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久必合

2009-08-22 07:35
湖北招生考試·理論 2009年4期
關鍵詞:高考改革

唐 瀅

[摘要] 高中是否應該取消文理分科是目前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個熱點。然而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解決學生的全面發展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尋找一條既能培養全才,又能選拔專才的全新道路,盡管在實際上這兩者很難同時兼顧,但我們不能不努力探索。

[關鍵詞] 文理分科;高考改革;全才專才

[中圖分類號] G632.3;G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004X(2009)08-004-05

為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就相關問題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關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意見,教育部收到建議110多萬條,可見社會各界對此問題的高度關注。對“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一說,贊成者、反對者和中立者皆有之。贊成者認為,文理分科使中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分離,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致使民族素質下降;反對者認為,文理不分科忽視了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差異以及專長,取消文理分科會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中立者則認為,取不取消各有利弊,無所謂。但贊成者和反對者都認為:高考應該堅持改革,高中應該減負,真正實行素質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文理分科與否眾說紛紜,因而我們有必要了解此舉動的淵源何在。我國于1952年建立的統一高考制度,文理一直都是分科考試的。高考在“文革”期間中斷了11年。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由于國家急需各類建設人才,為實現快出人才、多出專才的目標,我國基本上實行的是文理分科招考,分類選拔人才。由此可見,文理分科是當時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的客觀要求。32年后的今天,中國早已擺脫了當年的落后狀況,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教育中的文理分科還在延續。那么,究竟是否應該取消文理分科?筆者認為,我們首先應該明晰高中文理分科的原因何在。如果取消文理分科,高中教育將走向何方?高考與文理分科有何關系?高考改革應走向何方?高等教育將如何應對?繼續分科的結果會是怎樣?國外文理分科的情況又如何?對我國有何借鑒意義與啟示?只有厘清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回答是否應該取消文理分科問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從他國對同類問題的處理中尋求某些啟示。

一、美、德、日、俄4國文理分科問題概述

就世界范圍而言,高中教育文理分科與不分科的情況均存在。文理不分科的典型國家有美、德等國。美國是當今世界科技和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其中學校教育以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而著稱;德國歷史上被稱為文科中學的完全中學一直是德國人的驕傲,德國近代歷史學家尼佩代(Nipperdey)說,“文科中學造就了一個民族”。中學實行文理分科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俄羅斯和日本。前蘇聯可謂文理分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首創者,俄羅斯的中等教育自然會受到這一傳統的影響;日本被稱為“考試地獄”,有著同中國相似的考試文化。高中無論文理分科與否,上述域外4國都是教育與科技皆發達的國家,分析它們文理分科的情況,可為我國對此問題爭論提供一些參考。

(一)美國、德國的不分科教育

美國的高中階段是9至12年級,課程有選修和必修之分,所有學生選修的課程基本一樣。美國沒有官方統一組織的大學入學考試,大學招生時主要使用美國教育考試服務處(ETS)舉行的學術評估測試(ScholasticAssessmentTest)簡稱SAT考試和美國高校測驗處(ACT)舉辦的“美國學力考試”(AmericanCompetenceTest)簡稱ACT考試。這兩種考試都歷經多次改革,現行的SAT考試分為SAT-I和SAT-II兩部分。SAT-I稱為理解測試,以測驗學生的學術能力為主,分為英語和數學兩個考試范疇,內容與中學學科課程沒有直接聯系,反映的是各校課程的一般能力要求。SAT-II稱為科目測試,主要測試學生在不同科目學習方面的理解能力和程度,涉及內容不同的科目及語言考試,其中包括英語、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外語5大門主科。這5大主科又被分為近20種不同的考試科目。學生必須參加3門考試,其中數學和英文是必考科目,另一門為自選。在申請入學時,SAT-I成績最為重要,絕大部分本科院校都有此要求,但要想進入一流大學或較好的私立或公立大學,學生還必須有SAT-II成績,因為這些大學很重視SAT-II的??瓶荚嚦煽?認為它是審查申請者學科專長和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ACT考試包括英語、數學、閱讀和科學推理,考查學生接受中學教育后所達到的能力水平??疾橐罁侵袑W教學和大學教學所需的相關范圍[1]。

