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天候的雷達

2009-04-27 10:42
新聞與寫作 2009年4期
關鍵詞:梁衡全天候靈氣

董 巖

梁衡結合自己作為一名成功記者的職業習慣,總結了記者職業具有多動思維的特點和要求,那就是機敏靈活,求靈求變求動——

記者的任務是向社會抓信息,但是社會上并沒有為你準備好現成的信息,要靠你去找、去挖,就好像猜謎語,告訴你“打一什么”,到底具體是什么卻不能告訴你。記者所面對的是一個茫然的目標,“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大體會有,具體常無;一定會有,卻不一定歸你;有時踏破鐵鞋無覓處,有時得來全不費功夫。一句話,它是一種不定態、大跨度、自然采集式的工作,隨機性很強。

而且梁衡根據職業習慣不同,還把人的思維分為兩種——

一種是遲鈍型(這里毫無貶低之意,他在體力上可能是能吃苦和勤快的),另一種是靈敏型,記者就屬于后一種。

那么,記者思維的機敏靈活到底是什么?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梁衡認為機敏靈活含義有二——

一是他始終處于一種警醒狀態。嗅覺敏銳如獵犬,耳朵靈敏像天線,頭腦就是一個全天候的雷達,隨時捕捉機會。記者寫稿一半是靠機遇,但另一半卻靠你會不會捕捉。

梁衡用“全天候的雷達”來比喻記者的思維特質,形象而準確。在梁衡看來,記者如哨兵夜巡,火警值班,最起碼的要求是不能漏報要聞,但是也不能錯報新聞。他認為,記者思維機敏靈活的第二個含義是——

他能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再好的記者成功率也不會是百分之百,出門采訪,可能滿載而歸,也可能一無所獲。采訪不到東西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發現情況,修正目標,硬是要在黃土地里刨出一個金娃娃。聰明的記者是有信息就寫,沒有信息就走,價值大的就寫。價值不大的就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端著碗,看著鍋。

梁衡認為這種隨機應變、把握戰機、培育戰機的做法,其實反映的就是記者思維的機敏靈活。只要有這種準備,總會有收獲。江蘇一位記者到江邊碼頭去送人,發現江上大小船只異常擁堵,他便前去了解情況,才知道原來是一場鰻魚苗爭奪大戰。這種野蠻捕撈將破壞水產資源,記者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采訪回來他立即寫成稿件,發表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中央還專門就此發了文件,為保護資源做出了貢獻。

這種機敏靈活,貫穿在梁衡的記者生涯中。有一次他到新疆采訪,十幾天見不到該見的人。一看不妙,立即改變計劃扎到基層,到農場,到研究所,甚至火車上,旅館里,一路急抓,50天帶回了14篇稿。就是那一次他悟出了一個道理,當記者就要出門跌一跤,也抓一把土——

有一些遲鈍一點的記者,給他碗里盛上什么就吃什么,桌上還有什么好菜都不會(或者不敢)去看一眼。所以沒有靈氣的人當不了記者,什么叫靈氣?就是靈活機動,不安現狀,總想突破,尋求更好,就是肚子里滿滿地憋著一股靈秀之氣,無論何時何地稍稍一點,或者遇有什么由頭稍稍一碰,就會跑了出來。文人騷客都有靈氣,他們常借一點由頭就洋洋灑灑發揮為文。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就像上面那位記者揚子江頭日送客),只聽得一聲琵琶便引出一首《琵琶行》;王勃赴宴,人家虛讓了他一下便引出一篇《滕王閣序》,都成千古絕唱。

在梁衡看來,考驗記者本事的大小,就是看他肚子里有沒有東西,有沒有本事找到發揮的由頭。在家里等著材料上門是工商登記,不是記者的職業習慣;跑到一個地方去死守一個材料,是哨兵站崗,也不是記者的職業習慣;不能跳出現有的材料,是工人做工,這也不是記者的職業習慣??傊?,記者的思維一定要能活動起來,就像大賽中的球類運動員,有球沒球,總在時刻準備著隨時出擊。真正的記者,應當是一個全天候的雷達。

(作者單位:中央電視臺)

猜你喜歡
梁衡全天候靈氣
印花之心
追尋那遙遠的美麗
鏤空工藝
幸福三重揍
從修辭手法的運用看梁衡散文特點之綜述
一路驚喜
梁衡《一座小院和一條小路》的幾個問題
全天候(雙語加油站●跟我學)
搭建平臺:代表履職“全天候”
靈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