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水三千 任取一瓢”

2009-03-16 09:57
關鍵詞:語言文字教材文章

吳 姍

新課程教學思想的推廣已久,如今星星之火已經燎原。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對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做了深刻的反思。人們在努力轉變思想的同時,也沒有忽略對教學媒介——教材的重新審讀。審讀的結果是教材已經遠遠落伍于時代,落伍于課程改革的需要。于是改革教材的呼聲日益高漲,而且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短短幾年時間,教材便經歷了幾次易容。如今,教材從內容到形式都呈現出全新的面貌??擅撎Q骨的改變依舊未能盡如人意,雖然叫好聲如潮,但口誅筆法者依舊大有人在。批評者認為,教材的編排還存在不足:一是缺乏科學的體系;二是內容滯后,脫離生活,時代性不強,從而嚴重影響了教材功能的發揮,也束縛了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貫徹實施。其實無論教材怎么改,批評也會永遠存在的。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教師就會有一千種需求。想讓教材令所有的教者滿意無疑是“癡人說夢”。當然這樣說并不是說教材的編寫就可以隨心所欲,也不意味著教材就可以一成不變,只是想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是“從青年現在或將來需要讀的同類的書中舉出來的例子;其意思是說你如果能夠了解語文教本里的這些文章,也就能夠大概閱讀同類的書,不至于摸不清頭腦”(葉圣陶《談語文讀本》)既然是例子,就難免優劣并存,優有可取性,劣亦有可鑒之處。何況優者未必十全十美,劣者亦不會一無是處?!叭螒{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蔽覀冎灰页瞿亲钣袃r值的一瓢就可以了,所以不管教材以何種形式編排課文,亦不管選文是否稱得上精美,是否有品位、有層次,關鍵是看教者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藝術化,是否有創造性。因而可以說,真正影響教材功能發揮的也絕非教材本身,而是教者。

那么,如何讓教材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發揮出應有的媒介作用,成為語文學習貨真價實的道具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不為教材拘囿,靈活機動,因文施教,根據文章特點和學生學習實際巧妙選擇使用角度,揚長避短,從而使課文發揮出最大的功用。

一、把教材當字典

中學語文教學首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品味、揣摩、感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堅定不移地依托語言這一學科本體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開展語言的學習與實踐,夯實基礎,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做好鋪墊?;谶@樣的認識,無論選文內容是否貼近生活,形式是否精美,我們首先都要把它當成工具書——活字典。能夠入選教材的文章,雖不能說篇篇經典,但畢竟經過了認真的篩選,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上,都稱得上典范。這些文章為學生提供了使用語言文字的活環境,有著豐富的實例資料,從這點上說,它的功用甚至是字典所無法企及的,因為掌握了字典中的字詞未必就能做到恰當使用,所以對每篇文章我都要求學生把它當成字典去學習,準確掌握語言文字的使用,根據自己的學習層次做好字、詞、句的積累工作,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 把教材當范文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也是新課程對語文學科正本溯源后作出的科學界定?!靶抡n標”強調教學要讓學生用真情實感表達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由此可見,語文首先是交際與思維的語言工具。那么,如何運用這一工具,教材就是我們最好的范例。我們參照教材,不僅要學習字、詞、句的使用規則,還要掌握謀篇布局、選材立意的基本方法和規律性的知識。雖然說教無定法,文章無定式,我們主張寫作要張揚個性,要敢于創新,但如果對寫作的基本知識、表現手法都一無所知,又何來創新?而且只有當語言、思路、手段、節奏等技巧方法嫻熟后,風格的魅力才會揮灑在學生作文的智慧中。所以我們要從教材中學章法、學技法。此刻,我們可以忽略其內容新鮮與否、純正與否,而只從形式的優劣著眼。因為教材畢竟不是我們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窗口,它本原的價值應是教會我們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所以,葉老強調:“不論國文、英文,凡是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p>

