,是改革開放后涌現的新興事物,是剛剛創建的教育體系,是需要扶植和堅持的改革方向。 與此同時,還應看到,所謂的專與通,只能是在專業基礎上和專業范圍內的選擇,如果走出專業范疇過遠,就背離了高等教育的專業教育性質,就是跨專業的選擇,或者隸屬于復合教育模式了。我國一所知名的體育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從事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體育教學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盵1]一些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目標表述中,也明確地列入除從事社會體育管理、指導之外,“也可以從事學校體育運動訓練工作?!盵2]從中可以看出,這一培養目標屬于交叉性、復合性人才培養模式。這種目標確立是建立在對于學生在社會體育領域就業信心不足的基礎上,并為他們以后在教育系統就業、當體育教師或其它職業,提供了知識技能儲備。其用心良苦,但由此可能造成,學生專業學習精力分散,形成了兩個專業都“通”,而哪個專業都不“精”的教育現狀,并且可能影響到學生對所從事的社會體育專業的信心。

當然,我們并不是提倡回到計劃經濟時期,過度專才型的培養老路上去。我們所提倡的是在專業內部進行通才教學,使學生既精通健身運動的教練、指導,又熟悉社會體育經營管理的人才,這實際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通才教育。

在通與專的人才培養模式上,我們的意見是,社會體育專業一定要緊緊圍繞社會體育領域的人才需求,通過與社會體育人才知識技能結構相關的專業教育,為社會體育的發展培養專門人才。要回到申報社會體育專業設置時所提出的、教育部規定的“培養具有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神社會體育實踐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專門人才?!盵3]上來。經過十多年的磨礪,我們的社會體育專業已經積累了不少專業教育的經驗和教訓,培養具有本專業特點的專門人才的教育模式必須確立。

國外類似專業的培養目標十分明確,如日本大阪產業大學運動健康學科的培養目標表述為:“健康是現代社會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我學科培養的是為增進人的健康而創造貢獻的有知識、有技術的專門人才?!盵4]體現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確立培養目標的專才型國際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

2培養目標:經營管理者還是健身指導者

從社會體育對人才的需要看,主要需要二類人才,一是經營管理型人才,如體育系統的群眾體育管理干部,社區、工礦企業機關的體育干部,健身中心、體育場館、體育俱樂部的健身管理者以及各類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經營者等等。二是技能指導型人才,如各種健身運動項目的教練員、指導員、陪練者,運動保健監測、運動處方的實施指導者等等。社會體育專業的教育是以培養社會體育的經營管理人才為主,還是以培養健身指導型人才為主,或是培養二者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呢?這是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的又一兩難選擇。

在許多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表述上,是非常突出經營管理型人才培養的,培養目標集中在“從事體育行政管理和產業經營工作的社會體育高級專門人才”上的。有人對51所國內社會體育專業的統計,發現多數體育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中,以培養“管理型”和“經營開發型”為主。5這種傾向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帶來了不少隱患。

首先,顯而易見的是,社會上群眾體育方面經營管理的崗位十分有限,110多所體育院校每年培養5000名以上的社會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哪里有他們的“用武之地”?

其次,從人才成長的過程看,經營管理人才,多半是在多年實踐基礎上,經過操作層面的“摸爬滾打”以后才提升到管理層面的,畢業后直接從事初級經營管理的人才崗位更為鮮見。

第三,需要明確的是,體育教育以體為本,體育學科內的任何專業,欲想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形成有個性的人才門類,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必須突出體育運動特色,圍繞增強體質的中心展開,否則,在與其他專業的比較中,肯定不占上風,甚至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如果我們培養的主要是社會體育經營管理的人才,盡管他們可能在群眾體育管理和體育健身的經營方面,掌握了一些其他專業所不具備的行業管理理論,但是,這些有理論知識,與普通高校經濟管理專業類學生深厚的專門理論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在與他們的競爭中,我們的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們肯定沒有優勢。況且,在體育高等教育中,我們還開設了體育管理專業,有的學校還開設了體育經濟專業,與他們的專業理論相比,社會體育專業也有明顯差距。

因此,我們以為,社會體育專業的教育必須緊緊抓住健身指導這一根本方向,突出健身技術指導這一中心環節,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技術、技能和知識,使他們掌握一、二項超出一般健身者水平的健身技術技能,掌握與運動健身保健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服務技能,這樣的人才,才能以較高的技術水平,較高的指導能力和較高的健身理論水平,形成鮮明的人才個性,才能成為全民健身運動中十分緊缺的高級技術人才,才能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那種目前許多體育院校實行的重理論、輕技術的教學模式,認為社會體育是“文科”專業,是“基礎理論”和“學科”專業的認識是有偏差的,社會體育生源的招生考試中不考核體育技術、技能的作法,也是值得商椎的。