德國的完全中學高級階段相當于我國的普通高中階段,其課程涉及語言文學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宗教、體育等學科領域。一般學生在此階段至少要選2門特長學科,6門基礎學科[2]。為克服學習的片面性,要求學生在選課時要涉及到每個學科領域。通過完全中學畢業考試的學生即可獲畢業證書,同時也即擁有了大學入學資格,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就讀的高校和專業。

在課程設置上,美、德在高中都設置了必修與選修兩類課程,這在保證基本教學質量的同時又能照顧個體差異;課程涉及面廣,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藝術到宗教,眾多的科目有利于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廣闊的視野、多維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全面發展;除必修課外,科目之間無主次之分。學生學習以個人為主,自主安排,承認差異,發展強項,鼓勵學生展示最好的方面,培養學生認識自己的天賦、發展傾向和對自己未來發展作出正確選擇的能力;通過全面評定、提供多重機會等原則,指導學生在一種理性和寬松的環境中,認識自己,確定未來。這是美國、德國中學共同的教育理念。

在大學的招考方面,美、德實行的都是多元選拔、綜合錄取制度,其中美國尤為典型。綜合錄取將學生平時所修課程、成績及表現都列為重要考慮因素,甚至連SAT考試都不與中學所學內容直接掛鉤,從而弱化了考試的指揮棒作用。這樣,中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應試教育,可以致力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和專長。

(二)日本、俄羅斯的分科教育

為適應高考不同的考試科目,日本高中通常從高二開始文理科分班。日本現行的高考制度采用兩次考試模式:第一次統考稱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在高中階段基礎性學習的完成情況,是一種資格考試,統一考試合格者再參加所報考學校的考試,類似于我國高中的會考制度。日本高中課程的必修課為統一考試的必考科目,此外,還設有兩組選考科目。通過第一次考試后,學生可根據第一次考試的成績參加自己報考大學的考試,即第二次考試,一般由大學根據各校的專業特點和要求單獨出題,主要考學術性問題,出題范圍主要是中學的選修科目[3]。

俄羅斯大部分普通中學從十年級(相當于我國高中二年級)開始文理分科,但外語學校等專業性較強的學校一般不分科。俄羅斯高中課程由3部分組成:基礎性普通教育類必修課程、專業類必修課程和選修類課程。近年來俄羅斯開始試行全國統一考試,必考科目為俄語和數學。此外,學生還必須參加英語和另一門與所報考專業相關的科目考試。選考科目有9門:文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社會知識、外語(英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信息學與信息通信技術。選考多少門,由學生自主決定[4]。

日本與俄羅斯的分科教育明顯受到考試制度的影響。日本的各大學自主考試一般是各院校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要求出題,出題范圍主要是中學的選修科目;俄羅斯學生除必修科目的統一考試外,還要參加英語和另一門與所報考專業有關的科目考試??荚囍畜w現的專業選擇自然使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傾向性,從而對選修科目做出一定的取舍,分科教育便應運而生。

從對上述4個國家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高中分科與否很大程度受高校招生錄取制度的制約??荚嚨倪x擇性必然帶來學習科目的有所取舍。第二,無論是美、德的不分科高中教育,還是日、俄的分科高中教育,其共同特點就是都照顧了不同學生在興趣、能力傾向上的差異性,提供靈活的、可供多種選擇的課程設置來滿足學生多樣化選擇的需要。必修課程和必考科目保證學生的基本培養質量;選修課程和選考科目則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為大學的專業學習奠定基礎,這既是學生發展的需要,也是高等學校選拔學生的依據。第三,分科與否不是影響中學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德國的完全中學教育質量曾經是德國人的驕傲,日本科技、經濟的發達程度早已告訴了我們其教育質量的優劣。

二、中國與美、德、日、俄4國文理分科與否的原因分析

(一)高考文理分科是導致高中文理分科的直接原因

通過對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的比較可以發現,高中文理分科與否與大學入學考試和錄取制度有著密切關系,這是一條普遍的教育規律。我國當然也不例外,高考文理分科考試是導致高中實行文理分科教育的直接原因,文理分科是為了應對高考的需要而產生,并不是應對培養的需要而產生的。

