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解讀文本

2009-03-16 09:57孫淑芝
關鍵詞:外貌文本教材

孫淑芝

關于教師備課,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是,教師如何有效備課,備課時應該從哪幾方面展開研究,在很多教師的腦海中還存在著很多的誤區,這些誤區直接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那么如何能做到有效解讀文本呢?

一、多元,解讀文本

做為教師,我主張多角度、多側面的解讀教材。從文本內容、表達方法、人物形象、蘊含道理等進行研究,讓文本所傳達的諸多信息在教師的頭腦中匯總、沖撞、融合、重組,為教學目標服務。為重難點的確定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礎。比如解讀漢樂府詩《長歌行》??紤]到這是一首古詩,不論是文本內涵和表達方法,不論是情感內涵還是哲學高度,每一處都有研究細挖的價值,從教師的角度,要為實施教學做足功夫,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深入,解讀文本

當前,小學語文教師解讀文本,一直存在著這樣的欠缺,主要表現在對文本的把握大多依賴教參,教師的解讀淺嘗輒止,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更缺乏對文本的創造性解讀。這種欠缺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深度、厚度、廣度。當學生解讀中“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教師能否通過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思維“柳暗花明又一村”,應該說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文本解讀的角度與深度。比如對《長歌行》這首詩的教學,大多數教師把這節課的落腳點放在珍惜時間上。但僅僅是珍惜時間就流于膚淺了。在解讀文本時,我引導教師進行深層次思考,挖掘詩中隱含“珍惜生命”的哲理。但是怎樣把學生從“珍惜時間”這個比較淺的層面的理解提升上來,使他們進入思考“珍惜生命”這個比較高的層面?為此,備課時我建議引入相關文本輔助學生的深層感悟。

三、拓展,開闊視野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在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以教材為本,潛心會文;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豐富底蘊。教師的一堂課,應是打開學生與外界的一扇窗子。這是由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的。我在指導教師解讀《長歌行》時,建議教師在充分鑒賞文本的基礎上,設計了多處延伸的環節,力求讓學生站在一個開放的視野下,從多個維度、不同層次感受文本深刻的內涵和表達的精妙。

四、訓練,讀寫結合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存在著咬文嚼字充斥整個課堂,學生上百篇精選的課例學完了,每學期八到十篇的習作練完了,可是學生還是不會寫作文。追其根源,在于教師解讀文本時就沒有關注讀寫結合的問題。這不能不說是教師解讀文本中的一個最大的欠缺。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在與老師備課時,著重關注文本中與本版塊習作練習能夠連接的點,比如學習《少年閏土》一課,即在剖析少年閏土外貌特征時,引入《故鄉》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片段。引導學生分析完全不同的人物外貌特征,除了年齡不同的原因,還因為什么(生活、社會造成的)?接著引導學生明確這樣的描寫還是為表達中心服務的。此時,抓住時機,穿插練習——仿寫人物外貌。類似的片段鏈接訓練,重點明確,訓練分散,不求大求全,只求知識轉化為能力。

由此看來,教材雖然只是個例子,但是,教材更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力爭把教材用足、用好,追求其功效最大化。

五、流程,為學生服務

預設《長歌行》的教學程序,按詩歌的原有順序學習,本身沒有錯,但是如果這樣學習,學生對開篇的“青青園中葵……”四句寫景詩并不熟悉。從十分陌生的詩句學起,給體會寫法增加了難度。如果從后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膾炙人口詩句學起。然后引導學生探究這樣發人深思的慨嘆因何而來?這時把學習引入研究開篇詩人所看到的景色與后面發出的感慨之間的關系,進而明確詩人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哲理深刻。把學生最初由比較淺的層面理解有坡度地提升上來,使他們由理解珍惜時間到感悟到珍惜生命,這樣的預設,讓教者看到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課堂效果。

猜你喜歡
外貌文本教材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教材精讀
奇特的蛇鷲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寫好人物外貌
外貌與內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