當然,我們并不是完全排除在社會體育專業中進行體育經營管理的課程學習,只是在強調培養目標的主次,同時,我們也不排除少數院校通過分設社會體育管理和健身技能指導兩個專業方向的方式,進行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分流,使其各有側重,但是,必須要控制規模和比例,必須承擔專業教育的成本增加的后果。

3課程結構:立足全面發展還是突出專業技能

課程選擇與配比是決定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教學設計,也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先決條件之一。在許多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計中,出于社會體育專業要培養體育專業中知識、技能最為全面的人才考慮,往往是在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運動人體科學等已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篩選,組合構建課程計劃,因而,社會體育專業往往是各專業現有課程的“拼盤”。缺乏個性,因此,如何創建有本專業特色的知識技能體系,是社會體育專業建設中容易被人忽視卻又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建設問題。

專業教育特色是區別于其他專業門類的突出特征和優勢,是長期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品牌形象。例如,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以教學基本功扎實、體育技能全面而受到教育系統的青睞;運動訓練專業培養的學生,以某一專項運動技術技能突出而著稱;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畢業生,科學理論基礎堅實,運動保健技能優良,素有“半個保健大夫”之美譽。

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特色是什么?至今沒有鮮明的概括,也沒有形成一定的社會威信。

在體育院校中,社會體育專業通常被認為是各專業中最為綜合的專業。學生需要有相對廣泛的社會交往能力,需要有一定經營管理能力,需要有健身教育教學和教練指導能力,因而,也就需要有專項體育專業技能技術,需要較全面的運動保健的知識。這樣看來,全面似乎是社會體育專業的人才特色了。但是,全面而無專長,專業的特質就不鮮明,如果技術技能全面演變成“樣樣通,樣樣松”,專業特色就可能平淡了,消失了。

在社會體育的專業的課程建設中,首先,要突出對健身運動項目的技術技能和指導能力的培訓。要像運動訓練專業那樣,重視專項技能訓練,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要求學生要像運動訓練專業學生那樣,掌握一、二項超過常人的高超技能,并要熟練掌握培練技術。這樣,在未來工作中會使受培訓者產生羨慕感,崇敬感,產生號召性和引導力,能夠讓他們在運動練習中產生滿足感和舒適感。工作效益會大大提高。要增加實踐課的比例,努力形成與運動訓練專業比翼齊飛的指導型人才特色,只不過是從業的領域有所不同。一個運動訓練領域,一個在體育健身領域。這一定位,不僅體現了體育專業教育技能性的本質特點,而且,像體育教育專業為學校體育培養老師,運動訓練專業為競技體育培養教練一樣,社會體育專業也確立了為群眾體育培養健身指導員的目標定位,與其他專業一樣,也實現了與體育主體工作的對接。這應當是正確而現實的抉擇。

第二,在課程設計上,既要注意從現有課程中篩選出對于培養社會體育人才必需的課程,如教育類、管理類、訓練類、保健類課程,更要注意從本專業人才知識技能結構出發,創建新的課程門類,如健身類、健美類、休閑類課程。

第三,社會體育的體育技能專長課程設置,一定要如有別于單純的競技體育項目,也不同于學校體育教學所開設的項目學習,要注意從全民健身的需求中發現和設置,如,專業基礎技能課程開設健身體操課、健身器材練習課等等。而專項技能課程則依據社會需求,開設全民健身中的熱門項目:網球,羽毛球,保齡球、跆拳道,瑜伽,空手道,健美操,韻律操、輪滑、游泳,滑雪等等;對于高爾夫球,拓展運動,攀巖、水中舞蹈等潮流項目也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對特定群體項目,如婦女體育,兒童體育,殘疾人體育,對特殊項目如瘦身運動,美體訓練、增高練習等,也要列入課程計劃之中。

第四,體操、籃球、排球、武術等運動項目,作為專業基礎課程也應當列入教學計劃之列,但是,他們所處的地位是基礎性的、熟悉性的,不能像體育教育專業那樣成為主干性課程。

然而,我們許多院校社會體育的現行教學計劃卻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些選課方向,還在將體育舞蹈、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等社會體育中流行的項目卻列為選修課程,卻把田徑、體操、籃球、足球、排球等傳統技術項目列為社會體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在課時最多、最能體現專項水平的專項訓練課程中,再次忽視了健身流行項目,田徑、體操、籃球、足球、排球、武術等體育教育的主干課程又一次成為專修的項目。[5]這樣,脫離社會體育實際需求的課程設計怎么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體育發展需求的人才呢?

