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職業院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2009-06-15 09:35謝香英
中國教育科學雜志 2009年2期
關鍵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謝香英

【摘要】職業教育的任務,是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大批具有現代化文化知識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換言之,即讓大量的人力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既要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又要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訓練。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加強

Must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by the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e Xiangying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s duty, i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raises and transports has the modernized culture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large numbers and the skill talented person, in other words, namely lets the massive human resources transform as the reality productive forces. This request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oth must 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vocational skill raise, and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he student non-intelligence factor the training.

【Key words】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Enhancement

職業教育的任務,是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大批具有現代化文化知識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換言之,即讓大量的人力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既要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又要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因此,加強職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有利于職校自身的建設,同時也是新時期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1 職校學生心理問題透視

有關調查資料表明,近年來職校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大約在20%左右,其中心理癥狀比較嚴重的約1-20%,且有逐年上升的勢頭。這是為什么呢?

人所共知,進入職校學習的學生,主要來自應屆、往屆高中畢業生與部分尚未成年的初中生。他們的年齡大多在18歲左右。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生階段。有人說這是一個充滿危機的時期,意即是人的一生中最易偏離心理正常狀態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時期。單就此而言,職業院校學生與一般院校學生并沒有什么不同。由于兩者有著共同的年齡特征,因而都存在著相同的生理困惑與心理困惑,他們在面對環境變遷、人際關系的發展,學業上的困難、擇業上的焦虛等一系列問題時,都表現出相同或相似的行為。但是也有不同之處。由于受傳統觀念和習慣勢力的影響,職校的社會認同度較低,生源與一般院校相比存在差距,從而導致職校學生與一般院校學生又明顯差別,這就是前者心理問題的發生率更高,心理行為的負面影響更大,其形成原因更為復雜。主要表現在:

1.1 厭學心理。職校學生大多是初高中階段那些成績欠佳的學生,有的甚至是學校最差的。中學階段本來就是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到了職校一時難以改變那種惰情和不良習慣,因而越學越覺得困難,不少人對學業逐漸失去興趣,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做不好做業。但對自己的問題認識不清,而在分析自己成績不良的原因時,往往又傾向于外部歸因。

1.2 自卑心理。職校學生大多基礎差,在長期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學校生活中,很少得到成功的體驗。他們總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智力差,比不上其他同學。他們是中考、高考的失敗者,曾經遭受的挫折使他們承受了太多的緊張、焦慮和不安,甚至是痛苦。他們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感到成功太難,進而封閉自我,不愿與人交往,不向人傾訴,覺得自己再努力也是白費心機。

1.3 人際交往障礙心理。這主要表現在不善與人溝通、與人合作、與人相處。在學校里,傳統的教育思想使教師與學生并沒有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學生感到自己不被教師接納,不被同學重視 因此缺乏應有的自信和自尊。教師的漠視,同學的輕視,使他們產生種種不愉快的情緒,從而對教師同學疏遠,甚至抵觸。在家里,成績不好的孩子也很少得到家長的理解。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感到談薄,逐漸變得個性孤僻,因而缺乏社會適應性。

1.4 擇業焦慮心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勞動力市場日益活躍。但處在轉型時期的今天,勞動力市場還不規范,同時技術創新,國企改制改革繼續深入,導致崗位創造和消失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還不能與企業所需同步,以至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這對職校學生的就業心理無疑形成了相當大的沖擊,而那些家庭貧困、就業困難的學生尤為焦慮不安。

此外,職校學生的心理問題還表現在其他社會心理和性心理等方面??傊?,職校學生的心理問題正在嚴重威脅著他們的健康成長和進步。

2 職校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任務。針對職校本身存在的辦學職業性、學校生源的特殊性以及學生身心健康狀況的復雜性等特點,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2.1 提高對職校辦學目的的認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職校的辦學目的就是根據專業人才職業崗位的需要,對學生進行較短時間的系統教育,使其成為具有綜合素質、掌握了從事本專業崗位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專業技能,能勝任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綜合型應用技術人才。毫無疑問,這種綜合素質應該包括身心健康方面,因為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是難于勝任本職工作的,也是不符合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的。在過去一段較長時間內,不少職教工作者往往出現認識上的偏差,這就是只重技術培養,輕視德育工作,而在德育工作中,又只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有的甚至將后兩者混為一談,錯誤地將心理健康與否歸結為思想認識的正確與否,這是不夠客觀,不夠科學的。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理論的學習,進一步深化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應該看到,正是因為職業院校存在它的辦學特殊性,職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較一般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為緊迫。

2.2 建立健全職校心理教育運行機制。職校要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作一項大事來抓,將它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和議事日程;要組建在校長領導下,以政治課教師、班主任為主體,專兼職心理教師為骨干的心理教育工作隊伍,并設立心理教育教研室,負責對學校這項工作的計劃、實施和統籌管理,重點做好對教師的專業培養和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測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等。

2.3 運用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針對職校學生學制短、課程緊的特點可采用校園網絡、校內報刊、專題講座等方式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同時堅持舉辦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和進行心理熱線對話及心理咨詢等活動,通過心理干預解決學生的某些心理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活動一定要講求針對性。要根據職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要兩手抓,既重視一般意義上的該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狀況,進行普遍意義上的團體教育,又要根據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采取更加深入,更加切實可行的幫教手段,使那些問題學生能夠進行自身調節,減輕自身心理負擔,以適應社會需求,實現自身的和諧健康發展。

2.4 重視從業心理教育。有關調查研究的資料表明,就業壓力已成為引發職校學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因此對職校學生進行就業、從業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通過職校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幫助他們解決在職業生涯中面臨的職業選擇和適應問題,提高其自我決策能力,啟發他們從自身的愿望和特點出發,找到合適的角色定位,減少或消除職業期望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如果條件允許,學校應從新生入學起就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檔案,整合班主任、政治課教師和就業指導教師的力量,科學有效地幫助每一個同學盡早確立科學的職業規劃,并使之為此長期努力拼搏,避免畢業時手忙腳亂而走入擇業心理誤區,從而實現順利就業,提高就業質量。這是因為,從根本上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才是他們實現就業以及在今后長期的職業生涯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而這種綜合職業素質又不是通過短期技巧訓練可以得來的,它需要將職業指導長時期融合于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猜你喜歡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關于加強國企黨內監督的幾點思考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