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新課程思想理念的更深層次思考

2009-06-15 09:35倪寶榮陳風強
中國教育科學雜志 2009年2期
關鍵詞:教學方式理念新課程

倪寶榮 陳風強

教育課程改革已進行了多年的實驗,在實踐中不免會出現一些對課程理念、思想的誤解、偏差和困惑。我們如何對課程改革做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是我們在實施新課程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一些偏頗認識的思考:

1課程改革不應是對傳統教育的徹底否定

課程改革無論是改思想、改理念、改目標、改課程結構,還是改教材、改教法、改評價等,都是改傳統和現實教育中不科學的、不合理的或者是與社會的發展、民族的發展以及個體的發展不相適應的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課程改革也就是在傳統教育基礎上的發展和完善。

2 課程改革不會立即產生突變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不能有急躁情緒,想象著馬上會產生“突變”的效果,那是不現實的。任何事物的改革與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課程改革要做的事很多,包括理念的提升、觀念的更新、課程結構的改變、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的改變、評價觀念及方式的更新等。在實施過程當中,還要不斷地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規律,糾正實施過程中不正確的做法和認識。

3 對基礎知識教學的認識

在課程改革中,由于新課程體系在培養學生的目標上比過去的內容更寬泛,它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以及對所學科目的基本態度”。而過去的基礎內涵比較狹窄,過分強調知識的難度和運用知識的速度。學生在這方面與過去相比有一定差距,這是正常的。但現在的學生在收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基本素養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 對教材使用的認識

對教材的使用要避免出現兩種極端。一是對教材過于依賴,過分依賴于教材,不敢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文化背景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更不敢對教材進行再創造。另一方面,擔心學生學得不深不透,因而補充了許多老教材的東西。

對一些現象的分析

課堂教學重現象、重形式而不重實質,其結果是膚淺而不深刻,華麗而不樸實,忽視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

探究用得過多、過頻、過濫,學生花在探究上的時間過多,一些不值得探究的地方也讓學生探究。新課程倡導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活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探究性學習。

實際上,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在任何教學情境中都是最有效的方式。有的時候,我們過去用到的講授式、記憶式等教學方式可能還是最有效的??茖W客觀地思考問題,應該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主體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

猜你喜歡
教學方式理念新課程
基于OBE理念的課堂教學改革
遵循課程理念,探尋專業成長之路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真”學習: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改進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淺談新型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困境及解決策略
用心處事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現代陶藝理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