具體做法是將課文順序打亂,按文體特點重新排序。從每一種文體中選擇一篇寫作模式規范而嚴謹、表現技巧靈活而精妙的文章作為寫作此類文體的范文。在這一環節上,我們要想如期達到學以致用之功效,選文尤為重要。我們欣賞“舉一反三”,往往是欣賞“反三”的結果。其實,之所以能“反三”,“舉一”是功不可沒的,不是隨便舉個什么例子都能收到“反三”之效;學生能“反三”往往是因為舉的“一”很典型,很適時,很有啟發性。這就需要教師對文本認真推敲,反復比較,精心選擇。有些文章不適合整篇模仿化使用,我們也可以從中選擇精彩的片段作為仿寫的范例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設立語文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并從容

駕御語言文字,使語言文字成為學生與人交流的有效工具。

三、 把教材當美文

把課文當范文來學習和借鑒,僅是把課文當工具來使用,我們對教材還應追求其更高層次的價值——審美鑒賞。語文教學不能只關注語文能力的培養,還要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提升。隨著“新課標”對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強調和重視,我們欣喜地看到,新教材把人文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以高中的中國古代文學的編排體系為例,在知識面的安排上,新教材精選了從先秦散文到明小說的具有人文色彩的篇章,為我們呈現出了一部恢弘壯麗的中國文學史;在知識點的安排上重點安排了孔子、孟子、司馬遷、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等文學大家的作品,讓我們在把握文學脈絡的同時,貼近這些大家的靈魂,走進他們塑造的文學世界,獲得思想的啟迪和美的熏陶。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充滿人文關懷的文本資源,精選一些人文色彩濃郁、文化底蘊深厚的美文,給語文插上詩意的翅膀,創設“人詩意地棲居”的充滿生機、意趣和美感的課堂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師生一起走進文學世界含英咀華,享受“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間,卷舒風云之色”所帶來的精神愉悅;觸摸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辛棄疾這些生不逢時,命運多舛的大家痛苦而不屈的靈魂;品味老莊超然于物外的曠達、飄逸與灑脫。通過這“如含橄欖、如品佳茗”的審美品讀,不僅可使學生體悟到文字的美妙、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將點燃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理性,讓學生與文本間展開靈魂與靈魂的對話,讓靈魂因感動而飛升,因感動而溝通,架起現代學生的認識、心靈情感體驗與民族精神的大悲憫大關懷間的橋梁,將語文課文所承載的文化精神鐫刻在學生的心靈深處。

四、把教材當對象

教材的編排日益完善,不僅注重選文的體系,而且提選文的質量也有所提高。但有些文章,也許是內容和形式的隔閡,依舊難以走進學生的心扉,激起閱讀的興趣。對于這類文章,教師完全可以行使我們作為教材建構者之一的權利——棄之不用。但我想與其將其束之高閣,不如另辟蹊徑,變廢為寶,換個角度解讀它,也許會別有洞天。有些情況下,閱讀并不全為我們所左右,我們不能僅憑興趣來決定取舍,正如高考時我們無權選擇題目,對于那些說明性、科學性強過文學性,因而看起來有些面目可憎的文章,我就告誡學生:我們無權放棄,語文就是包羅萬象。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案板上的牛,需要用它來檢驗我們的技能——我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所以,對這類文章,我會要求把它當成閱讀的對象,就如面對一道數學題,力爭迅速而準確地找到解題的思路。

總之,教無定法,責在得法,教材的使用也是同樣的道理,選文的多樣性決定了作為教師的我們對教材的處理也不能以不變化萬變,我們要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因材施教,不僅要讓教材本身“文盡其用”,而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達到教學的目的。唯其如此,語文課堂才會煥發出應有的魅力。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字教材文章
教材精讀
關于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
蕪湖市蕪湖縣召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安陸市榮膺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城市”
2015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腹中兩次取出金屬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