高考為我國高校的選才制度,學校為培養人才之所,“選才”和“育才”兩者之間自古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切以程文為去留”的我國古代科舉社會,無論官學還是書院,辦學的目的都是“儲才以應科目”,學校教育完全受科舉考試所制約,成為科舉考試的附庸;當前“一切以分數為去留”的高考錄取制度在保證了考試形式公平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中學教育的指揮棒,影響著我國的中學教育,致使中學教育呈現出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學什么的特征。高考的指揮棒作用乃考試與教育的內在規律使然,文理分科不過是中學為應考而采取的已被實踐證明是較為有效的教學策略罷了。

要使高中文理不分科,則高考必須文理綜合,而簡單的、拼盤式的文理綜合卻早已被實踐證明是失敗的。高考文理如果綜合,那么應該如何綜合,還需深入研究。高考不改,高中教育絕不會自覺文理不分,縱然迫于上級指示,怕也只會走走過場,做做形式。

(二)個體智能差異使文理分科具有其必要性

人與人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育理應正視差異、發展學生的不同興趣與才能,而不能搞“千人一面”。從對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4國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照顧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求是4國高中教育的共同特點。文理不分科的國家并不是要求學生學習完全統一的課程,參加完全一樣的考試。例如德國的學生在基礎課程的考試之外,個人可以自由選擇的特長課程成績按原成績雙倍計,從而鼓勵學生發展特長。必修課是基礎課,保證學生的基本人文和科學素養。即使是必修課程的考試,許多國家也提供了多種難度不同的試題供學生選擇;選修課或特長課則為學生提供特長發展的機會。如果認為文理不分科就是所有學生都要學習所有科目并參加所有文理科的考試,這樣的理解無疑是片面的。

我國的文理分科實際就相當于在語、數、外3科必修科目外,學生再選修和選考“文綜”或“理綜”,差別在于:其一,其他國家的選考科目選擇范圍更大,科目更為細化,而不是把3個科目放于一張試卷,稱為“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其二,選考科目與必考科目分值相當,甚至為發展學生特長而突出特長科目的分值,如德國。我國的“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平均每科僅為100分,考試時間僅為1小時,與必考科目相比存在明顯厚薄之分。

實行文理不分科“一刀切”的后果恐怕只會憋死眾多偏科卻又算不上偏才的學生,堵塞眾多不得已取長棄短的學生晉級深造的門徑,畢竟文理兼優的人只是少數,歷史上文理兼通的大師更可謂鳳毛麟角。高考中的“一方面優秀”不如“全面平庸”也不利于高校選拔專才,畢竟高等教育屬于專業教育,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教育。

三、高中文理分科之我見

現在的高中幾乎都在進行文理分科教學,但事實上國家從未對高中階段文理是否分科作出過任何規定,高中的文理分科純屬學校自發的教學行為。高中之所以要文理分科,究其原因是為了更好地應對高考,準確地說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提高升學率??荚噷逃兄萍s作用,這是由考試的性質所決定的,考試對教育的導向功能無法回避,因此高考必然要扮]指揮棒的角色,對高中教育起著明顯的導向作用。但如果將文理分科的一切弊端都歸咎于高考的文理分科考試是不公正的,因為高考只是為高校選拔人才的一種考試,并非萬能的靈丹,它不應該背負太多的責任。如果我們過分夸大高考的功能,那么它的主要功能即選拔功能也將因其本質的異化而異化。如何正確認識高考與高中教育的關系并發揮高考對高中教育的正面導向作用,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

關于高考,筆者認為應該堅持,其原因有三:第一,它為我國選拔了大批優秀人才;第二,它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種考試,還沒有任何更好的辦法可以取代它,高考有助于實現教育公平。試想,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里,如果取消高考該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第三,由于高考是向社會各階層人士自由、平等開放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確實為沒有社會背景的人尤其是農村青年提供了一條融入主流社會的道路,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但是,統一高考應該堅持改革,因為統一高考主要考一些共性的內容,很難兼顧受教育主體的差異性,不能很好地選拔各類優秀人才。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都注重和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而在評價學生時又只用一種標準來衡量,不承認學生的專長,那么,這就違背了教育規律。此外,知識本身也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特征,因此只有采用多樣化的測量標準,才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各種潛能和創造力,應該說,新一輪高考改革在此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區已經實現了分省考試,一些高校還實行了單獨招考。2009年是新課改后的首次高考,各省都在探索以高考成績為主的多元錄取體制,一些省份高中畢業生的綜合評價結果將被納入高校招生選拔評價體系。這些探索既有利于各高校選拔符合本校專業需要的人才,又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