4就業去向:專業崗位還是自謀職業

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就業,國家并沒有設置固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編制崗位。無法像體育教育專業那樣,在各級各類學校有固定的體育教師編制崗位,因此,絕大多數學生需要到社會上自謀職業,尋求聘用。由此引發了學生對專業學習后就業前途的迷茫與不安。這是影響社會專業教育穩定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選擇經濟,是主要依賴市場選擇對供需進行調控、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經濟運行體制。在這一大的社會背景下,學生就業也改變了以往畢業靠國家指令性分配的就業模式,提高了學生擇業的自由度,但同時,對學生的就業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學生必須首先從就業觀念上實行根本的轉變,變等待、依靠為主動、積極,勇于投身到就業市場中去與用人單位進行“雙向選擇”善于推介自己,“營銷”自己,以求得社會的認可和接受。

但是,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市場卻十分狹窄,選擇范圍十分有限。

其一是,受社會體育發展水平的制約,社會體育尚未形成具體的工作部門和崗位。由于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是伴隨改革開放的進程而逐步發展的,它的發展是逐步的,有限的。無論從發展層次水平,還是從科學化程度上比較,都遠遠落后于競技體育和體育教育。盡管近年來,城市群眾體育發展較快,但是,只是數量上的增加,發展質量還很低,還帶有明顯的初級階段的特征。多數人還處于自娛自樂,松散結合的狀態,還沒有實現向組織有序、指導有方的系統化、網絡化的有效管理層次轉化。絕大多數健身者的運動負荷掌控還只能憑感覺,靠估量,缺乏力量和速度鍛煉,運動負荷較低,強身意識較弱,還沒有實現向科學評價和醫務監督的層次轉變等等。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這些基本特征,決定了其科學健身的需求,還處于潛需求階段,還沒有上升到國家和社會有組織的供應供給階段。因此,盡管國家頒布和實施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但是,社會體育指導員,始終處于自發、業余層次。在城鄉社區中,還沒有設置社會體育組織管理機構,也沒有相對固定的崗位編制,由此決定了社會體育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沒有穩定的、國家設置的就業去向崗位。

其二,健身俱樂部市場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發育不健全,對專業人才、服務標準缺乏規范化管理。近年來,各種規模和不同類型的大眾體育運動中心、健身俱樂部為數不少,他們應當是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之一。但是,由于現在體育健身俱樂部多半是民營企業和私企性質,或者是國有場館個人承包性質。因此,或企業規模較小,或穩定性較差,很難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依存。2007年統計,浙江省共有2066家體育俱樂部,其中80%以上是民營企業。在許多地方,企業的用人用工制度不夠健全,福利待遇和相應保險保障體系隨意性較大,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很差。這種就業環境,對于受過4年正規專業教育的大學生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特別是與同在一個學校的體育教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和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同學相比,更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反差。

解決這一體制上的難題,也需要“兩步走,兩手抓”。

第一步,體育行政部門首先要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健身企業的從業標準。要制定健身指導人才的準入標準,規范各級體育健身俱樂部、活動中心的健身教練、技能指導等從業人員的資格。像規定教師必須要的“教師資格證”方能上崗一樣,規定健身教練員必須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證書”而職業證書的獲得必須要有社會體育本科畢業為前提,并嚴格執法,清理和整頓社會體育指導市場,既為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掃清道路,更為提高體育俱樂部的服務和居民健身的質量服務。

第二步,適應全民健身的迫切需求,盡快落實社區居民健身的組織管理機構。黨和國家已經充分重視到群眾體育的社會需求,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構建全民健身體系已經納入國家的發展規劃。由黨的代表大會提出,將體育的目標列入國家總體發展目標,列入社會發展的整體目標,這充分體現了對體育工作的重視,也為社會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體育主管部門應當建議國家制定相應政策,將全民健身的重點深入到城鄉社區,在社區建立全民健身服務中心,設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固定編制,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學健身的需求,大步提高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質量和水平,真正落實“民生體育”的發展目標。伴之而來的,是社會體育專業的大發展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當然,在國家沒有出臺相關職業政策前,我們還要大力倡導學生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轉換,更新計劃分配的依從就業觀念,樂于接受市場的選擇,也在多種機遇中選擇最愛。要教育學生增強自信心,由于專業技能的增強,由于專項技術的突出,加之,全面綜合的理論基礎作支撐,一定能各得其所。

綜上所述,我們建議,在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中,要改變既培養社會體育發展所需人才,又兼顧培養體育教師人才的所謂“復合性”人才的培養模式,堅定信心,集中精力,培養社會體育的專門人才;在培養目標上,要改變社會體育專業是“文科”,是“理論學科”的誤解,調整以培養社會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為主的取向,確立以培養健身型為重點的人才培養目標,這不僅符合體育人才的本質特點,符合體育專業教育布局的特點,也符合社會體育的實際需求;在課程結構設置上,不能因社會體育人才需要全面、綜合的知識技能結構為由,采用從現行各專業課程中選取搭拼的方式,而要從全民健身的需求出發,開設具有顯著專業特色的專業、專項課程,大力提高學生健身運動的專項技能水平;在學生的就業方向上,既要堅持在全民健身市場上自主擇業的取向,但同時,要加強健身指導人才準入管理,積極推動社會體育職業崗位的盡早落實,以建立穩定的就業保障體系。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
情景教學法在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基于“創業崗位”需求的新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從美術創作論人才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