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教學中“質疑”的運用和把握初探

2009-05-13 08:09張彩賢
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論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質疑思維教師

張彩賢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疑”是思維的火花,有疑才有思,才會有發現和創造。質疑是創新思維的前奏,是誘發學生創新欲望與創新動機的切入點,常有疑點,才有創新的靈感和源泉。同時,質疑不僅是思維的開始,正確的質疑往往還是成功的開始。

一、“質疑”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

1、 在組織教學中“質疑”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秀的課,導引的設計,特別是探究性教學的導引設計,必須要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又符合教材自身的性質。

比如在“新陳代謝與酶”的教學中,筆者采用直接質疑導課: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札尼的實驗研究的問題是什么?并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并發現新的問題。這樣課堂的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也五花八門,如:肉塊為什么會消失?鳥胃是否可以進行化學性消化?鳥胃是否產生了消化有機物的物質?鳥的胃只有物理性消化,沒有化學性消化嗎?等等。然后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最后層層深入地分析酶的發現和酶的概念內涵的變化,加深了學生對科學方法的理解及真理的相對性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精神,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在新課學習中“質疑”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創立的教學最優化理論指出:“教學最優化可以說是從解決教學任務的有效性和師生時間消費的合理性著眼,有科學根據地選擇和實施該條件下最佳的教學方案?!?

如在“生物的進化”一章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教學中,學習了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后,還需學習“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這時學生的大腦已有些疲勞,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沉悶,顯然,學生的間接興趣已有所下降。這時,就需及時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把學生的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筆者及時拋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后回答:①19世紀中葉以前,樺尺蠖的體色及數量如何?②20世紀,樺尺蠖的體色及數量如何?③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的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④樺尺蠖數量變化的內因和外因是什么?⑤因此,生物進化的方向是什么?此時,學生的探究氛圍重新活躍起來,積極地閱讀教材并認真思考后作答。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學習中“質疑”,運用興趣規律,促進兩者轉化,乃是最優教學的最好表現。在生物教學中,要做到這兩種興趣的互相轉化,就是要努力通過教學刺激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當他們感到課上得有趣,喜歡這門學科,對生物學科的未來產生濃厚興趣時,直接興趣就會自然地誘發出間接興趣。

3、在課堂結課中“質疑”

我們知道,一個引人入勝的新課導人,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求知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對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掌握知識重點,意義更為重要。因此,精心設計結課這一教學環節,對于良好教學效果的鞏固和發散思維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在人類遺傳病與優生一節結束時,筆者讓學生充當醫生的角色為兩位咨詢者出謀劃策,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但可以促進知識的遷移,同時使授課的主題得到升華。病例1:一對夫婦,男方患抗微生素D佝僂病,女方正常,女方已懷孕,他們擔心未來的寶寶是一個佝僂病患者,特來咨詢,請你幫他們拿個主意;病例2:一對夫婦,曾生過一個先天性愚兒,他們想再要一個小孩,特意咨詢了醫生甲,而醫生甲建議他們不要再生小孩,你會提出一些什么建議呢?

二、生物教學中“質疑”運用應把握四個關鍵

1、難度的適宜性

教師設置的質疑應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要兼顧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即不但需要學生深思熟慮,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問題。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自發地產生探究問題,尋求答案的內心需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怕學生不懂,所提的大多是一些記憶型問題。如:葉綠體的色素分為哪幾種?分別是什么顏色?主要吸收什么光等等?其實這樣的問題因難度比較低而使學生容易產生惰性和厭倦情緒,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而過難的問題,學生往往會感到高不可攀,其思維啟動不起來,就會挫傷學生思緒的積極性,到最后只能由教師自圓其說,這樣更加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密度的合理性

教師設置的質疑應疏密有間,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以利于學生的大腦皮層有效儲存。而部分教師,特別是有些新教師由于對現代教學理念理解的偏差,為了體現師生互動,決心摒棄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卻由此產生了“滿堂問”的現象。它雖然在形式上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但在本質上同“滿堂灌”是一致的,都沒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真正主人,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會出現教師問得越多,學生學得越糊涂的現象。

2、跨度的開放性

教師設置的質疑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問題之間應有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使之環環相扣,學生的思維才能通暢如流,如學習“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講得滿頭大汗,但學生在具體的應用中卻難以深刻理解,成為知識點進一步落實的一個盲點。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在黑板上先畫幾個混雜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圖(如果有多媒體演示更好),然后讓學生識別、分組討論,最后各組派代表回答;同時,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師要巧設陷阱,挑起矛盾,然后澄清是非,總結出正確的識別技巧,促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好的教師不是講得學生沒問題可問,而是啟發學生提出深刻的問題”。質疑的教學策略,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與個性的發展。

猜你喜歡
質疑思維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秋天在哪里
和諧的課堂應充盈學生的聲音
對《老人與海鷗》的一點質疑
美育教師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