關于專才的問題,筆者認為,由于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都不高,一個人可能同時成為幾個領域的專家,比如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既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又是哲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發明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天才畢竟寥若晨星。而當今世界,由于許多學科都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專尖的程度,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化,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同時成為幾個學科領域的專家。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是有偏好的,不分科可能扼殺專才,這在歷史上有很多例子,比如毛澤東、錢鐘書、吳晗,他們的數學都不好,但他們卻成為了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歷史學家。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其實就是承認人的個體差異。美國的教育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育目的是個人本位的,教育活動的開展是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此外,就智力因素而論,學生的智力類型和外在表現之間存在差異,但它們之間并無優劣之分,在人才類型需求多樣化的今天,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應該成為平等教育的任務。如果我們認同智力的多樣性,就應該允許和鼓勵多樣化的存在。

有人認為,解決高中文理分科的根本辦法就是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考試。其實,這在實踐中是已經證明行不通的。廈門大學的劉海峰教授認為,部分省區曾經試行過的“3+大綜合+1”的改革方案中的大綜合,其實就是文理不分科,試行的結果是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試行的省份又不得不改用“小綜合”模式,“小綜合”代表的是培養學生特長。因此可以說,高考文理不分科是已經被試驗證明了的不成功的改革[5]。筆者贊同劉海峰教授的觀點。

至于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從國際比較中可以看到,高中教育分科與否與該國的高中教育質量并無直接聯系。有學者指出文理分科造成了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低下。試問,美國高中不分科,其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就一定比中國或俄羅斯的高?美國SAT考試與中學教育無直接聯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中學教育質量低下,其高中生在閱讀、計算、寫作方面的能力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是不爭的事實。我國高中的文理分科教學通常是在高一或高二,難道僅高中一兩年的分科就造成了學生綜合素質及人文素養低下?即使在高中文理不分科,上大學后最終還是要分科,高中分科只是將分科的時間提前了一兩年而已,所以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文理兼修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但文理分科絕非是造成學生綜合素質及人文素養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中國當代教育體系中,學生知識缺陷、綜合素質低下主要是由于考試中重識記輕應用、重知識輕能力造成的,這在文科科目和語言類的考試中有明顯體現。此外,文史哲知識的滋養固然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形成,但知識的數量未必能轉化為素養,人文精神的形成更多地在于每一位教育者和教育環境的熏陶和潛移默化。教育非萬能,單純地以為只要在高中階段讓學生文理兼顧,知識結構合理,即可完成他們人文素質的培養的想法未免過于簡單。而且,當今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每個人都要活到老學到老,人文素質的養成要經過一生才能完成。解決學生全面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大學的學科、專業設置不能分得過細,文理科學生應該共同學習一些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如歷史、哲學、政治、外語等,同時還應建立文理滲透、學科融合、知識交叉的課程體系,學生可以交叉選修文理科的課程。

綜上所述,筆者不贊成取消文理分科,因為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解決中學生全面發展的問題,而只會增加中學生的學業負擔。我們在討論高中是否應該取消文理分科的問題時,應該綜合考慮各種復雜的因素;在借鑒國外文理滲透、考教分離、多機會多選擇和綜合評定等理念和做法的同時,還應結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改革統一高考,盡量減少文理分科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唐瀅.中美兩國大學招生考試制度之比較思考[J].湖北招生考試(理論),2003,(8).

[2]尹慧芹,吳義昌.德國高級完全中學畢業證書考試制度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8,(5).

[3]吳瑾.淺談日本高考制度對我國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12).

[4]于青,張光政,管克江,雷達,等.留學視角:國外中學文理科有分有合[C].金羊網-羊城晚報,中國教育在線留學頻道http://liuxue.eol.cn2009-03-10.

[5]劉海峰.文理分科乎?[N].中國教育報,2009-03-09.

[責任編輯:黎 陽]

猜你喜歡
高考改革
多省市英語高考回歸全國卷的探討
淺談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的變化
對英語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和應對策略
論走班制的應然追求與實然現狀
高考改革背景下職業高中
英語高考改革對英語教育學的影響探析
美國化學課堂多樣化學習評價方式帶來的新思路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高考雙軌制改革的意義及難點探究
“著色”歷史畫面,讓學生像歷史學家一樣思考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